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yī)療針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醫(yī)療針具。
背景技術:
在中醫(yī)理療中有一種放血療法,是通過刺破某些穴位或患處的皮膚,放出少量血液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在放血療法中需要用到多根針頭排列而成的醫(yī)療針具,例如七根針頭排列成梅花形狀的梅花針,使用時,向人體需要用針部位叩打,使得針頭扎入皮膚。但現(xiàn)有這種針具一般需要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醫(yī)護人員進行操作,才能準確掌握進針深度并能快速退針,使用范圍受到局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自行控制進針深度,快速退針,操作方便的醫(yī)療針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醫(yī)療針具,包括針管、推桿、多個針頭以及彈簧,所述針管包括針刺端和裝配端,所述針刺端設有針刺孔,所述裝配端設有裝配孔。所述推桿一端從所述裝配孔伸入針管內,另一端位于針管外;在裝配端兩側的推桿上分別設有可與針管干涉的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針頭固定于位于針管內側的推桿的一端端部;針頭的端部與所述針刺端平齊或位于針管內,并可穿過所述針刺孔進行針刺。所述彈簧套設于針管內的推桿上并位于推桿與針管之間,所述彈簧沿針管的軸向朝著將推桿推出針管的方 向常推動推桿。進一步地,位于針管外的推桿的一端端部設有壓頭,所述壓頭的面積大于所述裝配孔的面積,所述壓頭即為所述第二限位塊。進一步地,所述推桿與壓頭螺紋連接,并且壓頭可通過螺紋調整其在推桿軸向上的位置。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塊可與所述裝配端產(chǎn)生干涉。進一步地,所述針刺孔處設有消毒棉。進一步地,所述裝配端的側面設有管翼。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彈簧和第一限位塊使推桿相對于針管保持固定,通過推動推桿克服彈簧阻力,將針頭推出穿過針刺孔,直至第二限位塊與針管干涉,限制了針頭刺出的長度。另外,在針頭刺出以后,推桿在彈簧的回復力下返回原位,并帶動針頭退針。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療針具操作簡單,適合一般人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醫(yī)療針具未使用時沿針管軸向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醫(yī)療針具使用時沿針管軸向的剖視圖。圖中標識:[0014]1-針管、11-針刺端、111-針刺孔、12-裝配端、121-裝配孔、122-管翼、2-推桿、21-第一限位塊、22-第二限位塊、23-裝配部、231-螺紋、24-套桿部、241-凸緣、3-針頭、31-板材、4-彈簧、5-消毒棉、6-壓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閱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醫(yī)療針具未使用時沿針管軸向的剖視圖。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療針具包括針管1、推桿2、多個針頭3、以及彈簧4,所述針管I包括針刺端11和裝配端12,附圖中針管I的下端為針刺端11,上端為裝配端12。針刺端11設有針刺孔111,裝配端12設有裝配孔121。推桿2的下端從裝配孔121伸入針管I內,推桿2的上端位于針管I外。在裝配端12兩側的推桿2上分別設有可與針管I干涉的第一限位塊21和第二限位塊22。針頭3固定于推桿2的下端端部,針頭3的端部與針刺端11平齊或位于針管I內,并可穿過針刺孔111進行針刺。 彈簧4套設于針管I內的推桿2上并位于推桿2與針管I之間,彈簧4沿針管I的軸向朝著將推桿2推出針管I的方向常推動推桿2。未使用時,通過彈簧4和第一限位塊21使推桿2相對于針管I保持固定。使用時,推動推桿2克服彈簧4阻力,將針頭3推出穿過針刺孔111,直至第二限位塊22與針管I干涉,限制了針頭3刺出的長度。另外,在針頭刺出以后,推桿2在彈簧4的回復力下返回原位,并帶動針頭3退針。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針管I為圓筒形中空管柱,在裝配端12的側面設有管翼122,以方便操作。本實施例的推桿2還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裝配部23和套桿部24。在推桿2位于針管外的一端端部(即本實施例的裝配部23上端)設有壓頭6,,為了在向下推動推桿2時,起到限定推桿2位移以限制針頭3刺出長度的作用,將壓頭6的面積設置成大于裝配孔121的面積。這樣,壓頭6不僅能方便操作人員推動推桿2,也可以作為第二限位塊22。進一步地,推桿2與壓頭6螺紋連接,并且壓頭6可通過螺紋231調整其在推桿軸向上的位置,以調節(jié)針頭刺出的長度。裝配部23穿設于裝配孔121中,其橫截面形狀與裝配孔121的形狀相適應。第一限位塊21設于裝配部23的側面并位于針管I內。第一限位塊21與裝配端12產(chǎn)生干涉,以在彈簧4的推力作用下保持推桿2。套桿部24的橫截面積小與裝配部23的橫截面積,從而在裝配部23與套桿部24的交接處形成一凸緣241。彈簧4套設在套桿部24上,其一端與凸緣241抵接,另一端與針刺端11抵接。針頭3裝配于套桿部24的端部,優(yōu)選地,針頭3排列于一板材31上形成一定形狀,如梅花狀。固定在板材上的針頭3連同板材31可以更換。不用時,針頭3的端部與針刺端11平齊或位于針管I內,避免被污染,進一步地,針刺孔111處設有消毒棉5,針頭3的端部藏于消毒棉5內或刺出時經(jīng)過消毒棉5進行消毒。本實用新型的針管1、推桿2、針頭3等所用的材質可為不銹鋼,便于進行消毒處理。使用時,操作人員先將針管I的針刺端11貼緊人體皮膚,使針刺孔111對準需用針部位。食指與中指分別置于針管兩側的管翼122下方,大拇指快速推動壓頭6,使針頭3扎入皮膚,如圖2,為本實用新型醫(yī)療針具使用時沿針管軸向的剖視圖。當壓頭6與裝配部23干涉后移開大拇指,推桿2以及針頭3在彈簧4的作用下回位。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療針具,具有操作簡單,能自行控制進針深度,易退針的作用,使用范圍更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內。
權利要求1.一種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針管(1),其包括針刺端(11)和裝配端(12),所述針刺端(11)設有針刺孔(111),所述裝配端(12)設有裝配孔(121);推桿(2),其一端從所述裝配孔(121)伸入針管(I)內,另一端位于針管(I)外;在裝配端(12)兩側的推桿(2)上分別設有可與針管(I)干涉的第一限位塊(21)和第二限位塊(22);多個針頭(3),固定于位于針管(I)內側的推桿(2)的一端端部;針頭(3)的端部與所述針刺端(11)平齊或位于針管(I)內,并可穿過所述針刺孔(111)進行針刺;彈簧(4),套設于針管(I)內的推桿(2)上并位于推桿(2)與針管(I)之間,所述彈簧(4)沿針管(I)的軸向朝著將推桿(2)推出針管(I)的方向常推動推桿(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位于針管(I)外的推桿(2)的一端端部設有壓頭(6),所述壓頭(6)的面積大于所述裝配孔(121)的面積,所述壓頭(6)即為所述第二限位塊(22)。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2)與壓頭(6)螺紋連接,并且壓頭(6)可通過螺紋(231)調整其在推桿(2)軸向上的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塊(21)可與所述裝配端(12)產(chǎn)生干涉。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刺孔(111)處設有消毒棉(5)。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 述的醫(yī)療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端(12)的側面設有管翼(1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針具,包括針管、推桿、多個針頭以及彈簧,針管包括針刺端和裝配端,針刺端設有針刺孔,所述裝配端設有裝配孔。所述推桿一端從所述裝配孔伸入針管內,另一端位于針管外;在裝配端兩側的推桿上分別設有可與針管干涉的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所述針頭固定于位于針管內側的推桿的一端端部;針頭的端部與所述針刺端平齊或位于針管內,并可穿過所述針刺孔進行針刺。所述彈簧套設于針管內的推桿上并位于推桿與針管之間,所述彈簧沿針管的軸向朝著將推桿推出針管的方向常推動推桿。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療針具能自行控制進針深度,易退針,操作方便,適用范圍更廣。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3154301SQ20132014977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劉代紅 申請人:劉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