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尤其涉及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紡紗就是利用紡織機把許多植物纖維捻在一起紡成線或紗,這些線或紗可用來織成布。最早的紡紗機機構非常簡單,是14世紀開始使用的。18世紀以后,人們發(fā)明了更好的紡紗機,就是這種紡紗機使紡織業(yè)成為第一大工業(yè)。所有的紡紗機都只做兩件事:首先把大量的短纖維聚合成松散的棉線,然后把棉線一點點的抽出來,捻搓成細密的棉線,棉線經(jīng)過搓捻就變成紗線。
[0003]現(xiàn)代的紡紗車間在紡紗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雜質(zhì)如細小的斷線、絮狀的纖維以及粉塵等,這些雜質(zhì)由于重量輕,體積小,會懸浮在空氣中,從而導致整個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密布,影響車間的整潔度,同時工作人員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工作,會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是影響。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5]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包括最少一個圓臺形收集器、與收集器相配套的收集管、底部為倒錐形的真空室和真空栗,收集管與紡紗車間頂部固定連接,收集管的進口端與收集器內(nèi)部的收集腔連通,收集管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收集管的出口端與真空室連通;所述真空室的底部設置有與真空室連通的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下方設置有與第二電磁閥出口連通的除塵布袋,真空室的側壁設置有出風管道,出風管道內(nèi)部設置有可拆卸的過濾器,出風管道與真空栗連通,真空室的頂部設置有排空閥和氣壓表。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還設置有噴淋除雜裝置,噴淋除雜裝置包括多個霧化噴嘴、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管道栗和設置在真空室內(nèi)部上方的螺旋噴嘴,霧化噴嘴設置在收集器上方且以收集器為中心對稱分布,霧化噴嘴與第三電磁閥的一端連通,第三電磁閥的另一端與管道栗的輸出端連通,管道栗的輸入端與水源連通,第四電磁閥的一端與螺旋噴嘴連通,第四電磁閥的另一端與管道栗的輸出端連通。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霧化噴嘴包括進水腔,進水腔內(nèi)部設置有壓蓋和旋流芯片,旋流芯片的下方設置有與進水腔連通的舌形噴射口。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除塵布袋的正下方設置有引水槽。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收集器的錐角度數(shù)為5?15度。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利用收集器、真空室、真空栗吸附紡紗車間中的懸浮雜質(zhì),利用除塵布袋將雜質(zhì)集中處理;真空室不僅利于雜質(zhì)收集,而且還能避免雜質(zhì)對真空栗的影響,延長真空栗使用壽命;再通過霧化噴嘴噴出的水霧將未被收集器吸附的懸浮雜質(zhì)沉降,達到清理紡紗車間內(nèi)的懸浮雜質(zhì)的目的,保證車間的整潔度,同時也避免了粉塵對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威脅。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霧化噴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4]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結構示意圖。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包括最少一個圓臺形收集器10、與收集器10相配套的收集管
11、底部為倒錐形的真空室20和真空栗26,收集管11與紡紗車間頂部40固定連接,收集管11的進口端與收集器10內(nèi)部的收集腔連通,收集管11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12,收集管11的出口端與真空室20連通;所述真空室20的底部設置有與真空室20連通的第二電磁閥21,第二電磁閥21下方設置有與第二電磁閥21出口連通的除塵布袋22,真空室20的側壁設置有出風管道24,出風管道24內(nèi)部設置有可拆卸的過濾器25,出風管道24與真空栗26連通,真空室20的頂部設置有排空閥27和氣壓表28。
[0015]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還設置有噴淋除雜裝置,噴淋除雜裝置包括多個霧化噴嘴31、第三電磁閥32、第四電磁閥33、管道栗34和設置在真空室20內(nèi)部上方的螺旋噴嘴35,霧化噴嘴31設置在收集器10上方且以收集器10為中心對稱分布,霧化噴嘴31與第三電磁閥32的一端連通,第三電磁閥32的另一端與管道栗34的輸出端連通,管道栗34的輸入端與水源連通,第四電磁閥33的一端與螺旋噴嘴35連通,第四電磁閥33的另一端與管道栗34的輸出端連通。
[0016]真空室20在真空栗26的作用下,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為負壓,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達到定值時,真空栗26停止工作。打開第一電磁閥12,在真空室20的作用下,收集器10向下吸附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如細小的斷線、絮狀的纖維以及粉塵等雜質(zhì),圓臺形收集器10擴大負壓吸附的范圍;當收集器10的錐角度數(shù)為5?15度時,收集器10的吸附范圍和吸附力都達到最優(yōu)。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被收集器10沿著收集管11進入到真空室20中,真空室20具有緩沖、提供負壓、收集的作用;通過氣壓表28得出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當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接近常壓時,打開排空閥27,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為常壓。為避免由于真空室20內(nèi)部雜質(zhì)過多導致對真空栗26產(chǎn)生影響,并且方便清除真空室20內(nèi)部雜質(zhì),采用噴淋除塵的技術方案:即利用與水源相連的管道栗34栗入洗滌水,在螺旋噴嘴35的作用下,從螺旋噴嘴35噴出螺旋的水霧向下噴灑,真空室20內(nèi)部雜質(zhì)在向下的水霧作用下落向真空室20底部,此時打開第二電磁閥21,混合在水霧的雜質(zhì)在被除塵布袋22集中收集。水霧在除塵布袋22中聚集形成水滴,為避免除塵布袋22底部水滴亂流,所述除塵布袋22的正下方設置有引水槽23。在引水槽23的作用下,除塵布袋22底部水滴在引水槽23內(nèi)匯聚,再集中處理。當真空室20內(nèi)部雜質(zhì)被清理完畢后,關閉排空閥27和第二電磁閥21,開啟真空栗26,真空室20內(nèi)部氣壓重新恢復為負壓,以此循環(huán)。由于真空栗26工作時,真空室20內(nèi)部雜質(zhì)被清理干凈,避免真空栗26被雜質(zhì)影響,延長真空栗26的使用壽命;過濾器25的作用是阻擋真空室20內(nèi)部殘留的微量雜質(zhì)被吸入到真空栗26內(nèi)部,防止其影響真空栗26工作。
[0017]紡紗車間內(nèi),由于距離收集器10邊緣較遠的懸浮雜質(zhì)不易被收集器10吸附,為防止車間內(nèi)懸浮雜質(zhì)漂浮在空氣中影響工作環(huán)境。在霧化噴嘴31的作用下,霧化噴嘴31向外噴出大量的水霧,收集器10周圍的懸浮雜質(zhì)在水霧的作用下被沉降到紡紗車間地面,經(jīng)過水霧除塵后,紡紗車間內(nèi)懸浮雜質(zhì)大量減少,清潔效果好。
[0018]為提高霧化噴嘴31的噴射效果和噴射范圍,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霧化噴嘴結構示意圖。所述霧化噴嘴31包括進水腔311,進水腔311內(nèi)部設置有壓蓋312和旋流芯片313,旋流芯片313的下方設置有與進水腔311連通的舌形噴射口 314。
[0019]管道栗34的作用下,帶壓力水流從壓蓋312中心進入旋流芯片313所在區(qū)域,在旋流芯片313中一邊高速旋轉一邊向下螺旋運行流向噴射口 314,水流在離心力作用下形成水滴,水滴微團沿直線向四周飛散形成水膜,水膜離開噴射口 314后,不斷向外擴張直到外層水膜旋轉流體的離心力與水膜表面的力達到平衡為止。由于與外界氣體間存在很大的相對速度,而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力,使水滴表面張力減小,水滴被撕成極細的微小霧粒,實現(xiàn)水霧霧化的目的。舌形噴射口 314擴大了霧化噴嘴31的噴射范圍。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最少一個圓臺形收集器(10)、與收集器(10)相配套的收集管(11)、底部為倒錐形的真空室(20)和真空栗(26),收集管(11)與紡紗車間頂部(40)固定連接,收集管(11)的進口端與收集器(10)內(nèi)部的收集腔連通,收集管(11)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12),收集管(11)的出口端與真空室(20)連通;所述真空室(20)的底部設置有與真空室(20)連通的第二電磁閥(21),第二電磁閥(21)下方設置有與第二電磁閥(21)出口連通的除塵布袋(22),真空室(20)的側壁設置有出風管道(24),出風管道(24)內(nèi)部設置有可拆卸的過濾器(25),出風管道(24)與真空栗(26)連通,真空室(20)的頂部設置有排空閥(27)和氣壓表(2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還設置有噴淋除雜裝置,噴淋除雜裝置包括多個霧化噴嘴(31)、第三電磁閥(32)、第四電磁閥(33)、管道栗(34)和設置在真空室(20)內(nèi)部上方的螺旋噴嘴(35),霧化噴嘴(31)設置在收集器(10)上方且以收集器(10)為中心對稱分布,霧化噴嘴(31)與第三電磁閥(32)的一端連通,第三電磁閥(32)的另一端與管道栗(34)的輸出端連通,管道栗(34)的輸入端與水源連通,第四電磁閥(33)的一端與螺旋噴嘴(35)連通,第四電磁閥(33)的另一端與管道栗(34)的輸出端連通。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噴嘴(31)包括進水腔(311),進水腔(311)內(nèi)部設置有壓蓋(312)和旋流芯片(313),旋流芯片(313)的下方設置有與進水腔(311)連通的舌形噴射口(314)。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布袋(22)的正下方設置有引水槽(23)。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10)的錐角度數(shù)為5?15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屬于紡織設備領域,包括最少一個圓臺形收集器、與收集器相配套的收集管、底部為倒錐形的真空室和真空泵,收集管上設有第一電磁閥,收集管的出口端與真空室連通;真空室的底部設有與真空室連通的第二電磁閥,第二電磁閥下方設有與第二電磁閥出口連通的除塵布袋,真空室的側壁設有出風管道,出風管道內(nèi)部設有可拆卸的過濾器,真空室的頂部設有排空閥和氣壓表。所述紡紗車間懸浮雜質(zhì)清理裝置利用收集器、真空室、真空泵吸附紡紗車間中的懸浮雜質(zhì),真空室不僅利于雜質(zhì)收集,而且還能延長真空泵使用壽命;通過霧化噴嘴噴出的水霧將未被收集器吸附的懸浮雜質(zhì)沉降,保證車間的整潔度。
【IPC分類】D01H11/00
【公開號】CN20520535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18241
【發(fā)明人】劉渠鑾
【申請人】安徽新虹紡織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