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行動電話及無線電話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可改善音質(zhì)及符合測試規(guī)格。
按,一般行動電話或無線電話的聽筒均設有一受話器,而該受話器是用來接收來自發(fā)話方的聲音,為了考量使用上的方便性,目前很多行動電話或無線電話都使其受話器能執(zhí)行擴音模式,如此當電話聽筒遠離耳朵時亦能清楚收訊,另外當在車上使用時更能增加駕車的安全性。
而如
圖1、圖2所示,即為一習用行動電話聽筒9,其具有一前蓋70前端面設有若干傳音孔71,一后蓋80相互蓋合于該前蓋70后端面,以及一受話器90裝設于該前蓋70及后蓋80間,該受話器90發(fā)出的聲音是可由該前蓋70的各傳音孔71傳出。
然而,此種電話聽筒為使能通過法規(guī)測試,如圖2、圖3所示,須使用一泄漏環(huán)61(Leakage Ring)靠設于電話聽筒;其中,該泄漏環(huán)61呈環(huán)狀周壁設有若干通孔62,一密封環(huán)63設于該泄漏環(huán)61的前端面靠設于電話聽筒;以該電話聽筒使用國際電信聯(lián)盟(Interan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ITU P.57 TYPE 3.1,或國際電工協(xié)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簡稱IEC)的IEC-318其中一人工耳65套設于該泄漏環(huán)61測試音質(zhì),其形成有一間隙66可供音波由該通孔62泄漏出。
而該習用的聽筒9以此測得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其測試結果則如圖4所示,測試曲線無法落在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曲線上下限內(nèi),尤其在低頻地帶。
為改善上述缺失,遂有一種以數(shù)字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簡稱DSP)技術來改善音質(zhì)者,其須改變內(nèi)部的電路及裝置,造成使用零件及成本都會提高,因此亦不甚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摸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可使具擴音功能電話聽筒改善其音質(zhì)之用。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更在提供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除可使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符合法規(guī)外,當其受話器為可執(zhí)行來電響鈐時能夠發(fā)出與另裝設響鈴器相當?shù)穆曇簟?br>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又在提供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結構簡單而可降低成本。
緣以達成前揭創(chuàng)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是可供一人工耳靠設測試其音質(zhì);該聽筒主要包含有一機殼具有一承接部,前端面設有若干的傳音孔,以及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一具有擴音功能的受話器裝設于該機殼的承接部;其特點在于該機殼的前端面內(nèi)部更設有若干泄音孔道,可于使用人工耳測試或耳朵接聽時,使該受話器發(fā)出的部分聲音可由該前蓋的各泄音孔道傳出。
其中該泄音孔道的數(shù)量是設有若干個。
其中該外蓋與該前蓋間的各泄音孔道是呈放射狀。
其中該泄音孔道是由一外蓋設于該機殼前端面所形成。
其中該泄音孔道間是形成有一環(huán)溝相通。
其中該前蓋的承接部是向內(nèi)凹設有一承窩供裝設該受話器。
其中該機殼是由一前蓋及一后蓋所組合而成。
藉此,可使該聽筒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以符合行動電話的測試法規(guī)要求,且其聲音效果較同功能的其它技術機種為佳,并可簡化設計及降低成本。
為了更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功效所在,茲舉以下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說明如下,其中圖1是習用聽筒結構的正視圖。
圖2是圖1中沿2-2方向剖面視圖。
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該習用電話聽筒的收音模式測試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6是圖5中沿5-5方向剖面視圖。
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收音模式測試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擴音模式測試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正視圖。
請參閱圖5至圖7,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1,主要包含有一前蓋10,具有一承接部11設于其內(nèi)側面并形成承窩,一卡接緣12設于其機殼周緣,若干傳音孔15設于其表面而可與該承接部11貫通。
一受話器20,是具有內(nèi)建擴音的功能,裝設于該前蓋10的承接部11;該受話器20具有一密封圈29設于該受話器20的前端緣使與該前蓋10的承接部11密閉,一發(fā)音部21對應該前蓋10的各傳音孔15而傳出聲音。
一外蓋30,設于該前蓋10的前面,其尺寸是大于該泄漏環(huán)61外周,并與該前蓋10間形成有若干呈放射狀的泄音孔道31,可于測試或耳朵接聽時供該受話器20傳出的部分音源泄漏之用,其中更形成有一內(nèi)環(huán)溝35及一外環(huán)溝36連通該各泄音孔道31。
一后蓋40,具有一卡接緣41設于其機殼周緣供對應卡合該前蓋10的卡接緣12;當該前、后蓋10、40相互蓋合后即可形成一容置空間50,該容置空間50是供聲音共振及裝設其他構件之用。
有關本實施例聽筒的組合,如圖6所示,先將該受話器20的發(fā)聲部21對向該前蓋10的承接部11,以及裝設各項組合必須的零件,再將該后蓋40的卡接緣41對應蓋合于該前蓋10的卡接緣12即可。
本實施例聽筒的實際測試方式及結果,另說明如下如圖7所示,該電話聽筒1測試其受話器收音模式的頻率響應曲線時,將該泄漏環(huán)61套合于該聽筒1前端,使其該前蓋10的各傳音孔15皆位于該泄漏環(huán)61環(huán)圈內(nèi),再將該人工耳65套設于該泄漏環(huán)61的另端;如此,當該受話器20發(fā)出聲音除由該泄漏環(huán)61的通孔62傳出外,又可由該前蓋10與外蓋30間的各泄音孔道31泄漏出,而該人工耳65則可測得其音頻。
因此,當該話筒為收音模式時,即可得到如圖8表所示的圖表曲線,不但可以得到良好的音質(zhì),又可符合法規(guī)要求的測試曲線圖形的上下限范圍之內(nèi);而當該話筒為擴音模式時,其測試曲線圖形則如圖9所示,亦符合規(guī)格要求。
另外,當測試時僅使用ITU P.57 TYPE 3.1或IEC-318的人工耳,但不加裝泄漏環(huán)(圖未示)時,本實用新型的頻率響應曲線亦很容易達到法規(guī)要求,且音質(zhì)表現(xiàn)亦佳;而習用聽筒僅使用IEC-318人工耳所測試的曲線更無法符合法規(guī),且音質(zhì)亦更惡化。因此,當使用此結構可使受話器在執(zhí)行收音模式或擴音模式時,皆可達到最佳的聲音表現(xiàn)。
此外,又如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電話聽筒的泄音孔道31A是亦可呈扇形,或者其它形狀而可同樣達到使受話器泄出部分聲音傳出的目的。
由以上實施例說明,可歸納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如下1.本實用新型的電話聽筒,利用泄音孔道設計結構,使該具擴音功能的受話器部分音源泄漏出,而可接收到良好的音質(zhì),因此可減少使用零件及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電話聽筒,也適于用僅使用IEC-318人工耳(不使用德國泄漏環(huán)),不僅其測試得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符合法規(guī)要求,音質(zhì)表現(xiàn)亦佳。
3.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又可改善發(fā)出的音質(zhì),使其更能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音質(zhì)曲線,而達到合用的目的。
綜上所陳,本實用新型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具有前揭的各項特點而得以達成各創(chuàng)作目的,其整體構造確為首先創(chuàng)作且具增進功效,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應已符合新型專利的要件,懇請貴審查委員不吝撥冗詳為審查,并早日賜準專利為禱。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主要包含有一機殼,具有一承接部,若干傳音孔設于前端面,并于內(nèi)部形成一容置空間;一受話器,具有內(nèi)建擴音功能,其周緣是密合裝設于該前蓋的承接部,而可對應該機殼的各傳音孔;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的前端面形成有至少一泄音孔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泄音孔道的數(shù)量是設有若干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外蓋與該前蓋間的各泄音孔道是呈放射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項其中任何一項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泄音孔道是由一外蓋設于該機殼前端面所形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泄音孔道間是形成有一環(huán)溝相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蓋的承接部是向內(nèi)凹設有一承窩供裝設該受話器。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機殼是由一前蓋及一后蓋所組合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可改善受話器的收音模式頻率響應曲線的電話聽筒,主要包含有一機殼具有一承接部,若干傳音孔設于前端面;一受話器裝設于該機殼的承接部,該受話器的邊緣是與該機殼的承接部密閉,而可對應前蓋的各傳音孔;其特點在于:該機殼的前端內(nèi)部是設有至少一泄音孔道供該受話器發(fā)出的部分聲音傳出;藉由電話聽筒結構變化方式,其可改善音質(zhì)并達到產(chǎn)生最佳的聲音效果,并使受話器于擴音模式及收音模式的頻率響應曲線皆可符合法規(guī)的要求。
文檔編號H04M1/02GK2397682SQ9925361
公開日2000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張瑞成, 蔡吉益 申請人:美律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