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溫頭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個人防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溫頭盔。
【背景技術】
[0002]在戰(zhàn)爭中,顱腦傷和面頸部傷的死亡率高達50%。因此,在官兵的日常訓練中,必須佩帶頭盔對個體進行彈片防護。實際上,除隸屬與軍隊編制的裝甲團、步兵團、防空團、打擊團等執(zhí)行戰(zhàn)爭防御任務的人員以外,參加消防、抗震救災的武警戰(zhàn)士、消防戰(zhàn)士的日常訓練中,也需要佩戴頭盔進行防護。
[0003]夏天訓練時任務重、溫度高、濕度大,佩戴具有護耳的頭盔很容易誘發(fā)熱射病,弓丨起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渡積蓄,從而引發(fā)神經器官受損。為了避免熱射病的發(fā)病率,現有技術為克服上述問題,通常是在頭盔上預留各種散熱口或散熱孔,進行降溫散熱。但是,開透氣槽或透氣孔會對頭盔的防護作用產生影響,減少防護面積,不利于人員保護。
[0004]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缺少一種能在保證防護效果的前提下實現降溫散熱功能的頭藍。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既可以保證頭盔的防護效果,又可以實現降溫散熱功能的頭藍。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降溫頭盔,包括頭盔本體,還包括第一降溫部和第二降溫部;其中,所述頭盔本體頂部設置有第一夾層,所述第一降溫部設置在所述第一夾層中;所述頭盔本體內還設置有頸部防護裝置,所述頸部防護裝置相對于頭盔本體轉動;所述頸部防護裝置的后端設置有第二夾層,所述第二夾層中設置有第二降溫部。
[0007]進一步的,所述頸部防護裝置前端設置有轉軸;所述頸部防護裝置通過所述轉軸與頭盔本體連接。
[0008]優(yōu)選的,所述頸部防護裝置呈C字型,其一端形成有開口 ;所述轉軸分別對稱地設置在所述開口兩側的頸部防護裝置外端。
[0009]進一步的,所述頸部防護裝置后端設置有固定單元;所述頭盔本體的對應位置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固定單元和卡槽配合連接。
[0010]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單元為弧形連接插片,所述連接插片設置在所述頸部防護裝置后端上側;所述連接插片呈弧形,所述卡槽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弧形連接插片的厚度小于所述卡槽的開口寬度。
[0011]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單元為形成于所述頸部防護裝置后端外表面上的凸臺,所述卡槽開設在所述頭盔本體內壁上;所述凸臺伸入至所述卡槽內。
[0012]為提高降溫效率,所述第一降溫部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夾層頂部中心的中心降溫片。
[0013]為提高降溫片的覆蓋范圍,所述第一降溫部還包括多片延伸降溫片;所述延伸降溫片以中心降溫片為中心呈十字形布設在所述第一降溫部中。
[0014]為盡可能的包覆脖頸部位進行降溫,第二降溫部包括多片第二降溫片,多片所述第二降溫片依次連接。
[0015]優(yōu)選的,所述中心降溫片、延伸降溫片和第二降溫片為水袋或冰袋。
[0016]由于腦動脈包括成對的頸內動脈和椎動脈互相銜接成的動脈循環(huán),所以第一降溫部和第二降溫部的配合可以實現雙效降溫的效果。對頭部和對頸內動脈和椎動脈充分進行散熱降溫可以有效的降低熱射病的發(fā)病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降溫頭盔具有適用范圍廣、實用性強、成本低且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1]圖4為第一降溫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第二降溫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參見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降溫頭盔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施例所提出的降溫頭盔具有設置在頭盔本體I內側頂部的第一夾層,并在第一夾層中設置有第一降溫部3。第一降溫部3的主要功能是對頭部進行散熱降溫。在頭盔本體I的內部還設置有頸部防護裝置2。頸部防護裝置2可以相對于頭盔本體I轉動并定位在頭盔本體I內相對于后腦的位置或相對于頸部的位置。為便于描述,定義頸部防護裝置相對于后腦的位置為第一位置,相對于頸部的位置為第二位置。在頸部防護裝置2的后端設置有第二夾層,在所述第二夾層中設置有第二降溫部5。當頸部防護裝置2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二降溫部5對佩戴者的后腦部進行散熱;當頸部防護裝置2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二降溫部5對佩戴者的頸部進行散熱。
[0025]為提高佩戴的舒適性,頸部防護裝置2優(yōu)選設置為C字形。C字形頸部防護裝置2的弧度與頭盔本體I內壁的弧度吻合。頸部防護裝置2的開口處位于頭盔本體I的前端,其主體部分可以沿頭盔本體I的內壁上下自由轉動以包覆佩戴者的后腦部或頸部。為實現頸部防護裝置2相對于頭盔殼體I的轉動連接關系,在頸部防護裝置2的前端設置有轉軸4。具體來說轉軸4分別對稱設置在C字形頸部防護裝置2的開口的兩端外側,轉軸4伸入至開設在頭盔本體I上的通孔中并固定以實現二者的連接,同時承受頸部防護裝置2相對于頭盔本體I轉動時產生的彎矩和扭矩。轉軸4也可以采用一字型轉軸、彈簧型轉軸、支架型轉軸等結構實現同樣的功能。
[0026]為將頸部防護裝置2穩(wěn)定地固定在第一位置,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所提出的降溫頭盔中。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