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河堤鋼筋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技術。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不得已充分利用河道臨空空間而增設懸挑結構或加大懸挑 長度。由于原有懸挑結構設計時未考慮到人流量增加和結構自重加大等原因,故僅僅依靠 粧、河堤一側的懸挑梁及梁上填土作為抗傾覆力明顯不足。由于受場地限制,原有抗傾覆懸 挑構件的懸挑長度較小,河堤一側用于抗傾覆的填土量又小,懸挑結構容易發(fā)生傾覆。因此 有必要對原有的河堤鋼筋混凝土懸挑結構進行加固。傳統(tǒng)的加固方法往往通過增加抗傾覆 端的自重(包括增大梁截面、增加填土量)來實現(xiàn)。雖然增加抗傾覆端的自重能夠解決懸挑 結構的抗傾覆問題,但存在著如下不足: (1) 荷載傳遞路徑單一,抗傾覆構件簡單,結構冗余度低; (2) 雖然力學上傳力比較簡單明確,但結構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證; (3) 構件截面過大,經濟性差; (4) 當場地受到限制時,無法對其實施抗傾覆加固。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河堤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方法。
[0004] 本發(fā)明是河堤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方法,其步驟為: (1) 在粧端A處環(huán)向植入第一鋼筋1,第一鋼筋1植入混凝土粧的長度要滿足錨固長 度; (2) 將第二鋼筋2和第三鋼筋3植入挑梁支座B和粧身C處,澆筑鋼筋混凝土拉梁4 ; (3) 在粧身C處預先植入第四鋼筋5和第五鋼筋6,澆筑鋼筋混凝土懸挑梁7,在懸挑梁 梁端D處施工錨桿8 ; (4) 錨桿的錨入長度應使其提供的抗拉力大于錨桿所受的拉力值,即錨入長度要滿足 下式條件:
【主權項】
1.河堤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為: (1) 在粧端(A)處環(huán)向植入第一鋼筋(1 ),第一鋼筋(1)植入混凝土粧的長度要滿足錨 固長度; (2) 將第二鋼筋(2)和第三鋼筋(3)植入挑梁支座(B)和粧身(C)處,澆筑鋼筋混凝土 拉梁(4); (3) 在粧身(C)處預先植入第四鋼筋(5)和第五鋼筋(6),澆筑鋼筋混凝土懸挑梁(7), 在懸挑梁梁端(D)處施工錨桿(8); (4) 錨桿的錨入長度應使其提供的抗拉力大于錨桿所受的拉力值,即錨入長度要滿足 下式條件: 式中:D-錨固鋼筋直徑,單位為m;
K一安全系數,可取1.4~1.6 ; T一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錨桿所承受的拉力值,單位為kN ; τ s-土體與錨固體間粘結強度特征值,單位為kPa,可由當地錨桿抗拔試驗結果統(tǒng)計 分析計算所得; (5) 斜拉梁簡化為受拉構件,
式中:N-一斜拉梁所受軸力設計值; fy-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鋼筋的截面面積。
【專利摘要】河堤混凝土懸挑結構的加固方法,其步驟為:(1)在樁端A處環(huán)向植入第一鋼筋1,第一鋼筋1植入混凝土樁的長度要滿足錨固長度;(2)將第二鋼筋2和第三鋼筋3植入挑梁支座B和樁身C處,澆筑鋼筋混凝土拉梁4;(3)在樁身C處預先植入第四鋼筋5和第五鋼筋6,澆筑鋼筋混凝土懸挑梁7,在懸挑梁梁端D處施工錨桿8。
【IPC分類】E02B3-06
【公開號】CN10463138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06707
【發(fā)明人】程選生, 景偉, 石瑋, 任峰, 李文惠, 程小兵
【申請人】蘭州理工大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