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烘干裝置及其的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48319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烘干裝置及其的控制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生活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烘干裝置和一種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相關技中的烘干控制大多是通過在進風口或出風口安裝溫度傳感器或濕度傳感器來感知衣物的干濕程度。但是,其存在的問題是,間接感知衣物干濕程度的方式的控制精度不高,可能夠會導致烘干過早或者過晚結束,如果過早結束,則用戶得到的衣物含水量會過高,不能滿足烘干后直接穿著或放入衣柜存儲的要求,如果過晚結束,則會浪費不必要的電能和時間,而且過長的烘干時間容易使衣物產(chǎn)生褶皺,甚至損傷衣物,給用戶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烘干裝置,能夠精確感知衣物的干濕程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烘干裝置,包括:加熱單元,所述加熱單元用于對所述烘干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設置在所述烘干裝置內的紅外感應單元,所述紅外感應單元用于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加熱單元與所述紅外感應單元相連,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根據(jù)所述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對所述加熱單元進行控制。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能夠根據(jù)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對加熱單元進行控制,進而對烘干裝置內的衣物的加熱進行控制。由此,該烘干裝置能夠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資源的過度消耗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紅外感應單元包括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每個紅外傳感器用于感應所述衣物上相應位置的溫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為多個時多個紅外傳感器構成紅外傳感器陣列,所述紅外傳感器陣列用于感應預設角度內所述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紅外感應單元設置在所述烘干裝置內的頂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時,所述控制單元用于獲取衣物上每個位置的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位置的溫度之間的溫度差,并在任意一個溫度差大于第一預設閾值時控制所述加熱單元繼續(xù)進行加熱,其中,M為正整數(sh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控制單元還用于在每個溫度差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預設閾值時,獲取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的平均溫度值,并在所述平均溫度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時控制所述加熱單元停止加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任意一個溫度差大于第一預設閾值時,所述控制單元還判斷所述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位置的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如果存在,則對所述加熱單元的加熱功率進行調整后再控制所述加熱單元繼續(xù)進行加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所述烘干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通過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根據(jù)所述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所述烘干裝置進行加熱。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對烘干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接著通過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進而根據(jù)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烘干裝置進行加熱。由此,該方法能夠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資源的過度消耗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時,所述根據(jù)所述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所述烘干裝置進行加熱,包括:

獲取衣物上每個位置的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位置的溫度之間的溫度差,其中,M為正整數(shù);

如果任意一個溫度差大于第一預設閾值,則控制所述烘干裝置繼續(xù)進行加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如果每個溫度差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預設閾值,則獲取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的平均溫度值,并在所述平均溫度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時控制所述烘干裝置停止加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大于第一預設閾值之后,還判斷所述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位置的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如果存在,則對所述烘干裝置的加熱功率進行調整后再控制所述烘干裝置繼續(xù)進行加熱。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方框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方框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烘干裝置中紅外感應單元的方框示意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以及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和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方框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烘干裝置100包括:加熱單元10、紅外感應單元20和控制單元30。

其中,加熱單元10用于對烘干裝置100內的衣物進行加熱;紅外感應單元20設置在烘干裝置100內,紅外感應單元20用于感應烘干裝置100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單元30分別與加熱單元10與紅外感應單元20相連,控制單元30用于根據(jù)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對加熱單元10進行控制。

也就是說,烘干裝置100開啟加熱模式后,加熱單元10對烘干裝置100內的衣物進行加熱烘干,接著設置在烘干裝置100內的紅外感應單元20對烘干裝置100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進行感應,例如紅外感應單元20可對烘干裝置100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同時進行感應,進而控制單元30判斷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是否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如果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則控制加熱單元10停止加熱;如果不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則控制加熱單元10繼續(xù)進行加熱烘干。

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能夠非接觸的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資源的過度消耗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如圖2所示,紅外感應單元20包括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每個紅外傳感器用于感應衣物上相應位置的溫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如圖2所示,當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為多個時,多個紅外傳感器構成紅外傳感器陣列,紅外傳感器陣列用于感應預設角度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

舉例來說,在紅外傳感器陣列的感應范圍即預設角度例如60°范圍內可標記多個檢測點位,例如點位1、點位2、……、點位n,紅外傳感器陣列可同時感應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例如紅外傳感器陣列可包括紅外傳感器1、紅外傳感器2、……、紅外傳感器n,紅外傳感器1、紅外傳感器2、……、紅外傳感器n可一一對應感應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

需要說明的是,紅外傳感器陣列所能感應的預設角度可根據(jù)烘干裝置100的設計參數(shù)、最大衣物容量等設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紅外感應單元20設置在烘干裝置100內的頂部。優(yōu)選地,紅外感應單元20可以設置在烘干裝置100例如干衣機的頂部的正中。另外,紅外感應單元20還可以安裝在波輪洗衣機烘干筒的上蓋或者滾筒洗衣機的前蓋。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烘干裝置中紅外感應單元的方框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任何物體,都會因自身的分子運動而輻射出紅外線,通過紅外傳感器陣列可感應物體輻射的紅外線,并將該紅外線轉換成電信號,進而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處理后可得到物體表面溫度的分布情況。

具體地,如圖3所示,紅外感應單元20的檢測原理如下:紅外感應單元20還可包括信號處理器,信號處理器可包括信號放大電路50和模數(shù)轉換電路60。衣物主動輻射紅外線,紅外感應單元20通過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40即熱敏元件感知衣物輻射的紅外線并將其轉換為微弱電信號;信號放大電路50與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40相連,信號放大電路50對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40輸出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并將放大后的電信號傳輸給模數(shù)轉換模塊60,模數(shù)轉換模塊60將放大后的電信號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并輸出給控制單元30,控制單元30根據(jù)接收到的數(shù)字信號即可獲得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即衣物表面的溫度分布。

進一步的,紅外感應單元20還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70,溫度補償電路70與模數(shù)轉換模塊60相連,溫度補償電路70用于檢測紅外感應單元20所處環(huán)境的溫度并將其轉換為對應的補償電信號,并將補償電信號傳輸給模數(shù)轉換模塊60,模數(shù)轉換模塊60可根據(jù)補償電信號對放大后的電信號進行補償,并將補償后的電信號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進而輸出給控制單元30。由此,可實現(xiàn)環(huán)境溫度補償,使紅外測溫更精準,即得到的衣物溫度更精準,降低了周圍環(huán)境溫度對衣物溫度的影響。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溫度補償電路70可包括熱敏電阻。下面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控制單元30的控制方法進行描述。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紅外感應單元20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時,控制單元30用于獲取衣物上每個位置的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位置的溫度之間的溫度差ΔT,并在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時控制加熱單元繼續(xù)進行加熱,其中,M為正整數(shù),且M小于等于位置總個數(shù)減1。

其中,第一預設閾值ΔT1例如5℃提前預設在控制單元30之中。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位置對應的M個位置可指每個位置鄰近范圍內的M個位置,例如,鄰近范圍可為以每個位置為中心且以預設距離為半徑而構造圓形范圍。其中,M可為固定量,也可為變量,即不同位置的溫度可與相同數(shù)量的位置的溫度進行比較,也可與不同數(shù)量的位置的溫度進行比較。

具體地,烘干裝置100開啟加熱模式后,控制單元30控制加熱單元10開始對衣物進行加熱烘干,并控制紅外感應單元20以預設時間間隔例如10s定期的測定衣物表面的溫度分布,其中,預設時間間隔可以提前預設在控制單元30中。

舉例來說,紅外感應單元20通過紅外傳感器陣列以非接觸的方式直接檢測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例如紅外傳感器陣列包括紅外傳感器1、紅外傳感器2、……、紅外傳感器n,并可對應感應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每隔預設時間間隔,控制單元30通過紅外感應單元20檢測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并根據(jù)檢測到的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獲取每個點位的衣物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點位的衣物溫度之間的溫度差ΔT,即獲取第1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1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第i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i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第n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n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舉例來說,假設點位1、點位2、……、點位n對應的衣物溫度分別為溫度T1、T2、……、Tn,第i個點位對應的Mi個點位分別為第(i-1)個點位和第(i+1)個點位,那么,第i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i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分別為Ti-T(i-1)和Ti-T(i+1)。

如果控制單元30獲取的溫度差中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例如為5℃,則說明衣物未完全烘干,控制單元30控制加熱單元10繼續(xù)加熱,并且在間隔10s之后再次通過紅外感應單元20檢測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控制單元30繼續(xù)判斷衣物是否完全烘干,依次類推,直至每個溫度差ΔT均小于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每個溫度差ΔT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時,控制單元30獲取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的平均溫度值并在平均溫度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ΔT2時控制加熱單元10停止加熱。

其中,第二預設閾值ΔT2例如為35℃也提前預設在控制單元30中。

舉例來說,當控制單元30判斷每個溫度差ΔT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時,也就是說,ΔT≤ΔT1時,控制單元30進一步獲取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的平均值即,當大于第二預設閾值ΔT2時,說明衣物已完全烘干,控制單元30控制加熱單元10停止加熱,烘干過程結束。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之后,控制單元30還判斷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位置的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ΔT3,如果存在,則對加熱單元10的加熱功率進行調整后再控制加熱單元10繼續(xù)進行加熱。

也就是說,在控制單元30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之后,也就是在下一次通過紅外感應單元20感應衣物上各個點位溫度之前,控制單元30還判斷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點位的衣物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ΔT3例如為45℃,如果衣物上n個點位中有一個點位的溫度例如點位x處的溫度Tx大于45℃,則控制單元30對加熱單元10的加熱功率調低,以保證不損傷衣物,進而再根據(jù)調整后的加熱功率控制加熱單元10繼續(xù)進行加熱。

其中,第三預設閾值ΔT3可為溫度上限閾值。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第一預設閾值ΔT1、第二預設閾值ΔT2、第三預設閾值ΔT3依次遞增。

綜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能夠根據(jù)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對加熱單元進行控制,進而對烘干裝置內的衣物的加熱進行控制。由此,該烘干裝置能夠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衣物造成損傷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另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圖。如圖4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對烘干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

S102:通過紅外感應單元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

S103:根據(jù)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烘干裝置進行加熱。

也就是說,烘干裝置開啟加熱模式后,烘干裝置對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烘干,接著設置在烘干裝置內的紅外感應單元對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進行感應,例如紅外感應單元可對烘干裝置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同時進行感應,進而烘干裝置判斷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是否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如果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則烘干裝置停止加熱;如果不滿足烘干停止條件,則烘干裝置繼續(xù)進行加熱烘干。

由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能夠非接觸的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資源的過度消耗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時,根據(jù)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烘干裝置進行加熱,包括:獲取衣物上每個位置的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位置的溫度之間的溫度差ΔT,其中,M為正整數(shù),且M小于等于位置總個數(shù)減1;如果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則控制烘干裝置繼續(xù)進行加熱。

舉例來說,紅外感應單元通過紅外傳感器陣列以非接觸的方式直接檢測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例如:紅外傳感器1、紅外傳感器2、……、紅外傳感器n,并可對應感應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每隔預設時間間隔,烘干裝置通過紅外感應單元檢測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并且根據(jù)檢測到的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獲取每個點位的溫度與其對應的M個點位的衣物溫度之間的溫度差ΔT,即獲取第1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1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第i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i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第n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n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舉例來說,假設點位1、點位2、……、點位n對應的衣物溫度分別為溫度T1、T2、……、Tn,第i個點位對應的Mi個點位分別為第(i-1)個點位和第(i+1)個點位,那么,第i個點位可與對應的Mi個點位計算溫度差ΔT分別為Ti-T(i-1)和Ti-T(i+1)。

如果烘干裝置獲取的溫度差ΔT中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例如為5℃時,說明衣物未完全烘干,烘干裝置繼續(xù)加熱,并且在間隔10s之后,紅外感應單元再次檢測衣物上的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烘干裝置再次計算溫度差,繼續(xù)判斷衣物是否完全烘干。依次類推,直至每個溫度差ΔT小于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如果每個溫度差ΔT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則獲取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的平均溫度值并在平均溫度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ΔT2時控制烘干裝置停止加熱。

舉例來說,如果每個溫度差ΔT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也就是說,ΔT≤ΔT1時,烘干裝置進一步獲取點位1、點位2、……、點位n的溫度的平均值即,當大于第二預設閾值ΔT2時,說明衣物已完全烘干,烘干裝置停止加熱,烘干過程結束。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之后,還判斷衣物上多個位置的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位置的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ΔT3,如果存在,則對烘干裝置的加熱功率進行調整后再控制烘干裝置繼續(xù)進行加熱。

具體地,在烘干裝置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ΔT均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之后,烘干裝置還判斷點位1、點位2、……、點位n的衣物溫度中是否存在一個點位的溫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ΔT3例如為45℃,如果衣物上n個點位中有一個點位的溫度例如位置x的溫度Tx大于45℃,則烘干裝置對加熱單元的加熱功率調低,以保證不損傷衣物,進而再根據(jù)調整后的加熱功率控制加熱單元繼續(xù)進行加熱。

更具體地,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01:開始,烘干裝置開啟加熱模式,加熱衣物。

S202:判斷是否達到紅外感應單元的檢測時間,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3,如果否,則返回步驟S201。

S203:紅外感應單元感應衣物上每個位置的溫度。

S204:判斷任意一個溫度差ΔT是否大于第一預設閾值ΔT1,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5,如果否,則執(zhí)行步驟S206。

S205:判斷至少一個點位溫度是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ΔT3,如果是,則執(zhí)行步驟S207,如果否,則返回步驟S201。

S206:判斷多個點位的溫度的平均值是否大于第二預設閾值ΔT2,如果是,執(zhí)行步驟S208。

S207:調整加熱單元的功率。

S208:烘干裝置停止加熱,結束。

綜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烘干裝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對烘干裝置內的衣物進行加熱,接著感應烘干裝置內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進而根據(jù)衣物上至少一個位置的溫度控制烘干裝置進行加熱。由此,該方法能夠直接檢測衣物的溫度,提升烘干控制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加熱時間過長對資源的過度消耗與加熱時間過短造成的衣物不干等情況,提高用戶體驗。。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