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燈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改進的車輛用燈體。
【背景技術】
[0002] 作為與搭載在車輛上的車輛用燈體相關的現有技術,存在專利文獻1公開的技 術。
[0003] 專利文獻1所示的車輛用燈體被用于車輛的轉向燈,由光源和對該光源發(fā)出的光 進行引導的導光體構成。在導光體上,朝向與光的行進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有多個切缺形 狀部。越遠離光源,運些切缺形狀部之間的間距越窄。
[0004] 導光體內部的光在形成有切缺形狀部的部位朝向外部反射。在光源的附近,光的 能量大。由此,通過形成少量的切缺形狀部,能夠確保充分的亮度。另一方面,當遠離光源 時,光的能量變小。在運樣的部位,形成有大量的切缺形狀部。由此,能夠使大量的光反射, 能夠確保需要的亮度。根據車輛用燈體,能夠使導光體整體均勻地發(fā)光。
[0005] 運樣的車輛用燈體具有使車外的第Ξ者識別車輛的作用。為使車外的第Ξ者識別 到車輛的存在,不僅使導光體均勻地發(fā)光,還希望采用各種發(fā)光方式。
[0006] 現有技術文獻
[0007] 專利文獻
[0008]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6792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9] 本發(fā)明的課題是提供能夠自由控制光的明暗的技術。
[0010] 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用燈體,由安裝于車身的光源和對該光源發(fā)出的光進 行引導的導光體構成,上述車輛用燈體的特征在于,
[0011] 在上述導光體上,W相對于上述光的行進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一列地形成有多個 切缺形狀部,
[0012] 運些切缺形狀部形成為隨著遠離上述光源而間距變窄,并且隨著遠離上述光源而 變深。
[0013] 優(yōu)選的是,上述多個切缺形狀部呈相同曲率半徑的圓弧截面,
[0014] 上述切缺形狀部的深度通過所述圓弧截面的中屯、角規(guī)定。
[0015] 優(yōu)選的是,上述切缺形狀部由從1點相互分離并線對稱狀地形成的一對面形成,
[0016] 從與形成有上述切缺形狀部的面垂直的面觀察的情況下,上述一對面的緣描繪出 與一半的拋物線的一部分一致的線。
[0017] 優(yōu)選的是,上述切缺形狀部由從1點相互分離并線對稱狀地形成的一對面形成,
[0018] 從與形成有上述切缺形狀部的面垂直的面觀察的情況下,上述一對面的緣描繪出 與沿長軸及短軸而將楠圓分割成1/4所得到的線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線。
[0019] 優(yōu)選的是,上述導光體中的上述切缺形狀部與切缺形狀部之間的部位在沿著上述 多個切缺形狀部的排列方向的截面中,形成為直線狀,或者形成為上述光不會泄露到上述 導光體的外側的程度的大致直線狀。
[0020] 優(yōu)選的是,上述切缺形狀部的深度被設定成0. 01μπι至25. 00μπι的范圍,并且上 述切缺形狀部的間距被設定成W0. 1mm為下限值。
[0021] 發(fā)明的效果
[0022] 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形成為隨著遠離光源而間距變窄,并且隨著遠離光源而 變深。導光體內部的光在形成有切缺形狀部的部位朝向外部反射。在光源的附近,光的能 量大。由此,通過使少量的切缺形狀部形成得淺,從而能夠確保充分的亮度。另一方面,當 遠離光源時,光的能量變小。在運樣的部位形成大量切缺形狀部,并且各個切缺形狀部形成 得深。由此,能夠確保所需的亮度。通過調節(jié)切缺形狀部的間距和/或深度,能夠使最遠離 導光體的光源的部位明亮地發(fā)光,和/或使導光體的中央明亮地發(fā)光。能夠自由控制光的 明暗,并能夠提高外觀性。
[0023]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呈圓弧截面。假設切缺形狀部的截面是直線。在該 情況下,光朝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由此,根據從外部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不同,有時看起 來亮有時看起來暗。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形成為圓弧截面。在切缺形狀部中反射的光 朝向各個方向。由此,無論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如何,都能夠W相同的亮度發(fā)光。能夠得 到從外部的視覺辨認性高的車輛用燈體。
[0024]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的緣分別描繪出與一半的拋物線的一部分一致的 線。假設切缺形狀部的截面是直線。在該情況下,光朝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由此,根據從外 部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不同,有時看起來亮有時看起來暗。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形成 為圓弧截面。在切缺形狀部反射的光朝向各種方向。由此,無論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如 何,都能夠W相同的亮度發(fā)光。能夠得到從外部的視覺辨認性高的車輛用燈體。
[00巧]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的緣分別描繪出與一半的拋物線的一部分一致的 線。假設切缺形狀部的截面是直線。在該情況下,光朝向相同的方向反射。由此,根據從外 部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不同,有時看起來亮有時看起來暗。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形成 為圓弧截面。在切缺形狀部反射的光朝向各種方向。由此,無論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如 何,都能夠W相同的亮度發(fā)光。能夠得到從外部的視覺辨認性高的車輛用燈體。
[0026]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的緣分別描繪出與沿長軸及短軸而將楠圓分割成 1/4所得到的線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的線。假設切缺形狀部的截面是直線。該情況下,光朝向 相同的方向反射。由此,根據從外部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不同,有時看起來亮有時看起來 暗。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形成為圓弧截面。在切缺形狀部反射的光朝向各種方向。由 此,無論觀察車輛用燈體的角度如何,都能夠W相同的亮度發(fā)光。能夠得到從外部的視覺辨 認性高的車輛用燈體。
[0027]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與切缺形狀部之間的部位在剖視下形成為直線狀, 或者形成為光不會泄露到導光體的外側的程度的大致直線狀。在形成為直線狀或大致直線 狀的部位,光沒有朝向導光體的外部反射。由此,能夠抑制切缺形狀部間的能量的損失。由 此,能夠更精細地控制光的明暗。
[0028]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的深度被設定為0. 01μπι至25. 00μπι的范圍,并 且切缺形狀部的間距被設定成W0. 1mm為下限值??芍谇腥毙螤畈可疃缺?5. 00μπι大 時,在光源不點亮的情況下的導光體的外觀性存在下降的傾向。運是認為,切缺形狀部深, 從而切缺形狀部成為線狀而表現于導光體。由此,切缺形狀部的深度優(yōu)選為0. 01μmW上 25. 00μmW下。
[0029] 可知在當間距比0. 10mm小時,在光源不點亮的情況下的導光體的外觀性存在下 降的傾向。運是認為,在切缺形狀部較淺的情況下,切缺形狀部密集,從而導光體也發(fā)生白 色混濁。由此,間距優(yōu)選為0. 10mmW上。
[0030] 切缺形狀部的深度被設定成0. 01μπι至25. 00μπι的范圍,并且間距被設定成W 0.10mm為下限值。由此,能夠提高光源焰滅的情況下的導光體的外觀性。目Ρ,能夠提供無論 光源點亮的情況和焰滅的情況下外觀性都高的車輛用燈體。
【附圖說明】
[0031] 圖1是搭載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車輛用燈體的車輛的立體圖。
[0032] 圖2是圖1所示的示廓燈的立體圖。
[0033] 圖3是沿著圖2的3-3線的剖視圖。
[0034] 圖4是圖3的4(a)部~4(c)部的放大圖。
[0035] 圖5是對形成有圖3所示的切缺形狀部的位置與切缺形狀部的深度之間的關系進 行說明的圖。
[0036] 圖6是用于說明圖3所示的切缺形狀部的作用的圖。
[0037] 圖7是對關于圖3所示的切缺形狀部的深度及間距進行的實驗所使用的試件進行 說明的圖。
[0038] 圖8是對形成有圖5所示的切缺形狀部的位置與切缺形狀部的深度之間的關系的 變形例進行說明的圖。
[0039] 圖9是對變更了圖6所示的切缺形狀部的形狀的變形例進行說明的圖。
[0040] 圖10是放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車輛用燈體的切缺形狀部的圖。
[0041] 圖11是放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車輛用燈體的切缺形狀部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 W下基于【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W本發(fā)明的車輛用燈體被用于示廓燈的情 況為例進行說明。
[004引 < 實施例1 >
[0044] 如圖1所示,在構成車輛10的骨架的車身11的前部安裝有頭燈單元20。頭燈單 元20由W下部件構成:照射車輛10的前方的遠光燈泡21 ;照射車輛10的前下方的近光 燈泡22 ;用于包圍運些遠光燈泡21及近光燈泡22的周緣而設置的示廓燈30 (車輛用燈體 30)。
[0045] 示廓燈30是為了使車外的第Ξ者容易識別車輛10而安裝的。在圖2W后,對示 廓燈30詳細說明。
[0046] 如圖2所示,示廓燈30由W下部件構成:外殼31 ;收納于該外殼31內的L邸制的 光源32 ;與該光源32相鄰地設置的大致Y字狀的導光體33。
[0047] 導光體33的材料使用了丙締酸樹脂。導光體33仿照車身(圖1,附圖標記11)的 形狀,整體上稍彎曲。在導光體33上形成有多個切缺形狀部33a~331。切缺形狀部33a~ 331相對于光源32發(fā)出的光的行進方向朝向垂直地形成。切缺形狀部33a~331的深度各 自不同。
[0048] 在本發(fā)明中,切缺形狀部33a~331所形成的位置及各自的深度是重要的。切缺 形狀部33a~33f和切缺形狀部33g~331是基于相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