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內(nèi)科學是臨床醫(yī)學的一個???,它幾乎是所有其他臨床醫(yī)學的基礎,亦有醫(yī)學之母之稱。內(nèi)科學的內(nèi)容包含了疾病的定義、病因、致病機轉(zhuǎn)、流行病學、自然史、癥狀、征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鑒別診斷、診斷、治療、預后。內(nèi)科學的方法是透過病史詢問或面談后,進行理學檢查,根據(jù)病史與檢查所見做實驗診斷與影像檢查,以期在眾多鑒別診斷中排除可能性較低者,獲得最有可能的診斷;獲得診斷后,內(nèi)科的治療方法包含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介入性治療(如心導管、內(nèi)視鏡)等,根據(jù)病人的狀況調(diào)整藥物之使用,防止并處理副作用及并發(fā)癥。
[0003]在內(nèi)科臨床治療過程中,病人由于患有一些特殊內(nèi)科疾病容易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緊急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理,甚至會出現(xiàn)窒息的危險。現(xiàn)有通用手段多是通過呼吸機進行處理,但是呼吸機的結構比較復雜、體積較大、成本較高,加重病人的經(jīng)濟負擔。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體積較小、成本較低的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氣瓶、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氣囊、呼吸罩、擠壓裝置、電機,所述氧氣瓶的出氣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氣囊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裝有第一逆止閥、流量計,所述呼吸罩通過第二管路與氣囊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裝有第一呼吸過濾器、第二逆止閥,所述第一呼吸過濾器靠近氣囊設置,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與氣囊連通并且其另一端與第二管路連通,所述第三管路與第二管路的接口位于呼吸罩、第二逆止閥之間,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安裝有第三逆止閥、第二呼吸過濾器、二氧化碳吸收器、第四逆止閥,所述第三逆止閥靠近氣囊設置,所述第四逆止閥靠近呼吸罩設置,所述擠壓裝置的底部設置有擠壓底板,所述擠壓裝置的中部設置有橡膠墊,所述擠壓裝置的上部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凸輪的中軸相連,所述氣囊設置于所述擠壓裝置上并且其夾設于所述擠壓底板、橡膠墊之間。
[0007]所述第一呼吸過濾器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
[0008]所述第二呼吸過濾器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
[0009]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1]1、本實用新型中氧氣瓶中的氧氣經(jīng)過第一管路輸入氣囊中,氣囊中的氧氣經(jīng)過第二管路輸?shù)胶粑痔幑┎∪撕粑?,病人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經(jīng)過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吸收后輸回氣囊中,結構比較簡單、體積較小、成本較低,減輕病人的經(jīng)濟負擔;
[0012]2、第一逆止閥、第二逆止閥、第三逆止閥、第四逆止閥的設置,有效防止流體逆行,保障氧氣順利輸送;
[0013]3、流量計的設置,便于統(tǒng)計氣體流量;
[0014]4、第一呼吸過濾器、第二呼吸過濾器的設置,將氣體中摻雜的細菌、病毒或其他污物濾除,有利于病人的身體健康;
[0015]5、通過電機的轉(zhuǎn)動帶動凸輪旋轉(zhuǎn),凸輪的旋轉(zhuǎn)過程中有序擠壓、釋放氣囊,對氧氣流施加壓力,提尚危重病人氧氣的攝入量;
[0016]6、橡膠墊的設置,減少氣囊磨損,延長氣囊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圖中,1-氧氣瓶,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氣囊,6_呼吸罩,7_擠壓裝置,8-電機,9-第一逆止閥,10-流量計,11-第一呼吸過濾器,12-第二逆止閥,13-第三逆止閥,14-第二呼吸過濾器,15-二氧化碳吸收器,16-第四逆止閥,17-擠壓底板,18-橡膠墊,19-凸輪。
[0020]實施例
[0021]如圖1所示,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包括氧氣瓶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氣囊5、呼吸罩6、擠壓裝置7、電機8,氧氣瓶1的出氣口通過第一管路2與氣囊5的一端連通,第一管路2上安裝有第一逆止閥9、流量計10,呼吸罩6通過第二管路3與氣囊5的另一端連通,第二管路3上安裝有第一呼吸過濾器11、第二逆止閥12,第一呼吸過濾器11靠近氣囊5設置,第三管路4的一端與氣囊5連通并且其另一端與第二管路3連通,第三管路4與第二管路3的接口位于呼吸罩6、第二逆止閥12之間,第三管路4上依次安裝有第三逆止閥13、第二呼吸過濾器14、二氧化碳吸收器15、第四逆止閥16,第三逆止閥13靠近氣囊5設置,第四逆止閥16靠近呼吸罩6設置,擠壓裝置7的底部設置有擠壓底板17,擠壓裝置7的中部設置有橡膠墊18,擠壓裝置7的上部安裝有電機8,電機8的輸出軸與凸輪19的中軸相連,氣囊5設置于擠壓裝置7上并且其夾設于擠壓底板17、橡膠墊18之間。
[0022]第一呼吸過濾器11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
[0023]第二呼吸過濾器14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
[0024]電機8為伺服電機。
[0025]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1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氣瓶、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氣囊、呼吸罩、擠壓裝置、電機,所述氧氣瓶的出氣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氣囊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裝有第一逆止閥、流量計,所述呼吸罩通過第二管路與氣囊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裝有第一呼吸過濾器、第二逆止閥,所述第一呼吸過濾器靠近氣囊設置,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與氣囊連通并且其另一端與第二管路連通,所述第三管路與第二管路的接口位于呼吸罩、第二逆止閥之間,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安裝有第三逆止閥、第二呼吸過濾器、二氧化碳吸收器、第四逆止閥,所述第三逆止閥靠近氣囊設置,所述第四逆止閥靠近呼吸罩設置,所述擠壓裝置的底部設置有擠壓底板,所述擠壓裝置的中部設置有橡膠墊,所述擠壓裝置的上部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凸輪的中軸相連,所述氣囊設置于所述擠壓裝置上并且其夾設于所述擠壓底板、橡膠墊之間。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呼吸過濾器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呼吸過濾器為微孔濾膜式過濾器。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nèi)科臨床用緊急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瓶的出氣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氣囊的一端連通,所述呼吸罩通過第二管路與氣囊的另一端連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裝有第一呼吸過濾器、第二逆止閥,所述第一呼吸過濾器靠近氣囊設置,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與氣囊連通并且其另一端與第二管路連通,所述第三管路與第二管路的接口位于呼吸罩、第二逆止閥之間,所述第三管路上依次安裝有第三逆止閥、第二呼吸過濾器、二氧化碳吸收器、第四逆止閥,所述擠壓裝置的底部設置有擠壓底板,所述擠壓裝置的中部設置有橡膠墊,所述擠壓裝置的上部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凸輪相連,所述氣囊夾設于擠壓底板、橡膠墊之間。
【IPC分類】A61M16/00
【公開號】CN204972587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38985
【發(fā)明人】吳展陵, 厲銀平, 鐘敏華
【申請人】吳展陵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