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繩的窗簾及其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無繩的窗簾以及使用于窗簾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市面上目前有許多種類的窗簾,例如百葉簾、羅馬簾以及蜂巢簾。當窗簾下降時可以遮蔽窗戶以減少射入屋內的光線且提高隱密性。一般來說,窗簾設有操控繩,其中操控繩可驅使窗簾的底軌上升或下降。尤其,可藉由一滾筒卷收懸吊件使底軌升起,且懸吊件可從滾筒伸展以便底軌下降。
[0003]然而,由于操控繩可能會勒住孩童的問題已經受到注意,所以發(fā)展出一種無繩的窗簾。這種無繩的窗簾可借助電動馬達或卷簧盒使得底軌升起與下降。使用在窗簾的卷簧盒通常由多個彈簧所組成,而這些彈簧可提供扭力以便使底軌維持于所需的高度。然而,這種卷簧盒的組件通常都很復雜,且須經由多個移動件將彈簧的扭力傳送至滾筒,會不利地增加窗簾中的卷簧盒的重量。
[0004]因此,有需要一種具有改良的驅動系統(tǒng)且能克服上述缺點的窗簾。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繩的窗簾以及適用于窗簾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依據一實施例,該彈簧驅動系統(tǒng)包括:一殼體;一第一滾筒,其與一第一齒輪相固接且與該殼體相樞接,該第一滾筒與一第一懸吊繩相連接;一第二滾筒,其與一第二齒輪相固接且與該殼體相樞接,該第二滾筒與一第二懸吊繩相連接;一第三齒輪,其樞接于該殼體,且分別與該第一齒輪及該第二齒輪相嚙合;一第一軸套及一第二軸套,為分別樞接于該第三齒輪的相對兩側,該第一、第二軸套與該第三齒輪同軸配置、且可分別相對于該第三齒輪轉動;一第一彈簧,其具有一第一末端及一第二末端,該第一末端與該第二末端分別固接于該第一滾筒以及該第一軸套;以及一第二彈簧,其具有一第三末端以及一第四末端,該第三末端及該第四末端分別固接于該第二滾筒以及該第二軸套;其中,當該第一、第二滾筒轉動以讓該第一、第二懸吊繩伸展時,該第一、第二彈簧分別從該第一、第二軸套伸展并卷繞于該第一、第二滾筒上;而且該第一、第二彈簧分別從該第一、第二滾筒伸展并卷繞于該第一、第二軸套時便可分別驅使該第一、第二滾筒轉動,以分別卷收該第一、第二懸吊繩。
[0006]依據另一實施例,該彈簧驅動系統(tǒng)包括:一殼體;一第一滾筒,其與一第一齒輪相固接且與該殼體相樞接,該第一滾筒與一第一懸吊繩相連接;一第二滾筒,其與一第二齒輪相固接且與該殼體相樞接,該第二齒輪與該第一齒輪相嚙合,且該第二滾筒與一第二懸吊繩相連接;一軸套,其與該第一滾筒呈同軸地配置且與該殼體相樞接,該軸套可相對于該第一滾筒轉動;以及一彈簧,其具有一第一末端以及一第二末端,該第一、第二末端分別固接于該軸套以及該第二滾筒;其中,當該第一、第二滾筒轉動并讓該第一、第二懸吊繩伸展時,該彈簧即從該軸套伸展并卷繞于該第二滾筒;且該彈簧從該第二滾筒伸展并卷繞于該軸套時便可驅使該第一、第二滾筒轉動,以分別卷收該第一、第二懸吊繩。
[0007]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無繩的窗簾,包括:一頂軌;一遮蔽結構,其具有一上端部以及一下端部,該上端部與該頂軌相連接;一底部,連接于該遮蔽結構的該下端部;以及上述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該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該殼體固接于該底部,該第一、第二懸吊繩分別與該頂軌相固接,該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彈簧可抵消該底部的重力,以便維持該底部于靜止狀態(tài)。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提供的無繩的窗簾的示意圖。
[0009]圖2為繪示圖1的窗簾的俯視圖。
[0010]圖3為繪示圖1的窗簾處于完全展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11]圖4為繪示使用于圖1至3的窗簾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立體圖。
[0012]圖5為繪示圖4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分解圖。
[0013]圖6為繪示圖4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7為繪示圖4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剖視圖。
[0015]圖8A為繪示窗簾處于完全收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16]圖8B與圖8C分別沿圖7所示的剖面B及C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8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17]圖9A為繪示窗簾的底部從頂軌垂直地下降以便展開至少部分的遮蔽結構的示意圖。
[0018]圖9B與圖9C分別沿圖7所示的剖面B及C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9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19]圖1OA繪示窗簾的底部垂直地朝向頂軌上升以便收合至少部分的遮蔽結構的示意圖。
[0020]圖1OB與圖1OC分別沿圖7所示的剖面B及C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1O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21]圖11為繪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立體圖。
[0022]圖12為繪示圖11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分解圖。
[0023]圖13為繪示圖11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的剖視圖。
[0024]圖14A為繪示窗簾處于完全收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25]圖14B至圖14D分別沿圖13所示的剖面B、C、D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14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26]圖15A繪示窗簾的底部從頂軌垂直地下降以便展開至少部分的遮蔽結構的示意圖。
[0027]圖15B至圖1?分別沿圖13所示的剖面B、C、D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15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28]圖16A繪示窗簾的底部垂直地朝向頂軌上升以便收合至少部分的遮蔽結構的示意圖。
[0029]圖16B至圖16D分別沿圖13所示的剖面B、C、D處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處于對應圖16A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圖1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無繩的窗簾100的俯視圖,圖2繪示窗簾100的俯視圖,以及圖3繪示窗簾100處于完全展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盁o繩的窗簾”是指無需設置外露的操控繩子的窗簾。窗簾100包含一頂軌102、一遮蔽結構104、以及一設于遮蔽結構104的底端的底部106。頂軌102可為任何種類及形狀。頂軌102可固定于窗戶的頂端,而遮蔽結構104與底部106可懸掛于頂軌102。
[0031]遮蔽結構104可以為任何適合的結構。例如,遮蔽結構104可為織布材料的蜂巢結構(如圖所示)、百葉簾、或多個垂直分布且相平行的板體。
[0032]底部106設于窗簾100的底端,且可相對于頂軌102垂直地移動,以便展開與收合遮蔽結構104。依據一實施例,底部106可為長形狀的軌道。然而,任何形態(tài)的負載體均可適合作為底部106。在其它實施例中,底部106也可為遮蔽結構104的最低位置的部位。此夕卜,底部106的內部可具有一容置槽,而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可組接于容置槽中以維持遮蔽結構104與底部106于任何所需的高度。
[0033]圖4為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的立體圖,圖5為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的分解圖,圖6為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7為繪示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的剖視圖。參見圖4至圖7,配置于底部106中的彈簧驅動系統(tǒng)110可包含一殼體118、兩個滾筒120、122、多個齒輪124、126、128、兩個軸套130、132、兩個彈簧134、136、以及兩條懸吊繩138、140。殼體118可與底部106相固定,并且可由一殼體部142以及一上蓋144相互組接而成。殼體部142的內部可設有一容置槽,而滾筒120、122、齒輪124、126、128、軸套130、132以及彈簧134、136分別配置于殼體部142的容置槽中。
[0034]滾筒120與齒輪124相固定,且滾筒120在齒輪124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兩個表面120A、120B。滾筒120與齒輪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