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井救生帶氣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是一種控制氣體供給的氣嘴。
目前礦山生產過程中,井下事故時有發(fā)生,出現(xiàn)人員傷亡,有關部門通過對死亡情況的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礦工不是在事故發(fā)生當時死亡,而是事故發(fā)生之后無法及時營救導致人體缺氧死亡。為了挽救礦工的生命,可以通過氧氣管路救生帶將氧氣從地面引入井下,事故發(fā)生后向井下供氧氣。但現(xiàn)有的氣閥門一般為旋轉式,井下使用操作不便,安全、可靠性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井下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井下救生帶氣嘴。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采用連接體、膠管、脹塞、堵塞構成礦井救生帶氣嘴,其中連接體為管狀體,內腔為楔形,膠管插入連接體內,膠管內連接體處裝有脹塞,脹塞為圓臺狀體,中間有通孔,外壁與連接體內腔相配合,脹塞的底面接近膠管的入氣端,膠管的出氣端插有堵塞。連接體通過密封圈與氧氣管連接,當井下發(fā)生事故缺氧時,使用者可以拔掉堵塞,口含膠管進行吸氧,由于內腔為楔形,脹塞為圓臺狀體,使用者越拉膠管,膠管與連接體接觸越緊密,防止膠管被拉出。
在連接體上裝有后蓋,后蓋在膠管入氣端的相反處,后蓋上裝有調節(jié)器。調整調節(jié)器的位置,可以使調節(jié)器壓迫膠管或離開膠管,對氧氣輸出量的大小進行控制。
本發(fā)明安全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結構簡單,特別適用于井下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礦工自救。
附圖為本發(fā)明氣嘴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由連接體1、膠管2、脹塞3、堵塞4構成,其中連接體1為管狀體,內腔為楔形,膠管2插入連接體1內,膠管2內連接體1處裝有脹塞3,脹塞3為圓臺狀體,中間有通孔,外壁與連接體1內腔相配合,脹塞3的底面接近膠管2的入氣端,膠管3的出氣端插有堵塞4,在連接體1上裝有后蓋5,后蓋5在膠管2入氣端的相反處,后蓋5上裝有調節(jié)器6,連接體1通過密封圈7與氧氣管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礦井救生帶氣嘴,其特征在于它由連接體、膠管、脹塞、堵塞構成,其中連接體為管狀體,內腔為楔形,膠管插入連接體內,膠管內連接體處裝有脹塞,脹塞為圓臺狀體,中間有通孔,外壁與連接體內腔相配合,脹塞的底面接近膠管的入氣端,膠管的出氣端插有堵塞。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井救生帶氣嘴,其特征在于連接體上裝有后蓋,后蓋在膠管入氣端的相反處,后蓋上裝有調節(jié)器。
全文摘要
一種礦井救生帶氣嘴,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采用連接體、膠管、脹塞、堵塞構成礦井救生帶氣嘴,其中連接體為管狀體,內腔為楔形,膠管插入連接體內,膠管內連接體處裝有脹塞,脹塞為圓臺狀體,中間有通孔,外壁與連接體內腔相配合,脹塞的底面接近膠管的入氣端,膠管的出氣端插有堵塞。當井下發(fā)生事故缺氧時,使用者可以拔掉堵塞,口含膠管進行吸氧,由于內腔為楔形,脹塞為圓臺狀體,使用者越拉膠管,膠管與連接體接觸越緊密,防止膠管被拉出。本發(fā)明安全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結構簡單,特別適用于井下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礦工自救。
文檔編號A61M15/00GK1736503SQ20051001696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程德龍 申請人:長春金鷹智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