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臨床上高血壓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另一種是繼發(fā)性高血壓,又稱為癥狀性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
[0003]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fā)生血壓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xù)升高,逐漸會出現(xiàn)各種癥狀。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f季、胸悶、乏力等。
[0004]現(xiàn)有技術中,西醫(yī)治療藥物一般是各種降壓藥物,主要有:1)利尿劑;2) β受體阻滯劑;3)鈣離子拮抗劑;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5)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等。
[0005]申請人針對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方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了檢索,現(xiàn)綜述如下:
[0006]1.以“高血壓”和本發(fā)明配方為關鍵詞在中國專利數(shù)據(jù)庫進行了檢索,涉及的專利有:CN201010520097.0,《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中藥制劑》;CN201110399417.6,《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CN201310401382.4,《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CN201410280635.1,《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CN201310719456.9,《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配方》。代理人對上述專利中涉及中藥配方進行了分析,未發(fā)現(xiàn)與本發(fā)明類似的中藥組方。
[0007]2.以“高血壓”為關鍵詞在中國期刊論文數(shù)據(jù)庫進行了檢索。
[0008]《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張德英教授治療高血壓病經(jīng)驗研宄》(李魯欽,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介紹了化痰平肝法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研宄。其對研宄中所有處方使用藥物進行分析,共得到中藥84味,其中頻率在20.2%以上的藥物依次為:瓜萎、浙貝母、黃苳、清半夏、蘇子、桔梗、地龍、石菖蒲、丹皮、厚樸、赤茍、檳榔、枳實、藿香、澤瀉、竹茹、紅藤、敗醬草、沙參、山藥、郁金、莪術、三棱、生牡蠣。
[0009]《高血壓病古今中醫(yī)文獻的整理與研宄》(張芝蘭,《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系統(tǒng)整理了古代文獻中關于眩暈、頭痛的認識,有助于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對于高血壓病的辨證治療。
[0010]上述檢索資料作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引用。
【發(fā)明內容】
[001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短期服用可減輕、克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乏力等癥狀,長期服用可起到平穩(wěn)降壓的功能。
[0012]本發(fā)明具體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3]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腸胃道給藥劑型:
[0014]杜仲、夏枯草、代赭石、石決明、生牡蠣、元參各26_30g;
[0015]白芍、川芎、天冬、北沙參、茯苓各16_18g;
[0016]黃芩、川牛膝各6-9g;
[0017]粉草4_5g。
[0018]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劑型為:湯劑、合劑、沖劑、水蜜丸、膠囊劑等。所述劑型按照現(xiàn)有技術制備,其中還包括必要的輔料。
[0019]本發(fā)明中采用中藥原料的拉丁名稱如下:
[0020]杜仲CORTEX EUCOMMIAE ;夏枯草 SPICA PRUNELLAE ;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黃芩RADIX SCUTELLARIAE ;川芎 RHIZOMA CHUANX1NG ;生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 ;天冬 RADIX ASPARAGI ;石決明 CONCHA HAL10TIDIS ;代赭石 HEMATITE ;元參 FIGWORT ROOT ;北沙參GLEHNIA LITT0RALIS ;川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粉草RADIX GLYCYRRHIZAE ;茯苳P0RIA。
[0021]本發(fā)明中采用的中藥組分的性味與歸經(jīng)、功能與主治如下:
[0022]杜仲
[0023]【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歸肝、腎經(jīng)。
[0024]【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妊娠漏血,胎動不安;尚血壓。
[0025]夏枯草
[0026]【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寒。歸肝、膽經(jīng)。
[0027]【功能與主治】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0028]白茍
[0029]【性味與歸經(jīng)】苦、酸,微寒。歸肝、脾經(jīng)。
[0030]【功能與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自汗,盜汗。
[0031]黃芩
[0032]【性味與歸徑】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0033]【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0034]川芎
[0035]【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
[0036]【功能與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37]生牡蠣
[0038]【性味與歸經(jīng)】咸、澀,微寒。歸肝、腎經(jīng)
[0039]【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軟堅散結,用于痰核、瘰疬、瘕積聚等證;收斂固澀,用于滑脫諸證。
[0040]天冬
[0041]【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寒。歸肺、腎經(jīng)。
[0042]【功能與主治】養(yǎng)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咽干口渴,腸燥便秘。
[0043]石決明
[0044]【性味與歸經(jīng)】咸,寒。歸肝經(jīng)。
[0045]【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0046]代赭石
[0047]【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肝、心經(jīng)。
[0048]【功能與主治】平肝潛陽,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降逆止嘔,用于嘔吐、呃逆等證;降氣平喘,用于肺氣上逆之喘息;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出血。
[0049]元參
[0050]【性味與歸經(jīng)】苦、咸、氣微寒,無毒。歸肺、腎、胃三經(jīng)。
[0051]【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養(yǎng)陰清熱;瀉火解毒,軟堅散結。
[0052]北沙參
[0053]【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
[0054]【功能與主治】補肺陰、清肺熱,用于肺陰虛證兼有熱象者;補胃陰,清胃熱,用于胃陰虛證兼有熱象者。
[0055]川牛膝
[0056]【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甘,平。歸肝、腎經(jīng)。
[0057]【功能與主治】活血祛瘀,用于瘀血阻滯的閉經(jīng)、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產(chǎn)后腹痛及跌打損傷等;補肝腎,強筋骨,用于腎虛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引火(血)下行,用于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及火氣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
[0058]粉草
[0059]【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
[0060]【功能與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t季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61]茯苓
[0062]【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
[0063]【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灣,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64]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具體病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65]一、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66]1.臨床資料
[0067]選擇2006年?2013年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45?65歲,平均55.3歲。患者來源于申請人所在醫(yī)院。
[0068]2治療與方法
[0069]處方:杜仲28g、夏枯草28g、代赭石28g、石決明28g、生牡蠣28g、元參28g、白芍17g、川芎17g、天冬17g、北沙參17g、茯苓17g、黃芩8g、川牛膝各8g、粉草5g。
[0070]取上述中藥飲片,共研成末,裝膠囊,得本發(fā)明的膠囊劑。
[0071]用法用量:每日服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7天為一療程,連續(xù)服用兩個療程,判斷療效。每次用量根據(jù)醫(yī)囑,一般為3g有效成分/50Kg體重。
[0072]3.臨床觀察總結
[0073]經(jīng)臨床觀察,95%的患者持續(xù)服藥兩個療程后,頭痛、眩暈、耳鳴、乏力等諸癥狀改善,血壓明顯有降低;100%的患者持續(xù)服藥四個療程后,諸癥狀明顯減輕,血壓降低,且降壓過程平穩(wěn)。血壓降低后,服藥改為一日一次,睡前服用,隨訪六個月,無反復,100%患者未出現(xiàn)副作用。
[0074]二、病案舉例
[0075]1.鞏XX,男,58歲。就診時,自述近2周來頭跳痛、刺痛、脹痛,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分鐘(10-60分鐘),痛時臉烘熱,耳鳴如蟬,心煩口干。舌紅,苔黃,脈弦。檢測為2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分別為171、108,服藥兩個療程后,諸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降低,病狀有改善,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分別降低至125、88,持續(xù)服藥四個療程,諸癥狀偶有發(fā)作,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穩(wěn)定在正常高值。隨訪六個月無復發(fā)。
[0076]2.宋X,女,48歲。就診時,自述近半年來頭痛脹重,或兼目眩。胸悶脘脹,惡心食少,痰多粘白。就診前一周,頭痛頻發(fā)。舌苔白膩,脈弦滑。實驗室檢驗為I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_Hg)、舒張壓(mmHg)分別為150、98。服藥兩個療程后,頭痛、目眩癥狀消失,偶有胸悶惡心,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為126、90。持續(xù)服藥4個療程,諸癥狀消失,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分別降低至116,75,為正常血壓。隨訪六個月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77]實施例1
[0078]杜仲28g、夏枯草28g、代赭石28g、石決明28g、生牡蝴28g、元參28g、白茍17g、川芎17g、天冬17g、北沙參17g、茯苓17g、黃芩8g、川牛膝各8g、粉草5g。取上述中藥飲片,共研成末,裝膠囊制成膠囊劑。
[0079]實施例2
[0080]取實施例1的中藥飲片,按照現(xiàn)有技術制成水蜜丸。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腸胃道給藥劑型: 杜仲、夏枯草、代赭石、石決明、生牡蠣、元參各26-30g ; 白芍、川芎、天冬、北沙參、茯苓各16-18g ; 黃芩、川牛膝各6-9g; 粉草4-5go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中藥組合物制備成的劑型為:湯劑、合劑、沖劑、水蜜丸或膠囊劑。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腸胃道給藥劑型:杜仲、夏枯草、代赭石、石決明、生牡蠣、元參,各26-30g;白芍、川芎、天冬、北沙參、茯苓,各16-18g;黃芩、川牛膝,各6-9g;粉草4-5g。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短期服用可減輕、克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乏力等癥狀,長期服用可起到平穩(wěn)降壓的功能。
【IPC分類】A61K36-8965, A61K33-26, A61P9-12, A61K35-618
【公開號】CN10478444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18633
【發(fā)明人】耿文真, 張英, 王雨存
【申請人】耿文真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