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配重基座,尤其涉及一種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
【背景技術(shù)】
[0002]通信基站是通信運營的基礎設置,隨著移動通信業(yè)務的不斷增長,通信基站的建設需求也越來越大,從而也要求通信基站的建設快速化。作為通信基站的配重基礎,對于整個通信基站的穩(wěn)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0003]現(xiàn)有的一些配重基座中,由多根連梁隼接組成,具有以下缺點:(I)隼接對混凝土構(gòu)件的加工要求高、費時費工、成本較高;(2)對于整個基座,兩個方向的剛度差別太多,平行于連梁方向的剛度過小,不利于整個基座作為剛性基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方便、成本低的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包括平行且間隔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配重基礎和第二配重基礎、以及正交地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基礎和第二配重基礎上的至少兩個相對間隔的第三配重基礎;所述第一配重基礎和第二配重基礎上分別預埋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三配重基礎對應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設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分別穿入并緊固在所述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中,從而所述第三配重基礎與所述第一配重基礎、第二配重基礎組成一整體。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配重基礎上設有凸臺,所述凸臺位于相對的所述第三配重基礎之間;
[0007]所述凸臺上預埋有用于連接通信塔的數(shù)個第三連接件,所述第三連接件伸出所述凸臺的頂面。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凸臺的高度與所述第三配重基礎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0009]優(yōu)選地,所述凸臺上還設有數(shù)條用于鋪設信號線和電纜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自所述凸臺頂面向底面延伸。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凸臺內(nèi)呈L形延伸,并貫穿所述凸臺的側(cè)面或底面。
[0011]優(yōu)選地,該配重基座包括一個所述第一配重基礎和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重基礎;
[0012]所述第一配重基礎位于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配重基礎之間;或者,所述第一配重基礎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基礎的一側(cè)。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配重基礎上設有用于鋪設信號線和電纜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自所述第二配重基礎頂面向底面延伸。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二配重基礎內(nèi)呈L形延伸,并貫穿所述第二配重基礎的側(cè)面或底面。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配重基礎和第二配重基礎的厚度一致。
[001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配重基礎、第二配重基礎和第三配重基礎均為鋼筋混凝土構(gòu)件。
[0017]本實用新型的配重基座,用于快速裝配通信基站,其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方便,對精度要求不高,成本較低。整個基座,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都有配重基礎,而且連接可靠,故兩個方向上的剛度相近,使得整個配重基座真正成為一整體。
【附圖說明】
[0018]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9]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0]圖2是圖I所示配重基座沿C-C線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快速裝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包括第一配重基礎10、第二配重基礎20以及至少兩個第三配重基礎30 ;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平行且間隔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至少兩個第三配重基礎30相對間隔且正交地放置在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分別預埋有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第三配重基礎30對應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設有第一連接孔31和第二連接孔(未圖示),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分別穿入并緊固在第一連接孔31和第二連接孔中,從而第三配重基礎30與第一配重基礎10、第二配重基礎20組成一整體。
[0024]由配重基礎構(gòu)成的配重基座,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方便,對精度要求不高,成本較低。整個基座,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都有配重基礎,而且連接可靠,故兩個方向上的剛度相近,使得整個配重基座真正成為一整體。
[0025]其中,第一配重基礎10、第二配重基礎20和第三配重基礎30均為長方體結(jié)構(gòu),數(shù)量分別為一個或多個。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的厚度一致,使得放置在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的第三配重基礎30之間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通信塔的穩(wěn)定安裝。
[0026]優(yōu)選地,第一配重基礎10、第二配重基礎20和第三配重基礎30均為鋼筋混凝土構(gòu)件,結(jié)構(gòu)強度高。
[0027]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的數(shù)量不限,根據(jù)需要設置,且其可為螺栓,分別預埋在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并伸出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的頂面。第一連接孔31和第二連接孔貫穿第三配重基礎30的頂面和底面,第三配重基礎30以第一連接孔31和第二連接孔分別對準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放置到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第一連接件11和第二連接件21的末端可穿出第三配重基礎30的頂面,并通過螺母旋緊在末端將第三配重基礎30緊固連接在第一配重基礎10和第二配重基礎20上。
[0028]具體地,第一配重基礎10上設有凸臺12,凸臺12位于相對的第三配重基礎30之間,供通信塔安裝其上。進一步地,凸臺12上預埋有用于連接通信塔的數(shù)個第三連接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