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充空心管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充空心管機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一些充空心管枕頭的技術領域中,傳統(tǒng)的充空心管方式采用的是人工充空心管,這種充空心管方式很有可能造成空心管外溢,從而導致造成材料浪費,而且還存在著人工工作效率低等情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充空心管機器,結構簡單,操作簡單,能夠提高充空心管的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充空心管機器,包括物料箱、充料箱和送料彎管,在所述充料箱靠近物料箱一側安裝有支架,在支架前端固定有充料管,所述充料管頂端連接送料彎管一端,所述送料彎管另一端深入充料箱底部,在充料箱一側設置有腳踏開關,所述腳踏開關通過送氣管道與送料彎管連接。
進一步,所述送氣管道連接在送料彎管靠近充料箱一側。
進一步,所述物料箱底部向深入物料箱一側的送料彎管傾斜。
進一步,在所述充料箱上還安裝有電子秤。
進一步,在支架前端固定有兩個充料管。
進一步,所述送料彎管的直徑為4.5CM,所述送氣管道直徑為1.2CM。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物料箱和充料箱之間連接送料彎管,在用腳踏開關進行充料的自動控制,提高了枕套填充空心管的工作效率,還能夠避免造成空心管外溢,導致的材料浪費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物料箱 2、充料箱 3、送料彎管
4、支架 5、充料管 6、腳踏開關
7、送氣管道 8、電子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充空心管機器,包括物料箱1、充料箱2和送料彎管3,在所述充料箱2靠近物料箱1一側安裝有支架4,在支架4前端固定有充料管5,所述充料管5頂端連接送料彎管3一端,所述送料彎管3另一端深入充料箱2底部,在充料箱2一側設置有腳踏開關6,所述腳踏開關6通過送氣管道7與送料彎管3連接。
所述送氣管道7連接在送料彎管3靠近充料箱2一側。所述物料箱1底部向深入物料箱1一側的送料彎管3傾斜。
在所述充料箱2上還安裝有電子秤8。在支架4前端固定有兩個充料管5。所述送料彎管3的直徑為4.5CM,所述送氣管道7直徑為1.2CM。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本發(fā)明提供的充空心管機器在使用時,先在物料箱1內放入空心管,將需要填充空心管的枕套放在充料管5下面,用腳踩踏腳踏開關6,打開腳踏開關6時,空氣通過送氣管道7向送料彎管3內吹氣,空氣由送料彎管3一端吹送至充料管5,在送料彎管3另一端形成負壓,將空心管吸入到送料彎管3內,并由充料管5下面吹出,從而填充枕套,將充滿空心管的枕套放在電子秤8上進行稱重,填充合格進行封袋包裝。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