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包括設置在開包機內的角釘簾,角釘簾繞設在第一輥筒上,在角釘簾的一側設置底簾,底簾繞設在第二輥筒上;在所述角釘簾的底部安裝漏底部件;其特征是:所述漏底部件包括第一漏底和第二漏底,第一漏底和第二漏底連接形成盛接原料纖維的空腔區(qū)域;所述第一漏底的內表面為圓弧面,第二漏底的內表面為平面,第二漏底設置于靠近底簾的一側,第二漏底的平面狀內表面一側與第一漏底的內表面連接,第二漏底的平面狀內表面另一側設置軟橡膠片,軟橡膠片呈豎直設置,軟橡膠片的上端高出第二漏底的邊緣,軟橡膠片的上端與底簾接觸。本實用新型解決開包機角釘簾底部漏漏底處纖維漏出的問題,減少原料浪費。
【專利說明】
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尤其是一種解決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底部漏纖維問題的漏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非織造布生產線使用的短纖維開包機,很多設備廠家的角釘簾底部漏底采用看似完美的全圓弧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有兩塊圓弧面的漏底Ia和一個帶橡膠片2a且高度可調的橫梁3a組成。橡膠片2a與底簾4a間隙太大則漏纖維,間隙太小則容易和開包機的底簾4a接觸而隨著底簾4a的走向彎折,由于角度問題無法自動彈回,持續(xù)的橡膠片2a和塑料之間的摩擦增加了底簾4a運行阻力;橡膠片2a處內部纖維較多,在底簾4a的帶動下很容易從橡膠片2a和底簾4a之間漏出來,浪費原料,影響生產現場的清潔;橡膠片安裝的位置空間狹小,調整難度大。
[0003]現有的開包機在工作過程中,原料纖維5a由底簾4a帶動送到角釘簾6a上,角釘簾6a把原料纖維5a掛住向上輸送,原料纖維5a會經過位置A處掉落到漏底Ia里面,一部分留在漏底Ia里角釘掛不到的地方,一部分被角釘重新掛起向上輸送,一部分被運行的底簾4a帶過橡膠片2a掉到機器外面。現有的開包機中橡膠片2a在底簾輥筒7a的下切點左面,位置A處纖維較多,在底簾4a運轉時很容易將纖維帶過橡膠片2a而掉落到地面。另外,現有的橡膠片2a較厚,在位置A處和底簾僅相距1mm,由于角度問題經常被底簾異常帶回彎折,與底簾接觸而產生較大的阻力;而且,現有的橡膠片2a所在空間狹小,調節(jié)很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解決開包機角釘簾底部漏漏底處纖維漏出的問題,減少原料浪費,保持生產場所清潔衛(wèi)生。
[0005]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包括設置在開包機內的角釘簾,角釘簾繞設在第一輥筒上,在角釘簾的一側設置底簾,底簾繞設在第二輥筒上;在所述角釘簾的底部安裝漏底部件;其特征是:所述漏底部件包括第一漏底和第二漏底,第一漏底和第二漏底連接形成盛接原料纖維的空腔區(qū)域;所述第一漏底的內表面為圓弧面,第二漏底的內表面為平面,第二漏底設置于靠近底簾的一側,第二漏底的平面狀內表面一側與第一漏底的內表面連接,第二漏底的平面狀內表面另一側設置軟橡膠片,軟橡膠片呈豎直設置,軟橡膠片的上端高出第二漏底的邊緣,并且軟橡膠片的上端與底簾接觸。
[0006]進一步的,所述軟橡膠片與底簾的接觸點位于第二輥筒與底簾的下切點右側。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漏底的平面狀內表面由第一漏底一側向底簾一側傾斜設置。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09](I)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開包機角釘簾底部漏底處的纖維會漏出的問題,減少了原料浪費,有利于生產場所清潔衛(wèi)生;
[0010](2)本實用新型的軟杳然膠片在新的位置,通過垂直于底簾的安裝角度,解決了彎折的厚密封橡膠片和開包機底簾的強烈摩擦的問題,降低了故障率,減少了設備維護;
[0011](3)本實用新型為調節(jié)漏底和底簾之間密封條預留了足夠的空間,方便操作,使得調節(jié)工作更加省事省力;
[0012](4)本實用新型簡化了漏底的結構,降低了漏底部分的設備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現有技術中開包機的漏底結構的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2的I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2?圖3所示:所述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包括開包機1、角釘簾2、第一輥筒3、底簾4、第二輥筒5、第一漏底6、第二漏底7、原料纖維8、空腔區(qū)域9、軟橡膠片10等。
[0018]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漏底結構包括設置在開包機I內的角釘簾2,角釘簾2繞設在第一輥筒3上,在角釘簾2的一側設置底簾4,底簾4繞設在第二輥筒5上;在所述角釘簾2的底部安裝漏底部件,漏底部件包括第一漏底6和第二漏底7,第一漏底6和第二漏底7連接形成盛接原料纖維8的空腔區(qū)域9;所述第一漏底6的內表面為圓弧面,第二漏底7的內表面為平面,第二漏底7設置于靠近底簾4的一側,第二漏底7的平面狀內表面一側與第一漏底6的內表面連接,第二漏底7的平面狀內表面另一側設置軟橡膠片10,軟橡膠片10呈豎直設置,軟橡膠片10的上端高出第二漏底7的邊緣,并且軟橡膠片10的上端與底簾4接觸,軟橡膠片10與底簾4的接觸點位于第二輥筒5與底簾4的下切點右側;所述第二漏底7的平面狀內表面由第一漏底6—側向底簾4 一側傾斜設置。
[0019]本實用新型將現有開包機的圓弧形漏底和調節(jié)板換成平板漏底,并將硬橡膠片換成了軟橡膠片,同時改變了橡膠擋條的安裝位置,解決漏纖維問題,避免彎折的硬膠片和底簾摩擦,提高調節(jié)工作的可操作性。
[0020]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利用軟橡膠片10擋住位置B處,處于第二輥筒5下切點右邊,位置B處纖維較少,即使底簾4帶住的原料纖維8也大多會因自重而落回到漏底內部,第二漏底7與第二漏底6連接的一側處與角釘距離較小,纖維重新由角釘掛住向上輸送,因此纖維不會漏出來掉落到地面,也不會大量堆積在漏底的底部。
[0021]本實用新型選用光滑的軟橡膠片10,軟橡膠片10和底簾4垂直,彎折后也能自動彈性回復到原位置,不會產生摩擦阻力;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軟橡膠片10安裝位置調節(jié)非常方便。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也簡化了設備結構,降低了設備加工成本。
【主權項】
1.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包括設置在開包機(I)內的角釘簾(2),角釘簾(2)繞設在第一輥筒(3)上,在角釘簾(2)的一側設置底簾(4),底簾(4)繞設在第二輥筒(5)上;在所述角釘簾(2)的底部安裝漏底部件;其特征是:所述漏底部件包括第一漏底(6)和第二漏底(7),第一漏底(6)和第二漏底(7)連接形成盛接原料纖維(8)的空腔區(qū)域(9);所述第一漏底(6)的內表面為圓弧面,第二漏底(7)的內表面為平面,第二漏底(7)設置于靠近底簾(4)的一側,第二漏底(7)的平面狀內表面一側與第一漏底(6)的內表面連接,第二漏底(7)的平面狀內表面另一側設置軟橡膠片(10),軟橡膠片(10)呈豎直設置,軟橡膠片(10)的上端高出第二漏底(7)的邊緣,并且軟橡膠片(10)的上端與底簾(4)接觸。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軟橡膠片(10)與底簾(4)的接觸點位于第二輥筒(5)與底簾(4)的下切點右側。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包機的漏底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漏底(7 )的平面狀內表面由第一漏底(6 )—側向底簾(4) 一側傾斜設置。
【文檔編號】D01G7/04GK205420624SQ201520997258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日
【發(fā)明人】李學彥
【申請人】怡星(無錫)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