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推送桿、栓塞系統(tǒng)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顱內(nèi)動脈瘤是顱內(nèi)動脈血管由于先天異常或后天損傷等因素導致的局部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形成的異常膨出。人群中的顱內(nèi)動脈瘤的患病率為1%~7%,該數(shù)據(jù)源于尸檢或動脈造影資料回顧,結(jié)果差異與研究方式有關(guān),回顧性研究報道的動脈瘤發(fā)生率往往較低,為0.2%~0.4%;而前瞻性研究報道的發(fā)生率較高,為6%~9%。動脈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40~60歲常見,但其發(fā)生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及種族差異。有研究提示亞洲人群中顱內(nèi)動脈瘤患病率為2.5%~3.0%。
1991年guglielmi與工程技術(shù)人員合作,研發(fā)了電解可脫彈簧圈gdc治療顱內(nèi)動脈瘤。gdc遠端的植入物材質(zhì)為鉑金,其與推送桿相連,微導管將植入物導入血管并輸送到達迂曲復雜的腦動脈的動脈瘤病變部位,植入物與推送桿相連部分因電解而溶斷,植入物解脫并留于動脈瘤瘤腔內(nèi),從而阻止血流流入動脈瘤。自從動脈瘤介入治療的出現(xiàn)開始,人們就一直在關(guān)注這一全新治療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循證醫(yī)學的發(fā)展也必然導致對比研究的出現(xiàn),在國際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治療研究isat之前,動脈瘤的介入治療僅限于那些開顱夾閉高風險的動脈瘤,而在isat研究的短期和長期結(jié)果發(fā)表后,動脈瘤的介入治療不再是開顱夾閉的候補手段,而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法之一。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電解可脫彈簧圈的工作原理請參考圖1,解脫器101的正極與推送桿102相連,解脫器101的負極與導電針103相連,由于植入物104與推送桿102之間的電解部件在離子溶液(如血液或其它體液)存在的情況下帶電時易于被電解和分裂,當電解部件從微導管105遠端離開并暴露于離子溶液中,且導電針103插入患者皮膚的情況下,開啟解脫器101的電源,推送桿102與導電針103形成回路,電解部件由于電解而分裂,植入物104解脫并留于動脈瘤內(nèi)。
目前,對于電解可脫彈簧圈的顯著問題是:1、導電針需要插入患者皮膚,且至少大于10mm,給患者帶來痛苦;2、解脫器的正極和負極之間形成回路需要比較長的路徑,導致植入物與推送桿之間的電解部件分裂的時間延長;3、操作步驟多而且繁瑣:例如,導電針穿刺、解脫器正極與推送桿相連、解脫器負極與導電針相連、解脫器開關(guān)按鈕開啟,電解部件分裂完成后解脫器正極與推送桿分開、解脫器負極與導電針分開,這一系列步驟完成后可以完成一個植入物放置在動脈瘤中,而目前動脈瘤內(nèi)平均填塞5~6個彈簧圈植入物,勢必使時間延長且增加醫(yī)生手術(shù)的操作難度和出錯的概率。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推送桿、解脫器、栓塞系統(tǒng)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釋放植入物需要導電針插入患者皮膚,給患者帶來痛苦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解脫器的正極和負極之間形成回路需要比較長的路徑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三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操作步驟多而且繁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推送桿,所述推送桿包括:第一導電層及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層內(nèi)的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絕緣;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電解區(qū),所述電解區(qū)能夠被電解而斷開。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當所述電解區(qū)浸入離子溶液后,所述第二導電層與一電源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導電層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時,所述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離子溶液、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電源的負極能夠形成電流回路。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電解區(qū)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的遠端在所述推送桿的軸向上的距離小于5mm。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一導電層的遠端較所述電解區(qū)的近端靠近所述推送桿的近端。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電解區(qū)在所述推送桿的軸向上的長度為0.5mm~5mm。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二導電層還包括第一區(qū)和第二區(qū),所述第一區(qū)與所述電解區(qū)的近端連接,所述第二區(qū)與所述電解區(qū)的遠端連接。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一區(qū)呈“一”字型,所述第二區(qū)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推送桿還包括絕緣層,所述絕緣層位于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一導電層之間,以實現(xiàn)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的絕緣。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較所述第一開口靠近所述推送桿的近端;所述第一開口僅露出所述電解區(qū);所述第二開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二導電層。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二開口的近端至所述推送桿的近端在所述推送桿的軸向上的距離為30mm~50mm。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絕緣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推送桿的近端處于同一位置。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絕緣層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在所述推送桿的徑向上的厚度為0.1mm~1mm。
可選的,在所述的推送桿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的材料均為不銹鋼、鎢、金和銀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解脫器,所述解脫器包括電源、第一電極觸片和第二電極觸片,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觸片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與所述電源的正接連接。
可選的,在所述的解脫器中,所述第一電極觸片與所述電源的負極直接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與所述電源的正極直接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電極觸片通過一開關(guān)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通過所述開關(guān)與所述電源的正極連接。
可選的,在所述的解脫器中,所述第二電極觸片在第二方向上和所述第一電極觸片的距離為30mm~50mm,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栓塞系統(tǒng),所述栓塞系統(tǒng)包括:如上所述的推送桿、如上所述的解脫器、微導管及栓塞部件,其中,所述栓塞部件固定于所述推送桿上,所述推送桿能夠沿著所述微導管的內(nèi)腔移動,以將所述栓塞部件推送至預定位置,所述解脫器能夠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以使得所述推送桿的電解區(qū)電解而斷開。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中,當所述解脫器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壓時,所述解脫器的第一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一導電層連接,所述解脫器的第二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二導電層連接。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中,所述栓塞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推送桿上的連接件及圍繞所述連接件的彈性件。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中,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二區(qū)勾連并通過膠體固定。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中,所述連接件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中,所述彈性件呈籃筐型或螺旋型。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所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包括:
將栓塞部件推送至預定位置,此時,推送桿的電解區(qū)浸入離子溶液;
解脫器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以使得所述推送桿的電解區(qū)電解而斷開。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中,解脫器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的時長為1s~10s。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中,所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還包括:
回撤所述推送桿。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中,一旦所述解脫器的第一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一導電層連接,所述解脫器的第二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二導電層連接,所述解脫器就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
可選的,在所述的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中,當所述解脫器的第一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一導電層連接,所述解脫器的第二電極觸片與所述推送桿的第二導電層連接后,所述解脫器的開關(guān)閉合,所述解脫器才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推送桿、解脫器、栓塞系統(tǒng)及其使用方法中,通過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即可在連接電源下形成電解電流回路,從而無需再向患者皮膚插入導電針以形成電解電流回路,避免了由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由于無需插入導電針,也減少了操作步驟,降低了操作難度;進一步的,發(fā)生電解的電解區(qū)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的距離非常小,從而使得整個電解電流回路耗時短且穩(wěn)定,進而降低了植入物釋放所需的時間,提高了植入物的釋放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電解可脫彈簧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推送桿的一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推送桿的另一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解脫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栓塞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栓塞部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連接件與推送桿連接在一起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彈性件的一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彈性件的另一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栓塞部件的電流回路示意圖;
其中,101-解脫器;102-推送桿;103-導電針;104-植入物;105-微導管;
20-推送桿;21-第一導電層;22-第二導電層;220-電解區(qū);221-第一區(qū);222-第二區(qū);23-絕緣層;230-第一開口;231-第二開口;
30-解脫器;300-第一電極觸片;301-第二電極觸片;
40-栓塞部件;41-連接件;42-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出的推送桿、解脫器、栓塞系統(tǒng)及其使用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jù)下面說明和權(quán)利要求書,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圖所展示的結(jié)構(gòu)往往是實際結(jié)構(gòu)的一部分。特別的,各附圖需要展示的側(cè)重點不同,有時會采用不同的比例。
在本申請文件中,“近端”和“遠端”是從使用該醫(yī)療器械的醫(yī)生角度來看相對于彼此的元件或動作的相對方位、相對位置、方向,盡管“近端”和“遠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該醫(yī)療設(shè)備在正常操作過程中靠近醫(yī)生的一端,而“遠端”通常是指首先進入患者體內(nèi)的一端。
請參考圖2,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推送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推送桿20包括:第一導電層21及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層21內(nèi)的第二導電層22,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絕緣;所述第二導電層22包括電解區(qū)220,所述電解區(qū)220能夠被電解而斷開。在此,通過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第二導電層22即可在連接電源下形成電解電流回路,從而無需再向患者皮膚插入導電針以形成電解電流回路,避免了由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由于無需插入導電針,也減少了操作步驟,降低了操作難度。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當所述電解區(qū)220浸入離子溶液(例如血液)后,所述第二導電層22與一電源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導電層21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時,所述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二導電層22、所述離子溶液、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電源的負極能夠形成電流回路。由此,所述電解區(qū)220便可發(fā)生電解而斷裂。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推送桿20整體為圓柱形直桿,自近端向遠端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徑。例如,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的直徑大于遠端的直徑,從而利于所述推送桿20對于植入物的推送。具體的,所述推送桿20的直徑可以分成多段,例如,自近端至遠端分成三段,其中,靠近近端的一段的直徑最大,靠近遠端的一段的直徑最小,中間段的直徑亦介于最大和最小中間。又如,所述推送桿20的直徑可以為漸變型,自近端向遠端逐漸減小。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導電層22在所述推送桿20的徑向上的厚度為0.1mm~1mm。例如,所述第二導電層22在所述推送桿20的徑向上的厚度為0.2mm、0.3mm、0.5mm、0.7mm或者0.9mm等。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導電層22可以為導電絲、導電桿、導電管或者導電網(wǎng)等;所述第一導電層21亦可以為導電絲、導電桿、導電管或者導電網(wǎng)等。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材料均為金屬,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材料均為不銹鋼、鎢、金和銀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優(yōu)選的,所述電解區(qū)220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遠端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距離小于5mm。例如,所述電解區(qū)220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遠端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距離為0.2mm、0.5mm、0.7mm、1mm、1.2mm、2mm或者2.5mm等。在此,將發(fā)生電解的電解區(qū)220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距離設(shè)置的非常小,從而可以使得整個電解電流回路耗時短且穩(wěn)定,進而降低了植入物釋放所需的時間,提高了植入物的釋放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遠端較所述電解區(qū)220的近端靠近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即在此,所述第一導電層21僅位于所述電解區(qū)220的近端一側(cè)。
進一步的,所述電解區(qū)220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長度為0.5mm~5mm。例如,所述電解區(qū)220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長度為0.7mm、1mm、1.2mm、2mm、2.5mm、2.8mm或3.2mm等。通過設(shè)計所述電解區(qū)220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長度,從而可以使得所述推送桿20連接電源后能夠快速的在所述電解區(qū)220發(fā)生電解而斷開。
請繼續(xù)參考圖2,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導電層22還包括第一區(qū)221和第二區(qū)222,所述第一區(qū)221與所述電解區(qū)220的近端連接,所述第二區(qū)222與所述電解區(qū)220的遠端連接。在此,僅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將所述第二導電層22分為電解區(qū)220、第一區(qū)221及第二區(qū)222。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僅在所述第一區(qū)221外設(shè)置有第一導電層21。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區(qū)221呈“一”字型,所述第二區(qū)222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其中,所述第一區(qū)221呈“一”字型,所述第二區(qū)222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均指所述第一區(qū)221和所述第二區(qū)222沿著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的形狀。通過將所述第一區(qū)221設(shè)置為“一”字型,所述第二區(qū)222設(shè)置為“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由此既能夠便于所述推送桿20的移動、對植入物的推送,又能夠便于在植入物釋放前對植入物的固定。
接著,請參考圖3,所述推送桿20還包括絕緣層23,所述絕緣層23位于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之間,以實現(xiàn)所述第二導電層22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絕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僅在所述第一區(qū)221外設(shè)置有第一導電層21,因此,也即通過所述絕緣層23實現(xiàn)所述第一區(qū)221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之間的絕緣。其中,所述絕緣層23的材料可以為聚四氟乙烯。
具體的,所述絕緣層23具有第一開口230和第二開口231,所述第二開口231較所述第一開口230靠近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所述第一開口230僅露出所述電解區(qū)220;所述第二開口231露出部分所述第二導電層22。在此,所述第一開口230僅露出所述電解區(qū)220且露出全部電解區(qū)220;所述第二開口231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區(qū)221。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開口231的近端至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距離為30mm~50mm。例如,所述第二開口231的近端至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在所述推送桿20的軸向上的距離為33mm、35mm、40mm、42mm、45mm或者48mm等。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層23、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第二導電層22的近端和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處于同一位置。即,所述絕緣層23、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第二導電層22的近端固定在一起。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僅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處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二導電層22的近端遠離所述推送桿20的近端。
相應的,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解脫器,請參考圖4,所述解脫器30包括電源(圖4中未示出)、第一電極觸片300和第二電極觸片301,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電源的正接連接。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為垂直方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電源的負極直接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電源的正極直接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通過一開關(guān)(圖4中未示出)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通過所述開關(guān)與所述電源的正極連接。即在此,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和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可以同時與所述電源直接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和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可以同時通過一開關(guān)與所述電源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在第二方向上和所述第一電極觸片300的距離為30mm~50mm,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為水平方向。
相應的,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栓塞系統(tǒng),請參考圖5,所述栓塞系統(tǒng)包括:如上所述的推送桿20、如上所述的解脫器30、微導管(圖5中未示出)及栓塞部件40,其中,所述栓塞部件40固定于所述推送桿20上,所述推送桿20能夠沿著所述導管的內(nèi)腔移動,以將所述栓塞部件40推送至預定位置(例如顱內(nèi)動脈瘤瘤腔內(nèi)),所述解脫器30能夠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以使得所述推送桿20的電解區(qū)220(可相應參考圖2)電解而斷開。
具體的,可結(jié)合參考圖2至圖5,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當所述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壓時,所述解脫器30的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一導電層21連接,所述解脫器30的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導電層22連接。在此,當所述解脫器30不需要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壓時,所述解脫器30可以與所述推送桿20呈分離狀態(tài);只有當所述解脫器30需要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壓時,所述解脫器30才與所述推送桿20連接,由此也可便于所述推送桿20對植入物(在此為栓塞部件40)的推送。
其中,所述解脫器30一旦與所述推送桿20連接(在此具體為:所述解脫器30的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一導電層21連接,所述解脫器30的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導電層22連接),所述解脫器30即可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由此可以便于操作?;蛘?,所述解脫器30與所述推送桿20連接(在此具體為:所述解脫器30的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一導電層21連接,所述解脫器30的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導電層22連接)之后,閉合所述解脫器30上的開關(guān),才能夠使得所述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由此可以保證電流提供的時間的精準性。
接著,請參考圖6,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栓塞部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6所示,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栓塞部件40包括連接件41及圍繞所述連接件41的彈性件42。優(yōu)選的,所述栓塞部件40具有不透射線和正電性表面,從而可以穩(wěn)定的結(jié)合或粘附于特定植入位置,例如動脈瘤囊內(nèi)等。較佳的,所述栓塞部件40的材料為鉑、鎢、鉭、鎳和鈦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合金。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4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區(qū)222勾連并通過膠體固定,其中,所述膠體可以為uv膠、環(huán)氧膠等。通過所述連接件4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區(qū)222交叉勾連并采用膠體固定,可以使得所述連接件41與所述推送桿20牢固、可靠的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41可以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區(qū)222亦呈“j”字型、“u”字型、“o”字形或者“t”字型。由此,兩者可以很好的交叉勾連在一起。例如,如圖7所示,所述第二區(qū)222呈“j”字型,所述連接件41呈“u”字型,由此兩者可以很好的交叉勾連在一起。又如,所述第二區(qū)222呈“o”字型,所述連接件41呈“t”字型,由此兩者亦可以很好的交叉勾連在一起。再通過膠體固定后,可以使得所述連接件41與所述推送桿20牢固、可靠的固定在一起。
請參考圖8和圖9,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彈性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42可以為籃筐型或螺旋型。其中,所述彈性件42可以采用現(xiàn)有的任何一種方式形成,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彈性件42可通過如下方式制成:在直徑為0.010英寸的金屬芯棒上繞制一級線圈(可以由直徑為0.00175英寸的鉑合金線圈制成);將繞制好的一級線圈按照預先設(shè)定好的形狀編制,形成“ω”(復雜)籃筐型;其中,“ω”(復雜)籃筐型中,相鄰兩圈(loop)之間的夾角優(yōu)選為90°。又如,所述彈性件42可通過如下方式制成:在直徑為0.012英寸的金屬芯棒上繞制一級線圈(可以由直徑為0.002英寸的鉑合金線圈制成);將繞制好的一級線圈按照預先設(shè)定好的形狀編制,形成螺旋型;其中,螺旋型中,相鄰兩圈(loop)之間的夾角為180°。
在此,通過所述第一導電層21和所述第二導電層22即可在連接電源下形成電解電流回路,從而無需再向患者皮膚插入導電針以形成電解電流回路,避免了由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由于無需插入導電針,也減少了操作步驟,降低了操作難度;進一步的,發(fā)生電解的電解區(qū)220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距離非常小,從而使得整個電解電流回路耗時短且穩(wěn)定,進而降低了植入物釋放所需的時間,提高了植入物的釋放效率。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所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包括:
將栓塞部件推送至預定位置,此時,推送桿的電解區(qū)浸入離子溶液(所述離子溶液可以為血液,也可以為各種酸性、堿性或者中性溶液,例如生理鹽水等);
解脫器向所述推送桿提供電流,以使得所述推送桿的電解區(qū)電解而斷開。
具體的,請參考圖10,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栓塞部件的電流回路示意圖。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后,整個電流回路的流向為:電源正極→第二電極觸片301→第二導電層22(自與所述第二電極觸片301連接的近端向所述電解區(qū)220)→離子溶液→第一導電層21(自遠端向近端)→第一電極觸片300→電源負極。在此,由于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產(chǎn)生的電解作用,可以使得所述推送桿20的電解區(qū)220電解而斷開。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中,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的時長為1s~10s。由于發(fā)生電解的電解區(qū)220和所述第一導電層21的距離非常小,從而使得整個電解電流回路耗時短(在此僅需要1s~5s即可)且穩(wěn)定,進而降低了植入物釋放所需的時間,提高了植入物的釋放效率。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栓塞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還包括:回撤所述推送桿20。由此即完成了對于一個栓塞部件40的植入;接著,所述推送桿20可以沿著導管將第二個栓塞部件40推送到預定位置,此時,推送桿20的電解區(qū)220浸入離子溶液,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便可以使得所述推送桿20的電解區(qū)220電解而斷開,從而將第二個栓塞部件40植入到預定位置。后續(xù)可以再次重復執(zhí)行,從而將更多個栓塞部件40植入到預定位置。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可以通過如下兩種方式實現(xiàn):
方式一、一旦所述解脫器30的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一導電層21連接,所述解脫器30的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導電層22連接,所述解脫器30就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此種方式下即所述解脫器30一旦和所述推送桿20連接就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可以便于操作。
方式二、當所述解脫器30的第一電極觸片300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一導電層21連接,所述解脫器30的第二電極觸片301與所述推送桿20的第二導電層22連接后,所述解脫器30的開關(guān)閉合,所述解脫器30才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此種方式下即所述解脫器30和所述推送桿20連接后,還需要閉合所述解脫器30上的開關(guān),才能夠使得所述解脫器30向所述推送桿20提供電流,由此可以保證電流提供的時間的精準性。
綜上可見,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推送桿、解脫器、栓塞系統(tǒng)及其使用方法中,通過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即可在連接電源下形成電解電流回路,從而無需再向患者皮膚插入導電針以形成電解電流回路,避免了由此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由于無需插入導電針,也減少了操作步驟,降低了操作難度;進一步的,發(fā)生電解的電解區(qū)和所述第一導電層的距離非常小,從而使得整個電解電流回路耗時短且穩(wěn)定,進而降低了植入物釋放所需的時間,提高了植入物的釋放效率。
上述描述僅是對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范圍的任何限定,本發(fā)明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上述揭示內(nèi)容做的任何變更、修飾,均屬于權(quán)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