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桌子,尤其涉及一種手動升降桌。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今,升降桌以其可按實際需要進行桌面高度調節(jié)的特點已在生活和工作中愈加廣泛地被應用,如升降電腦臺、升降講臺、升降工作臺等等。其中按升降的控制方式主要分為電動升降和手動升降,電動升降桌控制和操作相對簡便,通過電機控制能夠較好地啟動升降和制動停止,但是電動升降桌相對來說價格昂貴,重量也較大,同時需要耗費電力,為此手動升降桌雖然在操控上不如電動升降桌,但一般來說用戶對于操控精度并非要求很高,所以手動升降桌仍然廣泛應用于各個場合。
[0003]手動升降桌的升降實現(xiàn)方式較多,較為常見的是使用手柄搖動,通過傳動裝置使絲桿結構相對轉動而產生相對位移,從而改變桌面的高度,對其進行調節(jié),省力但是調節(jié)速度慢,機構需較為頻繁地保養(yǎng),否則容易銹蝕或卡死,升降桌面需耗費更多體力;還有通過插銷和轉動機構改變相應結構的角度,從而改變桌面的高度,但較為不便,若未能鎖緊會具有一定危險性,調節(jié)速度較慢且一般只能設置分立檔位;還有直接使用預置的插孔和插銷相配合來改變桌面高度的,雖結構簡單,但只有有限的若干分立檔位可用,且操作具有危險性,對用戶的體力也有一定要求。
[0004]阿基米德螺線亦稱等速螺線,當一點P沿動射線OP以等速率運動的同時、該射線又以等角速度繞點O旋轉,則該點P的軌跡稱為阿基米德螺線,首次由阿基米德在著作《論螺線》中提出。阿基米德螺線的極坐標方程式為P = a0+b,其為一次函數,任一極徑與阿基米德螺旋線相鄰兩圈交點距離都是23m,所以也稱“等距螺線”。
[0005]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fā)一種手動升降桌,能連續(xù)調節(jié)桌面高度,并且操作過程省時省力,可隨時調節(jié)、隨時制動桌面于所需高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動升降桌,便于隨時調節(jié)桌面高度和隨時制動,并且能連續(xù)調節(jié)、省時省力。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動升降桌,包括第一支撐組件、第二支撐組件和桌面,所述第一支撐組件與所述第二支撐組件與桌面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動力鋼索,以及固定連接于所述桌面的傳動倉;
[0008]所述第一支撐組件包括第一內管、第一外管和第一升降桿,所述第一內管套設于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一升降桿之間、所述第一升降桿之外,并且所述第一外管的和第一升降桿分別有一固定端與所述桌面固定連接,而另一端分別為自由端;
[0009]所述第一升降桿的自由端設置有第一升降滑輪,所述第一升降桿的固定端設置有第一動力轉向滑輪;
[0010]所述傳動倉內設置有動力彈簧,該動力彈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傳動倉;
[0011]所述第一動力鋼索具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一輸出端,所述第一輸入端在所述動力彈簧拉伸方向連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輸出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內管,并且所述第一動力鋼索分別跨過所述第一升降滑輪與所述第一動力轉向滑輪,所述第一升降滑輪與所述桌面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輸出端與所述桌面的距離;并且
[0012]所述第二支撐組件長度跟隨第一支撐組件長度變化而相應變化。
[0013]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動力轉換輪、主動力鋼索和副動力鋼索,所述第二端通過主動力鋼索連接于所述動力轉換輪,所述第一輸入端和所述動力轉換輪之間連有所述副動力鋼索,并且所述主動力鋼索、所述副動力鋼索均未連接于所述動力轉換輪的轉軸。
[0014]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第二動力鋼索,所述第二支撐組件包括第二內管、第二外管和第二升降桿,所述第二內管套設于所述第二外管和所述第二升降桿之間、所述第二升降桿之外,并且所述第二外管的和第二升降桿分別有一固定端與所述桌面固定連接,而另一端分別為自由端;
[0015]所述第二升降桿的自由端設置有第二升降滑輪,所述第二升降桿的固定端設置有第二動力轉向滑輪;
[0016]所述第二動力鋼索具有第二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二輸入端在所述動力彈簧拉伸方向連接于所述動力彈簧,所述第二輸出端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內管,并且所述第二動力鋼索分別跨過所述第二升降滑輪與所述第二動力轉向滑輪,所述第二升降滑輪與所述桌面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輸出端與所述桌面的距離;并且
[0017]所述傳動倉內固定設有動力反向滑輪,所述第二動力鋼索跨于所述動力反向滑輪。
[0018]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轉換輪具有第一輪緣與第二輪緣,所述第一輪緣設置為阿基米德螺線,所述第二輪緣為所述動力轉換輪周向外緣,并且所述主動力鋼索跨于所述第一輪緣,所述副動力鋼索跨于所述第二輪緣。
[0019]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轉換輪具有第一輪緣與第二輪緣,所述第一輪緣設置為阿基米德螺線,所述第二輪緣為所述動力轉換輪周向外緣,并且所述主動力鋼索跨于所述第一輪緣,所述副動力鋼索跨于所述第二輪緣。
[0020]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第一從動鋼索、從動反向滑輪和第一從動轉向滑輪,所述從動反向滑輪固定設置于所述傳動倉內,所述第一從動轉向滑輪設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桿的固定端,所述第一從動鋼索一端連于所述第一輸入端、另一端連于所述第一內管,并跨于所述從動反向滑輪和所述第一從動轉向滑輪。
[0021]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第一從動鋼索、第二從動鋼索、從動反向滑輪、第一從動轉向滑輪和第二從動轉向滑輪,所述從動反向滑輪固定設置于所述傳動倉內,所述第一從動轉向滑輪設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桿的固定端,所述第一從動鋼索一端連于所述第一輸入端、另一端連于所述第一內管,并跨于所述從動反向滑輪和所述第一從動轉向滑輪;所述第二從動轉向滑輪設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桿的固定端,所述第二從動鋼索一端連于所述第二輸入端、另一端連于所述第二內管,并跨于所述第二從動轉向滑輪。
[0022]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鎖定片、鎖緊塊和手柄,所述鎖定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動力鋼索方向設置,所述手柄具有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并且通過連桿機構與所述鎖緊塊連接,當所述手柄處于所述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鎖緊塊夾緊所述鎖定片;當所述手柄處于所述解鎖狀態(tài)時,所述鎖緊塊不限制所述鎖定片的運動。
[0023]進一步地,所述手動升降桌還包括預緊力調節(jié)機構,所述預緊力調節(jié)機構包括蝸桿、蝸輪和調節(jié)鋼索,所述蝸輪的轉軸固定設置于所述傳動倉內,所述調節(jié)鋼索一端繞設于所述蝸輪的轉軸,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端。
[002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動升降桌能實現(xiàn)對桌面高度的連續(xù)調節(jié),且操作過程省時省力;通過設置剎車組件還可以實現(xiàn)按需隨動隨停。
[0025]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手動升降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圖1中手動升降桌中,第一升降桿、第二升降桿和傳動倉的連接示意圖;
[0028]圖3是第一支撐組件和傳動倉的連接示意圖;
[0029]圖4是圖3中第一支撐組件內部的局部結構圖;
[0030]圖5是第一動力鋼索帶動第一升降桿運動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6是圖5中第一升降桿上升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2I圖7是傳動倉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3]圖8是第一動力鋼索與連接器的連接示意圖;
[0034]圖9是阿基米德螺線輪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0是第一從動鋼索與動力彈簧的連接示意圖;
[0036]圖11是第一從動鋼索在第一內管的連接示意圖;
[0037]圖12是第二動力鋼索與動力彈簧的連接示意圖;
[0038]圖13是第二從動鋼索與連接器的連接示意圖;
[0039]圖14是鎖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15是預緊力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41 ]圖1-圖15中,1-桌面,2-第一支撐組件,21-第一外管,22-第一內管,23-第一升降桿,24-第一升降滑輪,25-第一動力轉向滑輪,26-第一從動轉向滑輪,27-第一動力鋼索,271-第一動力輸入端,272-第一動力輸出端,3-第二支撐組件,31-第二外管,33-第二升降桿,34-第二升降滑輪,35-第二動力轉向滑輪,36-第二從動轉向滑輪,37-第二動力鋼索,4-傳動倉,41-動力彈簧,42-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