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每組置料槽板的頂部均設置有內(nèi)凹的置料槽,每個置料槽中對應倒置有一根石柱,4~8個木楔緊卡于石柱與置料槽上邊沿的縫隙中,在兩根石柱的頂部之上懸置有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對向拼合形成一個旋切架體,旋切架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4~8個滾輪,旋切架體通過左右兩側的滾輪能沿著左右兩根導軌作前后移動,左右兩根導軌分別緊固于左右兩根L形軌道架板之上,轉輪各自帶動金剛石刀頭以旋切的方式對處于下方的石柱的側壁分別進行開槽。本發(fā)明具有結構新穎、加工效率高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石材加工設備領域,涉及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石材廣泛應用于城市工程建設中,尤其在大中型建筑群、廣場、公園、小區(qū)、道路建設等公共場所的建設中對于石材的需求量極大,石柱是常用到的石材之一,石柱的大小規(guī)格有多種,可用于裝飾設計,也可用于柱形石礅,還可以用于建筑施工,這種石材都是從礦山開采出來后經(jīng)過鑿刻、切割、打磨、染色、拋光等工序后加工成型的,而目前對于石柱的加工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石柱側壁進行開槽的加工處理主要還是采用純?nèi)斯よ徔痰姆绞竭M行,這種人工方式開鑿石柱側槽線會存在加工速度慢、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彌補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它具有結構新穎、加工效率高的特點。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它是由兩組置料槽板、4?8個木楔、L形軌道架板、一對導軌、4?8個滾輪、兩組旋切機構組成,其結構特征在于,
每組置料槽板的頂部均設置有內(nèi)凹的置料槽,每個置料槽中對應倒置有一根石柱,4?8個木楔緊卡于石柱與置料槽上邊沿的縫隙中,在兩根石柱的頂部之上懸置有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對向拼合形成一個旋切架體,旋切架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4?8個滾輪,旋切架體通過左右兩側的滾輪能沿著左右兩根導軌作前后移動,左右兩根導軌分別緊固于左右兩根L形軌道架板之上;
旋切架體包括機座架板、兩塊續(xù)接架板、撐連板、兩塊副架板、兩塊連架板、主電機、轉軸、兩個轉輪、10?20個金剛石刀頭、牽引板、進退絲桿、一對塑料軟管,每塊連架板均呈拱形結構,每塊連架板的外側端與位于左右兩側的副架板的內(nèi)側端對應緊固連接,每塊連架板的內(nèi)側端則與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的兩側端對應緊固連接,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之間緊固有一塊撐連板,機座架板與位于上端的續(xù)接架板緊固連接,每塊副架板的外側端均設置有4?8個滾輪,主電機緊固于機座架板上,主電機的軸端串接有兩個主動皮帶輪,轉軸的兩端頭各自通過軸承與連架板的兩側分別串接,轉軸的內(nèi)側串接有兩個從動皮帶輪,從動皮帶輪通過傳動帶與主動皮帶輪實現(xiàn)傳動連接,每個轉輪各自通過鍵條分別緊固套接于轉軸的左右兩側,轉輪的外圍緊固有10?20個金剛石刀頭,10?20個金剛石刀頭之間呈環(huán)形分布,轉輪各自帶動金剛石刀頭以旋切的方式對處于下方的石柱的側壁分別進行開槽;
每塊連架板的內(nèi)側端還設置有塑料軟管,位于下端的續(xù)接架板的底面中部緊固有牽引板,進退絲桿與該牽引板串接,進退絲桿的旋轉能通過牽引板帶動旋切架體前進/后退。
[0005]由于在給石柱開槽的過程中會因為金剛石刀頭與石柱之間發(fā)生磨擦而產(chǎn)生高溫并且會產(chǎn)生大量的揚塵,所以塑料軟管能在開槽的同時對金剛石刀頭進行噴水和降溫并同時進行除塵處理,塑料軟管的設置就是為了達到輸送冷卻水的目的,安裝塑料軟管時,塑料軟管的一管端緊固于連架板的內(nèi)側端,塑料軟管緊貼著連架板向后縱深,塑料軟管的另一管端連接至市政自來水或者與石粉沉淀池中的水循環(huán)使用設備連接。
[0006]通過金剛石刀頭的旋轉來實現(xiàn)對石柱的開槽加工能解決純?nèi)斯し绞接娩撯F對石柱進行開鑿所存在的加工速度慢、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結構新穎、加工效率高的特點。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組合連接結構側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它是由兩組置料槽板1、4?8個木楔B、L形軌道架板2、一對導軌D、4?8個滾輪C、兩組旋切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
每組置料槽板I的頂部均設置有內(nèi)凹的置料槽,每個置料槽中對應倒置有一根石柱A,4?8個木楔B緊卡于石柱A與置料槽上邊沿的縫隙中,在兩根石柱A的頂部之上懸置有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對向拼合形成一個旋切架體,旋切架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4?8個滾輪C,旋切架體通過左右兩側的滾輪C能沿著左右兩根導軌D作前后移動,左右兩根導軌D分別緊固于左右兩根L形軌道架板2之上;
旋切架體包括機座架板、兩塊續(xù)接架板9、撐連板61、兩塊副架板5、兩塊連架板6、主電機3、轉軸4、兩個轉輪7、10?20個金剛石刀頭8、牽引板91、進退絲桿H、一對塑料軟管G,每塊連架板6均呈拱形結構,每塊連架板6的外側端與位于左右兩側的副架板5的內(nèi)側端對應緊固連接,每塊連架板6的內(nèi)側端則與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9的兩側端對應緊固連接,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9之間緊固有一塊撐連板61,機座架板與位于上端的續(xù)接架板9緊固連接,每塊副架板5的外側端均設置有4?8個滾輪C,主電機3緊固于機座架板上,主電機3的軸端31串接有兩個主動皮帶輪32,轉軸4的兩端頭各自通過軸承與連架板6的兩側分別串接,轉軸4的內(nèi)側串接有兩個從動皮帶輪41,從動皮帶輪41通過傳動帶E與主動皮帶輪32實現(xiàn)傳動連接,每個轉輪7各自通過鍵條F分別緊固套接于轉軸4的左右兩側,轉輪7的外圍緊固有10?20個金剛石刀頭8,10?20個金剛石刀頭8之間呈環(huán)形分布,轉輪7各自帶動金剛石刀頭8以旋切的方式對處于下方的石柱A的側壁分別進行開槽;
每塊連架板6的內(nèi)側端還設置有塑料軟管G,位于下端的續(xù)接架板9的底面中部緊固有牽引板91,進退絲桿H與該牽引板91串接,進退絲桿H的旋轉能通過牽引板91帶動旋切架體前進/后退。
【主權項】
1.一種上移式雙站位石柱開槽裝置,它是由兩組置料槽板(1)、4?8個木楔(B)、L形軌道架板(2)、一對導軌(D)、4?8個滾輪(C)、兩組旋切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 每組置料槽板(I)的頂部均設置有內(nèi)凹的置料槽,每個置料槽中對應倒置有一根石柱(A),4?8個木楔(B)緊卡于石柱(A)與置料槽上邊沿的縫隙中,在兩根石柱(A)的頂部之上懸置有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左右兩組旋切機構對向拼合形成一個旋切架體,旋切架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4?8個滾輪(C),旋切架體通過左右兩側的滾輪(C)能沿著左右兩根導軌(D)作前后移動,左右兩根導軌(D)分別緊固于左右兩根L形軌道架板(2)之上; 旋切架體包括機座架板、兩塊續(xù)接架板(9)、撐連板(61)、兩塊副架板(5)、兩塊連架板(6)、主電機(3)、轉軸(4)、兩個轉輪(7)、10?20個金剛石刀頭(8)、牽引板(91)、進退絲桿(H)、一對塑料軟管(G),每塊連架板(6)均呈拱形結構,每塊連架板(6)的外側端與位于左右兩側的副架板(5)的內(nèi)側端對應緊固連接,每塊連架板(6)的內(nèi)側端則與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9)的兩側端對應緊固連接,上下兩塊續(xù)接架板(9)之間緊固有一塊撐連板(61),機座架板與位于上端的續(xù)接架板(9)緊固連接,每塊副架板(5)的外側端均設置有4?8個滾輪(C),主電機(3)緊固于機座架板上,主電機(3)的軸端(31)串接有兩個主動皮帶輪(32),轉軸(4)的兩端頭各自通過軸承與連架板(6)的兩側分別串接,轉軸(4)的內(nèi)側串接有兩個從動皮帶輪(41),從動皮帶輪(41)通過傳動帶(E)與主動皮帶輪(32)實現(xiàn)傳動連接,每個轉輪(7)各自通過鍵條(F)分別緊固套接于轉軸(4)的左右兩側,轉輪(7)的外圍緊固有10?20個金剛石刀頭(8),10?20個金剛石刀頭(8)之間呈環(huán)形分布,轉輪(7)各自帶動金剛石刀頭(8)以旋切的方式對處于下方的石柱(A)的側壁分別進行開槽; 每塊連架板(6)的內(nèi)側端還設置有塑料軟管(G),位于下端的續(xù)接架板(9)的底面中部緊固有牽引板(91),進退絲桿(H)與該牽引板(91)串接,進退絲桿(H)的旋轉能通過牽引板(91)帶動旋切架體前進/后退。
【文檔編號】B28D7/00GK105856432SQ20161039410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fā)明人】候金杯
【申請人】南安市金興石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