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箱形縫紉機臺的雙線鏈式線跡(二重環(huán)縫。)縫紉機。
背景技術:
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是工業(yè)用縫紉機的一種形式。該縫紉機具有箱形縫 紉機臺,箱形縫紉機臺在針板的兩側具有平坦的上表面??p紉機臺的平坦的上表面,在針板 的兩側支持縫制布料,從而減輕了作業(yè)者扶住縫制中的布料的勞動。因此,箱形機臺雙線鏈 式線跡縫紉機很適用于縫制大塊的縫制布料。一部分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在比 針板更外端側,縫紉機臺為具有平 坦上表面的筒形。這種縫紉機稱作中筒式箱形機臺雙線 鏈式線跡縫紉機。作為工業(yè)用縫紉機的另一種形式,有曲腕式平縫縫紉機。這種縫紉機,在縫紉機架 的下部具有向一方向延伸的窄幅筒形縫紉機臺,在縫紉機架的上部具有向與縫紉機臺不同 方向延伸的縫紉機臂。曲腕式平縫縫紉機例如用于內褲(Brief)、短褲(Shorts)等的襠部 以下部位的合縫。這種合縫,將要縫合的兩片布料的邊緣以預定的寬度上下重疊,送到縫紉 機臺上的針板與下降到該針板上的壓腳之間而進行。日本特公平7-57272號公報(已審定日本專利公告No. 7-57272(1995))中所記載 的曲腕式平縫縫紉機,具有設置了刀裝置的特殊的壓腳。該壓腳,具有壓腳本體和2根壓 爪。壓腳本體在針板上進行下降,與該針板之間夾持縫制布料。2根壓爪在壓腳本體的前方 互相平行地延伸。刀裝置包括安裝在一邊壓爪中的固定刀(Fixed Knife)和安裝在另一邊 壓爪中的可動刀(Movable Knife)。固定刀與可動刀,在突出在2根壓爪之間的端部具有切 刃。切刃在落針位置(針下降的位置)之前相對置??蓜拥锻ㄟ^來自縫紉機臂內部的傳動而進行往返運動,與固定刀擦接??蓜拥栋?裝為一部分突出到壓爪的外側,該突出部分與來自縫紉機臂內部的傳動機構連接。作業(yè)者將要縫合的縫制布料的邊緣對合起來,在立在針板上的狀態(tài)下送到2個壓 爪之間??p制布料的邊緣到達固定刀與可動刀的擦接位置而被切齊。壓腳本體將切齊了的 布料邊緣上下重疊傳送到落針位置上。使用該縫紉機的作業(yè)者,不需要手工作業(yè)來進行重 疊寬度的調整,能夠容易地以大致一定的縫合寬度進行合縫。這種合縫也在其他形式的縫紉機中實施。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中,如前 所述,能夠在縫紉機臺上穩(wěn)定地支持縫制布料,因此以前一般由作業(yè)者的手工作業(yè)在針板 的前方進行重疊寬度的調整,實施合縫。所以存在因作業(yè)者的熟練程度不同,完成狀態(tài)有差 別的問題。該問題通過安裝曲腕式平縫縫紉機中具備的帶刀裝置的壓腳能夠解決。但是,箱 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如前所述,為支持大塊的縫制布料,縫紉機臺具有在針板的兩 側擴展的平坦上表面。而曲腕式平縫縫紉機中具備的帶刀裝置的壓腳,如前所述,具有在壓 腳的一側伸出的可動刀,該伸出部分與傳動機構連接。因此,在將該壓腳應用于箱形機臺雙 線鏈式線跡縫紉機時,可動刀的傳動機構在靠近箱形機臺的上表面處進行動作。
而縫制作業(yè)中的作業(yè)者,一般來說,在壓腳兩側附近用手壓住縫制布料,向著傳送 方向推壓,由此來輔助縫制布料的傳送。這種傳送輔助,在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所 處理的大塊縫制布料的縫制作業(yè)中特別重要。
因此,在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中采用帶刀裝置的壓腳時,壓腳的一側,可 動刀的傳動機構進行動作,壓腳的另一側,固定刀的一部分伸出,因此很難實施前述的傳送 輔助,有可能給縫制作業(yè)帶來障礙。另一方面,作業(yè)者也可以使用曲腕式平縫縫紉機來進行大塊縫制布料的合縫。但 是,曲腕式平縫縫紉機具有窄徑筒形縫紉機臺,在進行大塊的縫制布料的合縫時,縫紉機臺 對縫制布料的支持不夠,很難實施良好的縫制作業(y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狀況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 機,具備帶有切齊縫制布料的邊緣的刀裝置的壓腳,從而無論作業(yè)者的熟練程度如何都能 夠實施狀態(tài)良好的合縫,并且不會對壓腳兩側作業(yè)者所實施的傳送輔助作業(yè)帶來障礙。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包括具有用來在針板的寬度方向兩側 置載縫制布料的平坦的上表面的箱形縫紉機臺、被該縫紉機臺上方的縫紉機臂所支持而垂 下的針桿與壓桿、分別安裝在該針桿與壓桿的下端的針和壓腳、以及設置在所述針板下方 的所述縫紉機臺內部的傳送機構與彎針,所述壓腳與所述壓桿一起下降,壓到所述針板上, 被所述傳送機構施加了所述針板的長邊方向的傳送的縫制布料,由與所述針桿共同上下運 動的所述針,以及以與所述傳送方向平行的支軸為中心沿所述針板的下表面擺動的所述彎 針進行縫制,其中,所述壓腳還具有刀裝置,該刀裝置具有沿著所述針板的上表面在與所述 傳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往返運動的可動刀,以及與該可動刀擦接的固定刀。本發(fā)明中,在針板上壓住縫制布料的壓腳中,設置了具有固定刀和可動刀的刀裝 置,因此能夠以良好的品質實施大塊縫制布料的合縫,而不會依賴于作業(yè)者的熟練程度。并且,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臺的上表 面,構成為在所述針板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兩側低于該針板的上表面。本發(fā)明中,箱形機臺的上表面在針板的一側或兩側比針板的上表面低,確保箱形 機臺的上表面與伸出到壓腳外側的可動刀的伸出部分之間的縫隙。作業(yè)者能夠利用該縫隙 在壓腳附近用手來輔助縫制布料的傳送,從而能夠良好地實施大塊的縫制布料的合縫。并且,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臺的上表 面與所述針板的上表面,在所述針板的兩側通過避開與所述彎針的擺動區(qū)域之間的干涉而 設置的階梯部相連續(xù)。本發(fā)明中,針板的上表面與箱形機臺的上表面通過階梯部而平滑地連續(xù)。階梯部 避開彎針的擺動區(qū)域而設置,從而不會阻礙箱形機臺內部進行的彎針的動作,能夠穩(wěn)定地 支持大塊的縫制布料,執(zhí)行合縫。并且,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有設置在所述縫紉 機臂內部的刀振軸,以及將該刀振軸的反復轉動傳遞給所述可動刀,使該可動刀進行往返 運動的傳動機構。本發(fā)明中,縫紉機臂內部的刀振軸的反復轉動通過傳動機構傳遞給可動刀。設置在壓腳中的可動刀能夠可靠地進行往返運動,將縫制布料的邊緣切齊,實施良好的合縫。并且,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具有 傳動筒,在上下方向上貫通所述縫紉機臂的下部并被支持,內嵌保持有支持所述壓桿的下 部的支持襯套;以及傳動連接件,向位于所述縫紉機臂內部的所述傳動筒的上部傳遞所述 刀振軸的反復轉動,在伸出到所述縫紉機臂的外部的所述傳動筒的下部,設有所述可動刀 的安裝座。本發(fā)明中,將刀振軸的反復轉動傳遞給可動刀的傳動機構,具有兼用作壓桿的支 持部件的傳動筒,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來實現從縫紉機臂內部的刀振軸向縫紉機臂外部的 可動刀的傳動。通過對照附圖閱讀以下敘述的詳細說明,將會更加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以及創(chuàng)新特 征。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針板的安裝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3是針板的安裝位置附近的縫紉機臺的正面剖面圖。圖4是可動刀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外觀的立 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 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的外觀的立體圖。以下的說明中使用的“上、下和左、右”,為圖1中的 “上、下和左、右”。另外,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的紙面外側稱作“前”,圖1的紙面里側稱作
U en ”
Jn O圖1所示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具有縫紉機臺1、腳柱2、以及縫紉機臂 3??p紉機臺1為箱形,具有平坦的上表面20。腳柱2大致垂直地豎立在縫紉機臺1的右側 端部??p紉機臂3從腳柱2的上端部向左延伸,與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平行??p紉機臂 3的末端部支持有針桿30與壓桿31??p紉機臂3的內部支持有能夠上下運動的針桿30。針桿30隨著設置在縫紉機臂 3內部的針桿驅動機構(圖示省略)的動作而上下運動。針桿30向著縫紉機臂3的下方 伸出。針桿30的伸出端部,通過針固定器40安裝有多根針4,4···。多根針4,4…隨著針桿 30的上下運動而上升下降。壓桿31在針桿30的后方向縫紉機臂3的下方伸出,壓桿31的伸出端部安裝有壓 腳5。壓腳5具有后述的結構。壓桿31被縫紉機臂3的內部支持,能夠上下運動。壓桿31 通過作業(yè)者的操作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壓腳5隨著壓桿31的上下運動而上升下降??p紉機臺1的上表面20中,與針4,4…以及壓腳5的下降位置相對應地安裝有針 板10。圖2為針板10的安裝狀態(tài)的說明圖。針板10如圖2所示,為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 矩形平板,通過多個(只圖示出2個)止動螺絲10a,IOa…可拆卸地安裝在安裝臺11上,安裝臺11固定在縫紉機臺1上。針板10的前邊緣中,在寬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處形成有矩形的缺口部12。針板安裝臺11中,在與針板10的缺口部12相匹配的位置上設有凹部12a。凹部 12a比缺口 12寬,與引導安裝片14相卡和。凹部12a的底面設有螺孔,通過將與該螺孔相 螺合的螺絲15從下向上壓入到針板10的底面,而將引導安裝片14固定在缺口部12的下 方。引導安裝片14具有前后排列的2個螺孔。通過與所述螺孔分別螺合的止動螺絲17, 17,將布料引導16固定在引導安裝片14上。布料引導16是平板狀的部件,被配置為從止 動螺絲17,17的固定位置向后延伸,在針板10的上表面的寬度方向中央處相對于該上表面 垂直立起。針板10中形成有送齒孔13,13…。送齒孔13,13…是長邊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窄矩 形開口,在針板10的左右兩側分開,各設有2個。送齒孔13,13…設置為用來使得在縫紉機 臺1內部運動的送齒伸出。送齒具有公知的結構,即通過縫紉機臺1內部的傳送機構的動 作,進行前后運動與上下運動組合而成的長圓形運動。送齒在向上運動時經過各個送齒孔 13,13…伸出到針板10的上方向后移動,之后向下運動向前移動,如此進行重復運動。通過 該動作,向針板10上的縫制布料(圖示省略)施加向后的間歇性傳送。圖2中一并顯示出了壓腳5與針4,4···。壓腳5在因壓桿31的向下運動而下降 時,如圖所示,重疊在針板10上,與該針板10之間夾住縫制布料。壓腳5具有固定在壓桿 31的下端的壓腳本體50,和2個壓爪51、52。壓爪51、52在壓腳本體50的前部的左右兩側 向前方平行地延伸。壓爪51、52在壓腳本體50的前方隔開適當的縫隙對置,形成縫制布料 的導入通道。如上所述的壓腳5中,裝備有包括固定刀6a和可動刀6b的刀裝置。固定刀6a是 固定在左側的壓爪51上的板狀的刀。固定刀6a插入在壓爪51中設置的矩形的保持孔53 中并固定。圖2中示出了伸出在壓爪51外側的固定刀6a的根部。固定刀6a在向壓爪51、 52間的所述導入通道的內部伸出的末端,設有刀刃??蓜拥?b插入在右側的壓爪52中設置的保持孔54中而被保持??蓜拥?b通過 保持孔54的引導而能夠在左右方向上移動??蓜拥?b在向壓爪51、52間的所述導入通道 的內部伸出的末端,設有刀刃。可動刀6b的根部以適當長度伸出到壓爪52的外側,固定在 安裝座74下端的刀架75上。安裝座74與刀架75構成后述的傳動機構7的一部分??蓜?刀6b隨著經由刀傳動機構7傳來的刀振軸9 (參照圖4)的反復轉動,而在左右方向上往返 運動。進行往返運動的可動刀6b的末端的刀刃,在所述導入通道內與固定刀6a的刀刃擦 接。針4,4…在左右壓爪51、52的后方進行上升下降。下降的針4,4…從設置在壓腳 本體50中的針孔(圖示省略),以及設置在針板10上的針孔10b、10b (參照圖3)中通過而 到達縫紉機臺1的內部。壓爪51、52間的導入通道中,2片縫制布料以邊緣對合,垂直豎立 在針板10上的狀態(tài)被導入。固定刀6a與可動刀6b將到達擦接位置的縫制布料的邊緣切 齊。切齊了的布料通過壓腳本體50的作用而上下重疊,傳送到針4,4…的下降位置,進行縫
I=I O所述布料引導16,到達壓爪51、52間的導入通道的內部,發(fā)揮維持該導入通道內 的縫制布料的直立姿勢的作用。通過旋松螺絲15,能夠與引導安裝片14 一起調節(jié)布料引導16的位置。作業(yè)者通過對布料引導16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能夠調整縫制布料的導入姿勢,使得由固定刀6a與可動刀6b進行的切齊能夠良好地進行。通過旋松螺絲15,還能夠與引導安裝片14 一起將布料引導16從縫紉機臺1的前 方取下。在實施其他的合縫時將布料引導16取下。其他的合縫是指,例如通過固定刀6a 與可動刀6b只將2片布料中的一片布料的邊緣切斷,重疊在另一片布料上進行合縫的形式
的合縫等。右側的壓腳52的上表面,安裝有引導板55。引導板55是垂直豎立在右側壓爪52 的前部,并向著左側壓爪51的后部傾斜延伸的平板。引導板55前側凹陷而彎曲。如此所 安裝的引導板55,對被固定刀6a與可動刀6b的切齊所去掉的縫制布料的切斷片進行引導, 傳送到左側的壓爪51的外側。如圖1所示,縫紉機臂3的左端面的下部,通過安裝架57安裝有吸管56。吸管具 有向壓腳5的左側后部開口的吸口,將所述引導板55所傳送的縫制布料的切斷片吸引到吸 口中而去除。吸管56的安裝架57,能夠以設置在后部的上下方向的銷58為中心進行擺動 操作,將前部打開。通過對安裝架57進行打開操作,吸管56移動到從壓腳5離開的待機位 置。移動到了待機位置上的吸管56,不會阻礙縫制布料在縫紉機臺1上的裝卸。圖1所示的縫紉機臺1,在針板10的左右兩側具有平坦的上表面20。本發(fā)明中, 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針板10的安裝位置的右側,設有隨著遠離 針板10而傾斜下切的階梯部21。并且如圖2所示,針板10在寬度方向的兩側具有錐拔狀 的倒角部18,18。右側的倒角部18在安裝在縫紉機臺1中時與所述階梯部21連續(xù)。縫紉 機臺1的上表面20,在針板10的右側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倒角部18與階梯部21的高度, 在針板10的左側只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倒角部18的高度。圖3為針板10的安裝位置附近的縫紉機臺1的正面剖面圖??p紉機臺1的內部, 在針板10的下側設有彎針8 (Looper)。彎針8安裝在彎針座81的末端部。彎針座81的根 部固定在彎針軸80上。彎針軸80架設在遠離針板10下方的位置上,軸長方向位于前后方 向上,通過來自縫紉機主軸(圖示省略)的傳動而在規(guī)定的角度范圍內反復轉動。隨著彎 針軸80的反復轉動,彎針座81與彎針8以該彎針軸80為中心在圖中實線所示的位置與虛 線所示的位置之間擺動。如此進行擺動的彎針8,與針4,4...的上升下降同步,在針板10的下表面進行橫 穿,捕捉從針孔10a,IOa...中通過而下降的針4,4...所保持的針線。彎針8所捕捉的針 線,與彎針8所保持的彎針線絡合,而在針板10上的縫制布料上形成線步。彎針8的擺動 以針4,4…所下降的針板10的中央部為頂點,在左右兩側遠離針板10??p紉機臺1的階梯 部21是為了避免與彎針8的擺動區(qū)域發(fā)生干涉而設置的。圖3中,針板10的右側設有階梯部21,同側的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比針板10 的上表面足夠低,確保與針板10的上表面之間存在圖中用H表示的高低差。壓腳5下降到 前述的針板10的上表面,將縫制布料夾在壓腳5與針板10之間。壓腳5具有刀裝置,被右 側的壓腳52所保持的可動刀6b的端部,以及與該端部相連接的刀架75,位于該右側的壓腳 52的外側。本發(fā)明中,針板10的上表面與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之間存在高低差H,刀架75 與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之間產生了大于等于上述高低差H的縫隙。因此,作業(yè)者利用該縫隙在壓腳5的附近用手壓著縫制布料,一邊沿著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滑動一邊向后方壓,就能夠輔助縫制布料的傳送??p紉機臺1的上表面20如圖1、3所示,由安裝為從前側覆蓋針板10的右側的縫 紉機臺1的上部的前蓋22形成。階梯部21如圖3所示,通過將前蓋22的邊緣部彎曲而形 成。所述階梯部21在針板10的左側也同樣設置。通過這樣,作業(yè)者在壓腳5的左側 也能夠在針板10的附近壓住縫制布料,輔助該縫制布料的傳送,而不會被伸出在壓爪51外 側的固定刀6a的存在所干擾。通過這樣的傳送輔助,能夠良好地實施前述的合縫。以上的效果只通過將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設置的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這種簡 單的結構就能夠實現。縫紉機臺1的上表面20僅僅是設置的較低,存在有在針板10的兩 側擴展的平坦部,維持了從下面支持大塊的縫制布料的作用。因此,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 鏈式線跡縫紉機能夠將大塊的縫制布料的邊緣以一定的寬度重疊起來進行縫合。圖4為可動刀6b的傳動機構7的立體圖。圖4中的9為刀振軸。刀振軸9被支持 在縫紉機臂3的內部,通過來自縫紉機主軸的傳動而在規(guī)定的角度范圍內進行反復轉動。 刀振軸9的一端部固定有在徑向上向外伸出的擺動臂90。擺動臂90隨著刀振軸9的反復 轉動而擺動。傳動機構7具有呈圓筒形的傳動筒70。傳動筒70的軸長方向的一端部較粗,該較 粗部分中具有在徑向上向外突出的刀安裝臂71。傳動筒70的另一端部安裝有在徑向上向 外突出的傳動臂72。傳動筒70以刀安裝臂71 一側為下方,嵌插在貫通縫紉機臂3的下臂 的支持筒73中而被支持,能夠繞中心軸自由轉動。傳動筒70的上部向著縫紉機臂3的內部伸出。傳動臂72安裝在傳動筒70的伸 出端部上。傳動臂72的末端通過傳動連接件91與刀振軸9的擺動臂90相連接。傳動連 接件91將刀振軸9的反復轉動引起的擺動臂90的擺動傳遞給傳動臂72。傳動臂72隨著 擺動臂90的擺動而擺動,具有該擺動臂72的傳動筒70在與刀振軸9的反復轉動對應的角 度范圍內反復轉動。傳動連接件91在擺動臂90與傳動臂72的連接端具有球形接頭92,92。球形接頭 92,92吸收繞不同的軸旋轉的擺動臂90與傳動臂72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設置在傳動筒70的下端部的刀安裝臂71位于縫紉機臂3的外側,末端部具有向 下延伸的固定座71a。該固定座71a中固定有安裝座74,設置在該安裝座74的下部的刀架 75中,如前所述,安裝有可動刀6b的根部??蓜拥?b被保持在壓腳5的右側壓爪52上,能 夠進行往返運動??蓜拥?b通過刀安裝臂71的擺動而進行往返運動。刀架75被設置在 安裝座74中的線圈彈簧76向下施力。線圈彈簧76將安裝在刀架75中的可動刀6b向下 壓,在壓腳5的所述導入通道內部壓到固定刀6a上。進行往返運動的可動刀6b的末端的 刀刃,與在被線圈彈簧76下壓的狀態(tài)下與固定刀6a的末端的刀刃擦接,將縫制布料的邊緣 可靠地切斷。需說明的是,圖4中為了明示出可動刀6b的安裝狀態(tài),示出的該可動刀6b的安裝 方向與實際方向不同。可動刀6b安裝為與刀振軸9平行延伸,在支持該刀振軸9的縫紉機 臂3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進行往返運動。傳動筒70中內嵌保持有圓筒形的支持襯套32,該支持襯套32中通插有壓桿31。壓桿31的下端伸出到縫紉機臂3的外部,該伸出端如前所述,安裝有壓腳5。壓桿31通過在支持襯套32內滑動而在上下方向上運動,通過該運動,壓腳5上升下降。刀驅動機構7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縫紉機臂3的下部的傳動筒70。該傳動筒70 通過來自刀振軸9的傳動而反復轉動,可動刀6b隨著傳動筒70的反復轉動而進行往返運 動。傳動筒70中內嵌保持有支持襯套32,支持襯套32對壓桿31進行可上下運動地支持, 傳動筒70與壓桿31同軸,貫通縫紉機臂3。刀驅動裝置7能夠通過利用兼用作壓桿31的 支持部件的傳動筒70這種簡單的結構,來實現從縫紉機臂3內部的刀振軸9向設置在縫紉 機臂3的外部的壓腳5中的可動刀6b的傳動。圖5為表示本發(fā)明的相關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外觀 立體圖。圖5中所示的縫紉機為中筒式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與圖1中所示的縫 紉機一樣,具有縫紉機臺1、腳柱2以及縫紉機臂3。縫紉機臂3的末端部支持有針桿30與 壓桿31。針桿30的下端安裝有針4,4···,壓桿31的下端安裝有壓腳5??p紉機臺1的上表 面架設有針板10,針板10與針4,4…以及壓腳5的下降位置相對應??p紉機臺1如圖所示,具有在針板10的左右兩側不同的形狀。針板10的右側(根 端側),為具有與針板10相比向后延伸適當長度的平坦的上表面20的箱形部分la,與此相 對,針板10的左側(末端側),為具有處于針板10的長度范圍內的平坦的上表面20的筒形 部分lb。箱形部分Ia與筒形部分Ib的上表面20,均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箱形部分Ia 的上表面20,通過針板10右側邊緣的倒角部18 (參照圖2),與隨著遠離針板10而傾斜下 切的階梯部21而與針板10的上表面連續(xù)。筒形部分Ib的上表面20通過針板10左側邊 緣的倒角部18 (參照圖2)而與針板10的上表面連續(xù)。壓腳5如圖2所示,具有安裝在壓桿31的下端的壓腳本體50,以及從該壓腳本體 50向前方延伸的壓爪51、52。壓腳5中還裝備有包括固定刀6a和可動刀6b的刀裝置。該 刀裝置通過如圖4構成的刀驅動裝置7的驅動而進行運動,將導入到左右的壓爪51、52之 間的縫制布料的邊緣切齊。刀裝置以及刀驅動裝置7的構成和動作,與圖1 圖4所示的 實施方式相同,省略詳細說明。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被傳送到落針位置處的縫制布料的邊緣,被壓腳5中裝配 的刀裝置的運動而切齊,因此能夠實施大致一定的縫合寬度的合縫。另外,縫紉機臺1的上 表面20比針板10的上表面低,因此作業(yè)者能夠在針板10與壓腳5的兩側附近用手壓住縫 制布料,輔助該縫制布料的傳送,從而能夠可靠地進行大塊縫制布料的合縫。圖5的實施方式中,縫紉機臺1的末端側設有筒形部分lb,能夠應對可通插該筒形 部分Ib的筒形布料的縫制。以上所說明的實施方式僅僅用來使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明確,本發(fā)明不應被限定為 上述的實施方式而作狹義解釋,能夠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和權利要求所述的范圍內進行各 種變更并實施。
權利要求
一種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包括具有用來在針板的寬度方向兩側置載縫制布料的平坦的上表面的箱形縫紉機臺、被該縫紉機臺上方的縫紉機臂所支持而垂下的針桿與壓桿、分別安裝在該針桿與壓桿的下端的針和壓腳、以及設置在所述針板下方的所述縫紉機臺內部的傳送機構與彎針,所述壓腳與所述壓桿一起下降,壓到所述針板上,被所述傳送機構施加了所述針板的長邊方向的傳送的縫制布料,由與所述針桿共同上下運動的所述針,以及以與所述傳送方向平行的支軸為中心沿所述針板的下表面擺動的所述彎針進行縫制,其中,所述壓腳還具有刀裝置,該刀裝置具有沿著所述針板的上表面在與所述傳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往返運動的可動刀,以及與該可動刀擦接的固定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臺的上表面,構成為在所述針板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兩側低于該針板的上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臺的上表面與所述針板的上表面,在所述針板的兩側通過避開與所述彎針 的擺動區(qū)域之間的干涉而設置的階梯部相連續(xù)。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有設置在所述縫紉機臂內部的刀振軸,以及將該刀振軸的反復轉動傳遞給所述可動刀, 使該可動刀進行往返運動的傳動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機構具有傳動筒,在上下方向上貫通所述縫紉機臂的下部并被支持,內嵌保持有支持所述壓桿 的下部的支持襯套;以及傳動連接件,向位于所述縫紉機臂內部的所述傳動筒的上部傳遞所述刀振軸的反復轉動,在伸出到所述縫紉機臂的外部的所述傳動筒的下部,設有所述可動刀的安裝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箱形機臺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具有箱形縫紉機臺,以及下降到縫紉機臺上的針板上而壓住縫制布料的壓腳。壓腳中設有刀裝置,縫制布料被穩(wěn)定地支持在縫紉機臺的平坦的上表面上,由刀裝置切斷其邊緣,而以一定的寬度重疊起來進行進行縫合??p紉機臺的上表面在針板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或兩側比針板的上表面低,確保與伸出到壓腳外側的刀裝置的突出部之間的縫隙。作業(yè)者能夠利用該縫隙在壓腳附近用手來輔助縫制布料的傳送,從而能夠良好地實施大塊的縫制布料的合縫。
文檔編號D05B1/10GK101824709SQ20101011857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6日
發(fā)明者勢力透, 木下龍一郎, 林田高幸 申請人:大和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