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刀身的加工工藝方法,特別是一種鋼絲刀的加工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廚房刀具是人們日常用物品,一般而言為金屬整片刀具,此刀具不僅笨重,易磨損,需重新磨刃口,不符合快速更換的特點。目前,還沒有針對鋼絲刀身的加工工藝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快速更換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鋼絲刀的加工工藝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絲刀的加工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矩形坯料進行調質處理,冷卻后在坯料靠近上端一側鉆孔得到鎖孔,坯料靠近上端另一側鉆孔得到連接孔;
S2)對坯料兩側邊與地面采用V形砂輪開槽,側面得到側線槽,底面得到底線槽;
S3)采用電火花加工鎖孔上的止線孔;
S4)采用微型鉆孔加工得到上底面的垂直穿線孔與連接孔一側側面上的水平穿線孔;
S5)采用線切割工藝對坯料沿輪廓進行切割加工,得到“C形”刀身。
進一步的,所述的S1步驟中的連接孔的數量為兩個以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S5步驟的加工工藝還可為水切割或高速銑削加工。
進一步的,所述的垂直穿線孔與水平穿線孔為連通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止線孔一端連通鎖孔,止線孔另一端連通側線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坯料為碳素鋼或合金鋼。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鋼絲刀的加工工藝方法,成功解決了鋼絲刀身的加工工藝問題,本方法加工精度高,實用性強,便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鋼絲刀刀身壞料示意圖;
圖2為一種鋼絲刀刀身示意圖;
圖3為一種鋼絲刀刀身局部示意圖1;
圖4為一種鋼絲刀刀身局部示意圖2;
圖5為一種鋼絲刀刀身局部示意圖3;
圖6為一種鋼絲刀示意圖;
圖7為一種鋼絲刀整體示意圖;
圖中:刀身1、刀柄2、鋼線3、施封鎖4、坯料10、側線槽11、底線槽12、鎖孔13、輪廓14、連接孔15、垂直穿線孔16、水平穿線孔17、止線孔18、螺絲21、線頭31、。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7所示,一種鋼絲刀的加工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矩形坯料10進行調質處理,冷卻后在坯料10靠近上端一側鉆孔得到鎖孔13,坯料10靠近上端另一側鉆孔得到連接孔15;
S2)對坯料10兩側邊與地面采用V形砂輪開槽,側面得到側線槽11,底面得到底線槽12;
S3)采用電火花加工鎖孔13上的止線孔18;
S4)采用微型鉆孔加工得到上底面的垂直穿線孔16與連接孔15一側側面上的水平穿線孔17;
S5)采用線切割工藝對坯料10沿輪廓14進行切割加工,得到“C形”刀身1。
如圖1所示,S1步驟中的連接孔15的數量為兩個以上。
S5步驟的加工工藝還可為水切割或高速銑削加工。
垂直穿線孔16與水平穿線孔17為連通結構。
止線孔18一端連通鎖孔13,止線孔18另一端連通側線槽11。
坯料10為碳素鋼或合金鋼。
如圖6、7所示,刀身1下部為敞開結構;刀柄2位于C型刀身1上部的一端,刀柄2通過兩個螺絲21與C型刀身1上的連接孔15連接;施封鎖4 刀身1上的鎖孔13配合,施封鎖4貫穿C型刀身1;鋼線3由線頭31、鋼絲組成;止線孔18與施封鎖4相連;鋼線3穿過垂直穿線孔16,從水平穿線孔17穿出,卡入側線槽11、底線槽12,穿入止線孔18直至施封鎖4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yè)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發(fā)明;但是,凡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做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本發(fā)明的實質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