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口袋卷邊與縫紉的自動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自動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縫紉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制衣領域越來越多的應用自動設備進行生產(chǎn),相對于人工縫紉,其能有效提高生產(chǎn)效率,節(jié)省人力成本?,F(xiàn)有的縫紉設備只適用于常規(guī)的縫制工作,對于口袋卷邊縫紉這種較為復雜的操作還是需要人工完成,然而一件成品服飾上通常具有多個口袋,要滿足生產(chǎn)顯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同時人工卷邊的尺寸一致性差,不僅是不同的人卷出的口袋的尺寸有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卷出的口袋的尺寸也不一致,這對于成衣的制備,特別是高檔服裝的制備是不可接受的。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口袋卷邊與縫紉的自動設備,可以自動完成布料的上料、卷邊、縫紉、切斷以及回收等步驟,從而可以極大的減少人工消耗,降低企業(yè)成本;加工速度快,生產(chǎn)效率相比于人工方式得到顯著提高;卷邊質量的穩(wěn)定性好,可以滿足高檔服飾的加工要求。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口袋卷邊與縫紉的自動設備,包括
作為承載結構的的機座,機座上設有一水平的工作平臺;
輸送模組,輸送模組安裝在機座上,并能帶動布料沿工作平臺運動;
卷邊模具與縫紉模組,卷邊模具與縫紉模組沿布料的運動方向依次設置,其中,卷邊模具用于對布料進行卷邊,縫紉模組用于對卷邊之后的布料進行縫紉;
收料模組,其設于輸送模組的尾端,用于對完成卷邊與縫紉的布料進行回收。
[0005]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輸送模組包括輸送機架;
主傳送帶以及與該主傳送帶并列設置的至少一處的輔助傳送帶,主傳送帶與輔助傳送帶的底部水平且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輔助傳送帶長度小于主傳送帶,以使輔助傳送帶的尾部相對主傳送帶的尾部形成一避讓空間;
驅動主傳送帶與輔助傳送帶同步轉動的電機與驅動輪;
其中
主傳送帶與輔助傳送帶滿足設置:布料的總寬度大于主傳送帶與輔助傳送帶的總寬度,且布料超出部分的寬度不小于布料待卷邊部分的寬度。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包括并列設于主傳送帶與輔助傳送帶之間的第一過渡傳送帶與第二過渡傳送帶,第一、第二過渡傳送帶沿主傳送帶長度方向設置,二者之間具有缺口,該缺口沿垂直于布料運動的方向與避讓空間連通。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卷邊模具包括承載平面、第一間隙與第二間隙,
其中
第一間隙滿足設置:當布料置于承載平面上時,第一間隙可以收納部分布料,且可迫使該部分布料相對布料主體發(fā)生折疊;
第二間隙設于第一間隙的出口處并與第一間隙連通,其滿足設置:已發(fā)生折疊的布料可由第一間隙進入第二間隙,并可在第二間隙內(nèi)再次發(fā)生折疊。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第一間隙橫截面為“C”型或“L”型,第二間隙橫截面為“C”型或“L”型,第一間隙與第二間隙的彎折部分相對設置。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卷邊模具包括相互之間可拆式連接的底座、內(nèi)模與外模,
底座包括一水平的底壁以及與底壁垂直的側壁,外模包括位于首端的矩形部,該矩形部的上表面為的承載平面,矩形部與底壁、側壁間形成第一間隙;
外模包括位于尾端的伸出部,伸出部在相對于第一間隙的一側設有帶弧面的突出部,內(nèi)模設有一圓弧狀的凹陷部,凹陷部包覆突出部,并在二者之間形成第二間隙。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收料模組包括收料機架;
載物臺,其安裝在支架上,用于承載待收集的布料;
單向軸承,單向軸承具有一外圈以及一可相對該外圈單向轉動的內(nèi)圈,載物臺與內(nèi)圈固接;
氣缸與擺桿,氣缸與收料機架固接,其驅動軸上設有連桿銷,擺桿與外圈固接,其上設有滑槽,連桿銷插接入滑槽內(nèi)并能沿槽滑動,以使該擺桿隨驅動軸的伸縮而往復擺動,從而帶動載物臺單向轉動,且單次旋轉的角度為一固定值。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包括推料板與限位板,推料板設于載物臺的上方并可沿豎直方向往復運動,限位板設于推料板與載物臺之間,其上設有對應推料板的落料槽。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包括設于縫紉模組與收料模組之間的切斷模組,其包括
切斷支架;
定刀、動刀、刀軸與氣缸,定刀水平固定在切斷支架支架上,動刀與刀軸固接為一體,并能在氣缸的驅動下以刀軸為軸往復旋轉,動刀在旋轉過程可與定刀交錯,以在二者之間形成剪切運動。
[0013]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方式,包括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第三傳感器與第四傳感器,其中第一傳感器與第二傳感器分別設于輸送模組的首端與尾端,第三傳感器對應切斷模組設置,第四傳感器對應收料模組設置。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自動完成布料的上料、卷邊、縫紉、切斷以及回收等步驟,從而可以極大的減少人工消耗,降低企業(yè)成本;加工速度快,生產(chǎn)效率相比于人工方式得到顯著提高;卷邊質量的穩(wěn)定性好,可以滿足高檔服飾的加工要求。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方向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另一個方向的整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第一實施例的整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第二實施例的整體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主傳送帶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輔助傳送帶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過渡傳送帶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輸送模組調(diào)節(jié)裝置的示意圖;
圖9是布料卷邊的步驟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卷邊模具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卷邊模具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12是圖10中A-A向的剖視圖;
圖13是圖10中B-B向的剖視圖;
圖14是卷邊模具底座一個實施例的軸側圖;
圖15是卷邊模具外模一個實施例的軸側圖;
圖16是本發(fā)明收料模組一個方向的整體示意圖;
圖17是圖16中A向的局部示意圖;
圖18是本發(fā)明收料模組另一個方向的整體示意圖;
圖19是圖18中B向的局部示意圖圖20是本發(fā)明切斷模組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示意圖;
圖21是本發(fā)明傳感器的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18]需要說明的是,如無特殊說明,當某一特征被稱為“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上,也可以間接地固定、連接在另一個特征上。此外,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僅僅是相對于附圖中本發(fā)明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來說的。
[0019]此外,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