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裝配生產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
背景技術:
在汽車車門分裝線上,車門防水膜是通過防水膜背面的粘膠黏貼到車門內板上的,如果黏貼不緊密的話,會降低防水膜的功效,導致車門防水性較差。
防水膜裝配過程中,一般是通過防水膜左上角、右上角定位點確定好防水膜的黏貼位置,首先按壓防水膜上方膠條軌跡,然后再逐步按壓左側、右側、下方膠條軌跡。
上述過程大都為操作員工手工操作,急需開發(fā)設計一種膠條按壓工裝,以便沿膠條軌跡進行再次均勻按壓,確保防水膜黏貼緊密,提升防水膜轉配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膜膠條按壓工裝,以便可沿著膠條軌跡進行均勻施加壓力,使得膠條黏貼緊實。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包括:
手持組件;
壓膜組件,可轉動地設置在手持組件上,用于滾動按壓防水膜膠條,壓膜組件的側壁上形成有齒輪狀槽面;
阻尼組件,包括阻尼桿,阻尼桿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手持組件上,另一端與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相接觸,壓膜組件轉動時,阻尼桿的端部可對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施加阻力,以使壓膜組件勻速滾動。
如上所述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優(yōu)選的是,手持組件包括操作手柄和滾筒支架,滾筒支架固定設置在操作手柄的一端,壓膜組件通過滾筒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滾筒支架上。
如上所述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優(yōu)選的是,壓膜組件包括按壓滾筒和聚氨酯護圈,按壓滾筒可轉動地設置在手持組件上,聚氨酯護圈包覆設置在按壓滾筒的外側。
如上所述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優(yōu)選的是,阻尼組件包括阻尼桿限位架,阻尼桿限位架固定設置在手持組件上,且位于壓膜組件上形成有齒輪狀槽面的一側,阻尼桿設置在阻尼桿限位架和壓膜組件之間,阻尼桿的一端與阻尼桿限位架相連,另一端與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相接觸。
如上所述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優(yōu)選的是,阻尼桿包括限位端和阻尼端,且限位端的直徑小于阻尼端的直徑,阻尼桿限位架上形成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孔徑小于阻尼端的直徑,阻尼桿上的限位端設置在阻尼桿限位架上的限位孔中,阻尼端與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相接觸。
如上所述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其中,優(yōu)選的是,阻尼桿的軸線與壓膜組件的轉動軸線相互平行。
本實用新型的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可沿膠條軌跡均勻施力,復壓膠條確保防水膜黏貼緊密,提升防水膜裝配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立體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立體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側視圖一;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側視圖二;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拆分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組裝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中的阻尼桿的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中的阻尼桿與按壓滾筒的裝配圖一;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中的阻尼桿與按壓滾筒的裝配圖二;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中的按壓滾筒對阻尼桿的反作用力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使用狀態(tài)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操作手柄 2-滾筒支架 3-按壓滾筒 4-聚氨酯護圈 5-滾筒軸 6-阻尼桿 7-阻尼桿限位架 8-齒輪狀槽面 9-限位端 10-阻尼端 11-限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至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包括手持組件、壓膜組件和阻尼組件,其中,壓膜組件可轉動地設置在手持組件上,用于滾動按壓防水膜膠條,壓膜組件的側壁上形成有齒輪狀槽面;阻尼組件包括阻尼桿,阻尼桿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手持組件上,另一端與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相接觸,壓膜組件轉動時,阻尼桿的端部可對壓膜組件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施加阻力,以使壓膜組件勻速滾動。
具體來說,手持組件包括操作手柄1和滾筒支架2,其中,操作手柄1為使用者的握持部,滾筒支架2固定設置在操作手柄1的端部,壓膜組件通過滾筒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滾筒支架上。
壓膜組件包括按壓滾筒3和聚氨酯護圈4,其中,按壓滾筒3為壓膜組件的核心部件,通過滾筒軸5可轉動地設置在手持組件的滾筒支架2上,聚氨酯護圈4為保護部件,包覆設置在按壓滾筒3的外側,可有效防止防水膜接觸面受到磨損。
阻尼組件包括阻尼桿6和阻尼桿限位架7,其中,阻尼桿限位架7固定設置在手持組件上。本實施例中,操作手柄1的端部形成有安裝凹槽,阻尼桿限位架7的端部置放在操作手柄1上的安裝凹槽中,并通過螺栓固定。
按壓滾筒3的一側壁上形成有齒輪狀槽面8,阻尼桿限位架7位于按壓滾筒3上形成有齒輪狀槽面8的一側,阻尼桿6設置在阻尼桿限位架7和按壓滾筒3之間,且阻尼桿6的軸線與按壓滾筒3的轉動軸線相互平行。
本實施例中,阻尼桿6包括限位端9和阻尼端10,阻尼桿限位架7上形成有限位孔11,阻尼桿6上的限位端9設置在阻尼桿限位架7上的限位孔11中,阻尼端10與按壓滾筒3側壁上的齒輪狀槽面8相接觸,其中,阻尼桿6的阻尼端10的直徑大于限位端9的直徑,且阻尼端10的直徑也大于阻尼桿限位架7上的限位孔11的孔徑,從而防止按壓滾筒3反作用產生的軸向力導致阻尼桿6滑出。
參照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的車門防水膜膠條壓緊工裝的使用方法進行簡要說明:操作工握緊操作手柄1,帶動按壓滾筒3沿防水膜膠條軌跡滾動按壓;阻尼桿6的阻尼端10與按壓滾筒3的齒輪狀槽面8接觸,在按壓滾筒3轉動過程中,對按壓滾筒3施加均勻的阻力,保證按壓滾筒3勻速滾動;阻尼桿限位7可有效防止阻尼桿6在按壓滾筒3反向產生的軸向力的作用下向限位端9方向滑出。
以上依據(jù)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