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送電線路鋼管桿,尤其是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
【背景技術】
[0002]因加工制造和材料限制,目前電力系統(tǒng)110?220kV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無法如角鋼塔一樣設計為導線水平排列的酒杯塔和導線正三角排列的貓頭塔,而是為“上”字型結構,即導線橫擔分為兩層,中相橫擔位于上層,兩邊相橫擔位于下層、水平排列,三相導線斜三角、呈“上”型布置;桿塔最上層為地線橫擔,兩側水平對稱配置?,F(xiàn)有技術中的“上”字結構直線桿塔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0003](I) “上”字結構直線桿塔結構復雜,用鋼量高,制造、運輸、施工、安裝、運行、維護量大;
[0004](2)因具有導線橫擔、中線橫擔和上層橫擔三層橫擔,致使桿頭占用空間大,限制了桿塔在鉆越構筑物等場所的使用;
[0005](3)鉆越使用時為保證交跨距離,只能降低桿塔呼稱高度或更改耐張桿,這會使得線路對地的距離過低而達不到實際需要的高度,另外,線路對地的距離過低也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降低桿塔呼稱高度或更改耐張桿也提高了工程造價。
[0006]這是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fā)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的技術方案,該方案根據直線桿塔導線絕緣子金具串垂直懸掛的“懸垂”特點,把中相導線直接布置在地線橫擔上,利用導線絕緣串長度形成導、地線垂直間距,從而省去“上”字型桿塔的中相橫擔,更使桿頭空間高度減少一層導、地線垂直距離的空間,將上字型桿塔頭部尺寸優(yōu)化為原來的1/2?3/7左右。
[0008]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包括桿身和固定在桿身上的橫擔,所述橫擔由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兩部分組成,所述上層橫擔、下層橫擔和桿身呈“干”字形設置,所述上層橫擔與下層橫擔之間的距離為3500-4000mm,所述下層橫擔與桿身底端之間的距離為大于等于7500mm,所述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均沿所述桿身的軸線左右對稱布置,所述上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地線的地線掛點,位于地線掛點與所述桿身之間的上層橫擔上設置有用于固定中相導線的中相導線掛點,所述下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邊相導線的邊相導線掛點。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上層橫擔與下層橫擔的長度相等。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桿身、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為一體式結構。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上層橫擔兩端的地線掛點對稱設置。
[0012]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下層橫擔兩端的邊相導線掛點對稱設置。
[0013]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上層橫擔的中相導線掛點與其中一個地線掛點之間的距離為500mm。
[00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本專利申請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字形的桿塔相比,當采用“上”字形桿塔鉆越一定高度的構筑物且無法鉆越時,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干”字形桿塔可以鉆越,而在“上”字形桿塔和本實用新型的“干”字形桿塔均可以鉆越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因減少了中相橫擔,因而其呼稱高度大,相應的對地距離大,安全性高,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干”字形桿塔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重量輕,完全可以用于工程建設。
[0015]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上”字形桿塔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與導線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I為桿身,2為下層橫擔,3為上層橫擔,4為邊相導線掛點,4.1為邊相導線,5為地線掛點,5.1為地線,6為中相導線掛點,6.1為中相導線,7為中層橫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0021]通過附圖可以看出,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包括桿身I和固定在桿身I上的橫擔,為了解決桿頭占用空間大引起的桿塔總高度大,無法鉆越構筑物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非居民區(qū)架設時,單回直線鋼管桿的總高度最低為11000mm。所述橫擔由上層橫擔3和下層橫擔2兩部分組成,所述上層橫擔3、下層橫擔2和桿身I呈“干”字形設置,所述上層橫擔3與下層橫擔2的長度相等。所述桿身1、上層橫擔3和下層橫擔2為一體式結構。所述上層橫擔3和下層橫擔2均沿所述桿身I的軸線左右對稱布置。所述上層橫擔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地線5.1的地線掛點5,所述上層橫擔3兩端的地線掛點5對稱設置。位于地線掛點5與所述桿身I之間的上層橫擔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中相導線6.1的中相導線掛點6,所述下層橫擔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邊相導線4.1的邊相導線掛點4。所述下層橫擔2兩端的邊相導線掛點4對稱設置。所述上層橫擔3的中相導線掛點6與其中一個地線掛點5之間的距離為500mm。
[0022]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桿頭占用總高比例大,鉆越構筑物高度較小時犧牲線路對地距離、降低線路安全度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層橫擔3與下層橫擔2之間的距離為3500-4000mm,如果上層橫擔3與下層橫擔2之間的距離小于3500mm,則無法滿足中相導線6.1與邊相導線4.1之間的間距,如果上層橫擔3與下層橫擔2之間的距離大于4000mm,則會因桿頭的高度變大引起桿塔的總高度增加,進而導致鉆越構筑物時受限制。所述下層橫擔2與桿身I底端之間的距離為大于等于7500mm,滿足了最低呼稱桿塔高度,如果下層橫擔2與桿身I底端之間的距離小于7500mm,則會因線路對地距離過小而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0023]本實用新型鋼材耗用低、經濟性能優(yōu)異,以國家電網通用設計1GGA3-ZG1型單回直線鋼管桿比較,可優(yōu)化桿塔頭部質量142kg;桿塔頭部空間小,結構簡單、緊湊,仍以1GGA3-ZG1為例,可降低垂直3.0m,使桿頭高度由6.5m優(yōu)化為3.5m ;適用范圍廣,最大限度地利用桿塔的呼稱高度,提高線路對地距離和安全性;結構簡單,設計加工、施工安裝、運行維護方便。
[0024]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包括桿身和固定在桿身上的橫擔,其特征是:所述橫擔由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兩部分組成,所述上層橫擔、下層橫擔和桿身呈“干”字形設置,所述上層橫擔與下層橫擔之間的距離為3500-4000mm,所述下層橫擔與桿身底端之間的距離為大于等于7500mm,所述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均沿所述桿身的軸線左右對稱布置,所述上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地線的地線掛點,位于地線掛點與所述桿身之間的上層橫擔上設置有用于固定中相導線的中相導線掛點,所述下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邊相導線的邊相導線掛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其特征是:所述上層橫擔與下層橫擔的長度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其特征是:所述桿身、上層橫擔和下層橫擔為一體式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其特征是:所述上層橫擔兩端的地線掛點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其特征是:所述下層橫擔兩端的邊相導線掛點對稱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其特征是:所述上層橫擔的中相導線掛點與其中一個地線掛點之間的距離為5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交流輸電線路單回直線鋼管桿,所述上層橫擔、下層橫擔和桿身呈“干”字形設置,上層橫擔與下層橫擔之間的距離為3500-4000mm,下層橫擔與桿身底端之間的距離為大于等于7500mm,上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地線的地線掛點,位于地線掛點與所述桿身之間的上層橫擔上設置有用于固定中相導線的中相導線掛點,所述下層橫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邊相導線的邊相導線掛點。該方案把中相導線直接布置在地線橫擔上,利用導線絕緣串長度形成導、地線垂直間距,從而省去 “上”字型桿塔的中相橫擔,更使桿頭空間高度減少一層導、地線垂直距離的空間,將上字型桿塔頭部尺寸優(yōu)化為原來的1/2~3/7左右。
【IPC分類】E04H12-08, E04H12-24
【公開號】CN20459075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53845
【發(fā)明人】竇傳訓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濱州供電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