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包括,機柜,為長方體金屬立柜支架,所述金屬立柜支架下側壁內設有支撐機器的支撐裝置,所述機柜底部沿氣流運行路徑上依次設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設有多個氣流入孔,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壁上設有氣流通過孔道,靠近所述第二殼體前端上壁面部分區(qū)域開設有多個氣流流出通道;管式熱交換器,置放于第一殼體內;風機,固放于通過推拉方式安裝在所述機柜內的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對接界面上的對應位置處設有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扣合連通整個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風機的運行。
【專利說明】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柜,特別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
【背景技術】
[0002]當今社會,能源短缺形勢嚴峻已受全社會普遍關注,節(jié)能減排措施的出臺迫不及待。近年來,通信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已變成了能耗大戶,幾大通信運營商每年的總耗電量達到200億度以上。其中,通信交換設備以及機房專用空調的耗電量約占90%。隨著通信產業(yè)的發(fā)展,移動通信基站的數(shù)量還在增加,基站機房總耗電量越來越大,降低機房空調電能消耗、減少電費支出,已成為移動通信運營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0003]基站機房一般面積較小,且空間相對密閉,而機房內通信交換設備發(fā)熱量較大,基站機房內顯熱比很高,一般需要全年制冷,且對潔凈度要求較嚴格,使基站機房空調與普通舒適型空調相比,具有顯熱比更高、潔凈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殊要求。我國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區(qū)在冬季和過渡季甚至夏季的早晚時段,室外溫度低于基站機房內要求的溫度,適當弓I入新風對室內空氣冷卻就可以代替常規(guī)的壓縮式機械制冷,從而大大節(jié)約機房空調電能消耗。
[0004]另一方面,大量的基站機房設在荒山野嶺,處于無人值守狀態(tài)。常規(guī)的風冷分體式空調常常遭到人為破壞,或經烈日暴曬、風吹雨淋、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傳統(tǒng)的風冷冷凝器置于室內實現(xiàn)一體化空調設計,安裝維護十分簡便,既可以防止室外機被盜被損,也可改善機房空調自身運行環(huán)境、確保工作可靠,防止機房空調被損壞后,基站通信設備發(fā)生故障甚至燒毀。
[0005]目前高熱密度機房空調機柜的散熱問題普遍存在,制冷機組只對整個機房散熱,不能對具體的機柜散熱,更不能適應機柜不同的熱密度,智能化調整各個末端的容量成為難題,導致機組耗電量大,機組運行控制適應性較差,無法實現(xiàn)自動控制,基于以上所述,將傳統(tǒng)的風冷冷凝器置于室內實現(xiàn)一體化空調機柜設計的開發(fā)很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該機柜克服了傳統(tǒng)機房整體散熱結構對機柜散熱不均勻,耗電量大,設備維護成本高等問題。本案提供的機柜將冷凝裝置和風機設置在機柜底部,有針對性地對機柜內部機器進行冷卻,節(jié)約了能源。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包括,機柜,為長方體金屬立柜支架,所述金屬立柜支架下側壁內設有支撐機器的支撐裝置,所述機柜形成了熱氣流通道和冷氣流通道,所述機柜底部沿氣流運行路徑上依次設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設有多個氣流入孔,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壁上設有氣流通過孔道,靠近所述第二殼體前端上壁面部分區(qū)域開設有多個氣流流出通道;
[0008]管式熱交換器,置放于固定在所述機柜內底部的第一殼體內,所述管式熱交換器由呈U型的銅管和盤繞于所述銅管外壁上的鋁翅片組成,所述銅管入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一管路連接,所述銅管出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二管路連接;
[0009]風機,固放于通過推拉方式安裝在所述機柜內的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對接于所述機柜內部底端,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對接界面上的對應位置處設有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扣合連通整個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風機的運行;
[0010]其中,在所述第二殼體內風機的作用下,熱通道的氣流穿過設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氣流入口,經過所述管式熱交換器、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氣流通道,最后由所述第二殼體上壁面上的氣流通道排出,進入機房冷通道內。
[0011]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銅管的入口端通過所述第一管路與設置于所述機柜外部的水泵連通,所述水泵與保溫膨脹水箱連接,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管路連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與制冷裝置連接。
[0012]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一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在穿過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后分流形成三個平行支管路,三個所述支管路再匯聚成一個總管路,所述總管路與所述銅管入口端連接,其中兩個所述支管路上設有開關閥門,配合設置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控制冷制劑的流量,從而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效果。
[0013]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機柜底部的積水盤,所述積水盤的后側壁上設有水位監(jiān)測孔,所述積水盤的底端面內設有至少一個高出底端界面高度的溢水孔,對所述機柜整體裝置具有加濕的效果。
[0014]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前壁面上的LED燈帶,所述LED燈帶上設有黃、紅、藍三種燈,用于監(jiān)控所述機柜內氣流的溫度和所述風機的運行狀態(tài),用于遠程監(jiān)測機柜內部的溫度和機器的運行狀態(tài)。
[0015]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機柜的前后內壁面上裝有隔熱保溫板。
[0016]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機柜裝有前門,所述前門一側邊金屬框固定在所述機柜上,所述前門另一側邊金屬框上設有可扣合在所述機柜上的開關裝置,所述前門中間鑲嵌有透明玻璃,用于監(jiān)測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前壁面上的LED燈帶中三種顏色燈情況。
[0017]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裝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氣流的溫度。
[0018]優(yōu)選地是,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有益效果包括:1)機柜采用局部散熱結構,機房中有效冷凝空間減少,有效地降低了冷凝裝置的熱負荷和工作強度,節(jié)約了能源,提高了散熱效果;2)通過檢測熱氣流通道內氣流的溫度來調控風機的風速,使能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底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jù)以實施。
[002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中,包括:機柜,為長方體金屬立柜支架,所述金屬立柜支架下側壁內設有支撐機器的支撐裝置,所述機柜底部依次設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設有多個氣流入孔,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壁上設有氣流通過孔道,靠近所述第二殼體前端上壁面部分區(qū)域開設有多個氣流流出通道;
[0024]管式熱交換器,置放于固定在所述機柜內底部的第一殼體內,所述管式熱交換器由呈U型的銅管和盤繞于所述銅管外壁上的鋁翅片組成,所述銅管入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一管路連接,所述第一管路與設置于所述機柜外部的水泵連通,所述水泵與保溫膨脹水箱連接,所述銅管出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二管路連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與制冷裝置連接,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在穿過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后分流形成三個平行支管路,三個所述支管路再匯聚成一個總管路,所述總管路與所述銅管入口端連接,其中兩個所述支管路上設有開關閥門;
[0025]在管式熱交換器的出口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經過與氣流進行熱交換后出來的NPJ冷制劑的溫度,以調控與所述管式熱交換器的銅管入口端連接的第二管路中平行支管路開關的個數(shù)。當?shù)诙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小于40°C時,關閉兩個支管路;當?shù)诙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在40?43°C時,關閉一個支管路;當?shù)诙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不小于43°C時,打開所有支管路。
[0026]風機,固放于通過推拉方式安裝在所述機柜內的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對接于所述機柜內部底端,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對接界面上的對應位置處設有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扣合連通整個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風機的運行。
[0027]所述機柜底部設有積水盤,所述積水盤的后側壁上設有水位監(jiān)測孔,所述積水盤的底端面內設有至少一個高出底端界面高度的溢水孔,對所述機柜整體裝置具有加濕的效果,采用高位溢水孔的目的是防止機柜底部水位過高,破壞機柜的器件。
[0028]所述第二殼體前壁面上設有LED燈帶,所述LED燈帶上設有黃、紅、藍三種燈,用于監(jiān)控所述機柜內氣流的溫度和所述風機的運行狀態(tài),用于遠程監(jiān)測機柜內部的溫度和機器的運行狀態(tài)。當LED燈帶中黃燈亮,表明機柜內電路器件存在故障;當LED燈帶中紅燈亮,表明機柜內氣流溫度過高,大于45°C ;當LED燈帶中紅和黃兩種燈都亮時,表明機柜內電子器件存在故障,而且機柜內溫度過高,且超過45°C ;當LED燈帶中藍燈亮時,表明機柜運行正常。
[0029]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裝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氣流的溫度,以控制所述第二殼體內風機的轉速,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效果。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小于40°C時,風機以半速運行;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在40?44°C時,風機呈線性規(guī)律調節(jié)風速;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黠@示的溫度大于44°C時,風機以全速運行。
[0030]機柜運行機制:在所述第二殼體內風機的作用下,熱通道的氣流穿過設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氣流入口,第一溫度傳感器測量穿過第一殼體氣流的溫度,根據(jù)第一溫度傳感器顯示的溫度調節(jié)風機運行的速度,氣流進入第二殼體內的管式熱交換器,與從第一管路進入的NPJ冷制劑進行熱交換,冷卻的氣流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氣流通道,最后由所述第二殼體上壁面上的氣流通道排出,進入機房冷通道內,經過熱交換的NPJ冷制劑通過第二管路進入制冷裝置內。
[0031]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柜,為長方體金屬立柜支架,所述金屬立柜支架下側壁內設有支撐機器的支撐裝置,所述機柜形成了熱氣流通道和冷氣流通道,所述機柜底部沿氣流運行路徑上依次設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設有多個氣流入孔,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壁上設有氣流通過孔道,靠近所述第二殼體前端上壁面部分區(qū)域開設有多個氣流流出通道; 管式熱交換器,置放于固定在所述機柜內底部的第一殼體內,所述管式熱交換器由呈U型的銅管和盤繞于所述銅管外壁上的鋁翅片組成,所述銅管入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一管路連接,所述銅管出口端與穿過所述第一殼體后壁的第二管路連接; 風機,固放于通過推拉方式安裝在所述機柜內的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對接于所述機柜內部底端,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對接界面上的對應位置處設有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扣合連通整個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風機的運行; 其中,在所述第二殼體內風機的作用下,熱通道的氣流穿過設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氣流入口,經過所述管式熱交換器、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氣流通道,最后由所述第二殼體上壁面上的氣流通道排出,進入機房冷通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的入口端通過所述第一管路與設置于所述機柜外部的水泵連通,所述水泵與保溫膨脹水箱連接,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二管路連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與制冷裝置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在穿過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后分流形成三個平行支管路,三個所述支管路再匯聚成一個總管路,所述總管路與所述銅管入口端連接,其中兩個所述支管路上設有開關閥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機柜底部的積水盤,所述積水盤的后側壁上設有水位監(jiān)測孔,所述積水盤的底端面內設有至少一個高出底端界面高度的溢水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前壁面上的LED燈帶,所述LED燈帶上設有黃、紅、藍三種燈,用于監(jiān)控所述機柜內氣流的溫度和所述風機的運行狀態(tài)。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的前后內壁面上裝有隔熱保溫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裝有前門,所述前門一側邊金屬框固定在所述機柜上,所述前門另一側邊金屬框上設有可扣合在所述機柜上的開關裝置,所述前門中間鑲嵌有透明玻璃。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的后壁上裝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氣流的溫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房-制冷裝置一體化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的出口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
【文檔編號】H05K7/20GK204119711SQ201420456747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鞠俊, 李鶴明, 鐘小林 申請人:蘇州市朗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