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變壓用短網(wǎng),特別是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
背景技術:
短網(wǎng)是變壓器二次出線端到電爐電極的載流體總稱,包括銅排或銅管、軟連接、裸電纜及電極,現(xiàn)有的大型礦熱爐用的短網(wǎng),均采用銅管或巨型銅排來完成,其最大的缺點是短網(wǎng)上的電抗壓降大,致使爐體自然功率因數(shù)低,一般情況下(以30000kVA礦熱爐為例), 其自然功率因數(shù)僅為Coscj5=O. 7。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可明顯降低電抗, 易于安裝連接,節(jié)電效果顯著,并進一步提高爐體自然功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包括銅排, 由成對的夾板、成對的襯板、兩個支撐板、銅箔、角環(huán)、層間絕緣體和螺桿、螺母和墊片構成, 成對的襯板設置在成對夾板之間,在成對的襯板之間設置著兩支撐板,所述成套的通過螺紋相安裝連接的螺桿和螺母分別設置在每一夾板的兩端頭處,螺母和墊片均設置于夾板外側,夾板的兩端頭、襯板的兩端頭和兩支撐板上各自相距最遠的兩側端通過成套的螺桿和螺母固裝在一起,以使所述的夾板、襯板和兩支撐板固定構成短網(wǎng)骨架;在位于兩支撐板之間的短網(wǎng)骨架上均布固裝著相平行且大小相同的條帶狀銅箔,每一條帶狀銅箔沿著襯板或夾板長度方向延伸,條帶狀銅箔排列成呈柵欄狀的銅箔組,在相鄰兩銅箔之間固定設置的大小相同的層間絕緣體將相鄰兩銅箔隔開,層間絕緣體呈板條狀與銅箔平行,且其長度大于銅箔,層間絕緣體兩端分別超出銅箔的兩端頭;每一銅箔兩端頭處分別固定設置有角環(huán), 角環(huán)沿著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延伸而使其自身被彎成π形或C形,以分別圍住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銅箔組分為第一銅箔組和第二銅箔,第一銅箔組由第一間隔銅箔構成,第二銅箔組由第二間隔銅箔構成,第一間隔銅箔和第二間隔銅箔即為上述所說的銅箔,任意相鄰的兩第一間隔銅箔被單個第二間隔銅箔隔開,反之亦然,任意相鄰的兩第二間隔銅箔被單個第一間隔銅箔隔開,在所有第一間隔銅箔上的位置對應一致的底端作為一電極共同連接一組銅排,在所有第二間隔銅箔上的位置對應一致的頂端作為另一電極共同連接另一組銅排;在任意相鄰的某個第一間隔銅箔與某個第二間隔銅箔當中,所述的第一間隔銅箔的底端與所述的第二間隔銅箔的頂端之間的直線距離最長。本實用新型由一組銅箔交替固定排列成柵欄狀結構的銅箔組,銅箔之間設置有由玻璃絲纖維板構成的層間絕緣體,角環(huán)為由杜邦公司制造的(Nomex)DMD絕緣薄膜紙,角環(huán)和層間絕緣體可在相鄰兩銅箔之間起到絕緣的作用,銅箔組中相間隔的第一銅箔組底端作為共同電極共同連接一組銅排,銅箔組中相間隔的第二銅箔組頂端作為共同電極共同連接另一組銅排。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絕緣等級為F級,極間承受電壓大于5000V,一般情況下, 以5000Α為一組,并根據(jù)實際電流定制組數(shù)。本實用新型可明顯降低電抗,易于安裝連接,節(jié)電效果顯著,并進一步提高爐體自然功率。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如附圖所示,包括銅排,由成對的夾板4、成對的襯板3、兩個支撐板1和9、銅箔、角環(huán)2、層間絕緣體6和螺桿5、螺母8和墊片7構成,成對的襯板3設置在成對夾板4之間,在成對的襯板3之間設置著兩支撐板1、9,所述成套的通過螺紋相安裝連接的螺桿5和螺母8分別設置在每一夾板4的兩端頭處,螺母8和墊片7 均設置于夾板4外側,夾板4的兩端頭、襯板3的兩端頭和兩支撐板1、9上各自相距最遠的兩側端9a、9b通過成套的螺桿5和螺母8固裝在一起,以使所述的夾板4、襯板3和兩支撐板1、9固定構成短網(wǎng)骨架,即襯板3通過成套的螺桿5和螺母8被固定夾裝于兩夾板4之間,兩支撐板1、9通過成套的螺桿5和螺母8被固定夾裝于兩襯板3之間,所述的墊片7位于每一螺母8和夾板4之間,使墊片7被螺母8緊壓在夾板4外側壁面上;在位于兩支撐板 1、9之間的短網(wǎng)骨架上均布固裝著相平行且大小相同的條帶狀銅箔,每一條帶狀銅箔沿著襯板3或夾板4長度方向延伸,條帶狀銅箔排列成呈柵欄狀的銅箔組,在相鄰兩銅箔之間固定設置的大小相同的層間絕緣體6將相鄰兩銅箔隔開,層間絕緣體6呈板條狀與銅箔平行, 且其長度大于銅箔,層間絕緣體6兩端分別超出銅箔的兩端頭;每一銅箔兩端頭處分別固定設置有角環(huán)2,角環(huán)2沿著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60延伸而使其自身被彎成Π形或呈C 形(Π為俄文字母,其發(fā)音為ρο),以分別圍住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60;銅箔組分為第一銅箔組和第二銅箔,第一銅箔組由第一間隔銅箔IOa構成,第二銅箔組由第二間隔銅箔IOx 構成,第一間隔銅箔IOa和第二間隔銅箔IOx即為上述所說的銅箔,任意相鄰的兩第一間隔銅箔IOa被任意一第二間隔銅箔IOx隔開,反之亦然,即任意相鄰的兩第二間隔銅箔IOx 被任意一第一間隔銅箔IOa隔開,在所有第一間隔銅箔IOa上位置對應一致的底端al、a2、 a3…an-1、an作為輸入電極共同連接一組銅排,在所有第二間隔銅箔IOx上位置對應一致的頂端XI、X2…fti-l、Xn作為輸入電極共同連接另一組銅排;在某個第一間隔銅箔IOa和與其相鄰的該第二間隔銅箔IOx之中,相比較于在該某個第一間隔銅箔IOa上的任意位置及在該第二間隔銅箔IOx的任意位置,所述的第一間隔銅箔IOa其底端所處的位置與其相鄰的第二間隔銅箔IOx其頂端所處的位置之間的直線距離最長,如al和Xl之間的直線距離或Xl與a2之間的直線距離,即第二間隔銅箔IOx其頂端和與其相鄰的第一間隔銅箔IOa 的底端分別對應于同一銅箔的頂端和底端,相距最遠。所述的銅箔的數(shù)量為N對,每對為兩個,N ^ 21.經(jīng)實際驗證,為降低本實用新型溫升,一般的銅箔電流密度小于2. 5A/mm2,同時, 由于本實用新型本身有電容特性,需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40對銅箔,即80張銅箔,銅箔尺寸為200mmX0. 3mm,其截面積為60 mm2,如按每組5000A計算,每張銅箔所承受的電流為 125A,其電流密度為2.08 A/mm2,在實際應用中,33000kVA礦熱爐用12組5000A本實用新型后,自然功率可增到0. 85、. 90左右,節(jié)電效果顯著,產(chǎn)出每噸電石所耗的電能降幅在30 50度以上。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包括銅排,其特征在于由成對的夾板、成對的襯板(3)、兩個支撐板(1,9)、銅箔、角環(huán)(2)、層間絕緣體(6)和螺桿(5)、螺母(8)和墊片 (7)構成,成對的襯板C3)設置在成對夾板(4)之間,在成對的襯板C3)之間設置著兩支撐板(1、9),所述成套的通過螺紋相安裝連接的螺桿( 和螺母(8)分別設置在每一夾板(4) 的兩端頭處,螺母⑶和墊片(7)均設置于夾板⑷外側,夾板⑷的兩端頭、襯板(3)的兩端頭和兩支撐板(1、9)上各自相距最遠的兩側端(9a、9b)通過成套的螺桿( 和螺母(8) 固裝在一起,以使所述的夾板、襯板C3)和兩支撐板(1、9)固定構成短網(wǎng)骨架;在位于兩支撐板(1、9)之間的短網(wǎng)骨架上均布固裝著相平行且大小相同的條帶狀銅箔,每一條帶狀銅箔沿著襯板( 或夾板(4)長度方向延伸,條帶狀銅箔排列成呈柵欄狀的銅箔組,在相鄰兩銅箔之間固定設置的大小相同的層間絕緣體(6)將相鄰兩銅箔隔開,層間絕緣體(6) 呈板條狀與銅箔平行,且其長度大于銅箔,層間絕緣體(6)兩端分別超出銅箔的兩端頭;每一銅箔兩端頭處分別固定設置有角環(huán)O),角環(huán)( 沿著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60)延伸而使其自身被彎成呈Π形或C形,以分別圍住每一銅箔兩端部的邊沿(60);所述的銅箔組分為第一銅箔組和第二銅箔,第一銅箔組由第一間隔銅箔(IOa)構成,第二銅箔組由第二間隔銅箔(IOx)構成,任意相鄰的兩第一間隔銅箔(IOa)被單個第二間隔銅箔(IOx)隔開, 任意相鄰的兩第二間隔銅箔(IOx)被單個第一間隔銅箔(IOa)隔開,在所有第一間隔銅箔 (IOa)上的位置對應一致的底端(al、a2、a3 "an-l、an)作為一電極共同連接一組銅排,在所有第二間隔銅箔(IOx)上的位置對應一致的頂端》132丨&1-1、)(11)作為另一電極共同連接另一組銅排。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其特征是所述的銅箔的數(shù)量為N對,N彡2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電容式節(jié)能型無感短網(wǎng),襯板設置在兩夾板之間,在襯板之間設置著兩支撐板,夾板、襯板和兩支撐板固定構成短網(wǎng)骨架;在位于兩支撐板之間的短網(wǎng)骨架上均布固裝著相平行且大小相同的條帶狀銅箔,每帶狀銅箔沿著襯板或夾板長度方向延伸,在相鄰兩銅箔之間固定設置的大小相同的層間絕緣體將相鄰兩銅箔隔開,層間絕緣體兩端分別超出銅箔的兩端頭;每一銅箔兩端頭處分別固定設置的角環(huán)將每一銅箔的兩端部的邊沿圍??;相鄰兩第一間隔銅箔與相鄰兩第二間隔銅箔彼此相互隔開,在第一間隔銅箔上的底端作為一電極共同連接一組銅排,在第二間隔銅箔上的頂端作為另一電極共同連接另一組銅排。本實用新型可明顯降低電抗,易于安裝連接,節(jié)電效果顯著,并進一步提高爐體自然功率。
文檔編號H05B7/11GK202168238SQ20112023724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7日
發(fā)明者吳明環(huán), 姚永建, 馬雯 申請人:新疆升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