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

文檔序號:10904304閱讀:533來源:國知局
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
【專利摘要】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以有效避免立柱受落石直接沖擊而發(fā)生損壞。包括成排設置的立柱和懸掛固定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所述立柱兩側分別設置與地層連接為一體的前側錨固構件、后側錨固構件。各立柱通過一對前側鋼索、后側鋼索懸置于地面之上,前側鋼索在立柱上部、前側錨固構件和立柱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后側鋼索在立柱上部、后側錨固構件和立柱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前側鋼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阻尼器。
【專利說明】
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防護網(wǎng),特別涉及一種防護網(wǎng)及立柱的安裝固定構造。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防止山體不穩(wěn)定落石對人、車輛、建筑物等造成嚴重危害,各式各樣的防護網(wǎng)充當了現(xiàn)代社會人生財產(chǎn)安全的“安全衛(wèi)士”。
[0003]常見的防護網(wǎng)主要由固定立柱、不同結構的鋼索網(wǎng)面組成,為了提高防護能力,往往也安裝了阻尼器等緩沖設備。固定立柱是防護網(wǎng)的主心骨,直接和地面固定,主要作用是穩(wěn)定和豎立鋼索網(wǎng)面。固定立柱結構防護網(wǎng)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缺點是若落石直接沖擊固定立柱上,固定立柱不能夠通過退讓來緩沖和消耗落石動能,直接被落石損毀,整個防護網(wǎng)便喪失了防護功能。雖然一些固定立柱底部安裝一定的腳鏈等裝置可以在落石沖擊固定立柱時,通過傾斜一定角度來達到緩沖落石的作用,但保護立柱的實際效果有限,對于大中型落石也起不到緩沖作用。除此之外,固定立柱往往通過打入地面一定深度來固定其位置,因此對于防護網(wǎng)沿線的土質有一定要求,松坍或者堅硬的土質時,往往需要對立柱位置的地層基礎采用相應的工程措施進行處理,這無疑會增加防護網(wǎng)工程的建設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以有效避免立柱受落石直接沖擊而發(fā)生損壞。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本實用新型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包括成排設置的立柱和懸掛固定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其特征是:所述立柱兩側分別設置與地層連接為一體的前側錨固構件、后側錨固構件;各立柱通過一對前側鋼索、后側鋼索懸置于地面之上,前側鋼索在立柱上部、前側錨固構件和立柱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后側鋼索在立柱上部、后側錨固構件和立柱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前側鋼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阻尼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立柱浮置于地面之上,呈雙三角結構張緊的前側鋼索、后側鋼索保持浮置立柱的穩(wěn)定平衡,并張緊懸掛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與各立柱構成的體系具有相當?shù)娜嵝裕虼司哂懈鼮榱己玫目孤涫瘺_擊性能;前側鋼索上設置的阻尼器能有效的消耗直接沖擊在立柱上落石的動能,因此能有效避免立柱受落石直接沖擊而發(fā)生損壞;前側錨固構件、后側錨固構件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地質條件進行類型、位置選定,提高了防護網(wǎng)對地形地質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0008]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三幅附圖: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的斷面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實施例1的俯視圖;[0011 ]圖3是本實用新型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實施例2的俯視圖;
[0012]圖中示出構件和對應的標記:立柱10、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11、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前側鋼索21、后側鋼索22、阻尼器30、落石沖擊方向F。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在本說明書中,為準確描述和避免產(chǎn)生歧義,將立柱10、防護網(wǎng)網(wǎng)面11迎向落石沖擊方向F—側定義為“前側”,如“前側錨固構件20a”、“前側鋼索21”等;另一側則定義為“后偵Γ,如“后側錨固構件20b”、“后側鋼索22”等。
[0015]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包括成排設置的立柱10和懸掛固定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11。所述立柱10兩側分別設置與地層連接為一體的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各立柱10通過一對前側鋼索21、后側鋼索22懸置于地面之上,前側鋼索21在立柱10上部、前側錨固構件20a和立柱10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后側鋼索22在立柱10上部、后側錨固構件20b和立柱10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前側鋼索2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阻尼器30。各立柱10浮置于地面之上,呈雙三角結構張緊的前側鋼索21、后側鋼索22保持浮置立柱10的穩(wěn)定平衡,并張緊懸掛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11,由于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10與各立柱10構成的體系具有相當?shù)娜嵝?,因此具有更為良好的抗落石沖擊性能。前側鋼索21上設置的阻尼器30能有效的消耗直接沖擊在立柱10上落石的動能,因此能有效避免立柱受落石直接沖擊而發(fā)生損壞。
[0016]參照圖1、圖2和圖3,為提高了防護網(wǎng)對地形地質的適應性,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地質條件進行類型、位置選定,類型可選擇固定埋設在地層中的粧體,或者其下部與地面下穩(wěn)定巖層錨固連接的錨桿。
[0017]前側鋼索21上設置一個阻尼器30,或者由多個阻尼器30構成的阻尼器級,可以方便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改變防護網(wǎng)的防護能級。所述阻尼器30的設置位置一般應靠近前側錨固構件20a頂部。
[0018]參照由圖2示出的實施例1,各立柱10前側鋼索21、后側鋼索22對對應的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形成連接。
[0019]參照由圖3示出的實施例3,所述各立柱10中,兩相鄰前側鋼索21與同一個前側錨固構件20a形成固定連接,兩相鄰后側鋼索22與同一個后側銷固構件20b形成固定連接。
[0020]由于實施例2中相鄰立柱10共用一個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可相應減少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的設置數(shù)量,而且使防護網(wǎng)體系的穩(wěn)定性更好,因此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
[0021]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主權項】
1.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包括成排設置的立柱(10)和懸掛固定于其上的防護網(wǎng)網(wǎng)體(11),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0)兩側分別設置與地層連接為一體的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各立柱(10)通過一對前側鋼索(21)、后側鋼索(22)懸置于地面之上,前側鋼索(21)在立柱(10)上部、前側錨固構件(20a)和立柱(10)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后側鋼索(22)在立柱(10)上部、后側錨固構件(20b)和立柱(10)下部之間形成三點固定連接且張緊;前側鋼索(2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阻尼器(3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為固定埋設在地層中的粧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前側錨固構件(20a)、后側錨固構件(20b)為其下部與地面下穩(wěn)定巖層錨固連接的錨桿。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其特征是:所述阻尼器(30)的設置位置靠近前側錨固構件(20a)頂部。5.如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浮動立柱防護網(wǎng)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各立柱(10)中,兩相鄰前側鋼索(21)與同一個前側錨固構件(20a)形成固定連接,兩相鄰后側鋼索(22)與同一個后側錨固構件(20b)形成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01F7/04GK205591134SQ201620303249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2日
【發(fā)明人】袁志剛, 李曉園, 王珣, 鄭小艷, 楊吉忠, 吳件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