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及自動出套方法

文檔序號:9458237閱讀:422來源:國知局
一種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及自動出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機械領域,涉及一種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及自動出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套管嫁接,是一種在蔬菜嫁接過程中利用封閉或有開口的套管作為砧、穗木固定物的嫁接方法。與國內外現(xiàn)使用嫁接夾作業(yè)方式相比較,套管具有價格低廉、規(guī)格齊全以及嫁接苗傷口保濕性佳、幼苗存活率高的特點。目前國內外基于套管式嫁接方式的自動嫁接技術并未成熟。只有日本和中國臺灣有相應的樣機出現(xiàn),在中國大陸,采用套管法的嫁接機器技術尚屬空白,而其關鍵在于套管供給方式以及配套的砧、穗木的嫁接接合技術。目前,與之配套的套管的自動供給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套管式蔬菜嫁接機領域中為嫁接過程自動有序地間隙性提供套管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
[0004]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可靠、易于實現(xiàn)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方法。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用于套管6的出套,所述套管6具有上部凸出的圓臺和主套體,其中,主套體具有最大直徑R,套管6上部凸出的圓臺具有最大直徑D ;該裝置包括下夾持組件1、上夾持組件2、上下夾持組件連接塊3、套筒4和套筒連接板5 ;其中,下夾持組件I與上夾持組件2分別固定于上下夾持組件連接塊3的下方與上方,套筒連接板5的一端設置有正方形凹槽,另一端固定于上夾持組件2的上方。
[0007]套筒4為一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具有一個從上至下貫通的腔體,所述腔體的上部呈截面由上到下收縮的漏斗狀,下部呈圓柱狀,下部腔體的直徑大于套管6上部凸出的圓臺的最大直徑D ;套筒4下部左右兩側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下槽孔41和上槽孔42 ;套筒4卡固于套筒連接板5的凹槽內。
[0008]所述下夾持組件I包括右側下夾持托片11、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下夾持平行氣爪13、左側下夾持托片14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 ;其中,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相互接觸的一端均設置有一個半圓形槽口,另一端分別固接在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上;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分別與下夾持平行氣爪13的右爪和左爪相連接。
[0009]所述上夾持組件2包括右側上夾持托片21、右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2、上夾持平行氣爪23、左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4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 ;其中,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相互接觸的一端均設置有一個半圓形槽口,另一端分別固接在右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2和左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4上;右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2和左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4分別與上夾持平行氣爪23的右爪和左爪相連接。
[0010]所述下夾持組件I中的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分別插入套筒4左右倆側的下槽孔41內。
[0011]所述上夾持組件2中的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分別插入套筒4左右倆側的上槽孔42內。
[0012]所述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相互接觸時所構成的圓形槽孔的直徑與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相互接觸時所構成的圓形槽孔的直徑相等,且均大于套管6主套體的最大直徑R,并小于套管6上部凸出的圓臺的最大直徑D。
[0013]右側上夾持托片21、左側上夾持托片25的上表面與右側下夾持托片11、左側下夾持托片14之間的距離不大于套管6的高度。
[00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的自動出套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5]a.將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設置為初始狀態(tài):下夾持平行氣爪13處于閉合狀態(tài),使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相接觸形成圓形槽孔,此時最下方的第一套管61能夠自由卡入所形成的圓形槽孔內,套管上部凸出的圓臺分別被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托??;而此時,上夾持平行氣爪23處于打開狀態(tài);
[0016]b.工作時,上夾持平行氣爪23閉合,使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相互接觸形成圓形槽孔,將第一套管61上方的第二套管62包圍住;
[0017]c.下夾持平行氣爪13打開,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分別相應地往兩側打開,使得第一套管61失去依托而自由下落,該套管則被輸出,完成該套管的出套工序;隨著第一套管61的出套,第二套管62也自由下落,直到其上邊凸出的圓臺被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托??;
[0018]d.下夾持平行氣爪13閉合,使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再次相互接觸形成圓形槽孔,將之前被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托住的第二套管62的下半部分包圍??;
[0019]e.上夾持平行氣爪23打開,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分別相應地往兩側打開;
[0020]f.隨著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分別相應地往兩側打開,之前被右側上夾持托片21和左側上夾持托片25托住的第二套管62失去依托而自由下落,直到其上邊凸出的圓臺被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托住,此時第二套管62進入下一個出套工序,重復上述過程便可完成出套作業(yè)。
[00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發(fā)明與相應的嫁接套管自動排列輸送裝置配套使用,可完成嫁接套管間歇性自動出套作業(yè)。
[0023]2、本發(fā)明可為套管式嫁接機輔助提供套管的自動配套供給。
[0024]3、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套管出套方法能夠可靠、快捷地將套管間歇性排出,機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fā)明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整體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fā)明的下夾持組件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fā)明的上夾持組件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的套筒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發(fā)明的套管結構示意圖;
[0030]圖6a至6f是本發(fā)明的套管出套過程示意圖。
[0031]其中的附圖標記為:
[0032]I下夾持組件11右側下夾持托片
[0033]12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3下夾持平行氣爪
[0034]14左側下夾持托片15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
[0035]2上夾持組件21右側上夾持托片
[0036]22右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3上夾持平行氣爪
[0037]24左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5左側上夾持托片
[0038]3上下夾持組件連接塊4套筒
[0039]41下槽孔42上槽孔
[0040]5套筒連接板6套管
[0041]61第一套管62第二套管
[0042]R套管主套體的最大直徑D套管上部突出圓臺的最大直徑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0044]如圖1所示,套管6是與本發(fā)明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配套使用的套管,即本發(fā)明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的使用對象為套管6。如圖5所示,所述套管6具有上部凸出的圓臺和主套體,其中,主套體具有最大直徑R,套管6上部凸出的圓臺具有最大直徑D。
[0045]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嫁接套管自動出套裝置包括下夾持組件1、上夾持組件2、上下夾持組件連接塊3、套筒4和套筒連接板5。其中,下夾持組件I與上夾持組件2分別固定于上下夾持組件連接塊3的下方與上方,套筒連接板5的一端設置有正方形凹槽,另一端固定于上夾持組件2的上方。
[0046]請參閱圖4,套筒4為一個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具有一個從上至下貫通的腔體,所述腔體的上部呈截面由上到下收縮的漏斗狀,下部呈圓柱狀,下部腔體的直徑大于套管6上部凸出的圓臺的最大直徑D。套筒4下部左右兩側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下槽孔41和上槽孔42。套筒4卡固于套筒連接板5的凹槽內。
[0047]如圖2所示,下夾持組件I包括右側下夾持托片11、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下夾持平行氣爪13、左側下夾持托片14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其中,右側下夾持托片11和左側下夾持托片14相互接觸的一端均設置有一個半圓形槽口,另一端分別固接在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上。右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2和左側下夾持托片連接塊15分別與下夾持平行氣爪13的右爪和左爪相連接。
[0048]如圖3所示,上夾持組件2包括右側上夾持托片21、右側上夾持托片連接塊22、上夾持平行氣爪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