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固定單元、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52238閱讀:22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固定單元、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例如激光波束打印機的圖像形成裝置,并且尤其涉及一種圖像形
成裝置的固定單元、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以及輥替換方法。
背景技術(shù)
例如激光波束打印機和復印機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種已知的固定單元通過加熱 和按壓在其前表面保持墨粉圖像(toner image)并同時傳遞該墨粉圖像的記錄介質(zhì)以在加 熱輥和壓力輥之間夾持該記錄介質(zhì)來將墨粉圖像固定到記錄介質(zhì)上。 在加熱輥內(nèi),設(shè)置了多個燈作為熱源。通常,打印速度快并且適于存儲高令重記錄 介質(zhì)的圖形形成裝置要求高熱能力用于固定墨粉圖像并且因而必須將加熱輥保持在特定 溫度或更高,這接著要求更高的固定溫度。 當由于保持在高溫的加熱輥到達服務(wù)壽命的終端,維護技術(shù)員替換加熱輥時,他 或她停止圖像形成裝置的操作,在使得加熱輥本身冷卻到足以執(zhí)行替換操作的特定程度之 后從固定單元抽出加熱輥,并用新的替換加熱輥。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時間來冷卻加 熱輥并且極大地降低了操作效率。此外,這不僅由于圖像形成裝置停止一段時間而導致操 作效率的下降,而且導致替換維護操作的巨大成本。 近來,需要一種適于高打印速度、高圖像質(zhì)量和各種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此外, 已經(jīng)要求固定單元使用某種類型的加熱輥,例如具有涂敷在其前表面上的薄的PFA樹脂等 用于當要求高打印速度時迅速提供用于固定墨粉圖像的熱的加熱輥、具有涂敷在其前表面 上的硅橡膠等用于當要求高圖像質(zhì)量時使得在固定處的墨粉圖像滲開以及損壞最小化的 加熱輥、以及當要求具有特定程度的圖像質(zhì)量及輥耐久性時具有在硅橡膠層上涂敷的PFA 樹脂等的加熱輥。 為了響應于圖像形成裝置中的這樣的需求,必須相應地改變加熱輥。盡管根據(jù)類 型存在一些差異,加熱輥基本上具有高熱能力并且需要長時間進行冷卻以從高溫狀態(tài)可替 換,加熱輥被保持在該高溫狀態(tài)以提供用于最優(yōu)墨粉固定所需的熱。在例如專利文件l(日 本專利申請國家公開號5-504633)中討論了加熱輥的替換。 圖1和圖2是專利文件1中描述的固定單元的部分截面圖以及示出正被替換的加 熱輥的固定單元的立體圖。 圖1是專利文件1中描述的固定單元的部分截面圖。如圖1所示,加熱輥100的 一端由框架102通過支撐凸緣101支撐。支撐凸緣101具有軸承103,并且軸承103與中央 部件104—起安裝在加熱輥100的開口端中。盡管圖1中未示出,加熱輥100的另一端也 由支撐凸緣通過軸承支撐。 支撐凸緣101通過翼形螺釘106固定到框架102。支撐凸緣101通過翼形螺釘107 固定到夾持爪108,并且夾持爪108用于在替換加熱輥100時設(shè)置加熱輥100的位置。
在加熱輥100內(nèi),布置了多個散熱器模塊105。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第一端被通 過夾持部件109夾持在支撐凸緣101的中央。盡管在圖1中未示出,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另一端也通過夾持部件間接地由支撐凸緣支撐。 如圖1所示,設(shè)置在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端部的連接器110比支撐凸緣101更 加向外突出,在支撐凸緣101處多個散熱器模塊105被夾持在支撐凸緣101的中央。支撐 凸緣101和把手111 一體地設(shè)置用于替換加熱輥100。設(shè)置把手111從而跨越從支撐凸緣 101突出的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連接器110。 如圖2所示,當替換加熱輥100時,操作員松開翼形螺釘106并通過用一只手夾持 把手111而從框架102中與支撐凸緣101等一起抽出加熱輥100。 通常,在這種類型的固定單元中使用的加熱輥是圓筒,具有大約100mm的直徑和 500mm或更大的長度,這是非常重的。在這種情形下,當操作員通過用一只手夾持把手111 而從框架102中與支撐凸緣101等一起抽出加熱輥100時,由于加熱輥100等的重量和熱, 抽出操作可能不穩(wěn)定。因而,在加熱輥100的替換過程中,可能導致加熱輥100與例如框架 102的其它構(gòu)件接觸從而損壞加熱輥100的前表面。 如上所述,由于加熱輥100的姿勢變得不穩(wěn)定并且沒有設(shè)置輔助工具用于穩(wěn)定加 熱輥100的姿勢,在專利文件1中揭示的實施例中,當替換加熱輥100時,操作員將一只手 放在加熱輥100上。然而,當操作員觸摸高溫的加熱輥100時,他或她被燒傷或者被附著在 加熱輥100上的墨粉脫模劑和潤滑油弄臟,這導致操作中的問題。 此外,由于把手111與夾持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支撐凸緣101形成為一體并且 布置在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端部附近,把手111本身也處于高溫。因而,當替換加熱輥 100時,操作員難于夾持把手111。 同時,當圖像形成裝置處于操作狀態(tài)時,把手111用于旋轉(zhuǎn)和夾持加熱輥100并 且被擰入連接部件(未示出)。因而,連接部件和螺釘也處于高溫。因此,將加熱輥100從 連接部件分離是處理包括處于高溫的螺釘?shù)牟考牟僮?,這導致可使用性以及安全中的問 題。 此外,把手111設(shè)置在支撐凸緣101的中央,這接下來與多個散熱器模塊105的替 換相干擾。因而,多個散熱器模塊105被限制為從在沒有設(shè)置把手111的另一個支撐凸緣 被插入和被抽出,這導致了操作中的問題。 另外,把手111從支撐凸緣101突出。因而,浪費了空間,這導致圖像形成裝置的 小型化中的問題。 另外,當操作員通過用一只手夾持把手111而從框架102中與支撐凸緣101等一 起抽出加熱輥100時,可能導致加熱輥100與框架102接觸以損壞輥的前表面。因而,框架 102的開口附近涂敷有毛氈130以被保護。然而,當具有附著在其前表面上的脫模劑和潤滑 油的加熱輥100滑動時,在毛氈130上聚集沾污。因而,上述配置在用于保護加熱輥100的 前表面是無效的。 另外,每次替換加熱輥100時都需要附著和分離毛氈130,這導致復雜的替換操 作。此外,每次替換加熱輥100時毛氈130都被沾污,這接下來需要丟棄沾污的毛氈130并 準備新的毛氈130。 專利文件1 :日本專利申請國家揭露公開號5-504633
專利文件2 :日本揭露專利公開號6-01198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針對上述缺陷而做出的并且可以提供能夠被小型化的固定單元、能夠被 替換的輥、輥替換輔助工具、輥替換方法以及圖像形成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固定單元,包括加熱輥;能夠與加熱輥進行 壓力接觸的壓力輥,加熱輥和壓力輥中的一個能夠被沿著輥的軸方向抽出;以及輔助單元 連接部分,用于輔助輥的抽出的輔助單元被可拆卸地連接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并且輔助單 元連接部分設(shè)置在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固定單元,包括加熱輥;能夠與加熱輥進行 壓力接觸的壓力輥,加熱輥和壓力輥中的一個能夠被沿著輥的軸方向被插入和抽出;形成 在與能夠被插入和抽出的輥的相對的框架中的用于替換的開口 ;以及設(shè)置在框架的外部以 及用于替換的開口附近的支撐部件以支撐將被抽出和插入的輥。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轉(zhuǎn)印單元,將圖像載體 上的墨粉圖像轉(zhuǎn)印到介質(zhì)上;以及上述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固定單元具有加熱輥以及 能夠與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的壓力輥,并使得具有轉(zhuǎn)印在其上的墨粉圖像的介質(zhì)穿過加熱 輥和壓力輥之間的間隙以將墨粉圖像固定到介質(zhì)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沿輥的軸方向 抽出和替換加熱輥以及能夠與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的壓力輥中的一個。輥替換輔助工具包 括可拆卸地附接到固定單元以穿透通過在將被替換的輥的軸方向的穿透而形成的開口的 引導軸;以及輔助單元,可拆卸地附接到設(shè)置在將被替換的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的輔 助單元連接部分并且從外部安裝到引導軸的端部中以插入和抽出輥。 當結(jié)合附圖閱讀時,從下述具體描述中將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特 征和優(yōu)勢。


圖1是傳統(tǒng)固定單元的部分截面圖; 圖2是示出正在被替換的固定單元的加熱輥的立體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加熱輥附近的截面圖;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附接到加熱輥的突出部件處的截面圖; 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附接到加熱輥的內(nèi)部的引導軸處的截面圖;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插入到加熱輥中的輔助單元處的截面圖; 圖8是從加熱輥抽出突出部件處的截面圖; 圖9A和圖9B是輔助單元的截面圖,其中圖9A是兩個閂鎖的控制桿部分互相向外
指引的視圖,以及圖9B是示出控制桿部分互相向內(nèi)指引的視圖; 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輔助單元的部分立體圖; 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用于替換加熱輥的過程的步驟圖; 圖12A和12B是示出沿圖7中的平面X_X截取的吸收器和夾持器的夾持片之間的
關(guān)系的截面圖,其中圖12A是輔助單元被插入加熱輥中處的視圖,以及圖12B是輔助單元被
附接到吸收器處的視 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將輔助單元附接到加熱輥處的截面圖; 圖1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正被抽出的加熱輥的截面圖; 圖1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將要被抽出的加熱輥的截面圖; 圖1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推針附近的放大的截面圖; 圖17A和17B是示出沿圖15中的平面Y_Y截取的吸收器和夾持器的夾持片之間
的關(guān)系的視圖,其中圖17A是輔助單元被插入加熱輥處的視圖,以及圖17B是輔助單元被附
接到吸收器處的視圖; 圖18A和18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輔助單元的截面圖,其中圖18A是兩個 閂鎖的控制桿部分互相向外指引的視圖,以及圖18B是控制桿部分互相向內(nèi)指引的視圖;
圖1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用于說明將輔助單元附接到加熱輥以及將輔助 單元從加熱輥拆卸的操作的部分截面圖; 圖20A至20F是示出支撐輥部件的視圖,其中圖20A和20B是當支撐輥部件處于 操作位置時的側(cè)視圖和平面圖,圖20C和20D是當支撐輥部件被從操作位置移動到備用位 置時的側(cè)視圖和平面圖,并且圖20E和20F是當支撐輥部件處于備用位置時的側(cè)視圖和平 面圖; 圖21是示出兩個輔助輥部件相對于輔助單元的布置的視圖; 圖2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用于替換加熱輥的過程的步驟圖;以及 圖2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由兩個支撐輥部件支撐的加熱輥處的部分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OOM](激光波束打印機的整體配置) 首先參考圖3,描述應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電子照相激光波束打印機的整體配置。
在圖3中,附圖標記1表示激光波束打印機,并且感光鼓21根據(jù)來自控制器22的 打印操作開始信號在箭頭指示的方向旋轉(zhuǎn)。感光鼓21以與激光波束打印機1的打印速度 相等的速度旋轉(zhuǎn)并且繼續(xù)自己的旋轉(zhuǎn)直到打印操作停止。當感光鼓21開始自己的旋轉(zhuǎn)時, 向電暈充電器2施加高電壓。然后,電暈充電器2例如在感光鼓21的前表面上統(tǒng)一地充正 電荷。 當向激光波束打印機1提供電能時,旋轉(zhuǎn)多角鏡3立即開始自己的旋轉(zhuǎn)。當向激 光波束打印機1提供電能時,旋轉(zhuǎn)多角鏡3以高準確性保持恒定速度旋轉(zhuǎn)。來自例如半導 體激光的光源4的光輸出被旋轉(zhuǎn)多角鏡3反射并以掃描方式通過f- 9透鏡5照射到感光 鼓21上。當從控制器22向激光波束打印機1提供被轉(zhuǎn)換為點圖像的文本數(shù)據(jù)和圖形數(shù)據(jù) 作為激光波束的開/關(guān)信號時,用激光波束照射感光鼓21的前表面的某部分,但是不照射 感光鼓21的前表面的另一部分。此時,在感光鼓21的前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
當保持靜電潛像的感光鼓21的區(qū)域到達顯影單元6的相對側(cè)的位置時,向靜電潛 像提供墨粉。例如,被充了正電的墨粉被吸附到感光鼓21上的由于激光波束的照射而導致 電荷消失的部分,這接下來在感光鼓21上形成墨粉圖像。 紙張傳送拖紙鏈8將容納在紙張箱(sheet hopper) 11中的連續(xù)紙張(將被記錄 的介質(zhì))7與定時同步地傳送到感光鼓21和轉(zhuǎn)印單元IO之間的地方,在該定時形成在感光到達轉(zhuǎn)印位置。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墨粉圖像被轉(zhuǎn)印單元10的操作 吸附到紙張7上,該操作將具有與墨粉圖像的極性相反的極性的電荷施加到紙張7的后表 面。 然后,通過紙張傳送拖紙鏈8、轉(zhuǎn)印單元10、紙張傳送拖紙鏈9以及緩沖板24將紙 張7傳送到固定單元12。在到達固定單元12之后,紙張7由包括多個加熱器的預加熱器 13預加熱,并被夾持和傳送,以被具有一對固定輥的咬送部分加熱和按壓,該固定輥由每個 都包括多個燈25的加熱輥14和壓力輥15組成。以此方式,墨粉圖像被融化和固定到紙張 7。 從加熱輥14和壓力輥15進給的紙張7由紙張進給輥16進給到收紙器臺19,并同 時由搖擺翅片17的搖擺操作沿著穿孔可選地折疊。此外,紙張7被堆放在收紙器臺19上, 從而由旋轉(zhuǎn)葉片18準確地折疊。已經(jīng)穿過轉(zhuǎn)印位置的感光鼓21的區(qū)域由清潔單元20清 潔并且備用用于下一個打印操作。 緩沖板24用于吸收當紙張傳送拖紙鏈9和固定輥14和15之間存在紙張傳送速
度差異時由紙張7導致的松弛或拉緊。附圖標記23是在打印操作期間基于激光波束打印
機1的狀態(tài)顯示信息的顯示屏幕。附圖標記26是能夠接觸加熱輥14的前表面并且從加熱
輥14的前表面被巻起的巻筒紙部件(webmember),用于在加熱輥14的前表面上涂覆墨粉脫
模劑以及潤滑油。(加熱輥附近的結(jié)構(gòu)) 下面參考圖4,描述固定單元12的加熱輥14附近的結(jié)構(gòu)。加熱輥14由例如鋁制 成的金屬管14a以及設(shè)置在管14a的圓周表面的紙張通道區(qū)域上的例如聚四氟乙烯和硅橡 膠的前表面層14b組成。在加熱輥14的兩端的開口附近的區(qū)域內(nèi),由例如鋁制成的熱轉(zhuǎn)移 防止部件14c和14d(下文中稱為吸收器)在每端被固定一個。吸收器14c和14d防止裝 置的溫度由于從包括在加熱輥14中的多個燈25至加熱輥14的外部的熱的轉(zhuǎn)移而升高。
加熱輥14的端分別通過具有中央部件46和47的夾持部件48和49由固定單元 12的框架15支撐。 夾持部件48設(shè)置具有通過軸承51的中央部件46,并且中央部件46被插入在加熱 輥14的開口端內(nèi)。軸承51能夠吸收加熱輥14的熱膨脹以及圓周支撐部件之間的差異,其 中多個彈簧52設(shè)置在布置在夾持部件48內(nèi)的端表面上的軸承51和制動器板53的軸向方 向。當裝配具有加熱輥14時,多個彈簧52稍微被壓縮以在圖4所示的中央部件46和軸承 51以及制動器板53之間形成間隙。夾持部件48通過多個翼形螺釘54固定到框架50。
夾持部件49設(shè)置具有齒輪55,用于接收來自旋轉(zhuǎn)和驅(qū)動加熱輥14的馬達的驅(qū)動 力,并分別通過軸承56和57由外殼58和59可旋轉(zhuǎn)地支撐。為了防止損壞以及從加熱輥 14向中央部件46和47的熱轉(zhuǎn)移,在加熱輥14的對應端和中央部件46和47之間插入耐熱 塑料環(huán)60。注意驅(qū)動馬達是典型類型。 作為加熱輥14的熱源的多個燈25組成由夾持多個燈25的對應端的燈夾持器61 和62捆住的燈盒63。燈盒63設(shè)置在圖4所示的加熱輥14內(nèi)的中央。在圖4中,附圖標記 31表示制動器31,并且附圖標記32表示用于固定制動器31的釘。如圖4所示,制動器31 的較低端在正常狀態(tài)下朝向外殼59的通孔59a的里面。 [ooes](燈盒的拆卸和附接)
8
下面參考圖5,描述燈盒63的拆卸和附接。當正在替換下述燈盒63或加熱輥14 時,如圖5所示使用由例如紙筒制成的保護部件64。保護部件64的外直徑與夾持部件48 的內(nèi)直徑以及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的內(nèi)直徑大致相同。另外,保護部件64的內(nèi)直徑與燈 夾持器62的外直徑大致相同。另外,保護部64件的長度比左右框架50之間的距離略大。
當燈盒63被插入到加熱輥14中時,保護部件64覆蓋燈夾持器62的一側(cè),并且 保護部件64的右端與其它燈夾持器61的端表面接觸。燈夾持器62的末端部分具有傾斜 62a,用于有助于保護部件64的插入。 如圖5所示,當制動器31被升起時,制動器31由釘32固定在較高位置。具有附 接的保護部件64的燈盒63被從夾持部件48的一側(cè)插入,如同圖5中箭頭A所示,而保護 部件64由夾持部件48以及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來引導。當燈夾持器61的一部分與夾持 部件48接觸時,燈盒63的插入停止。此時,在插入方向的保護部件64的末端部分從外殼 59突出。因而,當保護部件64的其余部分在末端部分的突出部分之后在如箭頭A所示方向 被抽出時,燈盒63的附接完成。 當從加熱輥14抽出燈盒63時,如同圖5中箭頭B所示從外殼59的通孔59a的一 側(cè)插入保護部件64。此時,在插入方向的保護部件64的末端部分與燈夾持器61的端表面 開始接觸,并同時由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燈夾持器62的傾斜62a以及夾持部件48引導。 當進一步插入保護部件64時,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推動燈盒63以及保護部件64,這接下 來使得可以抽出燈盒63。因此,能夠集體地拆卸多個燈25。 如上所述,覆蓋具有保護部件64的燈盒的插入和抽出能夠防止在燈盒63的處理
過程中對多個燈25的損壞。另外,多個燈25的插入和抽出能夠被集體地執(zhí)行。 注意作為保護部件64的紙筒是優(yōu)選地,因為它具有熱絕緣屬性、預定的機械強
度、并且由于其低成本而易于獲得。(第一實施例)(用于替換加熱輥的輔助工具的配置) 接下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輔助工具。根據(jù)該實 施例的輔助工具由引導軸30(見例如圖6)以及輔助單元40(見例如圖7)組成。
弓|導軸30由具有剛性的金屬圓筒體制成。如圖6所示,引導軸30的長度比左右 框架50之間的距離略長,并且引導軸30的外直徑與夾持部件48的內(nèi)直徑、吸收器14d的 內(nèi)直徑以及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的內(nèi)直徑的大小大致相同。 在外殼59的側(cè)表面上,用于固定(鎖定)引導軸30的板狀制動器31由釘32可 滑動地夾持。如圖6所示,在引導軸30的圓周壁中設(shè)置了裂縫30a,從而當引導軸30被插 入到預定位置時將制動器31插入到引導軸30中。 根據(jù)該實施例,使用了板狀制動器31,并且在引導軸30中設(shè)置了裂縫30a。可選 地,可以使用釘狀制動器并且在引導軸30中設(shè)置通孔,在該通孔中插入釘狀制動器。此外, 還可以使用螺釘以可拆卸的方式將引導軸30固定到外殼59等。 如上所述將引導軸30固定(鎖定)到預定位置使得可以平滑地執(zhí)行上述各個部 件的插入和抽出操作而不導致在插入和抽出加熱輥14、夾持部件48以及輔助單元40時引 導軸30的位置移動。 在插入方向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分的外圓周,形成用于使輔助單元40等的插入平滑的傾斜表面30b。當將引導軸30固定到預定位置時,在插入方向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 分(傾斜表面30b)從框架50的外部表面略微向外突出(見圖8)。 如圖9A和9B所示,輔助單元40由單元主體45、可旋轉(zhuǎn)地附接到單元主體45的側(cè) 表面的兩個閂鎖41、將兩個閂鎖41的移動傳遞到夾持器43的軸42、具有一端連接到軸42 以及另一端折疊朝向外部的夾持器43、吸收構(gòu)件公差以確保固定到加熱輥14的巻狀彈簧 44、以及附接在單元主體45的外側(cè)表面上的把手66(見圖10)組成。注意如圖10中所示, 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的旋轉(zhuǎn)位置從單元主體45上的把手66的附接位置偏移,這 防止把手66與控制桿部分41c的旋轉(zhuǎn)操作相干擾。 在單元主體45的中央設(shè)置沿軸方向穿透的插入孔45b。在單元主體45的一側(cè)表 面形成凸緣45c。在當正在替換加熱輥14時在加熱輥14的開口端接觸的位置處設(shè)置環(huán)65。 插入孔45b的內(nèi)直徑與引導軸30的外直徑的大小大致相同。 兩個閂鎖41的形狀相同。兩個閂鎖41中的每個都具有旋轉(zhuǎn)部分41a、軸部分41b 以及控制桿部分41c,其中旋轉(zhuǎn)部分41a形成在一端并且其側(cè)表面被形成為半圓形狀,軸部 分41b設(shè)置在旋轉(zhuǎn)部分41a的內(nèi)部從而偏離旋轉(zhuǎn)部分41a的厚度方向的中心,控制桿部分 41c設(shè)置成相對于旋轉(zhuǎn)部分41a。兩個閂鎖41被附接到單元主體45從而旋轉(zhuǎn)部分41a跨 過插入孔45b而彼此相對。 軸42的第一端被連接到閂鎖41的對應軸部分41b。另外,在相對于連接到軸42 的端的夾持器43的另一端,夾持片43a被折疊從而相對面對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 如圖9A和9B所示,巻狀彈簧44被插在臺階狀彈簧接收部分45d和閂鎖44之間。軸42被 插入在彈簧44內(nèi),并且閂鎖41由彈簧44的彈性力在所有時間被彈性偏置到向外方向。然 而,每個閂鎖41都具有側(cè)表面是U形的鎖定單元41d (見圖10)。 圖9A示出了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此時,閂鎖41的軸部 分41b被置于靠近單元主體45。因而,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和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 45a之間的間隔變大,如Ll所示。如圖7所示,間隔L1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大。圖10也 示出了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如同圖9A中的情形。
如圖9B所示,當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內(nèi)旋轉(zhuǎn)時,閂鎖41的軸部 分41b在離開單元主體45的方向移動。隨著閂鎖41的遠離中心,軸42以及夾持器43也 移動,這接下來減小了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和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之間的間隔, 如L2所示。間隔L2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小。
(替換加熱輥的過程) 接下來,描述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當加熱輥14到達其服務(wù)壽命末端或要 替換時替換加熱輥14以滿足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需求。 圖11是示出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的步驟圖。如圖11所述,在步驟1中,通 過使用保護部件64從加熱輥14內(nèi)抽出燈盒63。由于以上參考圖5描述了該操作,這里省 略其重復描述。抽出的燈盒63由剛性保護部件64覆蓋。因而,燈盒63在其替換操作過程 中不會被粗心地損壞。 接下來,在步驟2中,如圖6所示,從外殼59的通孔59a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導軸30。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夾持部件48引導和夾持引導軸30。 當將引導軸30插入到預定位置時,在引導軸30的裂縫30a中插入制動器31,從而完成引導軸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驟3中,松開翼形螺釘54以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抽出夾持中央部件 46、軸承51、彈簧52、制動器板53等的夾持部件48。此時,引導軸30的末端部分從框架50 的外側(cè)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隨同引導軸30的引導,能夠平滑地抽出夾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開口端。注意由于當抽出夾持部件48時中央部件46從加熱輥14分離,中 央部件46和軸承51由彈簧52的恢復力使得與制動器板53接觸。 在圖6中,附接了引導軸30并且正在抽出夾持部件48,而在圖8中,已經(jīng)抽出了夾
持部件48。 接下來,在步驟4中,通過緊握把手66,從具有傾斜表面30b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 分的一側(cè)插入輔助單元40。此時,如圖9A所示,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應地,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與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之間的間隔變大,如Ll所示。 圖12A和12B是示出沿圖7的平面X_X截取的吸收器14c和夾持器43的夾持片 43a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圖12A是示出在輔助單元40被插入加熱輥14時的圖,以及圖12B是 示出輔助單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時的圖。 如圖12A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內(nèi)圓周部分,形成能夠插入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 的兩個切塊67從而使得兩個切塊67彼此相對。如圖7所示,當輔助單元40被插入到加熱 輥14中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穿過切塊67并且被置于圖7中的吸收器14c的左側(cè)。 當單元主體45的凸緣45c與框架50的外側(cè)表面接觸時,停止輔助單元40的插入。
當通過緊握把手66在如圖12A的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zhuǎn)插入的輔助單元40時,夾 持器43的夾持片43a旋轉(zhuǎn)離開切塊67并且如圖12B所示面對吸收器14c的其它內(nèi)圓周部 分而不是切塊67。換句話說,吸收器14c的其它內(nèi)圓周部分擠入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 45a和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之間。 當如圖13所示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內(nèi)旋轉(zhuǎn)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 43a被通過軸42拖至單元主體45的一側(cè),這接下來在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與單元主體 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之間彈性地夾持吸收器14c的內(nèi)圓周部分。因此,輔助單元40通過吸收 器14c被附接到加熱輥14。 然后,在步驟5中,通過緊握輔助單元40的把手66從圖像形成裝置中抽出處于高 溫的加熱輥14。此時,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可靠地夾持引導軸30,并且吸收器14d的內(nèi)圓 周部分在引導軸30的外圓周表面上滑動。因而,不需要彼此夾持處于高溫的加熱輥14部 分,這使得加熱輥14的平滑和安全抽出成為可能。即使在加熱輥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 47和夾持部件49保持自己的原樣。圖14示出了正在被抽出的加熱輥14。
接下來,在步驟6中,將輔助單元40附加到用于替換的新的加熱輥14,并且通過使 用引導軸30來裝載加熱輥14。注意在圖中沒有示出新的加熱輥14,但是其基本配置是相 同的。 然后,在步驟7中,從加熱輥14抽出輔助單元40。在步驟S8中,通過使用引導軸 30來附接夾持部件48。在步驟9中,釋放制動器31以抽出引導軸30。在步驟10中,將覆 蓋具有保護部件64的燈盒63插入到加熱輥14中,并且然后從加熱輥14抽出夾持部件48, 從而完成燈盒63的附接。
11
注意由于在步驟6中的新的加熱輥14的附接是在步驟5中加熱輥14的抽出的相 反操作,在步驟7中的輔助單元40的抽出是在步驟4中的輔助單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 在步驟8中的夾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驟3中的夾持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步驟 9中的引導軸30的抽出是在步驟2中的引導軸3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驟10中的 燈盒63的附接是在步驟1中的燈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作,這里省略它們的描述。
(第二實施例)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同樣,在這個實施例中,輔助工具由引導 軸30和輔助單元40組成(見圖15)。弓|導軸30由具有剛性的金屬圓筒體制成。如圖15所示,引導軸30的長度比左右 框架50之間的距離略大,并且引導軸30的外直徑與夾持部件48的內(nèi)直徑(見圖6)、吸收 器14d的內(nèi)直徑以及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的內(nèi)直徑的大小大致相同。即使當從固定單元 12的框架50完全抽出燈盒63 (見圖8)時,引導軸30也被配置成安裝在防止從加熱輥14 的對應端的熱轉(zhuǎn)移的吸收器14c和14d中。 在引導軸30的圓筒部分的一部分中形成裂縫30a。引導軸30被形成為當將引導 軸30固定到固定單元12時,使得在固定單元12中設(shè)置的制動器31能夠從如圖15中箭頭 所示的方向進入引導軸30。另外,在插入方向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分,形成用于使輔助單 元40的安裝平滑的傾斜表面30b。 當將引導軸30附接到固定單元12時,通過在外殼59中設(shè)置的通孔59a從圖像形 成裝置的背面(圖15中的左側(cè))插入引導軸30。此時,將引導軸30插入到固定單元12, 直到引導軸30的傾斜表面30b與圖像形成裝置的前框架50(圖15中的右側(cè))略微碰撞。 然后,當在如箭頭所示的方向降低制動器31并將制動器31插入到裂縫30a中時,將引導軸 30鎖定(固定)到預定位置。 輔助單元40具有單元主體45、兩個閂鎖41、軸42、夾持器43、巻狀彈簧44、把手 66以及至少兩個推針68。兩個閂鎖41以能夠被在如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zhuǎn)并且使能/不能 與加熱輥14的端接合的方式附接到單元主體45的側(cè)表面上。軸42將閂鎖41的移動傳遞 到夾持器43。夾持器43將吸收器14c夾持在夾持器43和加熱輥14之間的加熱輥14的內(nèi) 端,從而將加熱輥14與輔助單元40接合。巻狀彈簧44吸收構(gòu)件公差以確保至加熱輥14 的固定。把手66被附接在單元主體45的外側(cè)表面45b上。兩個推針68被以均勻的間隔 布置在單元主體45的外圓周部分附近。根據(jù)該實施例,推針的數(shù)目與閂鎖41相同并且被 布置使得彼此之間具有180°的間隔。 注意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的旋轉(zhuǎn)位置和單元主體45上的推針68的布 置位置從把手66的附接位置偏移,這又防止把手66與控制桿部分41c (見圖10)的旋轉(zhuǎn)操 作相干擾。 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在于具有設(shè)置在輔助單元40中的推針(分離單 元)68。設(shè)置推針68以對應于由于加熱輥14因熱變形而使得處于高溫的輔助單元40不易 于從加熱輥14抽出來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緊握加熱輥14強制手動地抽出輔助單 元40。然而,由于它的高溫,處理加熱輥14是危險的,并且需要時間將輔助單元40從加熱 輥14中抽出來,這接下來降低了操作本身的效率。為了防止該問題,在加熱輥14的軸方向 的來自輔助單元40的力的施加使得可以從加熱輥14容易且安全地抽出輔助單元40。
如圖15和16所示,每個推針68都由相對于加熱輥14的端表面的大直徑部分69 和相對于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的小直徑部分70組成。在大直徑部分69和小直徑部 分70之間的邊界形成階梯部分72。另外,在小直徑部分70的頭部分附近的部分固定鎖定 環(huán)73。 如圖16所示,推針68的小直徑部分70被插入在設(shè)置在單元主體45的外圓周部 分附近的部分的通孔74中,并且以能夠通過通孔74的引導而在加熱輥14的軸方向被移動 的方式得到支撐。在相對于通孔74的控制桿部分41c的一側(cè),形成具有大于鎖定環(huán)73的 外直徑的內(nèi)直徑的凹入切塊部分75。 推針68的階梯部分72被配置為相對于通孔74的第一開口端,并且鎖定環(huán)73被 配置為相對于凹入切塊部分75的底表面,這防止當處理輔助單元40時推針68從單元主體 45掉落。 另外,在如圖17A和17B中的虛線小圓71所示的與加熱輥14的端表面相對的位 置設(shè)置推針68,并且如圖18A所示在與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相對的位置設(shè)置推針68。
推針68的長度使得小直徑部分70從如圖18B所示的閂鎖41彼此向內(nèi)指引處的 單元主體45的外側(cè)表面略微突出。另一方面,推針68的長度使得大直徑部分69由閂鎖41 的控制桿部分41c按壓并且從如圖18A所示的閂鎖41彼此向外指引時的單元主體45a的 外圓周部分突出。 在圖18A中,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此時,閂鎖41的軸部 分41b被置于靠近單元主體45。因而,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與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 45a之間的間隔變大,如Ll所示。如圖19所示,間隔Ll略大于吸收器14c的厚度。
此時,推針68由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按壓,這使得大直徑部分69從單元主 體45a的外圓周部分略微突出。類似于圖18A的情況,圖19也示出了兩個閂鎖41的控制 桿部分41c彼此向外指引。 如圖18B所示,當兩個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內(nèi)旋轉(zhuǎn)時,閂鎖41的軸部 分41b在離開單元主體45的方向移動。隨著閂鎖41的遠離中心,軸42以及夾持器43也 移動,這接下來減小了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和單元主體45的側(cè)表面45a之間的間隔,如 L2所示。間隔L2比吸收器14c的厚度略小。此時,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從推針68偏 移,并且大直徑部分69容納在單元主體45a中。相反,小直徑部分70從單元主體45的外 側(cè)表面突出。大直徑部分60被設(shè)置用于獲得與加熱輥14的盡可能大的接觸區(qū)域。
小間隔L2使得輔助單元40與吸收器14c接合。因而,加熱輥14與輔助單元40 彼此形成為一體,這接下來使得可以將輔助單元40插入到固定單元12和從固定單元12抽 出輔助單元40。另外,如圖18A所示,大間隔Ll使得輔助單元40與吸收器14c脫離并且 使得推針68的大直徑部分69在如箭頭所示的方向從單元主體45a的外圓周部分突出以將 加熱輥14的端表面推動通過環(huán)65 (見圖19)。因此,輔助單元40被自動地從加熱輥14分 離。注意環(huán)65由具有耐熱性的合成樹脂制成,這提供好的絕緣性。注意大直徑部分69設(shè) 置在相對于(面對)推針68的加熱輥14的端表面的一側(cè)上,從而增加與加熱輥14的端表 面的相對區(qū)域。(替換加熱輥的過程) 接下來,描述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與第一實施例的情況相似,當加熱輥14
13到達其服務(wù)壽命末端或要替換時替換加熱輥14以滿足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需求。
圖11是示出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的步驟圖。如圖11所述,在步驟1中,通 過使用保護部件64從加熱輥14內(nèi)抽出燈盒63。由于參考圖5在上面描述了該操作,這里 省略其重復描述。 接下來,在步驟2中,如圖6所示,從外殼59的通孔59a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導軸30。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夾持部件48引導和夾持引導軸30。 當引導軸30的插入到達預定位置時,在引導軸30的裂縫30a中插入制動器31,從而完成引 導軸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驟3中,松開翼形螺釘54以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抽出夾持中央部件 46、軸承51、彈簧52、制動器板53等的夾持部件48。此時,引導軸30的末端部分從框架50 的外側(cè)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隨同引導軸30的引導,能夠平滑地抽出夾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開口端。 圖6示出了附接了引導軸30以及正在被抽出夾持部48的位置,而圖8示出了被 抽出的夾持部件48。 接下來,在步驟4中,通過緊握把手66,從具有傾斜表面30b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 分的一側(cè)插入輔助單元40。此時,如圖18A所示,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應地,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與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之間的間隔被保持大,如Ll 所示。另外,推針68的大直徑部分69從單元主體45的外圓周部分突出。
圖17A和17B是示出沿圖15中的平面Y_Y截取的吸收器14c和夾持器43的夾持 片43a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圖17A是輔助單元40被插入加熱輥14時的圖,以及圖17B是輔 助單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時的圖。 如圖17A和17B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內(nèi)圓周部分,形成能夠插入夾持器43的夾持 片43a的兩個切塊67從而使得兩個切塊67彼此相對。如圖19中所示,當輔助單元40被 插入到加熱輥14中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穿過切塊67并且被置于圖19中的吸收器 14c的左側(cè)上。當推針68的大直徑部分69通過環(huán)65與加熱輥14的端表面開始接觸時,停 止輔助單元40的插入。 如圖17A所示,當通過緊握把手66在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zhuǎn)輔助單元40時,夾持器 43的夾持片43a從切塊67旋轉(zhuǎn)并且如圖17B所示面對吸收器14c的其它內(nèi)圓周部分。換 句話說,吸收器14c的其它內(nèi)圓周部分擠入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和夾持器43的夾 持片43a之間。即使旋轉(zhuǎn)輔助單元40,如圖17B所示,推針68的布置位置71也相對于(面 向)加熱輥14的端表面。 當如圖15和18B所示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內(nèi)旋轉(zhuǎn)時,控制桿部分41c 從推針68分離,并且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被通過軸42拖至單元主體45的一側(cè),這接下 來在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與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之間彈性地夾持吸收器14c的 內(nèi)圓周部分,并使得推針68的小直徑部分70的端從單元主體45的外側(cè)表面45b突出。因 此,輔助單元40通過吸收器14c被附接到加熱輥14。 然后,在步驟5中,通過緊握輔助單元40的把手66從圖像形成裝置中抽出處于高 溫的加熱輥14。圖15示出了當加熱輥14將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被抽出時。此時,外殼 59的內(nèi)圓筒59b可靠地夾持引導軸30,并且吸收器14d的內(nèi)圓周表面在引導軸30的外圓周表面上滑動。因而,不需要手動夾持處于高溫的加熱輥14部分,這使得加熱輥14的平滑 和安全的抽出成為可能。即使在加熱輥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47和夾持部件49保持自 己的原樣。 接下來,在步驟6中,將輔助單元40附加到用于替換的新的加熱輥14,并且通過使 用引導軸30來裝載加熱輥14。注意在圖中沒有示出新的加熱輥14,但是其基本配置是相 同的。 然后,在步驟7中,從加熱輥14抽出輔助單元40。在步驟S8中,通過使用引導軸 30來附接夾持部件48。在步驟9中,制動器31被脫離以抽出引導軸30。在步驟10中,將 覆蓋具有保護部件64的燈盒63插入到加熱輥14中,并且然后從加熱輥14抽出夾持部件 48,從而完成燈盒63的附接。 注意在步驟6中的新的加熱輥14的附接是在步驟5中加熱輥14的抽出的相反操 作,在步驟7中的輔助單元40的抽出是在步驟4中的輔助單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此 時,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c向外旋轉(zhuǎn),這接下來使得推針68的大直徑部分69從單元主 體45a的外圓周部分突出以通過環(huán)65按壓加熱輥14的端表面。因而,能夠容易并且快速 地從加熱輥14分離輔助單元40。在步驟8中的夾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驟3中的夾持 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步驟9中的引導軸30的抽出是在步驟2中的引導軸30的附 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驟10中的燈盒63的附接是在步驟1中的燈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 作。 另外,在加熱輥14附近的結(jié)構(gòu)、燈盒63的附接/附接操作等與第一實施例的相 同。
根據(jù)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從如圖6所示的箭頭B所示的方向(圖像形成裝置的背 面)在圖像形成裝置中插入引導軸30。然而,可以從箭頭A所示的方向(圖像形成裝置的 前側(cè))在圖像形成裝置中插入引導軸30以固定引導軸。 根據(jù)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如圖13和15所示,通過使用吸收器14c將加熱輥14和
輔助單元40彼此連接。然而,為了將加熱輥14和輔助單元40彼此連接,可以在加熱輥14
中設(shè)置將與輔助單元40接合的連接部分(例如凹入部分、凸出部分以及孔)。 根據(jù)第一和第二實施例,描述了具有熱源的加熱輥14的替換。然而,本發(fā)明的實
施例可以應用于具有熱源的壓力輥的替換。 根據(jù)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加熱輥14涂敷具有墨粉脫模劑和潤滑油。然而,本發(fā)明 的實施例也可應用于使用墨粉脫模劑和潤滑油涂敷壓力輥15或加熱輥14和壓力輥15兩 者的固定單元(圖像形成裝置)。 根據(jù)第二實施例,使用推針68將輔助單元40從加熱輥14分離。然而,可以使用具 有另外配置的例如旋轉(zhuǎn)控制桿的分離單元,該分離單元的動作點按壓加熱輥14的端表面。
(第三實施例) 接下來,描述作為本發(fā)明另一模式的第三實施例。 如圖20A至20F所示,支撐輥部件170主要由支撐輥171、可旋轉(zhuǎn)地支撐支撐輥171 的第一軸172、將第一軸172固定到一個自由端的輥板173、設(shè)置在輥板173的基端的第二 軸174、以及可旋轉(zhuǎn)地支撐第二軸174的夾持器板175。 如下所述,當替換加熱輥14時,處于大約20(TC的高溫的加熱輥14從支撐輥171的上方穿過。因而,支撐輥171耐熱性能優(yōu)秀并且由與前表面層14b相同或相同類型的材料制成,以不損壞加熱輥14的前表面層14b (見圖4)。根據(jù)該實施例,加熱輥14的前表面層14b由例如PTFE(聚四氟乙烯)樹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樹脂、或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樹脂的氟樹脂制成。支撐輥171由與這些材料相同或相同類型的材料(在該實施例中是氟樹脂)制成。 另外,為了防止當加熱輥14從旋轉(zhuǎn)支撐輥171的上方穿過時支撐輥171損壞加熱輥14的前表面,將支撐輥171形成為鼓形,從而加熱輥14的前表面與支撐輥171的前表面點接觸。 輥板173的一個側(cè)端被折疊從而以形成為一體的方式形成鉤176,并且在夾持器板175中形成凹槽部分177以與鉤176安裝(接合)。凹槽部分177的寬度與鉤176的板厚度的大小大致相同。另外,在夾持器板175中形成拉長的孔178,拉長的孔178與凹槽部分177平行地延伸并且在拉長的孔178中插入第二軸174。如下所述,以能夠被垂直地移動的方式支撐輥板173。 圖20A和20B是示出當從圖像形成裝置抽出加熱輥14或?qū)⒓訜彷?4插入到圖像形成裝置中時支撐輥部件170的圖。圖20A是支撐輥部件170的側(cè)視圖,以及圖20B是端平面圖。如圖20A所示,當設(shè)置在輥板173中的鉤176被插入(被鎖定在)形成在夾持器板175中的凹槽部分177時,輥板173保持直立。相應地,如圖8所示,出于替換目的,支撐輥171面向框架50的開口部分78。 圖20C和20D是示出當支撐輥部件170被從上述操作位置移動到下述備用位置時的圖。圖20C是支撐輥部件170的側(cè)視圖,并且圖20D是端平面圖。如圖20C所示,在如箭頭E所示的方向升起輥板173以從凹槽部分177脫離(解鎖)鉤176。然后輥板173在如箭頭F所示的方向圍繞第二軸174的中央旋轉(zhuǎn)180度。 圖20E和20F是示出當支撐輥部件170處于備用時的圖。圖20E是支撐輥部件170的側(cè)視圖,并且圖20F是端平面圖,其中輥板173從第二軸174懸掛。相應地,出于替換的目的,支撐輥171在遠離框架50的開口 78(見圖6)的較低位置處于備用。
圖21是示出相對于輔助單元40的支撐輥部件170的布置的圖。根據(jù)該實施例,使用兩個輔助輥部件170a和170b。例如如圖8所示,出于替換的目的,在框架50的外側(cè)表面上以及框架50的開口部分78的附近設(shè)置兩個輔助輥部件170a和170b,從而通過手緊握的輔助單元40的把手66能夠平滑地抽出加熱輥14。 特別地,在加熱輥14下方設(shè)置兩個支撐輥部件170a和170b。此外,如圖21所示,假設(shè)穿過加熱輥14的輥中央O的垂直線179的位置被限定為0° ,垂直于支撐輥171a和171b的輥軸的中央線180被設(shè)置以在從士30。至±60°的范圍的角度跨過垂直線179,優(yōu)選地在從±40°至±50°的范圍(在該實施例中為45° )。支撐輥部件170a和170b關(guān)于垂直線179對稱地布置。通過此布置,當由輔助單元40抽出加熱輥時,支撐輥部件170a和170b穩(wěn)定地支撐加熱輥14而不與操作干擾。因而,在加熱輥14的抽出處可能發(fā)生的不穩(wěn)定因素能夠被消除。 圖21中的附圖標記181表示附接板,在該附接板上對稱地設(shè)置了支撐輥部件170a
和170b。支撐輥部件170a和170b通過附接板181被固定在框架50之外。 根據(jù)該實施例,在加熱輥14之下設(shè)置了兩個支撐輥部件170。然而,也可在加熱
16輥14之上設(shè)置大約一個或兩個支撐輥部件170。在這種情況下,與下部支撐輥部件170a和 170b相同的方式,需要將上部支撐輥170設(shè)置在不與通過輔助單元40進行的加熱輥14的 抽出發(fā)生干擾的位置。注意在上部支撐輥部件170和加熱輥14之間需要有預定量的間隙, 從而不增加相對于加熱輥14的約束力。
(替換加熱輥的過程) 接下來,描述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當加熱輥14到達其服務(wù)壽命末端或要 替換時替換加熱輥14以滿足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需求。 圖22是示出用于替換加熱輥14的過程的步驟圖。如圖22所述,在步驟1中,通 過使用保護部件64從加熱輥14內(nèi)抽出燈盒63。由于參考圖5在上面描述了該操作,這里 省略其重復描述。抽出的燈盒63覆蓋具有剛性保護部件64。因而,燈盒63在其替換操作 過程中不會被粗心地損壞。 接下來,在步驟2中,如圖6所示,從外殼59的通孔59a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插 入引導軸30。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吸收器14d以及夾持部件48引導和夾持引導軸30。 當引導軸30的插入到達預定位置時,在引導軸30的裂縫30a中插入制動器31,從而完成引 導軸30的附接。 然后,在步驟3中,松開翼形螺釘54以在如箭頭B所示的方向抽出夾持中央部件 46、軸承51、彈簧52、制動器板53等的夾持部件48。此時,引導軸30的末端部分從框架50 的外側(cè)表面略微向外突出。因而,隨同引導軸30的引導,能夠平滑地抽出夾持部件48而不 碰撞框架50的開口端。注意由于當抽出夾持部件48時中央部件46從加熱輥14分離,中 央部件46和軸承51由彈簧52的恢復力使得與制動器板53接觸。 此時,由于支撐輥部件170的支撐輥171處于如圖6所示的備用狀態(tài)(放置在下 部位置),在抽出夾持部件48中不會發(fā)生問題。 接下來,在步驟4中,通過緊握把手66,從具有傾斜表面30b的引導軸30的末端部 分的一側(cè)插入輔助單元40。此時,如圖9A所示,閂鎖41的控制桿部分41彼此向外指引。 相應地,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與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之間的間隔變大,如Ll所示。 圖12A和12B是示出從圖7中的箭頭X_X方向所看到的吸收器14c和夾持器43 的夾持片43a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圖12A是示出輔助單元40被插入加熱輥14中時的圖,圖 12B是示出輔助單元40被附接到吸收器14c時的圖。 如圖12A所示,在吸收器14c的內(nèi)圓周部分,形成能夠插入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
的兩個切塊67從而使得兩個切塊67彼此相對。如圖7所示,當輔助單元40被插入到加熱
輥14中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穿過切塊67并且被置于圖7中的吸收器14c的左側(cè)上。
當單元主體45的凸緣45c與框架50的外側(cè)表面接觸時,停止輔助單元40的插入。 當通過緊握把手66以預定角度旋轉(zhuǎn)輔助單元40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脫離
切塊67并且如圖12B所示面對夾持器43的其它內(nèi)圓周部分。當如圖13所示閂鎖41的控
制桿部分41c彼此向內(nèi)旋轉(zhuǎn)時,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被通過軸42拖至單元主體45的一
側(cè),這接下來在夾持器43的夾持片43a與單元主體45的內(nèi)側(cè)表面45a之間彈性地夾持夾
持器43的內(nèi)圓周部分。因此,輔助單元40通過吸收器14c被附接到加熱輥14。 然后,在步驟5中,將輔助輥171移動到其操作位置并鎖定。為了執(zhí)行該操作,圖20E中示出的輥板173在相對于箭頭F的方向被旋轉(zhuǎn)180度,并且鉤176被安裝到凹槽部分 177。通過該移動,出于替換的目的,支撐輥171面向圖8所示的框架50的開口部分78。
然后,在步驟6中,通過緊握輔助單元40的把手66從圖像形成裝置中抽出處于高 溫的加熱輥14。此時,外殼59的內(nèi)圓筒59b可靠地夾持引導軸30,并且吸收器14d的內(nèi)圓 周部分在引導軸30的外圓周表面上滑動,并且從框架50突出的加熱輥14的部分由支撐輥 171a和171b穩(wěn)固地支撐。隨著加熱輥14的抽出,支撐輥171a和171b旋轉(zhuǎn)。圖23示出了 在支撐狀態(tài)中的加熱輥14。如圖23所示,加熱輥14由支撐輥171a和171b在兩個接觸點 P支撐。因而,不需要手動地夾持處于高溫的加熱輥14的部分,這使得加熱輥14的平滑和 安全的抽出成為可能。 即使在加熱輥14的抽出之后,中央部件47和夾持部件49保持自己的原樣。圖14 示出了正在被抽出的加熱輥14。 接下來,在步驟7中,將輔助單元40附接到用于替換的新的加熱輥14(未示出), 并且通過使用引導軸30來裝載加熱輥14。此時,使用支撐輥171a和171b來使得加熱輥 14的平滑插入成為可能。 然后,在步驟8中,將支撐輥171a和171b解鎖并移動到它們的備用位置。上面參 考圖20A至20F描述了該操作,因而這里省略其重復的描述。 然后,在步驟9中,從加熱輥14抽出輔助單元40。在步驟SIO中,通過使用引導 軸30來附接夾持部件48。在步驟ll中,脫離制動器31以抽出引導軸30。在步驟12中, 將覆蓋具有保護部件64的燈盒63插入到加熱輥14中,并且然后從加熱輥14抽出夾持部 件48,從而完成燈盒63的附接。 注意由于在步驟7中的新的加熱輥14的附接是在步驟6中的加熱輥14的抽出的 相反操作,在步驟9中的輔助單元40的抽出是在步驟4中的輔助單元40的附接的相反操 作,在步驟10中的夾持部件48的附接是在步驟3中的夾持部件48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在 步驟11中的引導軸30的抽出是在步驟2中的引導軸30的附接的相反操作,并且在步驟12 中的燈盒63的附接是在步驟1中的燈盒63的抽出的相反操作,因此這里省略它們的描述。
根據(jù)第三實施例,當替換加熱輥14時,通過使用圖13所示的吸收器14c將加熱輥 14和輔助單元40彼此連接。然而,為了將加熱輥14和輔助單元40彼此連接,可以在加熱 輥14中設(shè)置將與輔助單元40接合的連接部分(例如凹入部分、凸出部分以及孔)。
根據(jù)第三實施例,支撐輥用作支撐部件。然而,也可使用例如具有能夠在例如一個 方向旋轉(zhuǎn)的球以及具有不旋轉(zhuǎn)的弧狀突出的其它支撐部件。 根據(jù)第三實施例,整個支撐輥由氟樹脂制成。然而,支撐輥、球或突出的主體可以 由具有例如金屬的剛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其前表面層涂敷有氟樹脂。 根據(jù)第三實施例,描述了加熱輥14的替換。然而,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應用于具 有或不具有熱源的壓力輥15的替換。 根據(jù)第三實施例,加熱輥14涂敷具有墨粉脫模劑和潤滑油。然而,本發(fā)明的實施 例也可應用于使用墨粉脫模劑和潤滑油涂敷壓力輥15或加熱輥14和壓力輥15兩者的固 定單元(圖像形成裝置)。 接下來,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 部分設(shè)置了輔助單元連接部分,輔助加熱輥的抽出的輔助單元可拆卸地連接到該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并且用于抽出加熱輥的輔助單元能夠被與固定單元分離。因而,固定單元能夠比 專利文件l中描述的固定單元縮小。另外,在正常打印操作中輔助單元與固定單元分離。因 而,輔助單元不會由于固定單元的熱而被加熱到高溫,這接下來能夠改善當替換輥時的可 使用性和安全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體地連接到加熱輥的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被用作輔助單元連 接部分。因而,不需要提供具有專用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的輥,這接下來解決了使固定單元的 結(jié)構(gòu)復雜并增加其大小的問題。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軸承夾持部件內(nèi)設(shè)置了夾持引導軸的內(nèi)圓筒。因而,當替 換輥時,引導軸由內(nèi)圓筒可靠地夾持,這接下來使得加熱輥的安全和平滑替換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設(shè)置了鎖定單元以防止引導軸的位置移動。因而,引導軸的 功能被可靠地執(zhí)行,這接下來使得加熱輥的安全和平滑替換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引導軸由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夾持。因而,引導軸的姿勢被穩(wěn) 定,這接下來使得加熱輥的安全和平滑替換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用于替換輥的輔助工具具有可拆卸地附接到固定單元的引
導軸以及被外部地安裝到引導軸的端內(nèi)以插入和抽出加熱輥的輔助單元,并且引導軸和輔
助單元能夠被從固定單元分離。因而,固定單元能夠比專利文件l中描述的固定單元縮小。
在正常打印操作中引導軸和輔助單元與固定單元分離。因而,引導軸和輔助單元不會由于
固定單元的熱而被加熱到高溫,這接下來使得加熱輥的簡單和安全替換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即使由于其熱源而處于高溫的輥也能被簡單和安全地替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即使由于其涂敷的墨粉脫模劑或潤滑油而難于處理的輥也 能被簡單和安全地替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輔助單元具有夾持加熱輥的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的夾持單元
以及執(zhí)行夾持單元的夾持操作的操作單元。因而,輔助單元被可靠地連接到輥。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輔助單元具有按壓輥的端表面以從加熱輥分離輔助單元的
分離單元。因而,輔助單元被快速和可靠地從加熱輥分離,這接下來使得輥的快速替換操作
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以均勻的間隔在輔助單元的外圓周部分布置了多個分離單 元。因而,以整體很均衡的方式將輔助單元從加熱輥分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每個分離單元具有以能夠在輥的軸方向被移動的方式而由 輔助單元支撐的推針。當按壓從輔助單元突出的推針的端時,推針按壓加熱輥的端表面以 將輔助單元從加熱輥分離。因而,分離單元的配置簡單,并且輔助單元的結(jié)構(gòu)不變得復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執(zhí)行用于夾持輥的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的夾持單元的夾持操 作的操作單元按壓推針。因而,當取消由夾持單元對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的夾持時,輔助單元 也被由推針從輥分離。另外,引導軸和輔助單元組合使用,這接下來使得加熱輥的平滑和安 全替換操作成為可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使用了保護部件。因而,平滑地執(zhí)行燈的集體替換,并且能 夠避免在燈的替換過程中導致的對燈的損壞。結(jié)果,獲得了高安全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保護部件由紙筒制成。因而,保護部件易于獲得,并且能夠
19降低保護部件的成本。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分離單元能夠?qū)⑤o助單元快速并可靠地從加熱輥分離。因 而,輥的替換操作能夠變得更高效。 本發(fā)明不限于特別揭示的實施例,在不偏離本發(fā)明范圍的前提下能夠進行改變和 變型。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固定單元,包括加熱輥;壓力輥,能夠與所述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所述加熱輥和所述壓力輥中的一個能夠被沿著輥的軸方向抽出;以及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用于輔助輥的抽出的輔助單元被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并且所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設(shè)置在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輥包括熱源。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輥涂敷有墨粉脫模劑或潤滑油。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包括設(shè)置在輥的一個開口端附近的區(qū)域內(nèi)的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 并且所述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與輥形成為一體。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單元,還包括 軸承;軸承夾持部件,其夾持所述軸承,所述軸承和所述軸承夾持部件設(shè)置在一側(cè)的一個端 部分附近,該一個端部分相對于另一個端部分,該另一個端部分具有將被替換的輥的所述 輔助單元連接部分;以及內(nèi)圓筒,設(shè)置在所述軸承夾持部件的里面并且夾持引導軸,所述引導軸被從所述軸承 夾持部件的里面插入到輥的里面,從而引導將被替換的輥的插入和抽出。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5所述的固定單元,還包括鎖定單元,防止所述引導軸的位置移動,所述引導軸插入在輥的里面從而引導將被替 換的輥的插入和抽出。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固定單元,還包括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設(shè)置在一側(cè)的開口端附近的區(qū)域內(nèi),所述開口端與端部分相對,所述 端部分具有將被替換的輥的所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轉(zhuǎn)移防止部件的內(nèi)直徑與引導軸的外直徑的大小大致相同,所述引導軸插入在 輥的里面從而引導將被替換的輥的插入和抽出。
8. —種固定單元,包括 加熱輥;壓力輥,能夠與所述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所述加熱輥和所述壓力輥中的一個能夠被沿著輥的軸方向插入和抽出;用于替換的開口 ,形成在與能夠被插入和抽出的輥相對的框架中;以及支撐部件,設(shè)置在所述框架的外部以及所述用于替換的開口附近,以支撐將被抽出和插入的輥。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接觸輥的所述支撐部件的至少前表面部分由具有滑動屬性的材料制成。
1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輥具有由氟樹脂制成的前表面層,并且接觸輥的所述支撐部件的部分由氟樹脂制成。
11.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定單元,還包括 可旋轉(zhuǎn)轉(zhuǎn)子,至少設(shè)置在接觸輥的所述支撐部件的部分。
1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輥通過與所述支撐部件的點接觸支撐。
1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件能夠在支撐輥的操作位置與遠離所述操作位置的備用位置之間往返運動,所述固定單元還包括鎖定單元,將所述支撐部件保持在所述操作位置。
1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當穿過輥的輥中央的垂直線上的位置被限定為0°時,至少兩個支撐部件被設(shè)置在從±30°至±60°的范圍內(nèi)以支撐輥的下部部分。
1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兩個支撐部件關(guān)于所述垂直線的中央被對稱地設(shè)置。
1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中的一個也設(shè)置在將被插入和抽出的輥的上部部分,以在輥的所述上部 部分和所述支撐部件之間具有間隙。
17. —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轉(zhuǎn)印單元,將圖像載體上的墨粉圖像轉(zhuǎn)印到介質(zhì)上;以及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固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單元具有加熱輥以及能夠與所述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的壓力輥,并使得具有 轉(zhuǎn)印在其上的所述墨粉圖像的所述介質(zhì)穿過所述加熱輥和所述壓力輥之間的間隙以將所 述墨粉圖像固定到所述介質(zhì)上。
18. —種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沿輥的軸方向抽出和替換加熱輥以及能夠與所 述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的壓力輥中的一個,輥替換輔助工具包括引導軸,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固定單元以穿透通過在將被替換的輥的軸方向的穿透而 形成的開口 ;以及輔助單元,可拆卸地附接到設(shè)置在將被替換的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的輔助單元連 接部分,并且從外部地安裝到所述引導軸的端部分中以插入和抽出輥。
1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輥包括熱源。
20.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固定單元的輥替換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 輥涂敷有墨粉脫模劑或潤滑油。
全文摘要
揭示了一種固定單元,包括加熱輥;壓力輥,能夠與加熱輥進行壓力接觸,加熱輥和壓力輥中的一個能夠被沿著輥的軸方向抽出;以及輔助單元連接部分,用于輔助輥的抽出的輔助單元被可拆卸地連接到輔助單元連接部分并且輔助單元連接部分設(shè)置在輥的抽出方向的末端部分。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1776859SQ20101000214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月8日
發(fā)明者小野寺健, 川道源一郎, 澤畑昌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