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頂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家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頂盒。
背景技術:
機頂盒屬于電視機接收信號之前的數(shù)字與模擬信號轉換器,但是目前機頂盒的結構比較笨重,不能夠掛墻,放在家具上占地方,與平板電視的超薄結構、掛墻設計格格不入, 而且機頂盒與電視的連線使家庭布局不整潔協(xié)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掛墻的機頂盒,簡化機頂盒與電視的連線,使家庭擺設整潔協(xié)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頂盒,包括底殼、顯示屏組件和固定在底殼上的上殼,顯示屏設置在上殼或者底殼上,底殼上設置有掛孔。優(yōu)選地,所述底殼上設置有螺釘柱,所述顯示屏組件上開設有與螺釘柱對應的第一固定孔,顯示屏組件通過第一固定孔、螺釘柱和螺絲配合固定在底殼上。優(yōu)選地,所述底殼為平板結構,底殼的兩短邊向內側彎折形成第一折彎壁和第二折彎壁,第一折彎壁的上邊緣上開設有按鈕孔,第二折彎壁上開設有信號輸入輸出端口。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屏組件的邊緣上設置有與所述按鈕孔對應的開口。優(yōu)選地,所述上殼上與所述按鈕孔對應處印制有按鈕標識。所述上殼的材料為透明PC或者透明ABS材料,所述按鈕標識印制在所述上殼的內表面。優(yōu)選地,所述上殼為平板結構,上殼的兩長邊分別向內側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上開設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底殼上設有至少一個與第二固定孔對應的第三固定孔,上殼通過螺絲穿過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與底殼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上殼為平板結構,上殼的兩長邊分別向內側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上設有與所述螺釘柱對應的第二固定孔,螺釘柱為通孔結構,上殼通過第二固定孔、螺釘柱和螺絲與底殼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掛孔為至少兩個,且相鄰掛孔之間通過條形槽相互貫通。掛孔呈線性陣列設置,每行或列掛孔通過條形槽相互貫通。本實用新型的機頂盒通過在底殼上設置用于懸掛的掛孔,達到了可將該機頂盒掛墻的目的,平板電視機掛墻時,該機頂盒也掛墻,就簡化了機頂盒與電視機的連線,節(jié)省了布局空間,使家庭擺設整潔協(xié)調。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分離狀態(tài)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底面結構示意圖;[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中的底殼和顯示屏組件安裝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正面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分離狀態(tài)示意圖。該機頂盒包括底殼1、顯示屏組件2和上殼3。底殼1包括用于掛墻的掛孔11、用于散熱的條形槽12、第一彎折壁13、 第二彎折壁14和螺釘柱15。掛孔11為大于等于兩個,為了便于散熱,相鄰掛孔11通過條形槽12相互貫通。在具體實施例中,結合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底面結構示意圖,為了機頂盒美觀漂亮,掛孔11成線性陣列分布在底殼1上,每行或列的掛孔11通過條形槽相
互貫通。參照圖1,底殼1為平板結構,有兩短邊和兩長邊,第一彎折壁13和第二彎折壁14 是由底殼1的兩短邊向內側彎折形成的,使整個底殼1從長邊方向看過去形如“U”字。為了將該機頂盒體積做得更小、更薄,其上的各部件需要更加的緊湊,結合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中的底殼和顯示屏組件安裝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第一彎折壁13上的上邊緣設置有按鈕孔131。為了按鈕在動作過程中不與顯示屏組件2發(fā)生可能的干涉,導致按鈕動作不到位,對應的,需要在顯示屏組件2上與按鈕孔131的對應位置開設開口 21來解決有可能產(chǎn)生的干涉問題。第二彎折壁14上設置有信號輸入輸出端口 141。 底殼1的內側向第一彎折壁13和第二彎折壁14的彎折方向延伸出4個螺釘柱15,螺釘柱 15的作用是對顯示屏組件2的前后定位和左右定位以及將顯示屏組件2固定在底殼上。 為了將顯示屏組件2平整地安裝在底殼1上,螺釘柱15設置在底殼1的“U”字四個角落。 顯示屏組件2上與螺釘柱15對應位置開設有第一固定孔22,顯示屏組件2通過第一固定孔 22、螺釘柱15和螺絲配合固定在底殼1上。參照圖1,所述上殼3包括按鈕標識31、第一折壁結構32、第二折壁結構33和透明板34。按鈕標識31與第一彎折壁13上的按鈕孔131對應印制,按鈕標識31、按鈕孔131、 開口 21三者對應設置。上殼3為平板結構,有兩長邊和兩短邊,上殼3的兩長邊分別向內側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折壁結構32和第二折壁結構33,結合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機頂盒的底面結構示意圖。第一折壁結構32和第二折壁結構33將底殼1和顯示屏組件2 包裹在上殼3中。第一折壁結構32和第二折壁結構33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331, 底殼1上開設有與第二固定孔331對應的第三固定孔,上殼3通過第二固定孔331、第三固定孔和螺絲配合固定在底殼1上。透明板34與顯示屏組件2上的顯示屏23的尺寸和設置位置對應。為了節(jié)省開設第三固定孔的工時,充分的利用現(xiàn)有的結構,在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固定孔331與螺釘柱15對應設置,螺釘柱15為通孔結構,既能滿足與第一固定孔22和螺絲配合將底殼1與顯示屏組件2固定的要求,又能滿足與第二固定孔331和螺絲配合將底殼1與上殼3固定的要求。在具體實施例中,顯示屏組件2可以不固定在底殼1上,可以在上殼3中的第一折壁結構32和第二折壁結構33的內側分別設置條板,條板用于支撐顯示屏組件2以及對顯示屏組件2左右定位和上下定位,顯示屏組件2的前后定位由第一彎折壁13和第二彎折壁 14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機頂盒通過在底殼1上設置用于懸掛的掛孔11,達到了可將該機頂盒掛墻的目的,平板電視機掛墻時,該機頂盒也掛墻,就簡化了機頂盒與電視機的連線,節(jié)省了布局空間,使家庭擺設整潔協(xié)調。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機頂盒,包括底殼、顯示屏組件和固定在底殼上的上殼,顯示屏組件設置在上殼或底殼上,其特征在于,底殼上設置有掛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上設置有螺釘柱,所述顯示屏組件上開設有與螺釘柱對應的第一固定孔,顯示屏組件通過第一固定孔、螺釘柱和螺絲配合固定在底殼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為平板結構,底殼的兩短邊向內側彎折形成第一折彎壁和第二折彎壁,第一折彎壁的上邊緣上開設有按鈕孔,第二折彎壁上開設有信號輸入輸出端口。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屏組件的邊緣上設置有與所述按鈕孔對應的開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上與所述按鈕孔對應處印制有按鈕標識。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的材料為透明PC或透明ABS 材料,所述按鈕標識印制在所述上殼的內表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為平板結構,上殼的兩長邊分別向內側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所述底殼上開設有與第二固定孔對應的第三固定孔,上殼通過螺絲穿過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與底殼固定。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為平板結構,上殼的兩長邊分別向內側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第一折壁結構和第二折壁結構上設有與所述螺釘柱對應的第二固定孔,螺釘柱為通孔結構,上殼通過第二固定孔、螺釘柱和螺絲與底殼固定。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掛孔為至少兩個,且相鄰掛孔之間通過條形槽相互貫通。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機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掛孔呈線性陣列設置,每行或列掛孔通過條形槽相互貫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頂盒,該機頂盒包括底殼、顯示屏組件和固定在底殼上的上殼,顯示屏組件設置在上殼或底殼上,底殼上設置有掛孔。本實用新型的機頂盒通過在底殼上設置用于懸掛的掛孔,達到了可將該機頂盒掛墻的目的,平板電視機掛墻時,該機頂盒也掛墻,就簡化了機頂盒與電視機的連線,節(jié)省了布局空間,使家庭擺設整潔協(xié)調。
文檔編號H04N21/41GK202261673SQ20112037465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王學敏 申請人:深圳創(chuàng)維-Rgb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