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便型水稻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一種水稻收割脫粒用的農(nóng)業(yè)機械。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各種水稻收割機行走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L架左、右兩 側(cè)都裝有齒式滾輪或履帶輪,另 一種是機架下方裝有長條形齒式滾 筒。兩種方式都具有轉(zhuǎn)向不靈活的缺陷。此外,由于現(xiàn)有的各種水 稻收割機的割禾與送禾裝置都比較復(fù)雜,因此存在體積大,比較笨
重的不足之處,重量一般都超過100千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便型水稻收割機,做到重量 輕,操作方便,轉(zhuǎn)向靈活。
本實用新型包括后方有操作桿的機架,機架上部裝有分離式脫
粒機,分離式脫粒機粒下方有出谷口及放置籮篋用的平臺;機架中 部裝有柴油才幾及減速箱,改進之處在于減速箱輸出軸通過鏈條或履 帶帶動位于機架下方中央的齒式滾輪或單履帶行走裝置;機架前方 有由三才M黃桿和兩根豎桿焊接而成的割禾架,上橫桿左端經(jīng)支承桿 固定在機架上部,下橫桿經(jīng)兩根支承桿分別固定在機架左、右架腳 上,三才財黃桿左端分別焊接有滾珠軸承,固裝有三個主動鏈輪的主 鏈輪軸穿套在該三個滾珠軸承內(nèi);三根橫桿右端分別裝有可調(diào)螺 桿,三根可調(diào)螺桿外端分別固接有滾珠軸承,固裝有三個從動鏈輪 的副鏈輪軸穿套在該三個滾珠軸承內(nèi),上鏈條和中鏈條上分別裝有 牽引三角片,下鏈條上裝有割禾刀片,三才M黃桿上分別有鏈條導(dǎo)向 支承輪;豎向擋禾片的下端分別經(jīng)各自的縱向支承桿固定在橫桿 上,所有豎向擋禾片的上端都焊接在橫向連桿上,橫向連桿左端及中部分別經(jīng)支承桿固定在機架上部;頂邊往后翻轉(zhuǎn)的導(dǎo)禾板右半部 下邊固定在下橫桿上,其左半部固定在機架上,導(dǎo)禾槽右端鉸接在 導(dǎo)禾板右端下部上,導(dǎo)禾板中部有一排調(diào)整導(dǎo)禾槽左端高度位置用 的插孔及插銷;柴油機主傳動軸伸出機架的外端上裝有傘齒輪,通
過軸承固定在機架上的縱向傳動桿后端傘齒輪與豎向傳動桿上端 傘齒輪嚙合,同時與分離式脫粒機主軸外端傘齒輪嚙合,縱向傳動 桿前端傘齒輪與主鏈輪軸上端傘齒輪嚙合。
工作原理如下柴油機主軸旋轉(zhuǎn), 一方面通過減速箱帶動齒式 滾輪或單履帶行走裝置滾動,使整機往前行走;另一方通過主傳動 軸外端上的傘齒輪帶動豎向傳動桿旋轉(zhuǎn),豎向傳傳動桿上端傘齒輪 則同時帶動分離式脫粒機和縱向轉(zhuǎn)動桿旋轉(zhuǎn),縱向傳動桿前端傘齒 輪再帶動主鏈輪軸旋轉(zhuǎn),主鏈輪軸的三個主動鏈輪分別帶動三根鏈 條及從動鏈輪轉(zhuǎn)動。此時下鏈條上的割禾刀片不停地將禾桿割斷, 上、中鏈條上的牽引三角片則推著禾桿前行。當(dāng)禾桿高度與機架差 不多高時,導(dǎo)禾槽左端調(diào)到最低位置,禾桿則在上、中鏈條的牽引 三角片的推動下,沿導(dǎo)禾板移動并進入分離式脫粒機開口槽內(nèi),禾 桿上部的谷穗被分離式脫粒機脫粒并流入籮筐內(nèi),剩下的秸桿繼續(xù) 被上、中鏈條上的牽引三角板帶出。當(dāng)禾桿高度較矮時,通過插銷、 插孔將導(dǎo)禾槽左端調(diào)到適當(dāng)高度,禾桿則在中鏈條的牽引三角片的 推動及導(dǎo)禾板的配合下,沿導(dǎo)向槽上升,禾桿上升到一定高度時, 則在上、中鏈條牽引三角片的共同推動下進入分離式脫粒機開口槽 脫粒。 1
旋轉(zhuǎn)三4M黃桿右端可調(diào)螺桿上的螺母,可調(diào)整副鏈輪軸與主鏈 輪軸之間的相對距離,從而調(diào)整好三條鏈條的松緊度。 與已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下列特點 1 、由于只有位于機架下部中央的一個齒式滾輪或單履帶行走裝置,因此轉(zhuǎn)向容易,操作方便。
2、 由于割禾裝置與送禾裝置只是一些桿件與鐵皮制作的板件 組合,因此體積小、重量輕,機重只有80公斤左右,兩人可以抬 走。
3、 適用范圍廣,不同高矮的禾桿都能收割,可在各種不同大 小的田塊上使用。
圖l是輕便型水稻收割機主視圖。
圖2是輕便型水稻收割機俯視圖。
圖3是輕便型水稻收割機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所示,本實用機新型包括后方有操作桿的機架1,機架1 上部裝有分離式脫粒機11,分離式脫粒機11下方有出谷口 12及放 置籮筐用的平臺13,機架l中部裝有柴油機2及減速箱5,減速箱 5輸出軸通過鏈條帶動位于機架1下方中央的齒式滾輪10,機架1 前方有由三根橫桿31、 32、 33和兩根豎桿34、 35焊接而成的割禾 架,上橫桿31左端經(jīng)支承桿36固定在機架1上部,下橫桿33經(jīng) 支承桿37、 38分別固定在機架1左、右架腳上,三4M黃桿左端分 別焊接有滾珠軸承39,固裝有三個主動鏈輪40的主鏈輪軸4穿套 在該三個滾珠軸承39內(nèi);三4M黃桿右端分別裝有可調(diào)螺桿30、三 根可調(diào)螺桿30外端分別固接有滾珠軸承39,固裝有三個從動鏈輪 60的副鏈輪軸6穿套在該三個滾珠軸承39內(nèi),上鏈條61和中鏈條 62上分別裝有牽引三角片7,下鏈條63上裝有割禾刀片8,三才M黃 桿31、 32、 33上分別有鏈條導(dǎo)向支承輪64;豎向擋禾片9的下端 分別經(jīng)各自的縱向支承桿91固定在下橫桿33上,所有豎向擋禾片 9的上端都焊接在橫向連桿92上,橫向連桿92左端及中部分別經(jīng)支承桿93固定在機架1上部;頂邊往后翻轉(zhuǎn)的導(dǎo)禾板15右半部下 邊固定在下橫桿。33上,其左半部固定在機架l上,導(dǎo)禾槽14右端 鉸接在導(dǎo)禾板15右端上,導(dǎo)禾板15中部有一排調(diào)整導(dǎo)禾槽14左 端高度位置用的插孔16及插銷,柴油機2主傳動軸伸出機架1的 外端上裝有傘齒輪21,通過軸承固定在機架1上的豎向傳動桿23 下端傘齒輪22與傘齒輪21嚙合,通過軸承固定在機架1上的縱向 傳動桿26后端傘齒輪25與豎向傳動桿上端傘齒24嚙合,同時與 分離式脫粒機11主軸外端的傘齒輪29嚙合,縱向傳動桿26前端 傘齒輪27與主鏈輪軸4上端傘齒輪28嚙合。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減速箱5輸出軸通過履帶 帶動位于機架1下方中央的單履帶行走裝置。'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輕便型水稻收割機,包括后方有操作桿的機架(1),機架(1)上部裝有分離式脫粒機(11),分離式脫粒機(11)下方有出谷口(12)及放置籮筐用的平臺(13),機架(1)中部裝有柴油機(2)及減速箱(5),其特征在于減速箱(5)輸出軸通過鏈條或履帶帶動位于機架(1)下方中央的齒式滾輪(10)或單履帶行走裝置,機架(1)前方有由三根橫桿(31、32、33)和兩根豎桿(34、35)焊接而成的割禾架,上橫桿(31)左端經(jīng)支承桿(36)固定在機架(1)上部,下橫桿(33)經(jīng)支承桿(37、38)分別固定在機架(1)左、右架腳上,三根橫桿左端分別焊接有滾珠軸承(39),固裝有三個主動鏈輪(40)的主鏈輪軸(4)穿套在該三個滾珠軸承(39)內(nèi);三根橫桿右端分別裝有可調(diào)螺桿(30),三根可調(diào)螺桿(30)外端分別固接有滾珠軸承(39),固裝有三個從動鏈輪(60)的副鏈輪軸(6)穿套在該三個滾珠軸承(39)內(nèi),上鏈條(61)和中鏈條(62)上分別裝有牽引三角片(7),下鏈條(63)上裝有割禾刀片(8),三根橫桿(31、32、33)上分別有鏈條導(dǎo)向支承輪(64);豎向擋禾片(9)的下端分別經(jīng)各自的縱向支承桿(91)固定在下橫桿(33)上,所有豎向擋禾片(9)的上端都焊接在橫向連桿(92)上,橫向連桿(92)左端及中部分別經(jīng)支承桿(93)固定在機架(1)上部;頂邊往后翻轉(zhuǎn)的導(dǎo)禾板(15)右半部下邊固定在下橫桿(33)上,其左半部固定在機架(1)上,導(dǎo)禾槽(14)右端鉸接在導(dǎo)禾板(15)右端下部上,導(dǎo)禾板(15)中部有一排調(diào)整導(dǎo)禾槽(14)左端高度位置用的插孔(16)及插銷,柴油機(2)主傳動軸伸出機架(1)的外端上裝有傘齒輪(21),通過軸承固定在機架(1)上的豎向傳動桿(23)下端傘齒輪(22)與傘齒輪(21)嚙合,通過軸承固定在機架(1)上的縱向傳動桿(26)后端傘齒輪(25)與豎向傳動桿(23)上端傘齒輪(24)嚙合,同時與分離式脫粒機(11)主軸外端的傘齒輪(29)嚙合,縱向傳動桿(26)前端傘齒輪(27)與主鏈輪軸(4)上端傘齒輪(28)嚙合。
專利摘要一種輕便型水稻收割機,包括有分離式脫粒機,其減速箱輸出軸通過鏈條或履帶帶動位于機架下方中央的齒式滾輪或單履帶行走裝置,機架前方有割禾架,割禾架上裝有主鏈輪軸、副鏈輪軸及三副鏈條鏈輪裝置,上、中鏈條上分別裝有牽引三角片,下鏈條上裝有割禾刀片,頂邊往后翻轉(zhuǎn)的導(dǎo)禾板右半部下邊固定的割禾架下橫上,其左半部固定在機架上。柴油機主傳動軸外端傘齒輪與豎向傳動桿下端傘齒輪嚙合,縱向傳動桿后端傘齒輪與豎向傳動桿上端傘齒輪嚙合,同時與分離式脫粒機主軸外端的傘齒輪嚙合,縱向傳動桿前端傘齒輪與主鏈輪軸上端傘齒輪嚙合。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體積小,重量輕、機重只有80公斤左右,轉(zhuǎn)向容易,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A01D45/04GK201222873SQ20082005328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曾付芳 申請人:曾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