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裝飾用水晶球結構的改良,特別是將水晶球音樂鈴所釋放出的旋律與水晶球裝飾燈光,兩者以機械傳動方式作同步處理,使提供一種具有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的新型水晶球。
一般水晶球的底座均設置有手動上發(fā)條后能自動釋放出音樂的音樂鈴。而為加強水晶球的裝飾效果,業(yè)界通常也會在水晶球內(nèi)裝置燈光組件,使水晶球能具有聽覺與視覺上的聲光雙重效果。
業(yè)界更進一步的于水晶球內(nèi)設置語音聲控集成電路(Voice IC)將上述的聲光效果作同步處理,使音樂鈴所釋放出的旋律與裝飾燈光兩者能同時發(fā)生、同時結束。通過語音聲控集成電路控制,固然可以達到聲光同步的效果,但卻有以下兩大缺點1.語音聲控集成電路價格昂貴且不合格率及故障率高,使生產(chǎn)制造成本居高不下;2.語音聲控集成電路雖以聲音來驅(qū)動燈光點滅,卻無法分辨聲音種類或來源。設計上,該語音聲控集成電路原應僅接受來自音樂鈴的音樂聲進而點亮燈光。但實務上,舉凡發(fā)聲自水晶球附近例如電視或家用音響的任何音源,都有可能在不預期的情況下觸發(fā)語音聲控集成電路作動點亮燈光,使聲光同步的設計效果大打折扣。
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以機械性結構設計使來自水晶球音樂鈴的音樂聲與裝飾燈光,能達到同時發(fā)生、同時結束的同步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以機械性結構設計達到水晶球聲光同步的設計效果,使不預期點亮燈光的誤差完全排除。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以機械性結構設計達到水晶球聲光同步的設計效果,以精準且穩(wěn)定的機械傳動取代電子控制,使產(chǎn)品制造成本大為降低而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包括高架平臺,以兩側支撐座鎖固并架構在音樂鈴上方;第一傳動組,接受來自音樂鈴轉軸的動力,包括一設于轉軸上的驅(qū)動齒輪、一設于高架平臺下方與驅(qū)動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該從動齒輪再經(jīng)過一方形軸于貫穿高架平臺后向上與一圓周上設有缺口的止擋盤連接成一體;第二傳動組,接受來自音樂鈴轉筒正齒輪的動力,包括一設于高架平臺下方與正齒輪嚙合的冠狀齒輪、一設于高架平臺上方與冠狀齒輪同軸的驅(qū)動齒輪、一貫穿高架平臺并連接冠狀齒輪及驅(qū)動齒輪的軸桿及一與驅(qū)動齒輪嚙合的驅(qū)動件;控制機構,包括有致動組件及扭轉彈簧,其中,致動組件更包括有一端固定在高架平臺的軸部、可扣合在上述止擋盤缺口的橫向形插銷、跨越在高架平臺側邊的縱向第一擋桿及跨越在高架平臺預設缺槽的縱向第二擋桿;而扭轉彈簧則套設在上述第二傳動組驅(qū)動齒輪的軸桿上并以此為軸心,彈簧第一支腳抵靠在高架平臺預設的定位突樁內(nèi)緣,而彈簧第二支腳則定位在上述致動組件的縱向第二擋桿外緣,使扭轉彈簧以張力將致動組件推向高架平臺預設缺槽的最左側位置;燈光點滅機構,包括左右兩支L形導電片,通過一定位插銷將兩支導電片分開后,插入預留在高架平臺下方的方形槽內(nèi),其中左側導電片并抵觸在上述第二擋桿外緣。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盤與底座的分解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旋轉上發(fā)條的動作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傳動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靜止狀態(tài)的平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作動狀態(tài)的平面示意圖。標號說明1 音樂鈴10 轉軸101 驅(qū)動齒輪11 轉筒111 正齒輪 12 簧片13 調(diào)速器 20 底盤21 手動轉盤 211 內(nèi)齒環(huán)22 底座 221、222 傳動齒輪3 電池盒4 高架平臺40a、40b 支撐座 41 側邊42 缺槽 43 定位突樁44 方形槽 5 第一傳動組50 驅(qū)動齒輪 51 從動齒輪52 方形軸 53 止擋盤531 缺口6 第二傳動組60 冠狀齒輪 61 驅(qū)動齒輪62 軸桿 63 驅(qū)動件70 致動組件 701 軸部702 V形插銷 703 第一擋桿704 第二擋桿71 扭轉彈簧711 第一支腳712 第二支腳
8 燈光點滅機構 80 左導電片81右導電片 82 定位插銷請參閱
圖1所示,音樂鈴1設置于底盤20上,用以提供燈光電源的電池盒3則設置于音樂鈴1側邊,底盤20外設有一手動轉盤21。請配合參閱圖2至圖4所示,該手動轉盤21具有內(nèi)齒環(huán)211,通過手動旋轉帶動設于底盤20下方底座22上兩個傳動齒輪221、222,進而帶動設于音樂鈴1轉軸10所在的驅(qū)動齒輪101,使音樂鈴1轉軸10被轉動并上緊發(fā)條。手動上發(fā)條所積蓄的機械能釋放后將同時帶動音樂鈴1轉軸10及音樂鈴1轉筒11,音樂鈴1轉筒11受簧片12撥動進而發(fā)出悅耳音樂。由于手動上發(fā)條帶動音樂鈴發(fā)聲的結構屬公用技術,故于此不多贅述。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一高架平臺4以兩側支撐座40a、40b鎖固并架構在音樂鈴1上方。如上所述,音樂鈴1于手動上發(fā)條后所釋放的機械能將旋轉動力分別經(jīng)過以轉軸10為動力源的第一傳動組5及以轉筒11正齒輪111為動力源的第二傳動組6兩條管道向上傳達動力。
上述以正齒輪111所驅(qū)動的第二傳動組6,包括一設于高架平臺4下方與正齒輪111嚙合的冠狀齒輪60、一設于高架平臺4上方與冠狀齒輪60同軸的驅(qū)動齒輪61、一貫穿高架平臺4并連接冠狀齒輪60及驅(qū)動齒輪61的軸桿62及一與驅(qū)動齒輪61嚙合的四爪驅(qū)動件63,該驅(qū)動件63可將旋轉動力繼續(xù)向上傳遞以帶動水晶球球體內(nèi)的主題裝飾物旋轉。
上述以轉軸10為動力源的第一傳動組5,包括一設于轉軸10上的驅(qū)動齒輪50、一設于高架平臺4下方與驅(qū)動齒輪50嚙合的從動齒輪51,該從動齒輪51再經(jīng)過一方形軸52于貫穿高架平臺4后向上與圓周上設有缺口531的止擋盤53連接成一體。
一控制機構7包括有致動組件70及扭轉彈簧71,其中,該致動組件70更包括有一端固定在高架平臺4的軸部701、可扣合在上述止擋盤53缺口531的橫向V形插銷702、跨越在高架平臺4側邊41的縱向第一擋桿703及跨越在高架平臺4預設缺槽42的縱向第二擋桿704;而扭轉彈簧71則套設在上述第二傳動組6驅(qū)動齒輪61的軸桿62上并以此為軸心,彈簧71第一支腳711抵靠在高架平臺4預設的定位突樁43內(nèi)緣,而彈簧71第二支腳712則抵靠在上述致動組件70的縱向第二擋桿704外緣,使扭轉彈簧71以張力將致動組件70推向高架平臺4預設缺槽42的最左側位置。
一燈光點滅機構8包括左右兩支L形導電片80、81,通過一定位插銷82將兩支導電片80、81分開后,插入預留在高架平臺4下方的方形槽44內(nèi),其中左導電片80并抵觸在上述第二擋桿704外緣。
請參閱圖6所示,當上述各構件組裝完成后,致動組件70的橫向V形插銷702插入止擋盤53的缺口531內(nèi),而致動組件70的縱向第二擋桿704被扭轉彈簧71的張力推至缺槽42的最左側位置,此時,抵觸在第二擋桿704外緣的左導電片80與右導電片81為分離狀態(tài),因此電路為斷路不導電。
請參閱圖7所示,當上述手動上發(fā)條所積蓄的機械能釋放后驅(qū)使音樂鈴1轉軸10轉動,將同時帶動與轉軸10嚙合的驅(qū)動齒輪50及與驅(qū)動齒輪50同軸52的從動齒輪51一并轉動,致使原先插入在止擋盤53缺口531的V形插銷702被頂出缺口531,亦即,致動組件70將以固定在高架平臺4的軸部701為軸心產(chǎn)生向右偏移的動作,并在致動組件70向右位移的過程中,將抵觸在第二擋桿704外緣的左導電片80推向右導電片81,使兩者接觸后導通電路點亮燈光。當然,手動上發(fā)條所積蓄的機械能釋放后也將同時驅(qū)動音樂鈴1轉筒11,使轉筒11受簧片12撥動而發(fā)出悅耳音樂。因此,音樂鈴1發(fā)出音樂的同時,燈光也將被導通電路而點亮,達到聲光同步的設計目的。
當上述止擋盤53旋轉一周后,原先被頂出缺口531的V形插銷702因彈簧71持續(xù)對致動組件70施以向左推的張力,使插銷702再度插入缺口531內(nèi),而抵觸在第二擋桿704外緣的左導電片80也再度與右導電片81分離,使電路斷路而回復到圖6所示的靜止狀態(tài)。
但此時燈光雖然已經(jīng)斷電而熄滅,音樂鈴1的機械能卻不一定完全釋放,因此,有可能當止擋盤53旋轉一周后電路已經(jīng)斷路,但音樂仍然持續(xù)。為了精確的控制聲光同步,上述致動組件70跨越在高架平臺4側邊41的縱向第一擋桿703即具有精準的控制效果。
任何熟悉音樂鈴發(fā)聲原理的技藝人士均知,調(diào)速器一極為重要的控制組件,一旦調(diào)速器的旋轉動作被阻擋,則音樂將隨即停止。由于調(diào)速器在音樂鈴的構造及其相關作用均屬公知技術,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對此部分多作贅述。請參閱圖6的放大A視圖及圖7的放大B視圖所示,當致動組件70處于圖6靜止狀態(tài)時,跨越在高架平臺4側邊41的縱向第一擋桿703將位于最左側擋住調(diào)速器13的位置(如放大A視圖);但當致動組件70處于圖7作動狀態(tài)時,縱向第一擋桿703將向右偏移而脫離原先阻擋位置(如放大B視圖)。因此,一旦止擋盤53旋轉一周后電路斷路,由于彈簧71將致動組件70推向左側,連帶使第一擋桿703左移而將調(diào)速器13擋住,令音樂立即停止。從而完全達到聲光同步的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機械控制的方式使水晶球內(nèi)音樂鈴聲與裝飾燈光能同步發(fā)生,同步結束。透過創(chuàng)新改良的結構設計,提供精準的控制效果與低廉的制造成本,已符合新型專利要件。
權利要求1.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架平臺,以兩側支撐座鎖固并架構在音樂鈴上方;第一傳動組,接受來自音樂鈴轉軸的動力,包括一設于轉軸上的驅(qū)動齒輪、一設于高架平臺下方與驅(qū)動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該從動齒輪再經(jīng)過一方形軸于貫穿高架平臺后向上與一圓周上設有缺口的止擋盤連接成一體;第二傳動組,接受來自音樂鈴轉筒正齒輪的動力,包括一設于高架平臺下方與正齒輪嚙合的冠狀齒輪、一設于高架平臺上方與冠狀齒輪同軸的驅(qū)動齒輪、一貫穿高架平臺并連接冠狀齒輪及驅(qū)動齒輪的軸桿及一與驅(qū)動齒輪嚙合的驅(qū)動件;控制機構,包括有致動組件及扭轉彈簧,其中,致動組件更包括有一端固定在高架平臺的軸部、可扣合在上述止擋盤缺口的橫向形插銷、跨越在高架平臺側邊的縱向第一擋桿及跨越在高架平臺預設缺槽的縱向第二擋桿;而扭轉彈簧則套設在上述第二傳動組驅(qū)動齒輪的軸桿上并以此為軸心,彈簧第一支腳抵靠在高架平臺預設的定位突樁內(nèi)緣,而彈簧第二支腳則定位在上述致動組件的縱向第二擋桿外緣,使扭轉彈簧以張力將致動組件推向高架平臺預設缺槽的最左側位置;燈光點滅機構,包括左右兩支L形導電片,通過一定位插銷將兩支導電片分開后,插入預留在高架平臺下方的方形槽內(nèi),其中左側導電片并抵觸在上述第二擋桿外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音樂鈴聲光同步控制機構,將一高架平臺架設于音樂鈴上方,該高架平臺上承載有以音樂鈴轉軸為動力源的第一傳動組及以音樂鈴轉筒正齒輪為動力源的第二傳動組、一控制機構及一燈光點滅機構,通過機械性結構設計控制水晶球音樂鈴聲與裝飾燈光,能達到同時發(fā)生、同時結束的同步效果。
文檔編號B44C5/08GK2570059SQ02251900
公開日2003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劉江河 申請人:劉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