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塑料圓織機超短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圓織機上的重要部件梭子,特別是用于加工塑料編織袋的塑料圓織機超短梭。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小六梭塑料圓織機梭子,如
圖1所示,其結構有梭船體(1),在其前端安裝有前緯筒管座(2)與梭臂(4);在中間部位安裝導絲架(3);后部安裝有后緯筒管座(5)、張力彈簧(6)與尾輪(7);在梭船體(1)的兩側各安裝有2只梭輪(8)。該梭子的長度L(指尾輪(7)至梭尖距離)都在365mm以上。對于小六梭圓織機來說,梭子軌道直徑在900mm-1100mm,因此,六只梭子之間的距離顯得太小,運行中經常出現斷經斷緯,有時經絲被梭子整片撞斷,而低線密度扁絲根本無法編織。從理論上講,同樣轉速下的小六梭圓織機應該比目前廣泛使用的四梭圓織機快織50%,但在實際使用中,由于故障率高,接線時間長,編織產量沒有提高,有時甚至下降,從而嚴重影響小六梭圓織機的推廣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點,提供塑料圓織機超短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原有小六梭圓織機梭子結構基礎上,把梭子長度L制造得更短,L(指尾輪(7)至梭尖距離),260mm≤L≤360mm。
所說的梭船體(1)尾部安裝有尾架(9)與其緊固連接,尾架(9)的長度≥10mm。
所說的梭臂(4)上安裝有調節(jié)緯絲張力的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10)。
所說的尾架(9)與梭船體(1)是一個整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①由于梭子長度縮短,因而增加了梭子間的距離,減少斷經斷緯與撞梭事故的發(fā)生;②由于裝有尾架(9),從而延長經絲閉交時間,減少斷經斷緯發(fā)生后線頭纏繞經絲的狀況,從而減少經絲一片片被梭子撞斷的發(fā)生;③有利于低線密度扁絲的編織;④在梭臂(4)上安裝調節(jié)緯絲張力的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10),自動調節(jié)緯絲張力,使編織袋平整度提高。有利于該機的廣泛推廣使用;⑤結構簡單,易損件少,操作維修十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如圖示,梭子結構有,1—梭船體,2—前緯筒管座,3—導絲架,4—梭臂,5—后緯筒管座,6—張力彈簧,7——尾輪,8—梭輪,9—尾架,10—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在梭船體(1)前端安裝有前緯筒管座(2)與梭臂(4);在其中間部位安裝導絲架(3);在后部安裝后緯筒管座(5)、張力彈簧(6)與尾輪(7);在其兩側各安裝有2只梭輪(8)。該梭輪(8)在圓織機上下門圈的滾柱軌道上運行。為了增大六只梭子間的距離,只能縮短梭子本身的長度,梭子長度L,指尾輪(7)到梭尖距離,260mm≤L≤360mm。為了延長經絲閉交時間,則在梭船體(1)尾部安裝有尾架(9)與其緊固連接,尾架(9)一般采用管子或金屬棒或塑料管。緊固連接采用螺釘連接或焊接連接。尾架(9)的長度≥10mm,或者與梭船體(1)制成一個整體。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10)形狀如煙斗,頭部有通孔,尾部與梭臂(4)活動連接。當梭子運行時,在離心力作用下,調節(jié)器(10)自動地拉緊緯絲起到自動調節(jié)緯絲張力的作用,使編織平整度提高。
權利要求1.塑料圓織機超短梭,有梭船體(1),在其前端安裝有前緯筒管座(2)與梭臂(4);在中間部位安裝導絲架(3);后部安裝有后緯筒管座(5)、張力彈簧(6)與尾輪(7);在梭船體(1)的兩側各安裝有2只梭輪(8),其特征在于梭子長度L,指尾輪(7)到梭尖距離,260mm≤L≤36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塑料圓織機超短梭,其特征在于梭船體(1)尾部安裝有尾架(9)與其緊固連接,尾架(9)的長度≥1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說的塑料圓織機超短梭,其特征在于梭臂(4)上安裝有調節(jié)緯絲張力的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10),形狀如煙斗,頭部有通孔,尾部與梭臂(4)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說的塑料圓織機超短梭,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尾架(9)與梭船體(1)是一個整體。
專利摘要用于加工塑料編織袋的塑料圓織機超短梭。其主要技術特征是在原小六梭圓織機梭子結構基礎上,把梭子長度L縮短為260mm≤L≤360mm。增大六只梭子間距離,同時在梭船體(1)尾部安裝有尾架(9)與其緊固連接,尾架(9)的長度≥10mm,在梭臂(4)上安裝離心張力調節(jié)器(10)。經過這樣的改進后,大大減少斷經斷緯與撞梭事故的發(fā)生;延長閉交時間,減少經絲一片片被梭子撞斷的發(fā)生,有利于低線密度扁絲的編織。
文檔編號D03J5/02GK2564597SQ0224731
公開日2003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周德川, 葉萍萍, 黃美昌, 童廣土 申請人:平陽縣恒立塑料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