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及機械手。
背景技術:
在設置有機械手的領域中,通常會涉及到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在注塑行業(yè),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多為臥式結構,這樣導致了線路集成盒占用空間大且容易發(fā)生碰撞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將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設置在機械手上時,一般采用焊接將其固定,這樣在對線路集成盒拆卸時并不方便,此外,一般對線路集成盒進行檢修時,需要將線路集成盒拆卸下來,檢修完畢還需要重新固定,這樣給技術人員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及機械手能夠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線路集成盒占用空間大且容易發(fā)生碰撞、線路集成盒焊接在機械手上而導致檢修和拆卸不方便的情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及機械手,能夠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線路集成盒占用空間大且容易發(fā)生碰撞、線路集成盒焊接在機械手上而導致檢修和拆卸不方便的技術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包括集成盒本體,所述集成盒本體包括固定架、觀察門和設置在所述集成盒本體內(nèi)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架與所述集成盒本體連接,所述觀察門設置在所述集成盒本體的外壁上,所述固定部件與所述集成盒本體連接;
所述集成盒本體包括兩個長側面和兩個短側面,兩個所述長側面之間相對設置,每個所述長側面的內(nèi)壁上設有不少于兩個的凹槽,所述長側面上還設有安裝孔,兩個所述短側面之間相對設置且分別與長側面連接,所述觀察門設置于其中任一個所述短側面上。
通過采用在集成盒本體的長側面上設置凹槽,將纜線固定在凹槽內(nèi),使得現(xiàn)有的臥式集成盒本體轉(zhuǎn)變?yōu)榱⑹浇Y構,節(jié)省了線路集成盒所占用的空間,避免了易發(fā)生碰撞的情況;通過在線路集成盒上設置固定架使得線路集成盒拆裝方便;此外,通過在線路集成盒上設置觀察門,方便了技術人員對線路集成盒進行檢修工作。
進一步的,所述觀察門的一端與所述集成盒本體的外壁鉸接,另一端與所述集成盒本體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觀察門一端設有鉸鏈,所述鉸鏈包括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及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的轉(zhuǎn)軸;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觀察門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板與所述集成盒本體固定連接;所述觀察門另一端為鎖合端,所述鎖合端與所述集成盒本體可拆卸連接。
通過觀察門可以觀察集成盒本體的內(nèi)部,當觀察門和第一連接板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集成盒本體的內(nèi)部結構暴露,技術人員可以對集成盒本體內(nèi)部的線纜進行觀察或者檢修等。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設有滑槽,所述集成盒本體的所述短側面上設有凸起,所述滑槽與所述凸起相適配。
凸起沿滑槽滑行,使得集成盒本體能夠平穩(wěn)地與固定架連接,且在拆裝集成盒本體時更加方便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多個的第一固定部件和多個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設置于所述凹槽的兩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設置于所述凹槽的兩側。
第一固定部件固定在凹槽的兩端用于固定凹槽內(nèi)的線纜的端頭,第二固定部件設置在凹槽的兩側,第二固定部件之間可以包括不少于一個的凹,起到對多個凹槽內(nèi)的線纜進行固定的作用,使得凹槽內(nèi)的線纜能夠整齊且易于發(fā)現(xiàn),當技術人員對集成盒本體內(nèi)的線纜進行檢修時能夠清晰明了。
進一步的,所述集成盒本體為長方體結構。
集成盒本體的長側面為長方體中面積最大的面,將集成盒本體設置在機械手上時,長側面處于豎直位置,此時,集成盒本體為立式放置,減少了占用空間,同時,避免了碰撞的情況。
一種機械手,包括上述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所述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與機械手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機械手上設有氣動手爪。
通過氣動彈簧分別控制抓手完成張合,并使抓手能夠以相對緩慢的速度進行張合且動態(tài)力變化不大、容易控制,當抓手在夾取物件時,對物價具有緩沖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的觀察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的集成盒本體與固定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上鉸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的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集成盒本體;11、固定架;111、滑槽;12、觀察門;121、鎖合端;13、固定部件;131、第一固定部件;132、第二固定部件;14、長側面;141、凹槽; 15、凸起;16、安裝孔;17、短側面;2、鉸鏈;21、第一連接板;22、第二連接板;23、轉(zhuǎn)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通過采用在集成盒本體1的長側面14上設置凹槽141,將纜線固定在凹槽141內(nèi),并且使長側面14置于豎直狀態(tài),使得現(xiàn)有的臥式集成盒本體1轉(zhuǎn)變?yōu)榱⑹浇Y構,節(jié)省了線路集成盒所占用的空間,避免了現(xiàn)有的技術中,將凹槽141設置在短側面17上,使長側面14 置于水平狀態(tài)易發(fā)生碰撞的情況;通過在線路集成盒上設置固定架11使得線路集成盒拆裝方便;此外,通過在線路集成盒上設置觀察門12,方便了技術人員對線路集成盒進行檢修工作。參考圖1-圖5,該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包括集成盒本體1,集成盒本體1包括固定架11、觀察門12和設置在集成盒本體1內(nèi)的固定部件13,固定架11與集成盒本體1連接,觀察門12設置在集成盒本體1 的外壁上,固定部件13與集成盒本體1連接;集成盒本體1包括兩個的長側面 14和兩個短側面17,兩個長側面14之間相對設置,長側面14的內(nèi)壁上設有不少于兩個的凹槽141,凹槽141用于放置線纜,長側面14上還設有安裝孔16,兩個短側面17之間相對設置且分別與長側面14連接,觀察門12設置于其中任一個短側面17上。其中,集成盒本體1為長方體結構;在安裝線纜時,用于將線纜從安裝孔16內(nèi)深入至集成盒本體1內(nèi),并且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線纜的不同功能以及線纜電連接的部件不同,將線纜從不同的安裝孔16內(nèi)深入,以此區(qū)分不同功能和不同分區(qū)的線纜;在安裝集成盒本體時,需要將設置觀察門12的短側面17向上放置。
觀察門12一端與集成盒本體1的外壁鉸接,另一端與集成盒本體1可拆卸連接。參考圖2和圖4,圖2中示出了觀察門12打開到鎖合的過程,觀察門12 與集成盒本體1的外壁鉸接的一端設有鉸鏈2,鉸鏈2包括第一連接板21、第二連接板22及連接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的轉(zhuǎn)軸23,第一連接板21 和第二連接板22可以通過轉(zhuǎn)軸23進行相對旋轉(zhuǎn)。第一連接板21與觀察門12 固定連接,第二連接板22與集成盒本體1固定連接,由于在集成盒本體1被觀察門12覆蓋的位置設有與觀察門12相適配的開口,由此開口可以觀察集成盒本體1的內(nèi)部,當觀察門12和第一連接板21繞轉(zhuǎn)軸旋轉(zhuǎn),集成盒本體1的內(nèi)部結構暴露,技術人員可以對集成盒本體1內(nèi)部的線纜進行觀察或者檢修等。觀察門12的另一端設有鎖合端121,鎖合端121與觀察門12鉸接,集成盒本體 1上設有與鎖合端121相適配的連接座,鎖合端121旋轉(zhuǎn)并深入至連接座內(nèi),集成盒本體1被鎖定,本實施例中的連接座為圓形的孔狀結構也可以為其他形狀的中空結構且能與鎖合端121相適配。
固定架11上設有滑槽111,如圖2所示;集成盒本體1的短側面17上設有凸起15,如圖5所示;凸起15與滑槽111相適配,為了將集成盒本體1固定地更加牢固,可以設置多對凸起15及滑槽111。凸起15沿滑槽111滑行,使得集成盒本體1能夠平穩(wěn)地與固定架11連接,且在拆裝集成盒本體1時更加方便操作,本實施中的滑槽111為燕尾槽。
固定部件13包括多個的第一固定部件131和多個的第二固定部件132,如圖1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31設置于凹槽141的兩端,第二固定部件132設置于凹槽141的兩側。第一固定部件131固定在凹槽141的兩端用于固定凹槽141 內(nèi)的線纜的端頭,并且根據(jù)線纜的不同功能對線纜進行分區(qū),例如:控制手臂移動功能的線纜用同一第一固定部件131進行固定,控制手臂旋轉(zhuǎn)功能的線纜使用同一第一固定部件131進行固定,并且可以將不同的第一固定部件131標記為不同的顏色;第二固定部件132設置在凹槽141的兩側,并且根據(jù)線纜控制的不同部件對線纜進行分區(qū),例如:將控制上臂和下臂的線纜使用不同的第二固定部件132進行固定,并且可以將不同的第二固定部件132標記為不同的顏色。第二固定部件132之間可以包括不少于一個的凹槽141,起到對多個凹槽 141內(nèi)的線纜進行固定的作用,使得凹槽141內(nèi)的線纜能夠整齊且易于發(fā)現(xiàn),當技術人員對集成盒本體1內(nèi)的線纜進行檢修時能夠清晰明了。
集成盒本體1為長方體結構,集成盒本體1的長側面14為長方體中面積最大的面,將集成盒本體1設置在機械手上時,長側面14處于豎直位置,此時,集成盒本體1為立式放置,減少了占用空間,同時,避免了碰撞的情況。
本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機械手,包括上述的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機械手用線路集成盒與機械手電連接。
機械手上設有氣動抓手,氣動抓手上設有張合驅(qū)動機構,本實施例中的張合驅(qū)動機構為氣動彈簧,本實施例中,通過氣動彈簧分別控制抓手完成張合,并使抓手能夠以相對緩慢的速度進行張合且動態(tài)力變化不大、容易控制,當抓手在夾取物件時,對物件具有緩沖保護作用。
注意,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實施方式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的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