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紙及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產(chǎn)品制作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紙。
【背景技術(shù)】
[0002]電子紙(E-Paper)并非單純的紙張或顯示器的替代品,可視為“第三種媒體”。作為一類綠色環(huán)保的非主動式發(fā)光平板顯示裝置,E-Paper技術(shù)正處于不斷創(chuàng)新與不斷成長的時期。與其他電子顯示裝置相比,電子紙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類紙性。同時電子紙能實現(xiàn)低功耗的最佳顯示模式,既不使用背光源,也不用主動發(fā)光,而是使用環(huán)境光源形成反射型顯示器。并且其對比度對于環(huán)境光的變化不敏感,適合于不同光照條件下使用,對人的視覺刺激柔和,非常適合肉眼觀看。
[0003]然而,電子紙顯示技術(shù)依賴于粒子的運動,用于顯示的開關(guān)時間非常長,長達幾十或者幾百毫秒。這樣,由于顯示的開關(guān)時間較長,可能會導致用戶翻頁或更新當前頁的時間較長,用戶操作便利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紙,縮短顯示的開關(guān)時間。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電子紙,包括多個像素單元,每個所述像素單元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帶電球,還包括:
[0006]相對設置的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所述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呈設定夾角,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所述第四電極形成一容納所述帶電球的容納空間,且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形成的第一電場與所述第三電極和所述第四電極形成的第二電場的電場方向具有設定夾角。
[0007]進一步的,所述帶電球包括帶正電的第一半球和帶負電的第二半球。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球涂覆有帶正電的白色涂料,所述第二半球涂覆有帶負電的黑色涂料。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平行設置,所述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三電極相垂直,使得所述第一電場和第二電場的電場方向相垂直。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容納空間內(nèi)填充有可加快所述帶電球轉(zhuǎn)動的液體,且所述帶電球懸浮于所述液體內(nèi)。
[0011 ]進一步的,所述液體為電泳液。
[0012]進一步的,還包括:多條柵線和多條控制線,多條所述柵線和多條所述控制線交叉限定出所述多個像素單元,所述像素單元還包括一用于根據(jù)相應的柵線、控制線的信號控制相應的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所述第四電極的電極極性的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入端與柵線、控制線連接,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所述第四電極連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塊包括:
[0014]第一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電極連接;
[0015]第二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電極連接;
[0016]第三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三電極連接;
[0017]第四薄膜晶體管,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四電極連接。
[0018]進一步的,所述電子紙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設有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基板上設有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三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四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001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為透明基板。
[0020]進一步的,一個所述像素單元中的第三電極與相鄰的所述像素單元中的第三電極或第四電極之間設有絕緣隔層。
[0021]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第三電極和第四電極的設置,形成與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形成的電場具有設定夾角的電場,采用兩個電場共同驅(qū)動帶電球,加快帶電球的運動速度,縮短顯示的開關(guān)時間,提升用戶操作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0022]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子紙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3]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電球狀態(tài)示意圖;
[0024]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電球狀態(tài)示意圖;
[0025]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電球狀態(tài)示意圖;
[0026]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路原理示意圖;
[0027]圖6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基板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8]圖7表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的分布結(jié)構(gòu)不意圖;
[0029]圖8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電極的分布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進行詳細說明,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003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紙,包括多個像素單元,每個所述像素單元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電極I和第二電極2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I和第二電極2之間的帶電球,還包括:
[0032]相對設置的第三電極3和第四電極4,所述第三電極3和第四電極4呈設定夾角,所述第一電極1、所述第二電極2、所述第三電極3、所述第四電極4圍設成一個容納空間,所述帶電球6位于所述容納空間中,且所述第一電極I和所述第二電極2形成的第一電場與所述第三電極3和所述第四電極4形成的第二電場的電場方向具有設定夾角。
[0033]第三電極3和第四電極4形成的第二電場與第一電極I和第二電極2形成的第一電場的電場方向具有設定夾角,在第一電場和第二電場的共同作用下,加速了帶電球的轉(zhuǎn)動速度,縮短的開關(guān)時間,提升用戶操作便利性。
[0034]其中,可選的,所述設定夾角可以是60?90度之間的夾角。
[0035]第三電極3和第四電極4的設置,使得帶電球6在第一電場和第二電場共同作用下轉(zhuǎn)動,第一電場和第二電場之間具有夾角,使得帶電球6受到了沿轉(zhuǎn)動方向的偏轉(zhuǎn)力,加速了帶電球6的運轉(zhuǎn),第一電場和第二電場之間的夾角的角度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定,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電場和所述第二電場的電場方向相垂直。
[0036]為了實現(xiàn)所述第一電場和所述第二電場的電場方向相垂直,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I和第二電極2平行設置,所述第三電極3和第四電極4平行設置,所述第一電極I和第三電極3相垂直。
[0037]進一步的,本實施例電子紙還包括:多條柵線和多條控制線,多條所述柵線和多條所述控制線交叉限定出所述多個像素單元,所述像素單元還包括一用于根據(jù)相應的柵線、控制線的信號控制相應的所述第一電極1、所述第二電極2、所述第三電極3、所述第四電極4的電極極性的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入端與相應的柵線、控制線連接,所述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極1、所述第二電極2、所述第三電極3、所述第四電極4連接。
[0038]如圖5所示,對應于所述第一電極1、第二電極2、第三電極3、第四電極4,每個像素單元包括第一控制線S1、第二控制線S2、第三控制線S3、第四控制線S4,一個像素單元中的控制模塊根據(jù)接收到的柵線(Gate)、第一控制線SI的信號控制第一電極I所帶電荷為正或負;該控制模塊根據(jù)接收到的柵線、第二控制線S2的信號控制第二電極2所帶電荷為正或負;該控制模塊根據(jù)接收到的柵線、第三控制線S3的信號控制第三電極3所帶電荷為正或負;該控制模塊根據(jù)接收到的柵線、第四控制線S4的信號控制第四電極4所帶電荷為正或負。所述第一電極1、第二電極2、第三電極3、第四電極4的極性獨立控制,互不干擾。
[0039]所述控制模塊的具體電路結(jié)構(gòu)可以有多種,只要實現(xiàn)根據(jù)相應的柵線、控制線的信號控制第一電極1、第二電極2、第三電極3的極性即可,優(yōu)選的,本實施例中的控制模塊結(jié)構(gòu)如圖5所示,所述控制模塊包括:
[0040]第一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電極I連接;
[0041]具體的,第一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為柵極,第二端為源極,第三端為漏極。
[0042]所述控制模塊還包括第二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電極2連接;
[0043]具體的,第二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為柵極,第二端為源極,第三端為漏極。
[0044]所述控制模塊還包括第三薄膜晶體管,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三電極3連接;
[0045]具體的,第三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為柵極,第二端為源極,第三端為漏極。
[0046]所述控制模塊還包括第四薄膜晶體管,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柵線連接,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二端與相應的控制線連接,所述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三端與所述第四電極4連接。
[0047]具體的,第四薄膜晶體管的第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