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785220閱讀:120來源:國知局
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屬于通信【技術領域】。所述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包括:上層殼體和下層殼體;所述上層殼體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中空部分,所述上層殼體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上層殼體的表面垂直的結合體;所述下層殼體的上側、下側、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下層殼體的底面垂直的上側圍邊、下側圍邊、左側圍邊和右側圍邊,所述上側圍邊、所述左側圍邊和所述右側圍邊的上端設置有用于卡接所述上層殼體的凹槽,所述下側圍邊上設置有與所述結合體相應的空隙,所述結合體能夠通過所述空隙與所述下側圍邊結合成一體。本實用新型可實現上層殼體與下層殼體的結合分離,方便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安裝和拆卸。
【專利說明】移動終端保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手機等各種移動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移動終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為了保護移動終端,避免移動終端被磨損、摔壞等,用戶會在移動終端外設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通過移動終端保護裝置保護移動終端。
[0003]然而,目前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都是一體式的,安裝和拆卸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所述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包括:
[0006]上層殼體和下層殼體;
[0007]所述上層殼體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中空部分,所述上層殼體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上層殼體的表面垂直的結合體;
[0008]所述下層殼體的上側、下側、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下層殼體的底面垂直的上側圍邊、下側圍邊、左側圍邊和右側圍邊,所述上側圍邊、所述左側圍邊和所述右側圍邊的上端設置有用于卡接所述上層殼體的凹槽,所述下側圍邊上設置有與所述結合體相應的空隙,所述結合體能夠通過所述空隙與所述下側圍邊結合成一體。
[000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0]將移動終端保護裝置設置為上層殼體和下層殼體,將上層殼體推拉出下層殼體的凹槽,即可實現上層殼體與下層殼體的結合分離,方便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安裝和拆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上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上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下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下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
[0018]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三;
[0019]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下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 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下層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四;
[0021]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四;
[0022]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4]實施例一
[002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參見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和圖11,該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包括:上層殼體10和下層殼體20 ;
[0026]上層殼體10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中空部分體101,上層殼體10的底部設置有與上層殼體10的表面垂直的結合體102 ;
[0027]下層殼體20的上側、下側、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與下層殼體20的底面垂直的上側圍邊201、下側圍邊202、左側圍邊203和右側圍邊204,上側圍邊201、左側圍邊203和右側圍邊204的上端設置有用于卡接上層殼體10的凹槽205,下側圍邊202上設置有與結合體102相應的空隙202a,結合體102能夠通過空隙202a與下側圍邊202結合成一體。
[0028]其中,上層殼體10的第一中空部分體101的大小,與使用該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移動終端的屏幕的大小相應,可以根據使用該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移動終端的屏幕的大小進行設置。
[0029]具體地,可以將上層殼體10推拉出下層殼體20的凹槽205,實現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結合分離。
[0030]優(yōu)選地,結合體102的背面設置有連接設備103,連接設備103的上側設置有與移動終端的通信接口對應的公通信接口 104,結合體102的正面設置有母通信接口 105,母通信接口 105通過連接設備103與公通信接口 104連通。
[0031]其中,公通信接口 104和母通信接口 105可以是USB接口,也可以是MicroUSB接口,也可是目前移動終端中采用的其他各種接口。
[0032]具體地,通過公通信接口 104與移動終端的通信接口連接,母通信接口 105與其他設備進行連接,使得可以在不拆除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前提下,實現使用該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移動終端與其他設備進行連接,使用戶使用更加的方便。
[0033]優(yōu)選地,下層殼體20的底面設置有第二中空部分206。
[0034]其中,下層殼體20的第二中空部分206的大小可以根據移動終端的背部的大小進行設置。下層殼體20的底面設置有第二中空部分206,可以將移動終端的背部裸露在外,增加美感和用戶的體驗感。
[0035]優(yōu)選地,下層殼體20的第二中空部分206下面的殼體上設置有指紋識別裝置207。
[0036]其中,當下層殼體20的第二中空部分206下面的殼體上設置有指紋識別裝置207時,下層殼體20的第二中空部分206的大小可以根據移動終端的背部和指紋識別裝置207的大小進行設置。
[0037]優(yōu)選地,指紋識別裝置207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接觸點207a,連接設備103的底面上設置有與多個接觸點207a對應的耦合點103a。
[0038]具體地,待上層殼體10和下層殼體20耦合,則接觸點207a能夠與耦合點103a連接,就可以給下層殼體20中的指紋識別裝置207通電,則可以通過指紋識別裝置207利用用戶的指紋信息進行認證,文件、圖片、媒體的加密解密等與指紋相關的各種應用。
[0039]優(yōu)選地,下層殼體20的下側圍邊202的背面設置有用于卡接下層殼體20和上層殼體10的主卡接設備208,上層殼體10的結合體102的連接設備103上設置有與主卡接設備208對應的用于輔助卡接設備卡接的輔助卡接設備106。
[0040]優(yōu)選地,主卡接設備208包括:控制開關208a、第一移動桿208b、彈性機構208c、第二移動桿208d和卡接桿208e ;
[0041]其中,控制開關208a鑲嵌在下側圍邊202中,第一移動桿208b設置在下側圍邊202內側,第一移動桿208b的一端與控制開關208a相連接,第一移動桿208b的另一端與彈性機構208c相連接,彈性機構208c設置在下層殼體20的底面上,第二移動桿208d的一端與彈性機構208c相連接,第二移動桿208d的另一端與卡接桿208e相連接;
[0042]輔助卡接設備106具體為與卡接桿208e對應的用于卡接卡接桿208e的凹孔106a。
[0043]具體地,通過主卡接設備208和輔助卡接設備106可以實現上層殼體10和下層殼體20的鎖定和解鎖。當用戶將上層殼體10推進下層殼體20的凹槽205,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耦合時,卡接桿208e插入凹孔106a中,第二移動桿208d、彈性機構208c和第一移動桿208b推動控制開關208a彈出,實現對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進行鎖定。當用戶按下控制開關208a時,第一移動桿208b、彈性機構208c和第二移動桿208d帶動卡接桿208e從凹孔106a中脫離出,上層殼體10底部彈出,實現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解鎖,然后將上層殼體10拉出下層殼體20的凹槽205,實現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分離。
[0044]優(yōu)選地,上層殼體10的材料為塑膠、硅膠或金屬等;下層殼體20的材料為塑膠、硅
膠或金屬等。
[0045]其中,金屬可以是鋁制的或者其他金屬類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004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將移動終端保護裝置設置為上層殼體10和下層殼體20,將上層殼體10推拉出下層殼體20的凹槽205,即可實現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結合分離,方便移動終端保護裝置的安裝和拆卸。將上層殼體10推拉出下層殼體20的凹槽205,即可實現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結合分離,使得在安裝和拆卸移動終端保護裝置時,不會對移動終端的表面造成損壞(如刮花、刮傷等),利于用戶使用。通過控制開關實現上層殼體10和下層殼體20的鎖定,使上層殼體10與下層殼體20的接觸更加的穩(wěn)定。[0047]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yōu)劣。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包括: 上層殼體和下層殼體; 所述上層殼體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中空部分,所述上層殼體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上層殼體的表面垂直的結合體; 所述下層殼體的上側、下側、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下層殼體的底面垂直的上側圍邊、下側圍邊、左側圍邊和右側圍邊,所述上側圍邊、所述左側圍邊和所述右側圍邊的上端設置有用于卡接所述上層殼體的凹槽,所述下側圍邊上設置有與所述結合體相應的空隙,所述結合體能夠通過所述空隙與所述下側圍邊結合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體的背面設置有連接設備,所述連接設備的上側設置有與移動終端的通信接口對應的公通信接口,所述結合體的正面設置有母通信接口,所述母通信接口通過所述連接設備與所述公通信接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殼體的底面設置有第二中空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殼體的第二中空部分下面的殼體上設置有指紋識別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紋識別裝置的底面上設置有多個接觸點,所述連接設備的底面上設置有與多個接觸點對應的耦合點。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殼體的下側圍邊的背面設置有用于卡接所述下層殼體和所述上層殼體的主卡接設備,所述上層殼體的結合體的連接設備上設置有與所述主卡接設備對應的用于輔助所述卡接設備卡接的輔助卡接設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接設備包括:控制開關、第一移動桿、彈性機構、第二移動桿和卡接桿; 其中,所述控制開關鑲嵌在所述下側圍邊中,所述第一移動桿設置在所述下側圍邊內偵U,所述第一移動桿的一端與所述控制開關相連接,所述第一移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彈性機構相連接,所述彈性機構設置在所述下層殼體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移動桿的一端與所述彈性機構相連接,所述第二移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卡接桿相連接; 所述輔助卡接設備具體為與所述卡接桿對應的用于卡接所述卡接桿的凹孔。
8.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移動終端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殼體的材料為塑膠、硅膠或金屬;所述下層殼體的材料為塑膠、硅膠或金屬。
【文檔編號】H04M1/02GK203377931SQ201320500755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王國芳 申請人:金碩澳門離岸商業(yè)服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