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息處理裝置及信息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保證數字數據的真實性(authenticity)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代替?zhèn)鹘y的鹵化銀膠片照相機或8mm膠片照相機,廣泛使用 被配置為將捕獲的信息數字化并且將捕獲的信息作為數字數據記錄在記錄 介質上的圖像(視頻)輸入裝置(諸如數字照相機)。通過使用這種數字圖 像輸入裝置,用戶能夠將捕獲的信息本身發(fā)送給諸如個人計算機(PC)的 信息處理裝置,并且在信息處理裝置上顯示所捕獲的信息。另外,用戶能 夠通過經由通信線路發(fā)送圖像數據,即刻將圖像數據發(fā)送到世界的任何地 方。
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利用數字數據來捕獲事故的證據的圖像。 另外,建筑公司可以利用數字數據來記錄建筑工地的進度。
然而,通過使用商用照片修飾工具,可以輕松地對數字圖像數據進行 修改。因此,數字數據的真實性低于鹵化銀照片的真實性。因此,將數字 數據作為證據的可取性非常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美國專利第5,499,294號論述了一種將秘密信息預 先保存在數字照相機中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當數字照相機捕獲圖像數 據時,使用該秘密信息在數字照相機內對捕獲的圖像數據提供數字簽名。 通過在拍攝之后使用生成的簽名信息執(zhí)行驗證處理,能夠保證捕獲的圖像 數據的真實性。
另一方面,諸如數字照相機的傳統圖像(視頻)輸入裝置包括一種操 作模式,其直接(不執(zhí)行圖像處理)輸出通過對使用諸如互補金屬氧化物 半導體(CMOS)或電荷耦合設備(CCD)的成像設備對被攝體的光學圖像 進行光電轉換所獲得的圖像的電信號進行模擬數字(A/D)轉換而轉換為數 字數據的圖像數據。下文中,將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圖像數據稱為"RAW(原始)圖像數據"。
上述圖像傳感器基本上僅能夠檢測光的強度。因此,上述傳統的圖像 輸入裝置使用設置在圖像傳感器的前表面上的顏色過濾器來獲取顏色信 息。因此,RAW圖像數據的圖像格式僅包括針對一個像素由顏色過濾器的 類型確定的一個顏色分量。
通常,如果從數字照相機輸出這種RAW圖像數據,則將該RAW圖像 數據發(fā)送給個人計算機(PC)。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安裝在PC中的應用軟 件針對其它顏色分量執(zhí)行像素插值處理。
然而,在美國專利第5,499,294號中論述的方法沒有論述上述RAW圖 像數據的像素插值處理。因此,如果在數字照相機內對RAW圖像數據(捕 獲的像素)提供了數字簽名,則無法驗證在像素插值處理期間根據所捕獲 的像素新生成的插值目標像素的真實性。因此,如果對任何插值目標像素 進行了修改,則無法檢測到該修改。
在這點上,如果像素插值處理針對每個像素提供三個顏色分量,則進 行像素插值之后的圖像數據所包含的像素中的三分之一是捕獲的像素。其 它像素(構成圖像數據的像素中的三分之二)是插值被攝體像素。在這種 情況下,當捕獲的像素已具有數字簽名時,如果對插值目標像素進行修改 而不對捕獲的像素進行修改,則可能將具有簽名的進行過修改的像素驗證 為真實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確實保證RAW圖像數據經過插值處理的圖 像數據的真實性的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信息處理裝置,所述信息處理裝置 包括輸入單元,其被構造成輸入包括第一像素組、通過對所述第一像素 組進行插值而生成的第二像素組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組的驗證數據的圖像數 據;第一驗證單元,其被構造成使用所述第一像素組和所述驗證數據來驗 證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第二驗證單元,其被構造成通過確定所 述第二像素組與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具有預定關系來驗證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以及確定單元,其被構造成基于所述第一驗證單元和所述 第二驗證單元的驗證結果來確定所述圖像數據是否經過修改。通過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 方面將變得清楚。
包含在說明書中并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例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 實施例、特征和方面,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圖1A和圖1B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系統的總體配置 的示例和主計算機的示例性配置。圖2A和圖2B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的 示例性配置。圖3A和圖3B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的 示例性配置的框圖。圖4A和圖4B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像素對的示例和用于 計算順序信息的示例性方法。圖5A和圖5B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要解決的問題。圖6A和圖6B是各自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順序信息計 算單元的框圖。圖7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再現裝置的示例性配置。圖8A和圖8B各自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示例性圖像校正 處理。圖9A至圖9H各自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格式和像素 排列信息的示例。圖IOA和圖IOB各自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示例性像素插 值處理和捕獲像素提取處理。圖IIA至圖IIC是各自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 的框圖。圖12A和圖12B是各自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矩形塊對 選擇處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圖。圖13A和圖13B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的示例性 配置的框圖。圖14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捕獲處理的示例性流 程的流程圖。圖15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二驗證處理的示例性流 程的流程圖。圖16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處理的示例性流 程的流程圖。圖17是例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處理的示例性流程的 流程圖。圖18A和圖18B各自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例的 圖像輸入裝置的示例性配置。圖19A和圖19B各自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例的 圖像驗證裝置的示例性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例、特征和方面進行詳細 的描述。應當注意,在這些實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以 及數值不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圖1A例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系統的總體配置的示例。 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系統包括圖像輸入裝置11、圖像再現裝置12以及圖 像驗證裝置13。圖像輸入裝置11生成圖像數據并輸出所生成的圖像數據。在本示例性 實施例中,圖像輸入裝置ll生成驗證數據和圖像數據,并將驗證數據和圖 像數據一起輸出。此處,驗證數據是用于驗證是否對圖像數據進行過修改 的數據。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圖像輸入裝置ll輸出通過對捕獲的圖像的電信號進行AD轉換而獲取的圖像數據(RAW圖像數據),該捕獲的圖 像是通過使用包含在圖像輸入裝置11中的諸如CMOS或CCD的圖像傳感 器對被攝體的光學圖像進行光電轉換而獲取的。在輸出RAW圖像數據時, 圖像輸入裝置11不對RAW圖像數據執(zhí)行任何圖像處理。下面將詳細描述 "RAW圖像數據"。圖像再現裝置12對由圖像輸入裝置11輸入的RAW圖像數據執(zhí)行各種 圖像處理。此外,圖像再現裝置12輸出經過圖像處理的圖像數據。下文中,將上述圖像處理統稱為"圖像再現處理"。圖像再現處理包括 各種圖像處理,例如圖像插值處理、伽瑪校正處理、對比度校正處理或白 平衡校正處理。圖像驗證裝置13驗證圖像再現裝置12輸入的圖像數據是否進行過修 改。另外,圖像驗證裝置13輸出驗證結果。圖像輸入裝置11、圖像再現裝置12以及圖像驗證裝置13可以經由諸 如互聯網的網絡相互通信,以相互交換各種數據。作為另選方案,可以將各種數據記錄(存儲)在諸如可移動介質的存 儲介質上,從而可以使用存儲介質來交換數據。圖2A例示了能夠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應用的圖像輸入裝置的基本配 置的示例。參照圖2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21包括經由總線210 相互通信的只讀存儲器(ROM) 22、存儲器23、工作存儲器24、中央處理 單元(CPU) 25、操作單元26、光學系統27、驅動單元28以及接口 (I/F) 29。圖像輸入裝置21對應于圖1A所示的圖像輸入裝置11。例如,圖像輸入裝置21是一般的普通數字照相機。當用戶通過對操作 單元26進行操作而發(fā)出了拍攝圖像的指令時,圖像輸入裝置21可以將光 學系統27生成的數字圖像數據存儲在存儲器23上。ROM 22預先存儲生成驗證數據所需的操作程序和公用信息。存儲器 23存儲處理后的圖像數據。工作存儲器24臨時存儲圖像數據。在工作存儲 器24上執(zhí)行圖像數據的壓縮和各種計算處理。當用戶發(fā)出拍攝指令時,CPU 25根據預先存儲在ROM 22上的程序執(zhí)行諸如圖像數據的壓縮和驗證數據的生成的各種操作。操作單元26是用于接收諸如由攝影師(用戶)發(fā)出的拍攝指令和設置各種參數的指令的各種 指令的用戶接口。光學系統27包括諸如CCD或CMOS的光學傳感器。當用戶發(fā)出拍攝 指令時,光學系統27執(zhí)行拍攝被攝體的處理、對電信號的處理以及對數字 信號的處理。驅動單元28在CPU 25的控制下執(zhí)行拍攝所需的機械操作。I/F 29是與諸如存儲卡、移動終端或通信裝置的外部裝置的接口 。 I/F 29 用于向外部裝置發(fā)送圖像數據和驗證數據。圖1B例示了用作圖像再現裝置12或圖像驗證裝置13的主計算機的基 本配置的示例。圖1B還例示了主計算機與外部裝置之間的關系。參照圖1B,主計算機41是通用PC。主計算機41能夠將圖像數據存儲 在硬盤(HD)驅動器46、光盤只讀存儲器(CD-ROM)驅動器47、軟盤 (FD)驅動器48或數字通用盤只讀存儲器(DVD-ROM)驅動器49上。 另外,主計算機41能夠在監(jiān)視器42上顯示所存儲的圖像數據。此外,主 計算機41能夠通過使用網絡接口卡(NIC) 410經由互聯網發(fā)送圖像數據。 用戶能夠通過操作指示設備412和鍵盤413來輸入各種指令。在主計算機41內,以下塊經由總線415互相通信。由此,能夠在主計 算機41內部發(fā)送和接收各種數據。監(jiān)視器42能夠顯示來自主計算機41的各種信息。CPU43控制主計算 機41的部件的操作。另外,CPU43能夠將程序加載在RAM45上并執(zhí)行。 ROM 44存儲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 basic i叩ut output system)和引導 程序。RAM 45臨時存儲CPU 43用來執(zhí)行處理的程序和圖像數據。將CPU 43 用來執(zhí)行各種處理的操作系統(OS)和程序加載在RAM45上。下面將詳 細描述各種處理。HD驅動器46存儲要傳送給RAM45的OS和程序。此外,HD驅動器 46在主計算機41執(zhí)行操作期間存儲圖像數據。另外,能夠從HD驅動器 46讀取圖像數據。CD-ROM驅動器47用于讀取和寫入存儲在作為外部存儲介質的光盤只讀存儲器(CD-ROM)(可記錄CD (CD-R)和可重寫CD (CD-RW))上 的數據。與CD-ROM驅動器47相同,FD驅動器48用于從FD讀取數據和 將數據寫入FD上。與CD-ROM驅動器47相同,DVD-ROM驅動器49可以用于從 DVD-ROM或DVD-RAM讀取數據和將數據寫入DVD-ROM或DVD-RAM 上。如果圖像處理程序存儲在CD-ROM、 FD或DVD-ROM上,則在使用 時將程序安裝在HD46上,然后傳送給RAM45。I/F411是用于連接NIC410和主計算機41的、連接到諸如互聯網的網 絡的接口。能夠經由I/F411將存儲在RAM45、 HD驅動器46、 CD-ROM 驅動器47、 FD驅動器48或DVD-ROM驅動器49上的圖像數據發(fā)送給網 絡。此外,主計算機41能夠經由I/F411向互聯網發(fā)送數據并從互聯網接收 數據。I/F 414是用于將指示設備412和鍵盤413連接到主計算機41的接口 。 能夠經由I/F 414將經由指示設備412或鍵盤413輸入的各種指令輸入給 CPU 43?,F在,將參照圖2B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11 的功能配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假設圖像輸入裝置21的電源已經接通, 并且已經將OS加載在工作存儲器24上。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主計算機41來執(zhí)行 以下圖像輸入裝置ll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由相應的程序和執(zhí)行程 序的CPU43來實現各處理單元。作為另選方案,可以用外圍硬件來實現各 處理單元。參照圖2B,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11包括圖像生成單元 51、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以及圖像輸出單元54。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用軟件來實現圖像輸入處理。在這種情況下, 認為上述單元和部件是對執(zhí)行上述處理所需的功能的概念性描述。圖像生成單元51包括由光學系統27實現的諸如CMOS或CCD的光學 傳感器。此外,圖像生成單元51包括控制光學系統27的微處理器。圖像 生成單元51獲取由光學系統27和光學傳感器生成的視頻信號作為圖像信息。此外,圖像生成單元51基于所獲取的圖像信息生成圖像數據I?,F在,將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數據I。圖9A例示了根 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數據的示例性結構。參照圖9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數據構成拜爾(Bayer)排列。 在奇數行中,排列有紅色(R)分量和綠色(G)分量的數據。在偶數行中, 排列有綠色(G)分量和藍色(B)分量的數據。"拜爾排列"指由上述諸如 CMOS或CCD的光學傳感器檢測到的顏色信息的排列。構成光學傳感器的各像素基本上僅能夠檢測光的強度。因此,在通常 情況下,在光學傳感器的前表面上設置顏色過濾器以獲取顏色信息。用于 排列顏色過濾器的顏色信息的方法中的一種類型的方法稱為"拜爾排列"。可以應用四種模式作為用來對各像素分配顏色分量的圖9A所示的拜 爾排列。下面將參照圖9E至圖9H詳細描述這四種模式。圖9E至圖9H各自例示了使用拜爾排列捕獲的圖像數據I的各像素對 應于哪個顏色分量。更具體地說,圖9E至圖9H各自例示了位于圖像數據 I的左上部的四個像素(2X2)對應于哪個顏色分量。在這點上,在圖9E所示的示例中,圖像數據I的左上像素對應于紅色 (R)分量,圖像數據I的右上像素和左下像素對應于綠色(G)分量,圖 像數據I的右下像素對應于藍色(B)分量。根據圖9E至圖9H可以理解,可以根據顏色分量的組合來得到這里所 示的四種模式。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生成作為表示在生成圖像數據I時使用圖9E至 圖9H所示的四種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的信息的像素排列信息A。生成的像 素排列信息A臨時存儲在工作存儲器24上。然后,圖像輸出單元54將像 素排列信息A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通過使用以上述方式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的像素排列信息A,本示例性 實施例能夠在圖像驗證裝置中識別構成圖像數據I的各像素對應于哪個顏 色分量。下面將詳細描述圖像驗證裝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假設應用包含三個顏色的顏色分量的排列(圖 9A)。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可以應用包含四個或更多顏色的顏色分量的排列。圖9B例示了使用用于獲取四個顏色的顏色信息的顏色過濾器捕獲的圖像數據的示例。在奇數行中,排列有紅色(R)分量和翠綠色(E)分量 的數據。在偶數行中,排列有綠色(G)分量和藍色(B)分量的數據。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具有如圖9A所示的格狀像素排列的 光學傳感器和顏色過濾器來捕獲圖像數據I。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 就是說,可以應用具有各種不同的像素排列方法的光學傳感器和顏色過濾鵬 器o圖9C例示了以蜂窩結構排列像素的光學傳感器和顏色過濾器的示例。 如果應用圖9C所示的光學傳感器和顏色過濾器,則如圖9D所示,可以使 用在第一行中記錄藍色(B)分量和紅色(R)分量、在第二行中記錄綠色 (G)分量、在第三行中記錄紅色(R)分量和藍色(B)分量。如上所述,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使用具有特定像素排列的光學傳感器、顏 色過濾器或圖像格式。也就是說,可以使用具有各種其它像素排列的光學 傳感器、顏色過濾器或圖像格式。然后,將圖像生成單元51生成的圖像數據I輸出給順序信息計算單元 52和圖像輸出單元54。將隨機數初始值KR和圖像生成單元51生成的圖像 數據I輸入給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然后,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基于圖像 數據I使用輸入的隨機數初始值KR生成順序信息R。然后,順序信息計算 單元52輸出生成的順序信息R。現在,將參照圖6A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參照圖6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包括偽隨機 數生成單元61、像素對選擇單元62以及像素值比較單元63。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使用輸入的初始值KR作為種子(seed)來生成 偽隨機數RND。然后,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將生成的偽隨機數RND輸出 給像素對選擇單元62。圖像輸入裝置11和圖像驗證裝置13需要共享初始值KR。因此,預先 存儲圖像輸入裝置11的ROM 22和圖像驗證裝置13的ROM 44公用的秘密信息。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能夠按照需要利用該秘密信息。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以下配置。也就是說,在諸如集成電路(IC) 卡的抗干擾(tamper)設備上存儲簽名密鑰KS。在這種情況下,將IC卡連 接到圖像輸入裝置11和圖像驗證裝置13,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從IC卡中 獲取簽名密鑰KS并利用所獲取的簽名密鑰KS。像素對選擇單元62使用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生成的偽隨機數RND, 來選擇構成圖像數據I的像素中的兩個像素的位置。像素對選擇單元62重 復執(zhí)行生成包括所選擇的兩個像素的像素對的處理,來生成包括多個像素 對的像素對IP。然后,像素對選擇單元62輸出所生成的像素對IP?,F在,將參照圖4A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像素對IP的示例。參照圖4A,圖像數據227包括像素221、 222、 224以及225。通過虛 線彼此連接的像素構成像素對。像素221和像素222構成像素對223。像素 224和像素225構成像素對226。在這種情況下,將像素對223和像素對226 作為像素對IP輸出。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從圖像數據(圖9A)中的具有相同顏色分量的 像素中選擇像素對。更具體地說,如果選擇紅色(R)分量作為像素對中的 一個像素,則針對另一像素選擇紅色(R)分量。通過使用添加到圖像數據 I中的圖像排列信息A來選擇像素對。在圖像再現處理期間執(zhí)行的伽瑪校正處理、對比度校正處理或白平衡 校正處理中,盡管相同顏色分量之間的大小關系幾乎不改變,但是不同顏 色分量之間的大小關系可能改變。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從具有相同顏色分量的像素中選擇像素 對IP。由此,能夠防止圖像再現處理前后像素對IP之間的大小關系改變。當將像素對IP輸入給像素值比較單元63時,像素值比較單元63比較 構成輸入的像素對的像素值。然后,像素值比較單元63將比較結果作為順 序信息R輸出。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像素值比較單元63使用如下表達式(1)生成 順序信息R。如果c(iKc(j),則處=0,否則Rk-l (1)其中,"C(X)"表示像素位置X處的像素值,"i"和"j"各自表示像素對選擇單元62選擇的像素對中的像素的位置。本示例性實施例使用表達式(1)針對所有像素對IP計算相對大小關系Rk。然后,將組合計算的大小關系值Rk的結果作為順序信息R輸出?,F在,將參照圖4B詳細描述計算大小關系Rk和順序信息R的方法的 示例。參照圖4B,圖像數據231是計算順序信息R的目標。每個格均表示像 素。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假設使用具有像素排列232的光學傳感器或顏 色過濾器捕獲像素。此外,以從左上部開始進行用于光柵化的掃描的順序分配各紅色(R) 分量、綠色(G)分量以及藍色(B)分量作為像素排列233。對于紅色(R) 分量,CR(0)=128, CR(1)=121, CR(2)=118, CR(3)=190。此處,首先,針對紅色(R)分量計算大小關系Rk。使用像素排列234 來描述偽隨機數、像素對IP以及大小關系Rk。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針對 圖像數據231的紅色(R)分量生成的偽隨機數RND對應于像素排列234 中的"i"和"j"。像素對選擇單元62選擇的像素對IP是CR(i)和CR(j)。 在像素排列234中,總共選擇了兩個像素對。然后,使用表達式(1)針對各像素對計算大小關系Rk。在這點上, 例如,對于像素排列234中的第一像素對,CR(i)^90并且CR(j"118。因 此,C(i)>C(j)。因此,大小關系處=1。另一方面,對于第二像素對,C(i)=121并且C(j)-128。因此,不滿足條 件C(i)〉CG)。因此,大小關系RJfO。使用上述方法針對綠色(G)分量和藍色(B)分量計算大小關系Rk。 此外,依次組合針對各個紅色(R)分量、綠色(G)分量以及藍色(B) 分量計算的大小關系值Rk。由此,生成順序信息R。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 獲取了順序信息R"10001110",如圖4B中的Rk值235所示。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如圖4A所示,針對包含在圖像數據I中的所有 像素對IP計算大小關系Rk,并且輸出基于大小關系Rk獲取的順序信息R。 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利用偽隨機數RND隨機選擇圖像數據I的一部分的像素對IP。此外,在針對包含在圖像數據I中的所有像素對IP計算大小關系Rk、并且輸出基于大小關系Rk而獲取的順序信息R的情況下,不總是需要偽隨 機數生成單元61。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以預定順序選擇所有像素對, 而不使用偽隨機數RND來選擇像素對。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選擇兩個像素作為像素對IP。然而,本 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選擇N (N是大于2的整數)個 像素用作像素對IP。在這種情況下,像素對選擇單元62選擇包括N個像素 的像素對IP。像素值比較單元63計算該N個像素值之間的大小關系,并且 將計算結果作為順序信息R輸出。通常,針對N個像素值的大小關系,能夠獲得N的階乘(factorial)個 大小關系值。因此,針對一個像素對IP的大小關系Rk,生成具有能夠表達 N的階乘的位長的順序信息。更具體地說,如果N-3,則能夠獲得3!=6個 大小關系值作為像素值的大小關系。因此,能夠用3位的數字串來表達大 小關系Rk。返回參照圖2B,當將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生成的順序信息R輸入給 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時,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針對輸入的順序信息R生 成驗證數據S(R)。然后,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向圖像輸出單元54輸出生 成的驗證數據S(R)。對于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數據,可以應用消息鑒別代碼(MAC,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或數字簽名。生成MAC和數字簽名的方法對 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已知的。因此,此處省略其描述。如果應用MAC作為驗證數據,則輸入用于生成MAC的秘密信息作為 簽名密鑰KS。在生成MAC時使用簽名密鑰KS。圖像輸入裝置ll和圖像 驗證裝置13需要共享簽名密鑰KS。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圖像輸 入裝置11的ROM 22和圖像驗證裝置13的ROM 44存儲公用秘密信息。 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按照需要利用該秘密信息。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也就是說,將簽名密鑰KS存 儲在諸如IC卡的抗干擾設備上。將IC卡連接到圖像輸入裝置11和圖像驗證裝置13。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從IC卡中獲取簽名密鑰KS并利用所獲 取的簽名密鑰KS。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在圖像輸入裝置11內生成新的秘密信息并 利用生成的秘密信息作為簽名密鑰KS。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生成的秘密 信息存儲在諸如IC卡的抗干擾設備中。此外,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使用 對生成的秘密信息進行加密并將加密的秘密信息發(fā)送給圖像驗證裝置13。另一方面,在應用數字簽名作為驗證數據的情況下,輸入用于生成數 字簽名的專用密鑰作為簽名密鑰KS。在這種情況下,將簽名密鑰KS存儲 在圖像輸入裝置11的ROM 22上,并且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按照需要利 用該簽名密鑰KS。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也就是說,將簽名密鑰KS存 儲在諸如IC卡的抗干擾設備上。在這種情況下,將IC卡連接到圖像輸入 裝置11,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從IC卡中獲取簽名密鑰KS并利用所獲取 的簽名密鑰KS。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在圖像輸入裝置11內生成新的簽名密鑰 KS并利用生成的簽名密鑰KS。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中,在圖像驗證裝置13內需要與驗證數據生成單 元53所利用的簽名密鑰KS相對應的公共密鑰。因此,圖像輸出單元54向圖像數據添加與簽名密鑰KS相對應的公共 密鑰,并將圖像數據和公共密鑰發(fā)送給圖像驗證裝置13。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也就是說,將公共密鑰存儲 在服務器(未示出)上。此外,將表示公共密鑰在服務器上的存儲位置的 信息(諸如統一資源定位器(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信息)添加 到(記錄在)圖像數據中。在這種情況下,圖像驗證裝置13按照需要使用 關于存儲位置的信息以從服務器中獲取公共密鑰。返回參照圖2B,當將從圖像生成單元51輸出的圖像數據I和從驗證數 據生成單元53輸出的驗證數據S(R)輸入給圖像輸出單元54時,圖像輸出 單元54將驗證數據S(R)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并輸出添加有驗證數據S(R) 圖像數 I。關于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向圖像數據I中添加驗證數據S(R)的方法, 例如,將驗證數據S(R)記錄在用Exif格式化后的圖像數據I的頭中。然而,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將驗證數據S(R)與圖像數據I 組合。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將圖像生成單元51生成的、存儲在工作 存儲器24中的像素排列信息A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并將像素排列信息A 與圖像數據I 一起輸出。圖像輸出單元54將圖像數據I記錄在諸如可移動 介質的存儲介質上,或者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經由網絡將圖像數據I發(fā)送給 預定主裝置。現在,將參照圖14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11 執(zhí)行的拍攝(圖像捕獲)處理的示例性流程。圖14是例示根據本示例性實 施例的圖像捕獲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參照圖14,在步驟S141中,圖像輸入裝置11使用圖像生成單元51捕 獲圖像數據I。在步驟S142中,像素對選擇單元62使用偽隨機數生成單元 61生成的偽隨機數RND選擇像素對IP。在步驟S143中,像素值比較單元 63計算像素對IP的順序信息R。在步驟S144中,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針對順序信息R生成驗證數據 S(R)。在步驟S145中,圖像輸出單元54輸出添加有驗證數據S(R)的圖像 數據I?,F在,將參照圖7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再現裝置12的 示例性功能配置。參照圖7,圖像再現裝置12包括像素插值單元71和像素校正單元72。 當從圖像輸入裝置11輸入圖像數據I時,像素插值單元71對輸入的圖像數據I執(zhí)行像素插值處理。然后,像素插值單元71輸出經過了像素插值處理的圖像數據12。下面將參照圖IOA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像素插值處理。圖10A例示了對具有圖9A所示的圖像格式的圖像數據執(zhí)行的示例性像素插值處理。像數據102、 103以及104分別經過了針對紅色(R)分量、綠色(G)分量 以及藍色(B)分量的像素插值處理。在圖像數據102、 103以及104中,以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像素是捕獲的 像素,即包含在圖像數據IOI (第一像素組)中的像素。另一方面,在圖像 數據102、 103以及104中,以非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像素是新插入的像素(第 二像素組)。如圖10A所示,在像素插值處理中,捕獲的圖像數據中沒有顏色分量的像素的值通過相鄰的捕獲的像素的值來進行插值。下面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對紅色(R)分量的像素插值處理的示例。 R2-(R1+R3)/2 R4=(Rl+R7)/2R6=(R3+R9)/2 (2)R8=(R7+R9)/2R5=(Rl+R3+R7+R9)/4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如表達式(2)所示,將相鄰的捕獲的像素的像 素值的平均值用作插值目標像素的像素值。具體地說,如果相鄰的捕獲的 像素的數量為2,則本示例性實施例計算這兩個像素值的平均值。如果相鄰 的捕獲的像素的數量為4,則本示例性實施例計算這四個像素值的平均值。使用表達式(2)能夠執(zhí)行針對綠色(G)分量和藍色(B)分量的像素 插值處理。因此,此處不重復其詳細描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針對各個顏色分開獨立地執(zhí)行像素插值處理。 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能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執(zhí)行像素插 值處理。在這點上,可以應用利用顏色分量之間的比率(例如紅色(R)分量或 藍色(B)分量與綠色(G)分量的比率)的方法。此外,還可以應用檢測 邊緣的方向、根據檢測到的邊緣方向對捕獲的像素值分配權重、并對像素 進行插值的方法。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預先提供像素插值單元71能夠執(zhí)行的多種 類型的像素插值處理、適當地選擇合適的像素(圖像)插值處理并在合適 的時刻執(zhí)行。在這種情況下,將用于識別所選擇的像素(圖像)插值處理的信息與圖像數據13 —起輸出。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根據圖像輸入裝置11的類型執(zhí)行合適的像 素(圖像)插值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將用于識別圖像輸入裝置ll的信息添加給從圖像輸出單元54 (圖2B)輸出的圖像數據I。此外,像素插值單 元71根據用于識別圖像輸入裝置11的信息選擇合適的像素(圖像)插值 處理。返回圖7,當將經過了像素插值單元71的像素插值處理的圖像數據12 輸入給像素校正單元72時,像素校正單元72對圖像數據12執(zhí)行像素校正 處理。此外,像素校正單元72輸出經過像素校正處理的圖像數據I3。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校正處理包括伽瑪校正處理、對比度校正 處理以及白平衡校正處理。在白平衡校正處理中,使用下面的表達式(3)來改變構成圖像數據I2的各像素的顏色分量的值。<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9</formula>其中,"R"、 "G"以及"B"各自表示白平衡校正處理之前的各像素的顏色 分量的值,"R'"、 "G'"以及"B'"各自表示白平衡校正處理之后的各像素 的顏色分量的值,"WR"、 "WG"以及"WB"各自表示各顏色分量的白平 衡校正值。在伽瑪校正處理中,使用下面的表達式(4)來改變構成圖像數據12的各分量的顏色分量的值。<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9</formula>其中,"R"、 "G"以及"B"各自表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前的各像素的顏色分量的 值,"R'"、 "G'"以及"B"'各自表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后的各像素的顏色分量的 值,"Rm"、 "Gm"以及"Bm"各自表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前的各顏色分量的最 大值,"R'm"、 "G'm"以及"B'm"各自表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后的各顏色分量的 最大值,"YR"、"YG"以及"YB"各自表示針對各顏色分量的伽瑪校正值,"xAy"表示x的y次冪。圖8A例示了表達式(4)表示的伽瑪校正處理。參照圖8A,水平軸表 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前的顏色分量的值。垂直軸表示伽瑪校正處理之后的顏 色分量的值。根據伽瑪曲線(粗線)來校正各顏色分量的值。根據表達式 (4)中的yR、 yg或yB的值來確定伽瑪曲線。如果yR、 yG或yB的信大于1,則顏色分量被校正為更暗。另一方面, 如果,、yG或YB的值小于l,則顏色分量被校正為更亮。如圖8A所示, 在伽瑪校正處理之前其值為值II的顏色分量在伽瑪校正處理之后被校正為 值I'1。在校正對比度時,使用圖8B所示的校正曲線來改變構成圖像數據12 的各像素的顏色分量的值。也就是說,在對比度校正處理中,暗顏色分量 被校正為更暗,而亮顏色分量被校正為更亮。也就是說,如圖8B所示,在 對比度校正處理之前其值為值II的顏色分量在對比度校正處理之后被校正為值n。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執(zhí)行上述伽瑪校正處理、對比度校正處理、 白平衡校正處理以及包括其組合的處理作為圖像校正處理。在本示例性實 施例中,可以使用僅執(zhí)行伽瑪校正處理。此外,還可以使用在執(zhí)行白平衡 校正處理之后執(zhí)行伽瑪校正處理,然后再執(zhí)行對比度校正處理。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應用并執(zhí)行伽瑪校正處理、對比度校正處 理、白平衡校正處理以及包括其組合的處理作為圖像校正處理。然而,本 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可以應用其它各種圖像處理?,F在,將參照圖IIA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13 的示例性功能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設主計算機41的電源已經接通, 并且已經在RAM (工作存儲器)45上加載了OS。參照圖II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13包括圖像輸入單 元111、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以及驗證單元114??梢酝ㄟ^利用軟件來執(zhí)行處理而實現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 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認為上述單元和部件是對執(zhí)行上述處理所需的功能 的概念性描述。圖像輸入單元111接收圖像再現裝置12再現的圖像數據13的輸入。更具體地說,經由可移動介質和/或網絡將從圖像再現裝置12輸出的圖像數據 13輸入給圖像輸入單元lll。此外,圖像輸入單元111對輸入的圖像數據13的頭進行分析。另外, 圖像輸入單元111提取像素排列信息A和添加到圖像數據13中的驗證數據 S(R)。此外,圖像輸入單元111輸出提取的驗證數據S(R)和像素排列信息A。當將圖像數據13和像素排列信息A從圖像輸入單元111輸入給捕獲像 素提取單元112時,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使用像素排列信息A來提取捕 獲的像素。此外,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輸出包含捕獲的像素的圖像數據 14。輸入給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的圖像數據13變成作為上述像素插值單 元71執(zhí)行的插值處理的結果的、 一個像素包括三個顏色分量的數據。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基于上述圖像數據13、使用像素排列信息A, 來識別分配給各像素的顏色分量,以僅提取識別的顏色分量。在獲取以上述方式提取的顏色分量之后,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生成 一個像素包括一個顏色分量的圖像數據14,并輸出生成的圖像數據14。現在,將參照圖10B詳細描述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執(zhí)行的捕獲像素 提取處理。參照圖10B,像素排列模式121、 122以及123各自包括經過了像素插 值單元71的插值處理的圖像數據的左上部分的9 (3x3)個像素。像素排列 模式121包括紅色(R)分量。像素排列模式122包括綠色(G)分量。像 素排列模式123包括藍色(B)分量。像素排列信息124是像素排列信息A的示例。在像素排列信息124中, 圖像數據的左上像素對應于紅色(R)分量,圖像數據的右上像素和左下像 素對應于綠色(G)分量,圖像數據的右下像素對應于藍色(B)分量。像素排列模式125、126以及127各自表示構成像素排列模式121至123 的像素中的哪個像素是捕獲的像素。通過參照像素排列信息(像素排列信 息A) 124,能夠得知以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像素是捕獲的像素。當將圖像數據14從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輸入給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時,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基于輸入的圖像數據I4來生成順序信息R'。此 外,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輸出生成的順序信息R'。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內執(zhí)行的順序信息計 算處理類似于上述在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 (圖2B)內執(zhí)行的順序信息計算 處理。因此,此處不重復其描述。將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13生成的順序信息R'、圖像輸入單元111提取 的驗證數據S(R)和像素排列信息A、圖像數據13以及簽名密鑰KS輸入給 驗證單元114。然后,驗證單元114使用輸入的數據驗證圖像數據13是否 經過修改。然后,驗證單元114輸出驗證結果(OK (是)/NO (否))?,F在,將參照圖13A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114。 參照圖13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114包括第一驗證單元131 和第二驗證單元132。第一驗證單元131驗證包含捕獲的像素的圖像數據14。第二驗證單元 132驗證包含使用捕獲的像素進行了插值的像素的圖像數據(圖像數據13 與圖像數據I4之間的差分)。結果,驗證單元114執(zhí)行圖像數據I3的驗證。第一驗證單元131使用順序信息R'、驗證數據S(R)以及簽名密鑰KS 來執(zhí)行簽名或MAC的驗證。然后,第一驗證單元131輸出驗證結果 (OK/NO)。更具體地說,輸入順序信息R'、驗證數據S(R)以及簽名密鑰 KS。然后,基于順序信息R'和簽名密鑰KS來生成數字簽名或MAC。此處 注意,生成數字簽名或MAC的處理類似于上述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執(zhí)行 的處理。因此,此處不重復其描述。此外,第一驗證單元131將生成的數字簽名或MAC與驗證數據S(R) 進行比較。如果生成的數字簽名或MAC與驗證數據S(R)相匹配,則第一 驗證單元131輸出驗證結果"OK"。另一方面,如果生成的數字簽名或MAC 與驗證數據S(R)不匹配,則第一驗證單元131輸出驗證結果"NO"。下文將 上述處理稱為"第一驗證處理"。第一驗證單元131執(zhí)行的第一驗證處理需要與上述驗證數據生成單元 53執(zhí)行的處理相對應。更具體地說,如果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生成了 MAC, 則第一驗證單元131使用MAC執(zhí)行驗證處理。另一方面,如果驗證數據生單元131使用數字簽名執(zhí)行驗證處 理。在這點上,必須考慮以下內容。即,如果使用MAC,則應用等同于驗 證數據生成單元53使用的簽名密鑰KS的秘密信息作為簽名密鑰KS。另一 方面,如果使用數字簽名,則應用對應于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使用的簽名 密鑰KS的公共密鑰作為簽名密鑰KS。將第一驗證單元131的第一驗證處理的結果和作為驗證處理的目標的 圖像數據13輸入給第二驗證單元132。然后,第二驗證單元132驗證輸入 的圖像數據13是否經過了修改。此外,第二驗證單元132輸出驗證結果 (O薩O)。下面將參照圖15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在第二驗證單元132 內執(zhí)行的第二驗證處理。圖15是例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二驗證處理 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圖。參照圖15,在步驟S151中,第二驗證單元132使用像素排列信息A 來識別圖像數據13的各像素的各顏色分量是捕獲的像素或插值目標像素中 的哪個。步驟S151中的識別處理類似于上述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執(zhí)行的 處理。此處,將沒有作為捕獲的像素提取的像素識別為插值目標像素。更具體地說,在圖10B所示的示例中,在像素排列模式125至127中 以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像素是捕獲的像素,而以非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像素是 插值目標像素。在步驟S152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像素插值單元71 (圖7)通過 什么方法來對插值目標像素進行插值。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即,將表示像素插值單 元71執(zhí)行的插值處理的類型(在像素插值單元71執(zhí)行的插值處理中使用 的方法)的信息添加到圖像數據I3中,并將添加的信息與圖像數據I3—起 輸出。在這種情況下,像素插值單元71能夠使用表示插值處理的類型(在 插值處理中使用的方法)的信息來識別插值方法。作為另選方案,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即,如果像素插值單元71根據 圖像輸入裝置11的類型來執(zhí)行像素(圖像)插值處理,則將圖像輸入裝置ll的類型(型號名稱等)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然后,圖像輸出單元54將圖像輸入裝置ll的類型與圖像數據I一起輸出。在這種情況下,像素插值單元71能夠使用表示圖像輸入裝置11的類型的信息來識別插值方法。在步驟S153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在步驟S152中是否識別了插 值方法。如果確定識別了插值方法(步驟S153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 S154。另一方面,如果確定沒有識別插值方法(步驟S153中的"否"),則 處理前進到步驟S158。在步驟S154中,第二驗證單元132使用在步驟S152中識別的插值方 法,基于在步驟S151中識別的捕獲的像素再次計算插值目標像素。下文中, 將在步驟S154中計算的插值目標像素簡稱為"再插值目標像素"。如果在步驟S152中識別的插值方法是表達式(2)所表示的方法,則應用如下面的表達式(5)所示的等同于表達式(2)所表示的方法的方法。 R2'=(Rl+R3)/2 R4'=(Rl+R7)/2R6'=(R3+R9)/2 (5)R8'=(R7+R9)/2R5Rl+R3+R7+R9)/4其中,"R2'"、 "R4'"、 "R6'"、 "R8'"以及"R5",各自表示再插值目標像素。在步驟S155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與再插值目 標像素是否具有預定關系。如果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與再插值目標像素具有預定關系(步驟 S155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57。在步驟S157中,第二驗證單元 132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另一方面,如果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與再 插值目標像素不具有預定關系(步驟S155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步驟 S156。在步驟S156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驗證沒有成功完成(NO)。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驗證單元132計算在步驟S154中計算的再 插值目標像素與在步驟S151中識別的插值目標像素的值之間的差。如果計算的差的值小于預定閾值,或者如果差為0,則第二驗證單元 132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在這點上,例如,第二驗證單元132能夠確定使用上述表達式(5)計 算的再插值目標像素的值R2'與在步驟S151中識別的插值目標像素的值R2 之間的差是否等于或小于預定閾值。另一方面,在步驟S158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 與插值目標像素是否具有預定關系。如果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與插值目標像素具有預定關系(步驟S158 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510。在步驟S1510中,第二驗證單元132 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另一方面,如果確定識別的捕獲的像素與插 值目標像素不具有預定關系(步驟S158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59。 在步驟S159中,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驗證失敗("NO")。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如果插值目標像素的值包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 方向上與該插值目標像素相鄰的捕獲的像素的值中,則第二驗證單元132 確定驗證成功完成。對于像素排列信息124 (圖10B)中的綠色(G)分量,例如,第二驗 證單元132確定捕獲的像素G2、 G4、 G6以及G8與插值目標像素G5是否 具有如下關系-G2<G5<G8并且G4<G5<G6 (6) 作為另選方案,可以使用如果插值目標像素的值包含在相鄰的捕獲的像素的值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的范圍內、則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對于在像素排列信息124 (圖10B)中示出的綠色(G)分量,例如,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是否存在如下關系Min(G2, G4, G6, G8)<G5<Max(G2, G4, G6, G8) (7)其中,"Min()"表示自變量(argument)所包含的值的最小值,"Max()"表示自變量所包含的值的最大值。作為另選方案,如果插值目標像素的值與相鄰的捕獲的像素的值的中間值(如果捕獲的像素的值的數量為偶數,則取最接近值的中心的兩個值的平均值)之間的差的絕對值等于或小于預定閾值,則第二驗證單元132可以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在像素排列信息124 (圖10B)中示出的綠色(G)分量的情況下,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是否存在如下關系|G5 - Med(G2, G4, G6, G8)|<T (8)其中,"Med()"表示自變量所包含的中間值,"lxl"表示x的絕對值,"T"表示 預定閾值。作為另選方案,可以應用以下配置。即,生成僅包括捕獲的像素的捕 獲的圖像的數據以及僅包括插值目標像素的要進行插值的圖像的數據。然 后,計算生成的圖像數據之間的相似度(互相關(cross-correlation)值等)。 如果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預定閾值,則第二驗證單元132確定驗證成功完成 ("OK")。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確定是否存在上述預定關系的方法。也就是說, 可以使用插值目標像素與捕獲的像素之間的其它各種關系。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在步驟S158中,第二驗證單元132根據關于 捕獲的像素與插值目標像素是否具有預定關系的確定結果,來確定插值目 標像素是否經過修改?,F在,將參照圖16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13 執(zhí)行的圖像驗證處理的示例性流程。圖16是例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 像驗證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參照圖16,在步驟S161中,圖像驗證裝置13使用圖像輸入單元111 輸入圖像數據13。在步驟S162中,圖像驗證裝置13使用捕獲像素提取單 元112從圖像數據13中提取捕獲的像素數據14。在步驟S163中,像素對選擇單元62使用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生成的 偽隨機數RND選擇像素對IP。在步驟S164中,像素值比較單元63計算像 素對選擇單元62選擇的像素對IP的順序信息R'。在步驟S165中,圖像驗證裝置13使用第一驗證單元131執(zhí)行第一驗 證處理。在步驟S166中,圖像驗證裝置13確定驗證處理是否成功完成。 如果確定驗證處理成功完成(步驟S166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67。 另一方面,如果確定驗證處理失敗(步驟S166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 步驟S1610。在步驟S167中,第二驗證單元132執(zhí)行第二驗證處理。在步驟S168 中,圖像驗證裝置13確定第二驗證處理是否成功完成。如果確定第二驗證 處理成功完成(步驟S168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69。另一方面, 如果確定第二驗證處理失敗(步驟S168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步驟 S1610。在步驟S169中,圖像驗證裝置13確定圖像驗證成功(圖像沒有經過 修改)。在步驟S1610中,圖像驗證裝置13確定圖像驗證不成功(圖像經 過修改)。然后,處理結束。使用上述配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根據構成 圖像數據I的圖像數據的順序信息(大小關系)來生成驗證數據,而不直接 基于圖像生成單元51生成的圖像數據I來生成驗證數據。因此,即使像素 校正單元72對圖像數據I進行了圖像校正處理,本示例性實施例也能適當 地執(zhí)行驗證處理。也就是說,如圖8A和圖8B所示,本示例性實施例利用順序信息的下 列特征。更具體地說,如果由于圖像校正處理,像素值I1和I2分別改變?yōu)?值I'1和I'2,則其順序信息(大小關系)不改變。此外,當在圖像驗證裝置13上執(zhí)行驗證時,第一驗證單元131驗證生 成了驗證數據S(R)的捕獲的像素。另外,第二驗證單元132驗證像素插值 單元71進行了插值的插值目標像素。使用上述配置,本示例性實施例能夠 使用驗證數據來驗證插值目標像素是否經過修改、以及捕獲的像素是否經 過修改。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圖像輸入裝置11內,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 針對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計算出的順序信息R生成驗證數據S(R)。然而,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使用順序信息R的方法。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驗證數據 生成單元53針對基于圖像數據I計算出的各種特征量F生成驗證數據S(R)。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8A所示,圖像輸入裝置11包括特征量提取單元 242來代替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此外,在這種情況下,特征量提取單元 242可以針對基于圖像數據I提取的特征量F生成驗證數據S(F)。特征量不局限于特定特征量。也就是說,可以使用各種特征量,例如圖像數據I的低頻分量、邊緣信息、或量化系數或者其組合。圖19A例示了在生成了針對特征量F、而不是順序信息R的驗證數據 的情況下的圖像驗證裝置13的示例性配置。在圖19A所示的示例中,可以使用特征量計算單元253代替順序信息 計算單元113 (圖11A)來執(zhí)行提取。在這種情況下,驗證單元114可以使 用特征量計算單元253從圖像數據I中提取的特征量F來執(zhí)行驗證。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不總是需要針對諸如順序信息R的特征 量F生成驗證數據。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針對捕獲的圖像數據I或其一部 分來生成驗證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8B所示,圖像輸入裝置ll可以直接將圖像生成 單元51生成的圖像數據I輸入給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此外,在這種情況 下,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可以針對圖像數據I生成驗證數據S(I)。圖19B例示了在針對圖像數據I生成驗證數據S(I)的情況下的圖像驗證 裝置13的示例性配置。在圖19B所示的示例中,可以將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提取的圖像數 據14輸入給驗證單元114。驗證單元114可以使用圖像數據14和驗證數據 S(I)來執(zhí)行驗證。下面將描述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在圖 像輸入裝置11內,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針對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計算的 順序信息R生成驗證數據S(R)。此外,將生成的驗證數據S(R)添加到圖像 數據I中,并將其與圖像數據I一起輸出。在這種情況下,在圖像驗證裝置13內,第一驗證單元131使用驗證數 據S(R)執(zhí)行驗證處理。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在圖像輸入裝置11 內將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計算出的順序信息R本身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 并將其與圖像數據I一起輸出。在這種情況下,圖像驗證裝置13可以使用順序信息R來執(zhí)行驗證處理。在這點上,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順序信息R代替驗證數據S(R)。 現在,將參照圖3A和3B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11的功能。參照圖3A,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輸入裝置11包括圖像生成單 元191、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92以及圖像輸出單元193。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生成單元191、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92以及 圖像輸出單元193的功能分別類似于上述圖像生成單元51 (圖2B)、順序 信息計算單元52 (圖2B)以及圖像輸出單元54 (圖2B)的功能。因此, 此處不重復其描述。更具體地說,如圖3A所示,本示例性實施例執(zhí)行如下不同于第一示例 性實施例(圖2B)中的處理的處理。也就是說,在本示例性實施例(圖3A) 中,將順序信息計算單元192生成的順序信息R輸出給圖像輸出單元193。 此外,將順序信息R添加到圖像數據中并將其與圖像數據一起輸出?,F在,將參照圖IIB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13 的功能。參照圖IIB,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驗證裝置13包括圖像輸入單 元201 、順序信息計算單元202以及驗證單元203 。圖像輸入單元201和順序信息計算單元202的功能分別類似于圖像輸 入單元111 (圖11A)和捕獲像素提取單元112 (圖11A)的功能。因此, 此處不重復其描述。下文中,將詳細描述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 單元203的功能。下面將參照圖13B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203的功 能。參照圖13B,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203包括相似度確定單 元211和第二驗證單元212。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二驗證單元212執(zhí)行類似于第二驗證單元132 (圖13A)執(zhí)行的處理的處理。因此,此處不重復其描述。下文中,將詳 細描述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功能的相似度確定單元211的功能。當將順序信息計算單元202 (相似度確定單元211上游的單元)計算出 的順序信息R'和添加到圖像數據B中的順序信息R輸入給相似度確定單元 211時,相似度確定單元211計算輸入的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息R之間的 相似度。第二驗證單元212根據計算出的相似度來驗證(確定)圖像數據I3是 否經過修改。此外,第二驗證單元212輸出驗證結果(OK/NO)。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考慮使用上述表達式(1)生成了順序信息R與 順序信息R',使用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息R'之間的漢明距離(Hamming distance)作為相似度。如果確定計算的漢明距離等于或小于預定閾值,則相似度確定單元211 確定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息R'彼此相似。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驗證單元212 確定驗證成功完成("OK")。另一方面,如果確定計算的漢明距離大于預 定閾值,則相似度確定單元211確定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息R'彼此不相似。 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驗證單元212確定驗證失敗("NO")。此處注意,"漢明距離"是指在兩個不同的位串中在相互對應的位置處存 在的不同的位的數量。因此,隨著相似度變高,漢明距離可能變小。更具 體地說,如果漢明距離等于或小于預定閾值,則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預定閾 值。對于在相似度確定單元211執(zhí)行的處理中使用的閾值,可以使用預先 設置預定值并將其存儲在圖像驗證裝置(主計算機)41的ROM 44、 RAM 45 或HD46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預先設置的值作為閾值。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圖像驗證裝置的用戶操作指示設備412或 鍵盤413來輸入期望的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用戶輸入的值。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確定相似度時應用漢明距離。然而,本發(fā)明 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使用其它各種方法,例如使用順序信 息R和順序信息R'的互相關函數的方法、或者使用動態(tài)編程(DP, Dynamic Programming)匹配的方法?,F在,將參照圖17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203執(zhí)行 的處理的示例性流程。圖17是例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驗證單元203執(zhí) 行的處理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圖。參照圖17,在步驟S171中,相似度確定單元211計算輸入的順序信息 R與順序信息R'之間的相似度。在步驟S172中,相似度確定單元211確定計算的相似度是否等于或大于閾值。如果確定計算的相似度等于或大于閾值(步驟S172中的"是"),則處 理前進到步驟S173。另一方面,如果確定計算的相似度小于閾值(步驟S172 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76。在步驟S173中,第二驗證單元212對插值目標像素執(zhí)行第二驗證處理。 在步驟S174中,第二驗證單元212確定第二驗證處理是否成功完成。如果確定第二驗證處理成功完成(步驟S174中的"是"),則處理前進 到步驟S175。另一方面,如果確定第二驗證處理失敗(步驟S174中的"否"), 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176。在步驟S175中,第二驗證單元212確定驗證成功完成并輸出表示驗證 成功的結果("OK")。另一方面,在步驟S176中,第二驗證單元212確定 驗證失敗并輸出表示驗證失敗的結果("NO")。然后,處理結束?,F在,將詳細描述由本示例性實施例實現的安全性。在本示例性實施 例中,根據順序信息R的相似度來確定圖像數據是否經過修改。因此,如 果對圖像數據I進行修改的攻擊系統的人基于修改后的圖像數據新生成順 序信息R,則盡管圖像數據確實經過了修改,但是圖像驗證裝置13可能確 定圖像數據沒有經過修改。因此,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需要只有圖像輸入裝置11能夠生成順序 信息R。在這點上,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由圖像輸入裝置ll和圖像驗證 裝置13預先安全地共享隨機數初始值KR,并將其存儲在圖像輸入裝置11 和圖像驗證裝置13上。使用這種配置,本示例性實施例能夠防止攻擊者選擇正確的像素對。 也就是說,由于攻擊者不能生成正確的順序信息R,因此攻擊者不能基于 修改后的圖像生成正確的順序信息。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將順序信息R本身添加到圖像數據I中并輸出。 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還可以使用對順序信息R進行加密并輸出加密 的順序信息R。在這種情況下,如圖3B所示,可以應用以下的配置。附加設置順序信 息加密單元194。順序信息加密單元194使用密鑰KE,對從順序信息計算 單元192輸出的順序信息R進行加密。在這種情況下,圖像輸出單元193輸出加密的順序信息ER。此外,作為另選方案,如圖IIC所示,還可以使用附加設置順序信息 解密單元204。在這種情況下,圖像輸入單元201從圖像數據D中提取加 密的順序信息ER。此外,在這種情況下,順序信息解密單元204使用密鑰KD對所提取 的加密的順序信息ER進行解密。然后,將解密的順序信息R輸入給驗證 單元203。在本發(fā)明中,順序信息加密單元194執(zhí)行的加密處理和順序信息解密 單元204執(zhí)行的解密處理不局限于特定方法。也就是說,可以應用各種加 密算法。在這點上,可以應用其它各種方法,例如使用公用密鑰(common-key) 密碼系統的高級加密標準(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或數據加 密標準(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或使用公共密鑰(public-key) 密碼系統的RSA。特別地,當使用公用密鑰密碼系統時,密鑰KE和KD 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圖像輸入裝置11和圖像驗證裝置13預先機密地共 享密鑰KE和KD。另一方面,當采用公共密鑰密碼系統時,密鑰KE是公共密鑰,而密鑰 KD是與公共密鑰KE相對應的專用密鑰。在這種情況下,圖像輸入裝置ll 和圖像驗證裝置13預先存儲相應的密鑰KE和KD。使用上述配置,即使攻擊者對從圖像輸入裝置11輸出的圖像數據I進 行了修改,并試圖基于修改后的圖像來生成加密順序信息,本示例性實施 例也能夠防止攻擊者生成正確的加密順序信息,因為攻擊者無法得到KE。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驗證數據生成單元53針對順序信息計算單元 52計算的順序信息R生成驗證數據S(R)。此外,第一驗證單元131使用生 成的驗證數據S(R)來確定圖像數據是否經過修改。因此,如果在順序信息 R中提取了任何不匹配的位,則可以識別圖像數據經過修改。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順序信息R本身代替驗證數據 S(R)。另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相似度代替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 息R'之間的逐位比較的結果來執(zhí)行驗證處理。因此,通過適當地設置在確定相似度時所使用的閾《直,如果順序信息R 與順序信息R'彼此不同的位的數量等于或小于預定位數,則本示例性實施 例可以確定驗證成功完成(圖像沒有經過修改)。如果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 息Rl皮此不同的位的數量等于或大于預定位數,則本示例性實施例可以確 定驗證失敗(圖像經過修改)。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圖像驗證裝置13內使用針對像素對選擇單元 62選擇的像素對IP的所有順序信息R來執(zhí)行驗證處理。然而,本發(fā)明不局 限于此。也就是說,可以在圖像驗證裝置13內,使用像素對選擇單元62選擇 的像素對IP中、除所有像素值被確定為匹配像素值的像素對IP以外的具有 不匹配像素值的像素對IP來執(zhí)行驗證處理。因此,本示例性實施例可以僅針對具有不匹配像素值的像素對IP計算 順序信息R與順序信息R'之間的相似度。由此,本示例性實施例能夠以高 精度執(zhí)行驗證處理。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像素對選擇單元62針對構成圖像 生成單元51生成的圖像數據I的像素來選擇像素對IP。此外,像素值比較 單元63計算所選擇的像素對IP的順序信息R。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針對 像素選擇像素對IP的方法。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針對包含在包含多個像 素值的、具有矩形形狀的區(qū)域或具有任意形狀的區(qū)域中的像素值的特征量 計算順序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特征量,可以應用諸如像素值的平均 值或像素值的分布的各種類型的特征量。下文中,將詳細描述代替使用一個像素的像素值、使用至少兩個像素 的像素值的示例性實施例。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隨機數選擇任意像素對。在 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僅選擇滿足預定條件的矩形塊對。下面將參照圖6B詳細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參照圖6B,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順序信息計算單元52包括偽隨機 數生成單元61、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以及矩形塊特征量比較單元65。偽似于圖6A所示的偽隨機數生成單元61執(zhí)行的處 理的處理。因此,此處不重復其描述。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將輸入的圖像數據I分割為矩形塊或具有任意形 狀的區(qū)域。此外,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使用偽隨機數RND從通過分割處 理而生成的矩形塊中選擇矩形塊對。矩形塊特征量比較單元65計算所選擇的矩形塊對的特征量。此外,矩 形塊特征量比較單元65使用計算的特征量作為比較目標,來計算順序信息 (大小關系)。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像素值的平均值作為矩形塊對的特征量。 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可以應用諸如像素值的分布或其標 準偏差的其它各種特征量?,F在,將詳細描述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內執(zhí) 行的矩形塊對選擇處理的示例性流程。.圖12A是例示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內執(zhí)行的 矩形塊對選擇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參照圖12A,在步驟S251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使用偽隨機數生 成單元61生成的偽隨機數RND選擇基準矩形塊。在步驟S252中,矩形塊 對選擇單元64使用偽隨機數RND選擇候選參考矩形塊。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通過依次生成小于圖像數據I的寬度和高度的偽 隨機數RND (RND是大于O的整數)并使用生成的偽隨機數RM)識別矩 形塊的左上部分的坐標值,來選擇基準矩形塊和參考矩形塊。作為另選方案,還可以使用以下的配置。也就是說,預先對各矩形塊 提供矩形塊編號。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用生成的偽隨機數識別矩形塊編 號,來選擇基準矩形塊和參考矩形塊。不管要應用上述配置中的哪一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偽隨機 數RND來隨機選擇基準矩形塊和參考矩形塊。在步驟S253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計算所選擇的參考矩形塊候選 對象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在步驟S254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確定計算 的平均值是否包含在預定范圍內。如果確定計算的平均值包含在預定范圍內(步驟S254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252。另一方面,如果確定 計算的平均值沒有包含在預定范圍內(步驟S254中的"否"),則處理前進 到步驟S255。對于預定范圍,使用大于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 轉換而獲取的值V、并小于作為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的平均值M的 范圍(圖5B中以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部分248)。作為另選方案,對于預定范圍,可以使用大于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的 平均值M、并小于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獲取 的值V的范圍(圖5B中以網狀的狀態(tài)表示的部分249)。下面將詳細描述 圖5A和5B所示的配置。在步驟S255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將像素值具有超過預定范圍的 平均值的塊確定為參考矩形塊。將上述處理重復等于矩形塊對的數量的次 數。如上所述,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不僅僅選擇在步驟S252中選擇的參 考矩形塊。代替此,在步驟S253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計算參考矩形 塊的平均值。此外,在步驟S254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根據計算的平 均值確定是否新選擇參考矩形塊。當使用像素時,不需要執(zhí)行上述處理,但是當使用矩形塊時,需要執(zhí) 行上述處理。下文中,將詳細描述在使用矩形塊的情況下需要執(zhí)行圖12A 所示的處理的原因。下面將參照圖5A和5B詳細描述當矩形塊包括多個像素時可能出現的 問題。圖5A具體例示了在應用包括多個像素的矩形塊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參 照圖5A,矩形塊241、 242、 243以及244作為其元素各自包括像素。更具 體地說,矩形塊241、 242、 243以及244中的各個作為其要素包括16 (4x4) 個像素。在各元素中示出的值表示各像素的像素值。此外,矩形塊241和242是轉換前的矩形塊。矩形塊243和244是轉 換后的矩形塊。將用作比較的基準的各個矩形塊241和243中稱為"基準矩 形塊"。另一方面,將作為比較目標矩形塊的各個242和244稱為"參考矩形塊"。在圖5A所示的示例中,矩形塊241內的各像素值是"20"或者"140"。 因此,矩形塊241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是"80"。另一方面,轉換前的矩形塊 242的各像素值是"70"。因此,矩形塊242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是"70"。此處,在轉換之前,基準矩形塊241的平均值"80"大于參考矩形塊 242的平均值"70"。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對應關系圖245表示的對 應關系來對像素值進行轉換。在對應關系圖245中,x軸表示輸入,y軸表 示輸出。粗線表示轉換定時。在對應關系圖245中,可知輸入值"20"被 轉換為輸出值"71"。如果根據對應關系圖245表示的對應關系來對矩形塊241和242進行 轉換,則矩形塊241內的像素值"20"和"140"被分別轉換為值"71"和 "189"。另一方面,矩形塊242內的像素值"70"被轉換為值"134"。矩形塊243和244中的各個是轉換后的矩形塊。對于各轉換后的矩形 塊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矩形塊243的平均值是"130",而矩形塊244的平 均值是"134"。由此,在轉換之后,基準矩形塊243的平均值("130")小于參考矩形 塊244的平均值("134")。由此,在轉換定時前后,矩形塊的平均值的大 小關系被反轉。如果轉換前的參考矩形塊的平均值小于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 ("80")、并大于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130")進行逆轉 換而計算的值("66"),則可能發(fā)生反轉。下面主要將參照圖5B描述上述反轉。參照圖5B,圖246對應于增大 像素值的轉換(將顏色分量校正為更亮的轉換)。圖247對應于減小像素值 的轉換(將顏色分量校正為更暗的轉換)。"Iir表示在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中包含的像素值的最小值。"I12"表示 在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242中包含的像素值的最大值。"M1"表示轉換前的 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Vl"表示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 逆轉換而計算的值。此外,"nr表示在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中包含的像素值的最小值。"I'12"表示在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242中包含的像素值的最大值。"M'1"表 示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V'1"表示通過對轉換前的參考矩形塊的 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計算的值。當執(zhí)行用圖246表示的轉換時,如果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和參考目標 (比較目標)矩形塊的平均值大于值V1并小于值M1,則在轉換定時前后, 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和參考矩形塊的平均值發(fā)生反轉。另一方面,當執(zhí)行用圖247表示的轉換時,如果參考矩形塊的平均值 大于值M1并小于值V1,則在轉換定時前后,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和參考 矩形塊的平均值發(fā)生反轉。因此,本示例性實施例不選擇可能發(fā)生上述反轉的塊對。使用這種配 置,本示例性實施例能夠保證經過圖像再現處理的圖像數據的真實性。如果在矩形塊中包含的多個像素值的分布(distribution)高,則可能發(fā) 生上述反轉。因此,不需要對所有矩形塊執(zhí)行步驟S252、 S253以及S254 中的處理。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當在矩形塊中包含的多個像素值的分布 高時、執(zhí)行步驟S252、 S253以及S254中的處理。圖12B例示了在這種情況下應用的本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例。圖12B 是例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例的矩形塊對選擇處理的示例性流程的 流程圖。在圖12B所示的示例中,對類似于圖12A中的處理的處理提供相同的 步驟號。除了步驟S256和S257之外,圖12B所示的處理與圖12A所示的 處理相同。參照圖12B,在步驟S256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計算在步驟S251 中選擇的基準矩形塊的像素值的分布。在步驟S257中,矩形塊對選擇單元 64確定分布是否等于或大于閾值。如果確定分布等于或大于閾值(步驟S257 中的"是"),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252。另一方面,如果確定分布小于閾值(步 驟S257中的"否,,),則處理前進到步驟S255。如上面參照圖12B所描述的,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僅對像素值的分布 高的矩形塊執(zhí)行步驟S252、 S253以及S254中的處理。因此,與執(zhí)行圖12A 所示的處理的情況相比,矩形塊對選擇單元64能夠更有效地選擇矩形塊對。圖像輸出單元54能夠將關于在圖12A和圖12B所示的處理期間選擇的 矩形塊對的信息(例如坐標)與圖像數據I一起輸出。在圖12A和圖12B所示的處理中,在步驟S251中確定基準矩形塊。 此外,在步驟S254中,確定參考矩形塊候選對象的平均值是否包含在預定 范圍內。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說,還可以使用在步驟S251中 確定參考矩形塊、而在步驟S254中確定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是否包含在預 定范圍內。不管應用上述配置中的哪一個,在步驟S251中確定在矩形塊對中包含 的矩形塊中的一個,并且另一個矩形塊的平均值經過步驟S254中的確定。此處注意,在步驟S254中,如果預先確定了要執(zhí)行轉換248和249中 的哪一個,則可以計算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 獲取的值V。另一方面,在步驟S254中,如果沒有預先確定要執(zhí)行的轉換 的類型,則無法計算通過對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獲 取的值V。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至少包含在上述范圍內的平均值。因 此,如果沒有預先指定要執(zhí)行的轉換的類型,則可以使用至少包含在上述 范圍內的像素值。在這點上,如圖5B所示,在基準矩形塊中包含的像素值的最小值總是 小于通過對至少轉換后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計算的值V和 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M。類似地,基準矩形塊中的像素值的最大值總是大于通過對至少轉換后 的基準矩形塊的平均值進行逆轉換而計算的值V和轉換前的基準矩形塊的 平均值M。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在步驟S254中應用的范圍,可以應用參考 矩形塊候選對象的平均值大于基準矩形塊的像素值的最小值、并小于基準 矩形塊的像素值的最大值的范圍。本發(fā)明可以通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來實施。如上所述,圖像輸入裝置 和圖像驗證裝置是諸如通用PC的通用信息處理裝置。在這種信息處理裝置 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能夠實現上述圖像輸入裝置和圖像驗證裝置。因此,計算機程序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此外,通常,計算機程序存儲在諸如CD-ROM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上。計算機程序可以通過將存儲有計算機程序的存儲介質設置在計算機的 驅動器上、并且將計算機程序復制并安裝在系統上來執(zhí)行。因此,計算機 可讀存儲介質能夠實現本發(fā)明的方面。雖然參照示例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發(fā)明 不局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應當對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給予最寬泛 的解釋,以使其涵蓋所有變型、等同結構和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信息處理裝置(13),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包括輸入單元(111,201),其被構造成輸入包括第一像素組、通過對所述第一像素組進行插值而生成的第二像素組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組的驗證數據的圖像數據;第一驗證單元(131),其被構造成使用所述第一像素組和所述驗證數據來驗證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第二驗證單元(132),其被構造成通過確定所述第二像素組與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具有預定關系來驗證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以及確定單元(114),其被構造成基于所述第一驗證單元(131)和所述第二驗證單元(132)的驗證結果來確定所述圖像數據是否經過修改。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13),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組是 由圖像傳感器捕獲的像素的組,并且其中所述信息處理裝置(13)還包括識別單元,其被構造成使用在圖 像捕獲期間使用的像素排列信息來識別所述第一像素組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驗證單元(131)被構造成確定所述識別單元識別的像素 組是否經過修改。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13),其中所述第二驗證 單元被構造成如果所述第一驗證單元(131)確定所述第一像素組沒有經過 修改,則確定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
4. 一種信息處理方法,所述信息處理方法包括輸入包括第一像素組、通過對所述第一像素組進行插值而生成的第二 像素組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組的驗證數據的圖像數據(13);使用所述第一像素組和所述驗證數據來驗證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經過 修改(S165);通過確定所述第二像素組與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具有預定關系(S155, S158)來驗證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S167);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像素組和所述第二像素組的驗證結果來確定所述圖像數 據是否經過修改。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處理方法,其中所述驗證所述第一像素 組是否經過修改的步驟(S165 )包括執(zhí)行像素值(R)與校正后的像素值(R') 之間的相似度計算(S171)。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校正后的像素值(R') 是經過對比度校正或顏色校正的。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處理方法,其中從所述第一像素組輸入 到的輸入單元接收所述驗證數據,并且所述驗證數據包括從至少包括消息 鑒別代碼和數字簽名的組中選擇的數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及信息處理方法。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輸入包括第一像素組、通過對所述第一像素組進行插值而生成的第二像素組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組的驗證數據的圖像數據,使用所述第一像素組和所述驗證數據來驗證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通過確定所述第二像素組與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具有預定關系來驗證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并且基于關于所述第一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的驗證和所述第二像素組是否經過修改的驗證的結果來確定所述圖像數據是否經過修改。
文檔編號H04N1/32GK101616233SQ20091014224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林淳一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