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果蕨人工栽培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栽培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莢果蕨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莢果蕨(Matteucciastruthio pteris Todaro)屬于球子蕨科(Onocleaceae)莢果蕨屬,產(chǎn)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以及西藏、云南等地,日本、朝鮮、北美洲及歐洲也有分布,是一種溫帶廣布種。
[0003]莢果蕨營養(yǎng)葉地上部分于秋季枯死。葉基呈螺旋狀排列。緊貼根莖,成為貯藏器官。根基部的老葉基漸次枯死,但不脫落,狀似風梨。根莖上形成褐色不定根。從葉基間伸出,密集卷曲。風梨狀根莖和不定根全部在地下。
[0004]莢果蕨具有藥用價值,根狀莖入藥“貫眾”含有坡那甾酮A、蛻皮甾酮、碟甾酮等成分,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可用于防流行性感冒、痢疾等病,醫(yī)治吐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等癥及預(yù)防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瘆,治療熱毒、瘡瘍、痄腮等,還可以用來驅(qū)除絳蟲、蛔蟲、鉤蟲和蟯蟲。
[0005]莢果蕨株形較大,高達Im以上,散發(fā)出黃瓜清香,怡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適合于小區(qū)綠化、公園林間綠地栽植。春季萌發(fā),生機勃勃,盛夏羽葉繁茂,蔚蔚壯觀,是上佳的綠化材料。也是具有應(yīng)用前景的本土綠化材料。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沒有人工培育莢果蕨的方法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莢果蕨人工栽培方法。
[0007]本發(fā)明的莢果蕨人工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0008]一、孢子采集:于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進行采集,采集時用剪刀剪下成熟莢果蕨孢子葉帶柄采集,然后進行風干處理,再用手揉搓至使孢子囊開裂,孢子與孢子囊分離后過O. 05mm篩,得到莢果蕨孢子;
[0009]二、孢子保存:將步驟一得到的莢果蕨孢子放入廣口瓶或外套密封塑料袋的紙袋內(nèi),在不高于室溫的條件下保存,得到待播種孢子;
[0010]三、育苗:①于4月下旬采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組成的混合水溶液對溫室大棚進行熏蒸消毒,大棚外覆蓋透光率為20%?40%的遮陽網(wǎng),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溫度為22?300C ;②在溫室大棚內(nèi)沿南北方向做畦,畦深為10cm,畦寬為120cm?150cm,畦間距為40cm,畦內(nèi)覆育苗布;③將經(jīng)過高溫滅菌的黑土土壤過O. 05mm篩后作為基質(zhì),填充至畦內(nèi),土壤高度與原地面持平;④于5月中旬進行播種,首先將畦內(nèi)土壤澆至土壤含水量為30%,然后將步驟二得到的待播種孢子與砂或土混合,再將孢子與砂土的混合物均勻撒在畦內(nèi)土壤表面;⑤實時監(jiān)測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為22%?34%,當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低于22%時進行噴霧補充水分,同時當遇雨水天氣時將溫室大棚外雨水排出,使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不高于34% 實時監(jiān)測并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濕度為75%,當溫室大棚內(nèi)濕度大于90%時敞開溫室大棚并噴施殺菌劑;?播種后45天用噴霧器向莢果蕨幼苗葉面噴水,噴水量以葉面形成水膜不形成水滴為準7月末待幼苗葉片數(shù)量達到3?5枚后分植至54孔育苗盤中,育苗盤中土壤為摻有土壤總質(zhì)量20%?25%的腐熟豬糞,每孔植入I?2株幼苗,分植后澆水至育苗盤中土壤含水量為25%?30%,然后再覆蓋厚度為Icm的土壤進行保濕,將育苗盤置于溫室內(nèi)越冬,以備定植,控制溫室內(nèi)溫度為 24 ?30°C ;
[0011]四、整地:選擇耕地、疏林地或林間荒地作為定植土地,整地過程為:①耕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疏松、地勢平坦、保肥保水和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先施腐熟豬糞有機肥,施肥量為1800kg/公頃?2200kg/公頃,然后進行機械整地,深翻30cm?40cm,把細起壟,壟距65cm?70cm,按壟定植疏林地:選擇郁閉度為0.2?0.3的林內(nèi)疏林地,采用人工穴狀整地,穴徑30cm,除草松土后增施農(nóng)家肥,施肥量為1800kg/公頃?2200kg/公頃;③林間荒地采用小型機械和人工結(jié)合整地,條狀整地,除草松土后增施農(nóng)家肥,施肥量為1800kg/公頃?2200kg/公頃;
[0012]五、定植:莢果蕨的定植期采用以下三種形式:①春育春植:采用春育春植時,選擇春季作為定植期,要求春季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5%時,在具有灌溉條件的耕地定植;?春育夏植:采用春育夏植時,選擇夏季作為定植期,選擇耕地、疏林地或林間荒地作為定植土地;③春育秋植:采用春育秋植時,選擇秋季作為定植期,當秋季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5%時,在疏林地中定植;
[0013]六、合理密植:①用于綠化的莢果蕨,在耕地定植,密植株距為1cm?35cm,密植行距為65cm?70cm,密植密度為4萬株/公頃?15萬株/公頃用于生產(chǎn)山野菜的莢果蕨,在疏林地和林間荒地定植,密植株距為35cm,密植行距為70cm以上,密植密度為I萬株/公頃?4萬株/公頃;
[0014]七、撫育:查缺補缺,保證苗全,預(yù)留補缺用苗,預(yù)留量為定植數(shù)量的5%?10% ;
[0015]八、管理:①合理間作、有利遮陽:定植初期,對于耕地定植的莢果蕨間種一年生高桿農(nóng)作物;②旱灌澇排、控制水分:人工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旱灌澇排,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為22%?34%,對于用于生產(chǎn)山野菜的莢果蕨每年春季萌開始生長后灌溉一次,灌溉使土壤含水量達到25%?30%,秋季封凍前灌溉一次,灌溉使土壤含水量達到25%?30% ;③中耕除草:人工除草,除早除小;
[0016]九、病蟲害防治:①防治霜霉病每公頃噴施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②防治病毒病每公頃噴施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螨類病蟲每公頃噴施蟲螨克乳油1500倍液;
[0017]十、適時采收:①對于用于綠化的莢果蕨,定植二年后出圃,出圃時間為春季或夏季;②對于用于生產(chǎn)山野菜的莢果蕨,定植五年后于春季采集嫩莖葉,采集時間為5月初至5月中旬,莢果蕨葉片長度達到1cm?13cm且拳卷沒有伸展時進行采收,每年采收一茬。
[001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如下:
[0019]本發(fā)明是一種系統(tǒng)、完整、規(guī)范莢果蕨由野生轉(zhuǎn)變?yōu)槿斯ぴ耘嗟募夹g(shù)方法。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定量和定性探索,從孢子采集、保管、繁育、栽培、撫育、病蟲害防治等都進行敘述說明,根據(jù)本項發(fā)明,可以進行規(guī)?;斯ぴ耘嗲v果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的的莢果蕨人工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0021]一、孢子采集:于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進行采集,采集時用剪刀剪下成熟莢果蕨孢子葉帶柄采集,然后進行風干處理,再用手揉搓至使孢子囊開裂,孢子與孢子囊分離后過O. 05mm篩,得到莢果蕨孢子;
[0022]二、孢子保存:將步驟一得到的莢果蕨孢子放入廣口瓶或外套密封塑料袋的紙袋內(nèi),在不高于室溫的條件下保存,得到待播種孢子;
[0023]三、育苗:①于4月下旬采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組成的混合水溶液對溫室大棚進行熏蒸消毒,大棚外覆蓋透光率為20%?40%的遮陽網(wǎng),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溫度為22?300C ;②在溫室大棚內(nèi)沿南北方向做畦,畦深為10cm,畦寬為120cm?150cm,畦間距為40cm,畦內(nèi)覆育苗布;③將經(jīng)過高溫滅菌的黑土土壤過O. 05mm篩后作為基質(zhì),填充至畦內(nèi),土壤高度與原地面持平;④于5月中旬進行播種,首先將畦內(nèi)土壤澆至土壤含水量為30%,然后將步驟二得到的待播種孢子與砂或土混合,再將孢子與砂土的混合物均勻撒在畦內(nèi)土壤表面;⑤實時監(jiān)測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為22%?34%,當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低于22%時進行噴霧補充水分,同時當遇雨水天氣時將溫室大棚外雨水排出,使溫室大棚內(nèi)土壤含水量不高于34% 實時監(jiān)測并控制溫室大棚內(nèi)濕度為75%,當溫室大棚內(nèi)濕度大于90%時敞開溫室大棚并噴施殺菌劑;?播種后45天用噴霧器向莢果蕨幼苗葉面噴水,噴水量以葉面形成水膜不形成水滴為準7月末待幼苗葉片數(shù)量達到3?5枚后分植至54孔育苗盤中,育苗盤中土壤為摻有土壤總質(zhì)量20%?25%的腐熟豬糞,每孔植入I?2株幼苗,分植后澆水至育苗盤中土壤含水量為25%?30%,然后再覆蓋厚度為Icm的土壤進行保濕,將育苗盤置于溫室內(nèi)越冬,以備定植,控制溫室內(nèi)溫度為 24 ?30°C ;
[0024]四、整地:選擇耕地、疏林地或林間荒地作為定植土地,整地過程為:①耕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疏松、地勢平坦、保肥保水和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先施腐熟豬糞有機肥,施肥量為1800kg/公頃?2200kg/公頃,然后進行機械整地,深翻30cm?40cm,把細起壟,壟距65cm?70cm,按壟定植疏林地:選擇郁閉度為O. 2?O. 3的林內(nèi)疏林地,采用人工穴狀整地,穴徑30cm,除草松土后增施農(nóng)家肥,施肥量為1800kg/公頃?2200kg/公頃;③林間荒地采用小型機械和人工結(jié)合整地,條狀整地,除草松土后增施農(nóng)家肥,施肥量為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