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溫蒸烤式食品加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家用電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保健養(yǎng)生用的低溫蒸烤式食品加熱裝置,特別是一種將溫度控制在90°c以內,既能將固液食材分離又能進行干蒸的有效保留食材中營養(yǎng)價值的電蒸鍋。
【背景技術】
:
[0002]目前,食品的電加熱設備種類繁多,蒸、烤、炸和浸煮式的電加熱器已普遍應用,電飯鍋是利用電熱烹飪食物的廚房電器,是一種能夠進行蒸、煮、燉、煨、燜等多種加工的現(xiàn)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夠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夠保溫,使用起來清潔衛(wèi)生,沒有污染,省時省力,是家務勞動現(xiàn)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可以進行蒸、煮、燉、煨、燜等多種烹飪操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也研發(fā)了其他烹飪功能的電鍋,像電蒸鍋、電壓力鍋和電燉鍋等,增加了很多美食花樣;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養(yǎng)生,越來越重視飲食的健康與營養(yǎng),除了日常飲食,人們還會熬燉一些滋補食品和藥膳。而目前常用電鍋的工作溫度大多在100°C以上,其加熱過程中均需要添加水才能使用,而大多數(shù)食材在這個溫度下會流失大量的養(yǎng)分,加水蒸煮的食材在口味和色澤上均難達到最佳,不符合現(xiàn)代人們的營養(yǎng)觀念,尤其是一些滋補食材和藥膳對蒸鍋的材質要求也很高,一般的金屬質鍋體影響食材的藥效和營養(yǎng)價值;現(xiàn)有技術中,申請?zhí)枮?01220492615.7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電燉鍋,通過改變內鍋的材質,使其不但可以通過加熱其內部的水來加熱陶鍋又可以直接通過接觸傳熱給陶鍋,但這種鍋加熱溫度過高,造成食材營養(yǎng)大量流失,蒸煮結束后,不便于將固體食材和湯液分離;因此,尋求設計一種保健養(yǎng)生式的蒸烤多用鍋,采用表面涂有麥飯石膜的內鍋和外鍋,便于將固體食材濾出,將加熱溫度控制在90°C以內并可以進行無水干蒸,保留食材中大量的營養(yǎng)成分,結構設計科學簡單,易于制造生產。
【發(fā)明內容】
: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設計一種用于保健養(yǎng)生的低溫蒸烤式食品加熱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電蒸鍋加熱溫度高使食材養(yǎng)分大量丟失和不保鮮的問題,克服固體食材與湯液不易分離的缺點,避免蒸煮過程中水分蒸發(fā)后容易干鍋的現(xiàn)象,有效保留食材中的營養(yǎng)成分。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低溫蒸烤式食品加熱裝置,其主體結構包括內鍋、內鍋凹底、氣液孔、左手托、右手托、第一麥飯石膜、外鍋、防燙左把手、防燙右把手、內部麥飯石膜、外部麥飯石膜、鍋體外殼、第一蓋軸通過孔、卡扣鎖、左手托槽、右手托槽、鍋體內殼、發(fā)熱盤通過孔、底座、發(fā)熱底盤、限溫器通過孔、限溫器、彈簧、鍋蓋、第二蓋軸通過孔、外鍋罩、卡扣卡、蓋軸、控制系統(tǒng)、顯示屏、調溫鍵、指示燈、開關鍵、時間控制鍵和插座;內鍋為陶瓷材料制成的外表面覆有麥飯石膜層的鍋體狀結構,內鍋凹底為內鍋底部向鍋口方向凸起結構,內鍋凹底上開設有氣液孔,內鍋側壁的上部開有便于手掌穿過的左手托和右手托,左手托和右手托分別在內鍋側壁兩側的相對位置,便于雙手提起內鍋,內鍋的內外表面上經(jīng)過噴涂或燒結有0.1-0.5mm厚的第一麥飯石膜;外鍋為陶瓷材料制成的外表面覆有麥飯石膜層的鍋體狀結構,內鍋的外徑小于外鍋的內徑,外鍋能容下內鍋且取放自如,外鍋側壁上端設有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用螺釘固定在外鍋側壁兩側的相對位置,便于雙手提起外鍋,外鍋的內表面噴涂有0.1-0.5mm厚的內部麥飯石膜,外鍋的外表面噴涂有0.1-0.5_厚的外部麥飯石膜;鍋體外殼為塑料制成的殼體結構,鍋體外殼的邊緣上設有一體成型的第一蓋軸通過孔,鍋體外殼邊緣與第一蓋軸通過孔相對位置設有卡扣鎖,卡扣鎖能夠手動旋轉,鍋體外殼上邊緣兩側相對稱位置分別開有左手托槽和右手托槽,其兩者的外形分別與左手托和右手托相匹配;鍋體內殼為金屬內殼,鍋體內殼的底部中央處開有發(fā)熱盤通過孔,鍋體內殼在鍋體外殼內部并卡扣式連接在一起;底座為塑料注塑成型,底座與鍋體外殼下邊緣相匹配并卡扣式連接在一起,底座與鍋體內殼螺釘結構連接固定;發(fā)熱底盤為內嵌發(fā)熱元件的金屬圓盤,發(fā)熱底盤中央處開有限溫器通過孔,發(fā)熱底盤穿過鍋體內殼的發(fā)熱盤通過孔并用螺釘固定在鍋體內殼的底部;限溫器為帶有彈簧的磁鋼結構,限溫器穿過發(fā)熱底盤中央的限溫器通過孔,限溫器上表面高出發(fā)熱底盤上表面;鍋蓋為塑料制成的蓋體結構,鍋蓋的外形結構與鍋體外殼相匹配,鍋蓋扣合時與鍋體外殼配合邊緣縫隙均勻且在0.1-0.3mm之間,鍋蓋邊緣上與鍋體外殼上的第一蓋軸通過孔相配合位置設有與鍋蓋一體成型的第二蓋軸通過孔,鍋蓋內側中央位置設有與鍋蓋一體的外鍋罩,外鍋罩周圈與外鍋鍋口相匹配并壓緊,鍋蓋邊緣上與第二蓋軸通過孔相對位置設有卡扣卡;蓋軸為金屬制成的彈簧結構,蓋軸穿過第一蓋軸通過孔和第二蓋軸通過孔將鍋蓋和鍋體外殼彈性轉動式連接,鍋蓋能繞蓋軸靈活掀動;控制系統(tǒng)安裝在鍋體外殼的卡扣鎖正下方,控制系統(tǒng)上分別設有顯示屏、調溫鍵、指示燈、開關鍵和時間控制鍵,控制系統(tǒng)與發(fā)熱底盤和限溫器電信息連接并控制通電時間和溫度,使加熱溫度控制在90°C以內,插座與控制系統(tǒng)電信息相連。
[0005]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內鍋的主體結構包括內鍋凹底、氣液孔、左手托、右手托、第一麥飯石膜和內鍋陶瓷體;內鍋陶瓷體為陶土經(jīng)過成型焙燒工藝制成的鍋體狀結構,內鍋陶瓷體的底部設有內鍋凹底,內鍋凹底為底部向鍋口方向凸起的結構,內鍋凹底上均布開設有30-100個直徑為3-10mm的氣液孔,內鍋陶瓷體的內外表面上經(jīng)過噴涂或燒結有0.Ι-Ο.5mm 厚的第一麥飯石膜 ,內鍋陶瓷體側壁的上部開有便于手掌穿過的左手托和右手托 ,左手托和右手托分別在內鍋陶瓷體側壁兩側的相對位置,便于雙手提起內鍋。
[0006]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外鍋的主體結構包括防燙左把手、防燙右把手、外部麥飯石膜、內部麥飯石膜和外鍋陶瓷體;外鍋陶瓷體為陶土經(jīng)過成型焙燒工藝制成的鍋體狀結構,外部麥飯石膜為外鍋陶瓷體的外表面上經(jīng)過工藝噴涂的0.1-0.5mm厚的麥飯石膜,內部麥飯石膜為外鍋陶瓷體的內表面上經(jīng)過工藝噴涂的0.1-0.5mm厚的麥飯石膜,外鍋的側壁上端設有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用螺釘固定在外鍋側壁兩側的相對位置,便于雙手提起外鍋。
[0007]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麥飯石膜的結構為厚度0.1-0.5mm的薄膜層,其采用噴涂或燒結方式在內鍋陶瓷體和外鍋陶瓷體的周表面上形成均勻的薄層;噴涂時采用粒度為150-200目的麥飯石粉末與無機膠混合成噴涂液均勻噴涂3-5遍而形成;或將陶瓷鍋體浸入混合噴涂液中,反復浸入提起3-5遍形成,無機膠包括粘土與水的混合液;或在陶瓷鍋體燒結過程前將粒度為150-200目的麥飯石粉末與水的混合液涂刷于鍋體的胚胎上然后燒結形成。
[0008]本實用新型在進行蒸煮食物時,先向外鍋中倒入50-200ml水,將洗凈的固體食物放入內鍋中,雙手握住內鍋的左手托和右手托將內鍋放入外鍋中,雙手握住外鍋的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將外鍋放入鍋體內殼中,使防燙左把手和防燙右把手分別落入左手托槽和右手托槽內,轉動鍋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