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織物熨燙家用電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燙頭掛件及具有該燙頭掛件的衣物護理機。
背景技術:
目前,衣物護理機類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其燙頭的放置是一個顯著的問題?,F(xiàn)有衣物護理機產品中,通常采用在機座上設置支撐桿,用于放置燙頭。然而,設置支撐桿不僅導致產品的結構復雜,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組裝成本,且在機座上設置支撐桿還增加了整機的體積和重量,導致機體安置、移動不方便,大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提出一種結構小巧,方便攜帶和放置的燙頭掛件就顯得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小巧,且方便攜帶和放置的燙頭掛件。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燙頭掛件的衣物護理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燙頭掛件,包括:掛板,所述掛板上設置有懸掛部,所述懸掛部用于掛持在待懸掛部位以固定所述掛板;燙頭掛鉤,設置在所述掛板上,所述燙頭掛鉤用于與所述衣物護理機的燙頭配合,以使所述燙頭安裝在所述掛板上。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包括具有懸掛部的掛板和安裝在掛板上的燙頭掛鉤,其中,通過在掛板上設置懸掛部以使掛板掛持在帶懸掛部位上,通過在掛板上設置燙頭掛鉤,以使燙頭安裝在掛板上。通過該技術方案,使得本申請的燙頭掛件相對于現(xiàn)有衣物護理機的支撐桿而言其結構更加小巧簡單、便于攜帶和放置,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并相應降低了產品 的安裝和運輸成本。
值得說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待懸掛部位可以為門體和柜體等結構,也可為掛衣桿和掛衣繩等桿線類產品,只要能滿足本方案中的燙頭掛件的懸掛部能鉤掛在其上即可,從而使得本方案中的燙頭掛件更便于放置和安裝,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滿意度。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燙頭掛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掛板與所述懸掛部及所述燙頭掛鉤為一體式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設置掛板與懸掛部及燙頭掛鉤為一體式結構,以使燙頭掛件可采用注塑工藝一體制成,一方面使得燙頭掛件可制成為一個板體,從而保證燙頭掛件的結構更加小巧、簡單,便于攜帶和安置,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另一方面,一體式結構提高了燙頭掛件的生產效率,降低了其生產成本。此外,設置掛板與懸掛部及燙頭掛鉤為一體式結構,有效保證了掛板與懸掛部及燙頭掛鉤的連接強度,從而提高了燙頭掛件的承重能力,提升了產品的質量。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掛板包括第一滑板和與所述第一滑板滑動連接的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之間設置有位置限定結構,所述位置限定結構用于使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在滑動后形成相對位置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設置有所述燙頭掛鉤,所述第二滑板的頂部設置有所述懸掛部。
在上述結構中,第二滑板與第一滑板可滑動的連接,以此實現(xiàn)掛板長度的可調節(jié),從而使得用戶可根據(jù)自身身高和掛板的掛設高度來調節(jié)燙頭掛鉤的位置,以此方便用戶放置燙頭,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其中,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之間設置有位置限定結構,該位置限定結構用于對相對滑動后的第一滑板與第二滑板進行固定,也就是說,通過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對滑動,以調整掛板的長度,當掛板的長度確定后,可以通過位置限定結構將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進行固定,確保了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連接穩(wěn)固性,從而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滑板與所述第二滑板中的一個設置有滑槽,另一個被設置成沿所述滑槽相對滑動,并且在滑動后所述第一滑板通過所述位置限定結構固定在所述第二滑板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滑槽實現(xiàn)第一滑板與第二滑板滑動連接,從而簡化產品的裝配操作,同時,滑槽還可對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相對滑動起到導向作用,以此保證掛板長度調節(jié)的可靠性。
值得說明的是,根據(jù)不同的加工工藝和成本要求,本方案中可采用在厚度適當?shù)牡谝换迳宪囅骷庸こ龌?,也可將第一滑板的板體彎折形成滑槽。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滑槽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板上,所述滑槽的兩側壁上還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用于將所述第二滑板定位在所述滑槽內。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滑槽的兩側壁上設置擋板,以利用擋板對第二滑板進行干涉,從而在水平方向上避免第二滑板與第一滑板發(fā)生脫離的問題,保證了第一滑板與第二滑板的連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滑板的底部設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滑板的第一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在所述第二滑板的底部滑動到所述第一滑板的頂部時與所述調節(jié)掛鉤相互卡合;所述第二滑板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卡合部朝向相反的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在所述第二滑板的頂部滑動到所述第一滑板的頂部時卡接在所述滑槽的頂部。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避免了在垂直方向上第一滑板與第二滑板發(fā)生脫離的情況,提高了第一滑板與第二滑板的連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位置限定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滑板上且朝向所述第二滑板的調節(jié)掛鉤;設置在所述第二滑板上的多組掛孔,每組掛孔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其中,所述調節(jié)掛鉤可與任意一組所述掛孔配合,以調整所述燙頭掛鉤與所述懸掛部間在高度方向上的距離。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調節(jié)調節(jié)掛鉤與不同位置的掛孔的配合,來實現(xiàn)調整掛板的長度的目的,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結構簡單,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加工成本,同時,調節(jié)調節(jié)掛鉤與掛孔的配合方式,操作簡單、方便,使得 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更加便捷,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滿意度。
該結構中,調節(jié)掛鉤可以為單個、兩個或多個,且每組掛孔也可設為一個掛孔或與調節(jié)掛鉤數(shù)量相同的掛孔,此處不做限制,只要能滿足本方案中調節(jié)掛鉤與掛孔配合穩(wěn)定的要求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滑板的厚度為d1,所述調節(jié)掛鉤的寬度為d2,所述滑槽的深度為d3,其中,d3≥d1+d2。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滑槽的深度d3大于或等于調節(jié)掛鉤的寬度d2與第二滑板的厚度d1之和,一方面方便第二滑板在滑槽中的滑動,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確保調節(jié)掛鉤與掛孔鉤掛或脫離的可操作性,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d1、d2、d3為數(shù)值,具體大小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滑板靠近所述第二滑板的側面上設置墊片,所述墊片位于所述第一滑板的側面的底部。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墊片,以在掛板發(fā)生晃動時利用墊片與門板或柜體等結構相抵觸,從而通過墊片減緩燙頭掛件所受到的沖擊力,以此避免掛板本體與接觸面直接碰撞而發(fā)生損壞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掛板上還設置有掛衣鉤。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掛衣鉤,使得衣物可掛設在掛板上,以便于用戶操作燙頭對衣物進行熨燙,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掛衣鉤與所述懸掛部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燙頭掛鉤與所述懸掛部之間的距離。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掛衣鉤與懸掛部之間的距離大于燙頭掛鉤與懸掛部之間的距離,以此避免了由于衣物遮擋住燙頭掛鉤而導致燙頭放置不方便的情況,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同時,還避免了由于燙頭掛鉤或燙頭抵觸衣物而導致衣物發(fā)生褶皺變形的情況,從而保證了衣物的熨燙效果,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整體性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衣物護理機,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所述的燙頭掛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衣物護理機,具有本發(fā)明第一方面任 一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因此該衣物護理機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燙頭掛件在一個視角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示燙頭掛件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燙頭掛件在另一個視角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所示b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中所示c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6中的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掛板,12第一滑板,120滑槽,122擋板,124調節(jié)掛鉤,126墊片,128掛衣鉤,14第二滑板,142懸掛部,144掛孔,146第一卡合部,148第二卡合部,2燙頭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6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一些實施例所述的燙頭掛件。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包括:掛板1和設置在掛板1上的燙頭掛鉤2;其中,掛板1上設置有懸掛部142,懸掛部142用于掛持在待懸掛部位以固定掛板1;燙頭掛鉤2用于與衣物護理機的燙頭配合,以使燙頭安裝在掛板1上。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包括具有懸掛部142的掛板1和安裝在掛板1上的燙頭掛鉤2,其中,通過在掛板1上設置懸掛部142以使掛板1掛持在帶懸掛部位上,通過在掛板1上設置燙頭掛鉤2,以使燙頭安裝在掛板1上。通過該技術方案,使得本申請的燙頭掛件相對于現(xiàn)有衣物護理機的支撐桿而言其結構更加小巧簡單、便于攜帶和放置,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并相應降低了產品的安裝和運輸成本。
值得說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待懸掛配合部位可以為門體和柜體等結構,也可為掛衣桿和掛衣繩等桿線類產品,只要能滿足本方案中的燙頭掛件的懸掛部能鉤掛在其上即可,從而使得本方案中的燙頭掛件更便于放置和安裝,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滿意度。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懸掛部142可由掛板1的一端彎折形成,以此減少了產品的耗材,從而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燙頭掛鉤2可設為單獨部件與掛板1進行安裝,也可將燙頭掛鉤2與掛板1一體加工制成。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掛板1與懸掛部142及燙頭掛鉤2為一體式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設置掛板1與懸掛部142及燙頭掛鉤2為一體式結構,以使燙頭掛件可采用注塑工藝一體制成,一方面使得燙頭掛件可制成為一個板體,從而保證燙頭掛件的結構更加小巧、簡單,便于攜帶和安置,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另一方面,一體式結構提高了燙頭掛件的生產效率,降低了其生產成本。此外,設置掛板1與懸掛部142及燙頭掛鉤2為一體式結構,有效保證了掛板1與懸掛部142及燙頭掛鉤2的連接強度,從而提高了燙頭掛件的承重能力,提升了產品的質量。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掛板1包括第一滑板12和與第一滑板12滑動連接的第二滑板14,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之間設置有位置限定結構,所述位置限定結構用于使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 板14在滑動后形成相對位置固定,其中,第一滑板12的底部設置有燙頭掛鉤2,第二滑板14的頂部設置有懸掛部142。
在上述結構中,第二滑板14與第一滑板12可滑動的連接,以此實現(xiàn)掛板1長度的可調節(jié),從而使得用戶可根據(jù)自身身高和掛板1的掛設高度來調節(jié)燙頭掛鉤2的位置,以此方便用戶放置燙頭,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其中,在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之間設置有位置限定結構,該位置限定結構用于對相對滑動后的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進行固定,也就是說,通過使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相對滑動,以調整掛板1的長度,當掛板1的長度確定后,可以通過位置限定結構將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進行固定,確保了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的連接穩(wěn)固性,從而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可靠性,其中,優(yōu)選地,設置燙頭掛鉤2與懸掛部142的朝向相反,以避免由于燙頭掛鉤2和懸掛部142朝向相同而導致燙頭掛件不能掛在門板或柜板等結構上的情況,從而拓寬了產品的適用范圍,增加了其市場競爭力。
如圖2至圖6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中的一個設置有滑槽120,另一個被設置成沿滑槽120相對滑動,并且在滑動后第一滑板12通過位置限定結構固定在第二滑板14上。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滑槽120實現(xiàn)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滑動連接,從而簡化產品的裝配操作,同時,滑槽120還可對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的相對滑動起到導向作用,以此保證掛板1長度調節(jié)的可靠性。
值得說明的是,根據(jù)不同的加工工藝和成本要求,本方案中可采用在厚度適當?shù)牡谝换?2上車削加工出滑槽120,也可將第一滑板12的板體彎折形成滑槽120。
如圖2至圖5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滑槽120設置在第一滑板12上,滑槽120的兩側壁上還設置有擋板122,擋板122用于將第二滑板14定位在滑槽120內。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在滑槽120的兩側壁上設置擋板122,以利用擋板122對第二滑板14進行干涉,從而在水平方向上避免第二滑板14與第一滑板12發(fā)生脫離的問題,保證了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的連接可靠性。
如圖2、圖4、圖5和圖6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滑板14 的底部設置有朝向第一滑板12的第一卡合部146,其中,第一卡合部146在第二滑板14的底部滑動到第一滑板12的頂部時與調節(jié)掛鉤124相互卡合;第二滑板14的頂部設置有與第一卡合部146朝向相反的第二卡合部148,其中,第二卡合部148在第二滑板14的頂部滑動到第一滑板12的頂部時卡接在滑槽120的頂部。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卡合部146和第二卡合部148,避免了在垂直方向上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發(fā)生脫離的情況,提高了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的連接可靠性。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位置限定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滑板12上且朝向第二滑板12的調節(jié)掛鉤124;設置在第二滑板14上的多組掛孔144,每組掛孔144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其中,調節(jié)掛鉤124可與任意一組掛孔144配合,以調整燙頭掛鉤2與懸掛部142間在高度方向上的距離。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調節(jié)調節(jié)掛鉤124與不同位置的掛孔144的配合,來實現(xiàn)調整掛板1的長度的目的,使得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的結構簡單,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加工成本,同時,調節(jié)調節(jié)掛鉤124與掛孔144的配合方式,操作簡單、方便,使得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更加便捷,提高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滿意度。
該結構中,調節(jié)掛鉤124可以為單個、兩個或多個,且每組掛孔144也可設為一個掛孔144或與調節(jié)掛鉤124數(shù)量相同的掛孔144,此處不做限制,只要能滿足本方案中調節(jié)掛鉤124與掛孔144配合穩(wěn)定的要求即可。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第一滑板12上設置兩個調節(jié)掛鉤124,且第二滑板14上每組掛孔144的掛孔144數(shù)量也設置為兩個,通過該結構的設置,在保證第一滑板12和第二滑板14固定穩(wěn)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產品的加工成本,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
如圖3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滑板14的厚度為d1,調節(jié)掛鉤124的寬度為d2,滑槽120的深度為d3,其中,d3≥d1+d2。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滑槽120的深度d1大于或等于調節(jié)掛鉤124的寬度d2與第二滑板14的厚度d3之和,一方面方便第二滑板14在滑槽120 中的滑動,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確保調節(jié)掛鉤124與掛孔144鉤掛或脫離的可操作性,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d1、d2、d3為數(shù)值,具體大小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滑板12靠近第二滑板14的側面上設置墊片126,墊片126位于第一滑板12的側面的底部。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墊片126,以在掛板1發(fā)生晃動時利用墊片126與門板或柜體等結構相抵觸,從而通過墊片126減緩燙頭掛件所受到的沖擊力,以此避免掛板1本體與接觸面直接碰撞而發(fā)生損壞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掛板1上還設置有掛衣鉤128。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掛衣鉤128,使得衣物可掛設在掛板1上,以便于用戶操作燙頭對衣物進行熨燙,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掛衣鉤128與懸掛部142之間的距離大于燙頭掛鉤2與懸掛部142之間的距離。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掛衣鉤128與懸掛部142之間的距離大于燙頭掛鉤2與懸掛部142之間的距離,以此避免了由于衣物遮擋住燙頭掛鉤2而導致燙頭放置不方便的情況,從而提高了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同時,還避免了由于燙頭掛鉤2或燙頭抵觸衣物而導致衣物發(fā)生褶皺變形的情況,從而保證了衣物的熨燙效果,有效提高了產品的整體性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衣物護理機(圖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所述的燙頭掛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的衣物護理機,具有本發(fā)明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因此該衣物護理機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燙頭掛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發(fā)明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