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
背景技術: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苫謴驼?。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脂肪肝的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高和中年人群發(fā)展的趨勢,因此,脂肪肝已成為近十幾年來代謝病研究的熱點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形成了多種有降脂作用的西藥,但長期應用,多有不良反應。近年來,中醫(yī)藥防止脂肪肝病變的研究深受重視,目前雖有一些降脂的中藥成方制劑形成,但用于血瘀阻滯能起到作用的上少,且療效平平,特別是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膽固醇等綜合方面,目前尚未見有中成藥能夠達到。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治療脂肪肝西藥長期應用帶來的不良反應、中藥療效不明顯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無毒副作用,用藥安全,可長期服用,而且治療效果顯著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柴胡3-10份、茵陳蒿10-20份、白芍藥3_6份、砂仁2_6份、三棱1-5份、何首烏10-20份、山楂3-8份、海藻1_5份、蓬莪術1-5份、紅花3_6份、積殼2_6份、萊藤子1-5份、川楝子3-8份、枳實5-12份、黨參3_6份、佛手花1_5份、虎杖2-6份、川彎5-12份、香附2-6份、決明子3-8份、雞骨草1-5份、薤白2-6份、大黃1-5份、蒲公英5_12份、澤瀉2-6份、紫蘇梗1-5份、茯苓3-8份、半夏3_8份、大腹皮1-5份、女貞子3-6份、黃連1-4份、豬苓1_4份、白及2-6份、姜黃1-4份、黃精1-4份、龍膽草2_5份、荷葉1-2份、薏苡仁2-6份、絲瓜絡2-5份、佩蘭1_5份;制備方法如下:按配比取藥,分別去除雜質,將藥物混合,加五倍量藥物的清水浸泡3小時,移入砂鍋中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時,濾出藥液,再加三倍量藥物的清水繼續(xù)煎煮2小時,取上清液送蒸發(fā)器濃縮制成浸膏,浸膏送入烘干箱內于130°C溫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目細末,消毒后按0.5g/粒裝入膠囊, 即為成品。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柴胡5-8份、茵陳蒿12-18份、白芍藥4_5份、砂仁3_5份、三棱2-4份、何首烏12-18份、山楂4-6份、海藻2-4份、蓬莪術2_4份、紅花4_5份、積殼3_5份、萊藤子2_4份、川楝子4-6份、枳實6-10份、黨參4_5份、佛手花2_4份、虎杖3-5份、川彎6-10份、香附3-5份、決明子4-6份、雞骨草2-4份、薤白3-5份、大黃2_4份、蒲公英6_10份、澤瀉3-5份、紫蘇梗2-4份、茯苓4-6份、半夏4-6份、大腹皮2-4份、女貞子4-5份、黃連2_3份、豬苓2_3份、白及3-5份、姜黃2-3份、黃精2_3份、龍膽草3_4份、荷葉1-1.5份、薏苡仁3-5份、絲瓜絡3_4份、佩蘭2_4份。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柴胡6份、茵陳蒿15份、白芍藥4份、砂仁4份、三棱3份、何首烏15份、山楂5份、海藻3份、蓬莪術3份、紅花4.5份、枳殼4份、萊菔子3份、川楝子5份、枳實8份、黨`參4份、佛手花3份、虎杖4份、川芎8份、香附4份、決明子5份、雞骨草3份、薤白4份、大黃3份、蒲公英8份、澤瀉4份、紫蘇梗3份、茯苓5份、半夏5份、大腹皮3份、女貞子4.5份、黃連2.5份、豬苓2.5份、白及4份、姜黃3份、黃精2份、龍膽草3.5份、荷葉1.5份、薏苡仁4份、絲瓜絡3.5份、佩蘭3份。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選用中藥材為原料,各組分符合藥理藥學規(guī)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治療脂肪肝,充分發(fā)揮中藥毒副作用小的優(yōu)勢,無毒無害,可長期服用。2、本方以活血祛瘀,健脾養(yǎng)肝、祛濕、養(yǎng)陰、生津為治療原則,標本兼治,血脈運行暢通、津液充足、脾肝健運、腦供血充足,治療了脂肪肝引起的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延緩了脂肪肝病變的發(fā)生,提高了人們工作、生活的質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柴胡3g、茵陳蒿10g、白芍藥3g、砂仁2g、三棱lg、何首烏10g、山楂3g、海藻lg、蓬莪術lg、紅花3g、積殼2g、萊菔子lg、川楝子3g、積實5g、黨參3g、佛手花lg、虎杖2g、川彎5g、香附2g、決明子3g、雞骨草lg、薤白2g、大黃lg、蒲公英5g、澤灣2g、紫蘇梗lg、獲茶3g、半夏3g、大腹皮lg、女貞子3g、黃連lg、豬茶lg、白及2g、姜黃lg、黃精lg、龍膽草2g、
荷葉lg、薏該仁2g、絲瓜絡2g、佩蘭lg。制備方法如下:按配比取藥,分別去除雜質,將藥物混合,加五倍量藥物的清水浸泡3小時,移入砂鍋中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時,濾出藥液,再加三倍量藥物的清水繼續(xù)煎煮2小時,取上清液送蒸發(fā)器濃縮制成浸膏,浸膏送入烘干箱內于130°C溫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目細末,消毒后按0.5g/粒裝入膠囊,即為成品。實施例2柴胡10g、茵陳蒿20g、白芍藥6g、砂仁6g、三棱5g、何首烏20g、山楂8g、海藻5g、蓬莪術5g、紅花6g、積殼6g、萊菔子5g、川楝子8g、積實12g、黨參6g、佛手花5g、虎杖6g、川彎12g、香附6g、決明子8g、雞骨草5g、薤白6g、大黃5g、蒲公英12g、澤灣6g、紫蘇梗5g、獲考:8g、半夏8g、大腹皮5g、女貞子6g、黃連4g、豬苓4g、白及6g、姜黃4g、黃精4g、龍膽草5g、
荷葉2g、薏該仁6g、絲瓜絡5g、佩蘭5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柴胡5g、茵陳蒿12g、白芍藥4g、砂仁3g、三棱2g、何首烏12g、山楂4g、海藻2g、蓬莪術2g、紅花4g、積殼3g、萊菔子2g、川楝子4g、積實6g、黨參4g、佛手花2g、虎杖3g、川彎6g、香附3g、決明子4g、雞骨草2g、薤白3g、大黃2g、蒲公英6g、澤灣3g、紫蘇梗2g、獲考:4g、半夏4g、大腹皮2g、女貞子4g、黃連2g、豬苓2g、白及3g、姜黃2g、黃精2g、龍膽草3g、荷葉lg、薏苡仁3g、絲瓜絡3g、佩蘭2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柴胡8g、茵陳蒿18g、白芍藥5g、砂仁5g、三棱4g、何首烏18g、山楂6g、海藻4g、蓬莪術4g、紅花5g、積殼5g、萊菔子4g、川楝子6g、積實10g、黨參5g、佛手花4g、虎杖5g、川彎10g、香附5g、決明子6g、雞骨草4g、薤白5g、大黃4g、蒲公英10g、澤灣5g、紫蘇梗4g、獲考:6g、半夏6g、大腹皮4g、女貞子5g、黃連3g、豬苓3g、
白及5g、姜黃3g、黃精3g、龍膽草4g、荷葉1.5g、薏該仁5g、絲瓜絡4g、佩蘭4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5柴胡6g、茵陳蒿15g、白芍藥4g、砂仁4g、三棱3g、何首烏15g、山楂5g、海藻3g、蓬莪術3g、紅花4.5g、積殼4g、萊菔子3g、川楝子5g、積實8g、黨參4g、佛手花3g、虎杖4g、川彎8g、香附4g、決明子5g、雞骨草3g、薤白4g、大黃3g、蒲公英Sg、澤灣4g、紫蘇梗3g、獲考:5g、半夏5g、大腹皮3g、女貞子4.5g、黃連2.5g、豬苓2.5g、白及4g、姜黃3g、黃精2g、龍膽草3.5g、荷葉1.5 g、薏苡仁4g、絲瓜絡3.5g、佩蘭3g。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臨床統計:本發(fā)明的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用于臨床治療171人,其中,男性110人,女61人,年齡最大79歲,最小39歲,平均56歲,病長著3年,短者半年。每日服藥三次,每次1.5g,一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分析:結果治療171例,治愈168例,有效率98.2%。典型病例:病例1:張某,男,40歲2008年3月主訴,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診斷,脂肪肝。治療,首先建議張先生應該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然后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3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治愈后至今未出現病變。病例2:王某,男性,47歲,干部(勞動強度低),因“肝區(qū)脹痛6月”就診?;颊呔瘛⑹秤?。否認肝病家族史,母親為糖尿病患者?;颊唢嬀?5年,約150-200g/d ;查體B超提示脂肪肝5年,然后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2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I個月治愈后至今未出現病變。病例3:劉某,男,43歲,肥胖,肥胖指數25.12,自覺乏力。2002年體檢查出脂肪肝(中度),化驗:肝功能:轉氨酶增高,膽紅素正常;血脂升高;B超提示:脂肪肝中度,然后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2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I個月治愈后至今未出現病變。病例4:李某,男,39歲,私企經理。因公司業(yè)務繁忙,頻繁應酬,飲食不規(guī)律,攝取油脂過多。三年前因頭暈、乏力、胸悶等原因,到醫(yī)院體檢發(fā)現已經是重度脂肪肝,而且轉氨酶嚴重超標,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2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2個月治愈后至今未出現病變。
病例5:張先生,46歲,每年都要接受一次例行體檢,從去年開始,連續(xù)兩年轉氨酶偏高,加上B超檢查有輕度脂肪肝,于是就認為是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I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2個月治愈,至今未出現病變。病例6:胡先生37歲已婚時間:2007年5月主訴:長期大量飲酒,后體檢查出脂肪肝。在其他醫(yī)院就診一段時間后,檢查正常,半年后體檢,肝功能異常,后經人介紹服用本發(fā)明的口服藥一個月康復,后又鞏固了一個月,至今未發(fā)生病變。病例7:趙XX男,36歲,因上腹疼痛2d入院.飲酒后出現上腹痛,無轉移放射,不伴惡心、嘔吐.既往有脂肪肝,一年前TG 4.39mmol/L, TC 7.36mmol/L,無肝炎、膽石癥史.查體BP 146/8kPa,心肺㈠,上腹壓痛,無反跳痛,移動性濁音㈠,化驗TG 3.97mmol/L, TC
8.05mmol/L, Ca 2.3mmol/L,尿淀粉酶1000U/L,CT示胰腺彌漫性腫大。經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3個月,進行抗炎降脂等治療,癥狀緩解。
·
病例8:喬XX,女,32歲,因持續(xù)性上腹疼痛IOh入院.進油食后出現中上腹痛,呈持續(xù)性、陣發(fā)性加重,無放射轉移,伴惡心、嘔吐,既往有脂肪肝,無肝炎、膽石癥史。查體BP 18/9.3kPa,心肺(-),腹平,上腹肌緊張,中上腹壓痛明顯,無反跳痛?;炇綯G
13.65mmol/L, TC 8.9mmol/L, Ca 2.18mmol/L, TG 4.29mmol/L, TC 6.33mmol/L。服用本發(fā)明口服藥I個月后病情好轉,繼續(xù)服用2個月治愈,后至今未出現病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柴胡3-10份、茵陳蒿10-20份、白芍藥3-6份、砂仁2-6份、三棱1-5份、何首烏10-20份、山楂3-8份、海藻1-5份、蓬莪術1_5份、紅花3-6份、積殼2-6份、萊菔子1_5份、川楝子3-8份、枳實5-12份、黨參3-6份、佛手花1-5份、虎杖2-6份、川芎5-12份、香附2-6份、決明子3-8份、雞骨草1-5份、薤白2-6份、大黃1-5份、蒲公英5-12份、澤瀉2-6份、紫蘇梗1-5份、茯苓3-8份、半夏3-8份、大腹皮1-5份、女貞子3-6份、黃連1-4份、豬苓1-4份、白及2-6份、姜黃1-4份、黃精1-4份、龍膽草2-5份、荷葉1-2份、薏苡仁2-6份、絲瓜絡2-5份、佩蘭1-5份;制備方法如下:按配比取藥,分別去除雜質,將藥物混合,加五倍量藥物的清水浸泡3小時,移入砂鍋中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時,濾出藥液,再加三倍量藥物的清水繼續(xù)煎煮2小時,取上清液送蒸發(fā)器濃縮制成浸膏,浸膏送入烘干箱內于130°C溫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目細末,消毒后按0.5g/粒裝入膠囊,即為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柴胡5-8份、茵陳蒿12-18份、白芍藥4-5份、砂仁3_5份、三棱2-4份、何首烏12-18份、山楂4-6份、海藻2_4份、蓬莪術2-4份、紅花4-5份、積殼3-5份、萊菔子2-4份、川楝子4-6份、枳實6-10份、黨參4-5份、佛手花2-4份、虎杖3-5份、川芎6-10份、香附3-5份、決明子4-6份、雞骨草2-4份、薤白3-5份、大黃2-4份、蒲公英6-10份、澤瀉3-5份、紫蘇梗2-4份、茯苓4-6份、半夏4-6份、大腹皮2-4份、女貞子4-5份、黃連2-3份、豬苓2-3份、白及3-5份、姜黃2-3份、黃精2-3份、龍膽草3-4份、荷葉1-1.5份、薏苡仁3-5份、絲瓜絡3-4份、佩蘭2-4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柴胡6份、茵陳蒿15份、白芍藥4份、砂仁4份、三棱3份、何首烏15份、山楂5份、海藻3份、 蓬莪術3份、紅花4.5份、積殼4份、萊菔子3份、川楝子5份、枳實8份、黨參4份、佛手花3份、虎杖4份、川芎8份、香附4份、決明子5份、雞骨草3份、薤白4份、大黃3份、蒲公英8份、澤瀉4份、紫蘇梗3份、茯苓5份、半夏5份、大腹皮3份、女貞子4.5份、黃連2.5份、豬苓2.5份、白及4份、姜黃3份、黃精2份、龍膽草3.5份、荷葉1.5份、薏苡仁4份、絲瓜絡3.5份、佩蘭3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脂肪肝的口服藥,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柴胡、茵陳蒿、白芍藥、砂仁、三棱、何首烏、山楂、海藻、蓬莪術、紅花、枳殼、萊菔子、川楝子、枳實、黨參、佛手花、虎杖、川芎、香附、決明子、雞骨草、薤白、大黃、蒲公英、澤瀉、紫蘇梗、茯苓、半夏、大腹皮、女貞子、黃連、豬苓、白及、姜黃、黃精、龍膽草、荷葉、薏苡仁、絲瓜絡、佩蘭;本發(fā)明的口服藥以活血祛瘀,健脾養(yǎng)肝、祛濕、養(yǎng)陰、生津為治療原則,標本兼治,血脈運行暢通、津液充足、脾肝健運、腦供血充足,治療了脂肪肝引起的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延緩了脂肪肝病變的發(fā)生,提高了人們工作、生活的質量。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071108SQ20121053952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葛曉云 申請人:葛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