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與應用該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饋紙方法與應用該方法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 與應用該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現(xiàn)今自動饋紙技術日益純熟,因此已經(jīng)被廣泛地運用于打印機、復印機以及 事務機上,其主要目的,就是將多數(shù)的文件自動饋送進入這些機器內(nèi),以減少人力的耗費。然而,以現(xiàn)有的自動饋紙機構而言,因其只需把文件確實饋入機器內(nèi)即可,而不需 考慮多個文件于饋紙路徑內(nèi)是否彼此保持著等長的間距排列,故,如果直接將現(xiàn)有的自動 饋紙機構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顯然將造成作業(yè)上的困難。舉例而言,請參閱圖1,其為將現(xiàn)有的自動饋紙機構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的概念 示意圖?,F(xiàn)有的自動饋紙機構11包含取紙滾輪111及饋紙路徑112,饋紙路徑112介于取 紙滾輪111與薄片熱疊合機構12的間,而出紙路徑13位于薄片熱疊合機構12的出口端。 其中,取紙滾輪111用以將多個文件14饋入饋紙路徑112,且當多個文件14經(jīng)由饋紙路徑 112而被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12時,薄片熱疊合機構12即開始對多個文件14進行熱 壓合(即俗稱的塑封)的動作,并將包覆塑封膜15的多個文件16送入出紙路徑13,此時, 包覆塑封膜的多個文件16經(jīng)由一自動裁切機構17的裁切,將使這些包覆塑封膜的多個文 件16于到達裁切線19的位置時,被該自動裁切機構17切割為多個塑封物18?;耍热羯鲜鲈撔┌菜芊饽さ亩鄠€文件16系以不同的間距排列的話,將使得 裁切線19落于不適當?shù)牟们形恢?,造成該些塑封?8大小的不一,甚或損壞。有鑒于此,文件于饋紙路徑內(nèi)必須以等長間距排列才能解決上述的問題。—種現(xiàn)有做法,是利用取紙滾輪,以間隔一特定時間或一特定距離的方式,分別輪 流將不同的文件送入饋紙路徑,以達到等長間距的控制;然而,這種做法由于取紙滾輪是利 用摩擦力方式進行文件饋送,仍會造成文件饋入饋紙路徑的時間不一的問題產(chǎn)生,故,顯然 仍難以達到使走紙間距等長的目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饋紙間 距的控制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以使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一自動饋紙機 構可將多個文件以等長間隔距離排列,并依序被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一薄片熱疊 合機構。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用以 使多個文件以一等長間距的排列方式,由自動饋紙機構被饋送進入一薄片熱疊合機構,且 該自動饋紙機構具有取紙滾輪模塊、饋紙信道、傳輸滾輪模塊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 器;其中,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多個文件,以 使其由該自動饋紙機構的文件進紙口,被依序傳輸至用以連接于該薄片熱疊合機構的文件出紙口 ;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A).利用取紙滾輪模塊將不同的文件分別自文件進紙口輪流饋送進入該饋紙通 道中,且所述文件隨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被依序傳輸前進;(B).利用第一傳感器偵測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文件,當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 傳感器偵測到時,使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傳輸該文件;以及(C).利用第二傳感器偵測正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且位于該文件后方的另一文 件,當該另一文件的前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 模塊恢復傳輸該文件的動作,而該另一文件則隨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 而持續(xù)被傳輸向前;其中,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于該第一傳感器的后 方。所述方法在該步驟(A)中利用第二傳感器偵測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當該 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 進入該饋紙通道中。所述方法在該步驟(A)中利用第三傳感器偵測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且第 三傳感器位于文件進紙口與第二傳感器之間,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 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文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所述方法利用一位于該饋紙通道末端的第四傳感器,檢測該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 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用以使多個文件以等長 間距的排列方式,經(jīng)由自動饋紙機構的饋送動作而被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內(nèi);其中,該 自動饋紙機構包括饋紙信道,位于該自動饋紙機構內(nèi),用以作為該多個文件的傳輸路徑;取紙滾輪模塊,位于接近文件進紙口之處,用以分別輪流饋送該不同文件,使其依 序由該文件進紙口被傳輸進入該饋紙通道中;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該饋紙通道中被傳輸至文件出紙 口 ;其中,該文件出紙口連接于薄片熱疊合機構;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皆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 其中,該第一與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且當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一文 件的末端以及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另一文件的前端時,該兩文件將同時被取紙滾輪模塊及 /或傳輸滾輪模塊以同步傳輸?shù)姆绞竭M行傳送,使得該多個文件保持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而 依序排列地被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當該文件的末端被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文 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該自動饋紙機構還包括第三傳感器,位于該取紙滾輪模塊與該第二傳感器之間, 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 偵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文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運行,以使該 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仍隨取紙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該傳輸滾輪模塊包括第一傳輸滾輪組與第二傳輸滾輪組,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第一傳輸滾輪組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 件仍隨該第二傳輸滾輪組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該自動饋紙機構還包括第四傳感器,位于饋紙通道的末端,用以檢測該多個文件 是否確切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取紙滾輪模塊包括取紙滾輪、分紙滾輪以及分紙片,該取紙滾輪用以將該多個文 件饋送進入饋紙通道,而該分紙滾輪與分紙片用以提供該多個文件一摩擦力,使取紙滾輪 模塊每次僅饋送一張文件進入饋紙通道中。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熱壓合間距的控制方法,用以使多個文件以等長間距的排 列方式,被薄片熱疊合裝置進行熱壓合動作后,供自動裁切機構將該些被進行熱壓合動作 后的多個文件裁切成相同大小的多個塑封物,且該薄片熱疊合裝置具有取紙滾輪模塊、饋 紙信道、傳輸滾輪模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以及熱壓合機構;其中,饋紙通道為該多 個文件的傳輸路徑,且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饋紙通道內(nèi)的多個文 件,以使其由一文件進紙口被依序傳輸至文件出紙口,且該文件出紙口連接于該熱壓合機 構的入口端,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A).利用取紙滾輪模塊將不同的文件分別自文件進紙口輪流饋送進入該饋紙通 道中,且所述文件隨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被依序傳輸前進;(B).利用第一傳感器偵測被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一文件,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 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輸滾輪模塊停止傳輸該文件;(C).利用第二傳感器偵測正被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且位于該文件后方的另一文件, 當該另一文件的前端被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使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恢復 傳輸該文件的動作,而該另一文件則隨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 傳輸向前;其中,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于第一傳感器的后方;以及(D).利用該熱壓合機構對被傳輸至該文件出紙口的文件開始進行該熱壓合動作。所述方法在該步驟(A)中利用第二傳感器偵測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當該 文件的末端被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文件進紙口進入 饋紙通道中。所述方法在該步驟(A)中利用第三傳感器偵測傳輸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且該 第三傳感器位于文件進紙口與第二傳感器之間,當該文件的末端被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 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另一文件由文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所述方法利用位于饋紙通道末端的第四傳感器,檢測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 熱壓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熱壓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薄片熱疊合裝置,用以使多個文件以等長間距的排列方式進行 熱壓合動作,供自動裁切機構將被進行熱壓合動作后的多個文件裁切成相同大小的多個塑 封物,該薄片熱疊合裝置包括熱壓合機構,用以對該多個文件進行熱壓合動作;饋紙通道,位于薄片熱疊合裝置內(nèi),用以作為該多個文件的傳輸路徑;取紙滾輪模塊,位于接近文件進紙口之處,用以分別輪流饋送該不同文件,使其依 序由文件進紙口被傳輸進入饋紙通道中;
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饋紙通道中被傳輸至文件出紙口 ; 其中,文件出紙口系連接于熱壓合機構;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皆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 中,該第一與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且當?shù)谝粋鞲衅鱾蓽y到一文件的 末端以及第二傳感器偵測到另一文件的前端時,該兩文件將同時被取紙滾輪模塊及/或傳 輸滾輪模塊以同步傳輸?shù)姆绞竭M行傳送,使得該多個文件保持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而依序 排列地被饋送進入熱壓合機構。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另一文件由文 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所述薄片熱疊合裝置還包括第三傳感器,位于取紙滾輪模塊與第二傳感器之間, 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第三傳感器偵 測到時,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文件進紙口進入饋紙通道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運行,以使該 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仍隨取紙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該傳輸滾輪模塊包括第一傳輸滾輪組與第二傳輸滾輪組,當該文件的末端被第一 傳感器偵測到時,使第一傳輸滾輪組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 仍隨第二傳輸滾輪組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所述薄片熱疊合裝置還包括第四傳感器,位于饋紙通道的末端,用以檢測該多個 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熱壓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該熱壓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該取紙滾輪模塊包括取紙滾輪、分紙滾輪以及分紙片,該取紙滾輪用以將該多個 文件饋送進入饋紙通道,而分紙滾輪與分紙片用以提供該多個文件一摩擦力,使取紙滾輪 模塊每次僅饋送一張文件進入該饋紙通道中。本發(fā)明能夠使薄片熱疊合裝置中的自動饋紙機構將多個文件以等長間隔距離排 列,并依序被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裝置的薄片熱疊合機構中,以便可輕易地將多個文件于 塑封后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塑封物。
圖1是將現(xiàn)有的自動饋紙機構應用于薄片熱疊合裝置的概念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應用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 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應用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結 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方塊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2,其為本發(fā)明應用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第一較佳實 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薄片熱疊合裝置至少包含一自動饋紙機構2與一薄片熱疊合機構3, 且薄片熱疊合機構3銜接于自動饋紙機構2的文件傳輸路徑的末端。該自動饋紙機構2包 括文件進紙口 20、文件出紙口 21、饋紙通道22、取紙滾輪模塊23、第一傳感器24、第二傳感器25與第四傳感器27,以及傳輸滾輪模塊28。其中,取紙滾輪模塊23位于文件進紙口 20 之處,且包括取紙滾輪231、分紙滾輪232與分紙片233 ;而饋紙信道22作為文件的傳輸路 徑,且位于文件進紙口 20與文件出紙口 21之間;該文件出紙口 21則連接于薄片熱疊合機 構3的入口端。此外,取紙滾輪模塊23與傳輸滾輪模塊28用以傳輸位于饋紙通道22內(nèi)的 文件,并分別利用第一、第二與第四傳感器24、25、27來偵測文件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第一與 第二傳感器24、25以間隔距離D間隔設置。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fā)明應用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的薄片熱疊合裝置第二較佳實 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相異之處為其傳輸滾輪模 塊28分成第一傳輸滾輪組281與第二傳輸滾輪組282,第一傳輸滾輪組281用以代替第一 較佳實施例的取紙滾輪模塊23來傳輸位于饋紙通道22內(nèi)的文件,且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 自動饋紙機構2更包括一用以偵測文件傳輸狀態(tài)的第三傳感器26。接下來,進一步介紹本發(fā)明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4,其為本 發(fā)明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方塊流程圖。步驟Sl 利用取紙滾輪模塊23將不同的文件分別自文件進紙口 20輪流饋送進入 饋紙通道22中,且這些文件隨取紙滾輪模塊23及/或傳輸滾輪模塊28的運行而被依序傳 輸前進;步驟S2 利用第一傳感器24偵測被傳輸于饋紙通道22內(nèi)的一文件,當該文件的 末端被第一傳感器24偵測到時,使傳輸滾輪模塊28停止傳輸該文件;步驟S3 利用第二傳感器25偵測正被傳輸于饋紙通道22內(nèi)且位于第一傳感器24 所偵測文件后方的另一文件,當該另一文件的前端被第二傳感器25偵測到時,使傳輸滾輪 模塊28恢復傳輸?shù)谝粋鞲衅?4所偵測文件的動作,而該另一文件則隨取紙滾輪模塊23及 /或傳輸滾輪模塊28的運行而持續(xù)被傳輸向前;以及步驟S4 利用薄片熱疊合機構3開始對這些被傳輸至文件出紙口 21的文件進行 熱壓合動作?,F(xiàn)再以圖2與圖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精神,請再度參閱圖2與圖3,假設在薄片熱疊 合機構3進行熱壓合動作之前,自動饋紙機構2即已開始運行,此時取紙滾輪231將文件由 文件進紙口 20饋送至分紙滾輪232處,而分紙滾輪232與分紙片233用以提供文件一摩擦 力,使取紙滾輪模塊23每次僅會饋送一張文件進入饋紙通道22中。其中,關于摩擦力的部分需要特別說明亦即,文件、分紙片233以及分紙滾輪232 之間的摩擦力必須經(jīng)過特別的設計,于較佳的情況下,如符合U3 > U1 > U2的條件,將較有 助于文件的饋送;其中,U1為文件對分紙片233的摩擦力,U2為文件對文件的摩擦力,U3為 文件對分紙滾輪232的摩擦力。于圖4所示的步驟Sl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作法(請參閱圖2)為利用取紙滾輪模 塊23饋送一文件(以下稱第一文件)進入饋紙通道22,此時第一文件隨取紙滾輪模塊23 與傳輸滾輪模塊28的運行而被傳輸前進,當?shù)谝晃募哪┒吮坏诙鞲衅?5偵測到時,除 其仍隨取紙滾輪模塊23與傳輸滾輪模塊28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外,取紙滾輪模塊23 開始饋送另一文件(以下稱第二文件)進入饋紙通道22中。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作法(請參閱圖3)亦利用取紙滾輪模塊23饋送第一文件進入 饋紙通道22,而此時第一文件隨第一傳輸滾輪組281 (亦可為取紙滾輪模塊23)與第二傳輸滾輪組282的運行而被傳輸前進,且當?shù)谝晃募哪┒吮坏谌齻鞲衅?6 (亦可為第二傳感 器25)偵測到時,除其仍隨第一傳輸滾輪組281 (亦可為取紙滾輪模塊23)與第二傳輸滾輪 組282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外,取紙滾輪模塊23開始饋送第二文件進入饋紙通道22 中。接著進入圖4所示的步驟S2、S3,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請參閱圖2),當持續(xù)被輸 送向前的第一文件的末端被第一傳感器24偵測到時,傳輸滾輪模塊28立即停止運行,以使 第一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前進,并等待后方的第二文件被第二傳感器25偵測到。一旦第二 文件的前端被第二傳感器25偵測到,傳輸滾輪模塊28立即恢復運行,以使第一文件被同步 恢復傳輸前進,且第二文件亦隨取紙滾輪模塊23與傳輸滾輪模塊28的運行而持續(xù)被傳輸 向前。在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3)中,當持續(xù)被輸送向前的第一文件的末端被第一 傳感器24偵測到時,第二傳輸滾輪組282立即停止運行,以使第一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前 進,并等待后方的第二文件被第二傳感器25偵測。一旦第二文件的前端被第二傳感器25 偵測到,第二傳輸滾輪組282立即恢復運行,以使第一文件被同步恢復傳輸前進,且第二文 件亦隨第一傳輸滾輪組281 (亦可為取紙滾輪模塊23)與第二傳輸滾輪組282的運行而持 續(xù)被傳輸向前。需特別說明的是,由于第一與第二傳感器24、25,以相距間隔距離D設置,因此當 第二文件的前端被第二傳感器25偵測到以及第一文件的末端被第一傳感器偵測24到時, 該些文件則同時被傳輸前進,使得該些文件可以固定間隔距離D的長度排列并饋送進入薄 片熱疊合機構3。此外,其它隨第二文件之后被取組滾輪模塊23依序饋送進入饋紙通道22中的多 個文件,亦可依據(jù)上述的控制方法,使其以固定間隔距離D的長度排列并被饋送進入薄片 熱疊合機構3。在將這些文件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3之前,更可于饋紙通道22末端處增設第 四傳感器27,用以檢測這些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薄片熱疊合機構3,其功用在于除了可 以計算這些文件的數(shù)量外,亦可避免自動饋紙機構2內(nèi)有卡紙或其它故障意外而沒有被發(fā) 現(xiàn)。最后,依據(jù)圖4所示的步驟S4,利用薄片熱壓合機構3對這些被傳輸至文件出紙 口 21的文件開始進行熱壓合動作,并利用銜接于薄片熱壓合機構3出口端的自動裁切機 構(未標示于圖2與圖3),對這些進行熱壓合動作后的文件執(zhí)行一裁切動作;此時,由于這 些文件已呈一固定間隔距離D排列,因此自動裁切機構只需間隔一固定時間進行該裁切動 作,即可輕易地將這些進行熱壓合動作后的文件切割成大小相同的塑封物。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申請專利范圍,因此 凡其它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于本發(fā)明的申請 專利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一種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使多個文件以一等長間距的排列方式,由一自動饋紙機構被饋送進入一薄片熱疊合機構,且該自動饋紙機構具有一取紙滾輪模塊、一饋紙信道、一傳輸滾輪模塊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其中,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該自動饋紙機構的一文件進紙口,被依序傳輸至用以連接于該薄片熱疊合機構的一文件出紙口;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A).利用該取紙滾輪模塊將不同的文件分別自該文件進紙口輪流饋送進入該饋紙通道中,且所述文件隨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被依序傳輸前進;(B).利用該第一傳感器偵測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一文件,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傳輸該文件;以及(C).利用該第二傳感器偵測正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且位于該文件后方的另一文件,當該另一文件的前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恢復傳輸該文件的動作,而該另一文件則隨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傳輸向前;其中,該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于該第一傳感器的后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步驟(A)中利用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傳輸 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 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步驟(A)中利用一第三傳感器偵測傳輸 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且該第三傳感器位于該文件進紙口與該第二傳感器之間,當該 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 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位于該饋紙通道末端的第四傳感器, 檢測該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 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
5.一種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以使多個文件以一等長 間距的排列方式,經(jīng)由一自動饋紙機構的饋送動作而被饋送進入一薄片熱疊合機構內(nèi);其 中,該自動饋紙機構包括一饋紙信道,位于該自動饋紙機構內(nèi),用以作為該多個文件的傳輸路徑;一取紙滾輪模塊,位于接近一文件進紙口之處,用以分別輪流饋送該不同文件,使其依 序由該文件進紙口被傳輸進入該饋紙通道中;一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該饋紙通道中被傳輸至一文件出紙 口 ;其中,該文件出紙口連接于該薄片熱疊合機構;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該 第一與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且當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一文件的末端 以及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另一文件的前端時,該兩文件將同時被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 傳輸滾輪模塊以同步傳輸?shù)姆绞竭M行傳送,使得該多個文件保持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而依 序排列地被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進 入該饋紙通道中。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自動饋 紙機構還包括一第三傳感器,位于該取紙滾輪模塊與該第二傳感器之間,用以偵測該多個 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 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文件 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 輸,而該另一文件仍隨該取紙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滾 輪模塊包括第一傳輸滾輪組與第二傳輸滾輪組,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 時,使該第一傳輸滾輪組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仍隨該第二 傳輸滾輪組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自動饋 紙機構還包括一第四傳感器,位于該饋紙通道的末端,用以檢測該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送 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
11.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動饋紙機構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取紙滾 輪模塊包括一取紙滾輪、一分紙滾輪以及一分紙片,該取紙滾輪用以將該多個文件饋送進 入該饋紙通道,而該分紙滾輪與分紙片用以提供該多個文件一摩擦力,使該取紙滾輪模塊 每次僅饋送一張文件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12.一種熱壓合間距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使多個文件以一等長間距的排列方 式,被一薄片熱疊合裝置進行一熱壓合動作后,供一自動裁切機構將該被進行熱壓合動作 后的多個文件裁切成相同大小的多個塑封物,且該薄片熱疊合裝置具有一取紙滾輪模塊、 一饋紙信道、一傳輸滾輪模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以及一熱壓合機構;其中,該饋紙 通道為該多個文件的傳輸路徑,且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饋紙 通道內(nèi)的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一文件進紙口被依序傳輸至一文件出紙口,且該文件出紙 口連接于該熱壓合機構的一入口端,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A).利用該取紙滾輪模塊將不同的文件分別自該文件進紙口輪流饋送進入該饋紙通 道中,且所述文件隨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而被依序傳輸前進;(B).利用該第一傳感器偵測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一文件,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 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傳輸該文件;(C).利用該第二傳感器偵測正被傳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且位于該文件后方的另一文件, 當該另一文件的前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 恢復傳輸該文件的動作,而該另一文件則隨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傳輸滾輪模塊的運行 而持續(xù)被傳輸向前;其中,該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于該第一傳感器的 后方;以及(D).利用該熱壓合機構對被傳輸至該文件出紙口的文件開始進行該熱壓合動作。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步驟(A)中利用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傳 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步驟(A)中利用一第三傳感器偵測傳 輸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該文件,且該第三傳感器位于該文件進紙口與該第二傳感器之間,當 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 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位于該饋紙通道末端的一第四傳 感器,檢測該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該熱壓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該熱壓合機構的 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
16.一種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以使多個文件以一等長間距的排列方式進行 一熱壓合動作,供一自動裁切機構將該被進行熱壓合動作后的多個文件裁切成相同大小的 多個塑封物,該薄片熱疊合裝置包括一熱壓合機構,用以對該多個文件進行該熱壓合動作;一饋紙通道,位于該薄片熱疊合裝置內(nèi),用以作為該多個文件的傳輸路徑;一取紙滾輪模塊,位于接近一文件進紙口之處,用以分別輪流饋送該不同文件,使其依 序由該文件進紙口被傳輸進入該饋紙通道中;一傳輸滾輪模塊用以傳輸該多個文件,以使其由該饋紙通道中被傳輸至一文件出紙 口 ;其中,該文件出紙口系連接于該熱壓合機構;以及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中,該 第一與第二傳感器以間隔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設置,且當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一文件的末端 以及該第二傳感器偵測到另一文件的前端時,該兩文件將同時被該取紙滾輪模塊及/或該 傳輸滾輪模塊以同步傳輸?shù)姆绞竭M行傳送,使得該多個文件保持該等長間距的距離,而依 序排列地被饋送進入該熱壓合機構。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二傳 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文件進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三傳感器,位于該 取紙滾輪模塊與該第二傳感器之間,用以偵測該多個文件于該饋紙通道內(nèi)的傳輸狀態(tài);其 中,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三傳感器偵測到時,該取紙滾輪模塊開始饋送該另一文件由該 文件進紙口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 感器偵測到時,使該傳輸滾輪模塊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仍 隨該取紙滾輪模塊的運行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滾輪模塊包括第一傳 輸滾輪組與第二傳輸滾輪組,當該文件的末端被該第一傳感器偵測到時,使該第一傳輸滾 輪組停止運行,以使該文件被同步停止傳輸,而該另一文件仍隨該第二傳輸滾輪組的運行 而持續(xù)被輸送向前。
21.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第四傳感器,位于該 饋紙通道的末端,用以檢測該多個文件是否確切饋送進入該熱壓合機構,并計算饋送進入 該熱壓合機構的該多個文件的數(shù)量。
22.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薄片熱疊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取紙滾輪模塊包括一取紙滾輪、一分紙滾輪以及一分紙片,該取紙滾輪用以將該多個文件饋送進入該饋紙通道,而該 分紙滾輪與分紙片用以提供該多個文件一摩擦力,使該取紙滾輪模塊每次僅饋送一張文件 進入該饋紙通道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饋紙間距的控制方法與應用該方法的一薄片熱疊合裝置;其中,該薄片熱疊合裝置至少包含一自動饋紙機構與一薄片熱疊合機構,且應用設置于該自動饋紙機構內(nèi)的多個傳感器,以使多個文件以等長間距排列的方式,被饋送進入該薄片熱疊合機構,有利于多個文件于塑封后可被切割為大小相同的塑封物。
文檔編號B32B37/10GK101891071SQ200910202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劉紅強, 吳江維, 李稟道, 潘永太 申請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