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7967754閱讀:2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
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的毫微型基站判斷本身的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后,即降低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傳送功率,以及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一禁止狀態(tài),以使未與毫微型基站連線的使用者裝置自動選擇或重新選擇一大型基站作為一欲連線基站。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通訊的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對于通訊服務質量也更為要求。在寬帶碼分多址(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網絡系統(tǒng)中,由于毫微型基站(femtocell)技術的成熟以及社會大眾對于通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大,因此在一個大型基站(macrocell)信號涵蓋范圍內布建多個毫微型基站來增進通訊質量也變的越來越普及。然而,在使用者裝置人數(shù)的增加且密集度提高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大型基站與毫微型基站的通訊資源也越趨于重要。毫微型基站所服務的使用者裝置數(shù)量遠小于大型基站。當毫微型基站能服務的使用者裝置數(shù)量額滿時(即所能提供的服務資源達到上限時),毫微型基地臺會要求提出連線請求的使用者裝置等待一段時間再嘗試提出連線請求,或者要求該使用者裝置繞接(redirect)至大型基站,因而使得使用者裝置取得連線(自毫微型基站或大型基站)的時間被延遲,且造成毫微型基站的負荷。有鑒于此,要如何避免使用者裝置取得連線的時間被延遲,以及降低毫微型基站的負荷,進而有效地利用大型基站與 毫微型基站的通訊資源,乃是業(yè)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本發(fā)明的毫微型基站于判斷其所能服務的使用者裝置數(shù)量已額滿時,通過調整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并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參數(shù)為禁止狀態(tài)的方式,避免使用者裝置向其提出連線請求,進而使得使用者裝置直接向大型基站提出連線請求。如此一來,本發(fā)明的毫微型基站不但可避免使用者裝置取得連線的時間被延遲以及降低毫微型基站的負荷,更可有效地利用大型基站與毫微型基站的通訊資源。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揭露一種毫微型基站。該毫微型基站用于一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該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包含一大型基站以及該毫微型基站。該毫微型基站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fā)器。該處理器用以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一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并降低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傳送功率,以及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一禁止狀態(tài)。該收發(fā)器與該處理器電性連接,用以傳送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為達前述目的,本發(fā)明更揭露一種資源控制方法,其是用于上述的毫微型基站。該資源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b)降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C)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禁止狀態(tài);以及(d)傳送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在參閱圖式及隨后描述的實施方式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了解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及實施態(tài)樣。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I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毫微型基站13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資源控制方法的流程圖;以及第4圖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資源控制方法的流程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11大型基站110彳目號涵蓋范圍112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毫微型基 站130彳目號涵蓋范圍131處理器133收發(fā)器15使用者裝置132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4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6測量控制消息138測量報告消息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毫微型基站以及其資源控制方法。以下將通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fā)明內容,然而,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需在如實施例所述的任何環(huán)境、應用或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于實施例的說明僅為闡釋本發(fā)明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發(fā)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示中,與本發(fā)明非直接相關的組件已省略而未繪示。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描繪一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I。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I包含一大型基站11以及一毫微型基站13。大型基站11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110。毫微型基站13設置于大型基站11的信號涵蓋范圍110內,且相對于大型基站11,毫微型基站13具有一較小的信號涵蓋范圍130。需說明者,實際上,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I系包含多個毫微型基站13,以及該等毫微型基站13通常均勻地設置于大型基站11的信號涵蓋范圍110內,以提供短距離內較好的通訊質量。基于說明簡化的原則,以下敘述僅以一毫微型基站13說明其與大型基站11以及一使用者裝置15間的運作。大型基站11與毫微型基站13彼此使用不同的頻帶進行信號的傳輸,并分別于各自的頻帶中傳送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以及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于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5位于大型基站11的信號涵蓋范圍110與毫微型基站13的信號涵蓋范圍130內,且尚未與大型基站11或毫微型基站13進行連線。使用者裝置15通過自大型基站11接收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以及毫微型基站13接收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根據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與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選擇大型基站11以及毫微型基站13其中的一作為一欲連線基站。舉例而言,若使用者裝置15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為-60毫分貝(dBm),而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為_40dBm,則使用者裝置15選擇毫微型基站13作為欲連線基站。需說明者,使用者裝置15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以及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會根據使用者裝置15所處的位置(即距離大型基站11與毫微型基站13的距離)而改變,因此,一般情況下,使用者裝置15會自動選擇接收功率較大者作為欲連線基站O圖2為本發(fā)明的毫微型基站13的示意圖。毫微型基站13包含一處理器131以及一收發(fā)器133。處理器131用以判斷毫微型基站13的一服務資源(例如:可服務的使用者裝置數(shù)目)是否達到一飽和值(例如:20個使用者裝置)。收發(fā)器133與處理器131電性連接,并用以傳送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以及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System InformationBlock ;SIB)消息134。當處理器131判斷毫微型基站13的服務資源達到飽和值時,處理器131降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并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為禁止狀態(tài)(barred)。舉例而言,在一般情況下(即服務資源未達到飽和值時),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保持為一預設值(例如:0dBm)且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被設定為非禁止(not barred)狀態(tài)。然而,當服務資源達到飽和值時,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將被降低至一低功率數(shù)值(例如:_40dBm),且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將被設為禁止狀態(tài)。如此一來,使用者裝置15自毫微型基站13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將大幅被降低(例如:_80dBm),并可由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所代表的禁止狀態(tài)得知毫微型基站13的服務資源達到飽和值。在此情況下,使用者裝置15會直接選擇或重新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且在需要連線時,即向大型基站11提出連線請求。如此一來,使用者裝置15取得連線的時間將不會被延遲,同時可降低毫微型基站13的負荷,即避免毫微型基站13自使用者裝置15接收連線請求,并響應此連線請求。進一步言,對于一剛啟動電源的使用者裝置15,由于尚未決定欲連線基站,故其會根據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小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自動直接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另外,對于一已選擇毫微型基站13為欲連線基站的使用者裝置15,則使用者裝置15會根據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小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自動重新選擇大型基站11為欲連線基站。另一方面,倘若使用者裝置15原先處于毫微型基站13的信號涵蓋范圍130的邊緣,且已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則使用者裝置15會繼續(xù)地選擇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換言的,對于原先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小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的使用者裝置15,其將不會重新選擇毫微型基站13作為欲連線基站,除非移動至非??拷廖⑿突?3的位置,使得接收到的已調整過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大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的接收功率。然而,對于移動后非??拷廖⑿突?3的位置的使用者裝15,雖然其接收到的已調整過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大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但由于使用者裝置15會接收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并讀取其參數(shù)所代表的禁止狀態(tài),因此使用者裝置15將會根據此禁止狀態(tài)自動繼續(xù)地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另外,對于原先即非常靠近毫微型基站13的位置的使用者裝15,當接收到的已調整過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大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12時,使用者裝置15會接收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并讀取其參數(shù)所代表的禁止狀態(tài),根據此禁止狀態(tài)自動重新選擇大型基站11作為欲連線基站。除上述所描述的情況外,當處理器131判斷毫微型基站13的服務資源下降(即未到達該飽和值)后,則處理器131將回復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至預設值(例如:自_40dBm回復至OdBm),并重新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為非禁止狀態(tài)。換言之,當已有使用者裝置離線并使得毫微型基站13可接受其它的使用者裝置的連線請求后,回復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至預設值,并重新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134中的參數(shù)為非禁止狀態(tài),可使得周遭的使用者裝置選擇毫微型基站13作為欲連線基站。需說明者,上述用以表達傳送功率及接收功率的數(shù)值僅作為舉例說明,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另外,服務資源及其對應的飽和值可為任何用以決定毫微型基站13的負荷程度的依據,并非局限于可服務的使用者裝置數(shù)目。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亦參考圖1及圖2。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于本實施例中,處理器131更設定一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transport channel block error ratethreshold)并產生一測量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136,以及收發(fā)器133更用以傳送測量控制消息136并接收一夾帶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transport channel block errorrate)的測量報告消息138。具體而言,習知對于已于毫微型基站連線13的使用者裝置15,毫微型基站13通過使用者裝置15回報所接收到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接收功率,以判斷使用者裝置15是否需進行一換手程序。然而,于本發(fā)明中,由于毫微型基站13會根據其服務資源達到飽和值,以降低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的傳送功率,因此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132已不適合作為判斷使用者裝置15是否需進行換手程序的依據。于本發(fā)明中,為判斷已連線的使用者裝置15是否需進行換手程序,毫微型基站13藉由傳送測量控制消息136至使用者裝置15,以讓使用者裝置15根據測量控制消息136回傳測量報告消息138。由于測量報告消息138夾帶使用者裝置15的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因此當接收測量報告消息138,毫微型基站13的處理器131更可通過比較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與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以判斷使用者裝置15是否需進行換手程序。換言之,當使用者裝置15的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高于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時,毫微型基站13則可得知使用者裝置15的接收信號質量已達到須進行換手程序的狀態(tài),進而通知使用者裝置15進行換手程序。由于本實施例中僅著重在如何判斷使用者裝置15是否需進行換手程序,且此述的換手程序如同習知的換手程序,故對于其細節(jié)在此不再加以贅述。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如圖3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的用于一毫微型基站的資源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發(fā)明的資源控制方法適用于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毫微型基站13。首先于步驟301中,判斷毫微型基站的服務資源是否達到一飽和值,若服務資源達到飽和值,則執(zhí)行步驟303,以降低毫微型基站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并執(zhí)行步驟305,以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參數(shù)為禁止狀態(tài)。隨后,于步驟307中,傳送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如此一來,位于毫微型基站的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毫微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毫微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小于自一大型基站接收的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則使用者裝置自動重新選擇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然而,若自毫微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大于自大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則使用者裝置更接收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并根據參數(shù)的禁止狀態(tài)自動重新選擇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此外,對于位于毫微型基站的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毫微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小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則使用者裝置繼續(xù)地選擇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然而,若自毫微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大于自大型基站接收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接收功率,則使用者裝置更接收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并根據參數(shù)的禁止狀態(tài)繼續(xù)地選擇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另一方面,于步驟301中,若判斷毫微型基站的服務資源未達飽和值,則執(zhí)行步驟309,保持或回復毫微型基站的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至預設值(例如:OdBm)。接著,于步驟311中,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參數(shù)為非禁止狀態(tài)。然后,于步驟307,傳送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需注意者,于執(zhí)行步驟307后,毫微型基站遞回執(zhí)行步驟301。換言之,毫微型基站會周期性地判斷毫微型基站的服務資源是否達到飽和值,以調整其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以及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參數(shù)。除了上述步驟,第三實施例亦能執(zhí)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了解本發(fā)明用于一毫微型基站的資源控制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zhí)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如第4圖中所示,其為本發(fā)明的用于一毫微型基站的資源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所揭露的資源控制方法適用于第二實施例所描述的毫微型基站
13。對于位于毫微型基站的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連線至毫微型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毫微型基站更執(zhí)行下述步驟。首先,于步驟313中,設定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然后,于步驟315中,產生測量控制消息,并于步驟317中,傳送測量控制消息至已連線的使用者裝置。當使用者裝置接收測量控制消息后,使用者裝置根據測量控制消息回傳測量報告消息,其中測量報告消息夾帶使用者裝置的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接著,于步驟319中,自使用者裝置接收夾帶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的測量報告消息,并于步驟321中,比較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與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以判斷使用者裝置是否需進行一換手程序。于步驟321后,若判斷使用者裝置須進行換手程序,則毫微型基站即通知使用者裝置準備進行換手程序。除了上述步驟,第四實施例亦能執(zhí)行第二實施例所描述的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了解本發(fā)明用于一毫微型基站的資源控制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二實施例以執(zhí)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毫微型基站以及其資源控制方法當判斷毫微型基站的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時,通過調整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傳送功率及設定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參數(shù),以讓使用者裝置選擇或重新選擇一大型基站作為欲連線基站,進而避免使用者向毫微型基站提出連線請求。如此一來,在不改變習知大型基站及使用者裝置的硬件設定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不但可有效地避免使用者裝置取得連線的時間被延遲,更可降低毫微型基站的負荷,進而使得大型基站與毫微型基站的通訊資源有效地被使用。上述的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的實施態(tài)樣,以及闡釋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于本發(fā)明所主張的范圍,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以申請專利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毫微型基站(femtocell),用于一寬帶碼分多址(Wide 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WCDMA)網絡系統(tǒng),該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包含一大型基站(macrocell)以及該毫微型基站,該毫微型基站包含: 一處理器,用以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一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并降低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primary common pilot channel power)信號的一傳送功率,以及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一禁止(barred)狀態(tài);以及 一收發(fā)器,與該處理器電性連接,用以傳送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該毫微型基站作為一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小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自動重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對于該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大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更接收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并根據該參數(shù)的該禁止狀態(tài)自動重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一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小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繼續(xù)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5.根據權利要求4 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對于該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大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更接收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并根據該參數(shù)的該禁止狀態(tài)繼續(xù)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連線至該毫微型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該處理器更設定一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transport channel block error ratethreshold)并產生一測量控制(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該收發(fā)器更傳送該測量控制消息至該使用者裝置,以使該使用者裝置根據該測量控制消息回傳一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消息,該測量報告消息夾帶一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transportchannel block error rate),以及該收發(fā)器更接收該測量報告消息,該處理器更比較該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與該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以判斷該使用者裝置是否需進行一換手(handover)程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該毫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該處理器更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該服務資源未到達該飽和值,以保持或回復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傳送功率至一預設值,以及設定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該參數(shù)為一非禁止(not barred)狀態(tài)。
8.一種用于一毫微型基站的資源控制方法,該毫微型基站用于一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該寬帶碼分多址網絡系統(tǒng)包含一大型基站以及該毫微型基站,該資源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一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 (b)降低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傳送功率; (c)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一禁止狀態(tài);以及 (d)傳送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該毫微型基站作為一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小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自動重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該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大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更接收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并根據該參數(shù)的該禁止狀態(tài)自動重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一欲連線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 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小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繼續(xù)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該使用者裝置,若自該毫微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大于自該大型基站接收的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接收功率,則該使用者裝置更接收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并根據該參數(shù)的該禁止狀態(tài)繼續(xù)地選擇該大型基站作為該欲連線基站。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毫微型基站具有一信號涵蓋范圍,以及對于位于該信號涵蓋范圍內且已連線至該毫微型基站的一使用者裝置,該資源控制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e)設定一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 (f)產生一測量控制消息; (g)傳送該測量控制消息至該使用者裝置; (h)自該使用者裝置接收一測量報告消息,該測量報告消息夾帶一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以及 (i)比較該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與該傳輸信道區(qū)塊錯誤率臨界值,以判斷該使用者裝置是否需進行一換手程序。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資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下列步驟: U)判斷該毫微型基站的未到達該飽和值; (k)保持或回復該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該傳送功率至一預設值;以及 (I)設定該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該參數(shù)為一非禁止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毫微型基站及其資源控制方法。毫微型基站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fā)器。處理器用以判斷毫微型基站的一服務資源達到一飽和值,并降低一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的一傳送功率,以及設定一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中的一參數(shù)為一禁止狀態(tài)。收發(fā)器與處理器電性連接,用以傳送主要共享引示信道功率信號以及系統(tǒng)信息區(qū)塊消息。
文檔編號H04W52/34GK103096417SQ2011103526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呂純德, 吳坤霖, 魏文信 申請人:財團法人資訊工業(yè)策進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