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包裝印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包裝印刷排版中,同一個版面上的多個色塊相鄰,由于色塊未設置正確或在設 置色塊化后發(fā)生色塊偏移,使得色塊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如果色塊間的距離大于用戶指定 的閾值,則這兩個色塊不相關,如果色塊間距離小于用戶指定的閾值,稱之為色塊細縫。因 此,色塊進行陷印處理之前,需要填補色塊細縫,使印刷美觀。 現(xiàn)有技術中,關于圖像數(shù)據(jù)的檢驗,國外也有一些相關的專利,如美國專利 US5889932 "Method of checking graphical data for conformity to graphical designrules",公開了利用圖像設計規(guī)則檢驗圖像數(shù)據(jù),查找不符合圖像設計規(guī)則的色塊。 但該專利中僅僅提供了是否存在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和錯誤地合并相鄰色塊細縫的判斷。 該方法無法確定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位置,也無法填補相鄰色塊之間的細縫。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 該方法能夠在進行陷印前去除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 本發(fā)明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該方法還能夠填補相鄰色 塊之間的細縫,彌補設計錯誤,保證陷印效果正確。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1)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作為一對當前 點; (2)自一對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 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 (3)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 對端點均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 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一個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 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與對應邊的交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 均不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當前的一對端點為終止點,連接兩起始 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的區(qū)域,掃描結束;
(4)將掃描到的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區(qū)域去除。 進一步,步驟(1)中,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 始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 點;
b.自端點Q沿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
點P,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所述色塊邊界路徑不包含色塊上邊界端點Q兩側
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色塊邊界路徑;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 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進一步,判斷某一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如下
若該端點到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該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 范圍的判定條件,否則不滿足。進一步,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O,O. 1mm]。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
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 步驟二、根據(jù)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陷印方向和色塊自然延伸線與相鄰色塊的 交點情況,填補色塊細縫。
進一步,步驟一中,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端點
作為一對當前點; (2)自一對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 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 (3)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對端點均滿 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 一個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與對應邊的 交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均不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 當前的一對端點為終止點,連接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細縫區(qū)域,掃描結 束。 進一步,步驟(1)中,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一個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 的端點; b.沿另一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點P, 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 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更進一步,步驟(3)中判斷某一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是該端點到 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 更進一步,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0,0. 1mm]。 進一步,步驟二中,填補色塊細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判斷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是否滿足陷印條件,確定陷印方向; 2)按自然延伸線確定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 3)填充步驟2)所述的色塊細縫區(qū)域。 更進一步,步驟2)中,按自然延伸線確定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具體方法是
6
I.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滿足陷印條件 判斷進入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情況
a.若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 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b.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 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 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c.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一步判斷被進入色塊上的起始 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情況; 若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 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 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 為自然延伸色塊; 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 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II.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不滿足陷印條件 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Rl,判斷該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 另一色塊R2相交情況 a.若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
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l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b.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
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l定
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c.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進一步判斷另一色塊R2上的起 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1相交情況; 若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色塊Rl相交,則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
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1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
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為自然延
伸色塊; 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 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其中,所述的自然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或終止點與色塊細縫兩側相鄰點構 成線段向相鄰色塊的延長線,所述的垂直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 的起始點的連線,或色塊上的終止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的終止點的連線。
更進一步,步驟3)中,填充的油墨為自然延伸色塊的油墨。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在進行陷印前去除色塊內部細 腰和針尖,還能夠填補相鄰色塊之間的細縫,彌補設計錯誤,保證陷印效果正確。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其中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掃描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去除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色塊細縫位置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第一種填補色塊細縫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第二種填補色塊細縫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步驟包括 (1)掃描色塊邊界,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始 點作為一對當前點。 步驟(1)中,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 點; b.自端點Q沿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 點P,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所述色塊邊界路徑不包含色塊上邊界端點Q兩側 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色塊邊界路徑;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 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本實施例中選取端點21為端點Q,沿色塊邊界路徑順時針逆時針掃描。由于端點 27和端點28到端點21的距離為設定閾值,因此自端點Q沿色塊邊界路徑掃描不包含由端 點21到端點28的色塊邊界路徑和端點27到端點21的色塊邊界路徑。沿色塊邊界路徑順 時針逆時針掃描到掃描點22,其與端點21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選擇端點21和掃描點22 為一對起始點,即為一對當前點。 (2)自一對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 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 (3)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
對端點均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
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一個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
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與對應邊的交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
均不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當前的一對端點為終止點,連接兩起始
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的區(qū)域,掃描結束。
判斷某一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如下 若該端點到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該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
范圍的判定條件,否則不滿足。例如,A和B為當前點,A'B'為下一對端點,則端點A'的對
應邊為BB',端點B'的對應邊為AA'。如果端點A'到對應邊BB'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
8則端點A'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否則不滿足。 其中,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0,0. lmm],本實施例設定閾值 取值為0. Olmm。 (4)將掃描到的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區(qū)域去除。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確定點21和點22為一對起始點,作為當前點。沿邊界向 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23和24,兩端點均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 將端點23和24作為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25和26,判斷兩端點25 和26均不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停止掃描,端點23和端點24為終 止點。連接起始點21和22以及終止點23和24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的區(qū)域, 圖3為去除掃描到的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區(qū)域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公開的另外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步驟包括 步驟一、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Sll ; (1)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端點
作為一對當前點。 步驟(1)中,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端點的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 a.選取一個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 的端點; b.沿另一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點P, 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 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首先選擇一色塊的端點41,沿另一色塊邊界路徑掃描,端 點41與掃描點42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端點41和掃描點42為一對起始點,即為一對當前 點。 (2)自一對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 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 (3)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對端點均滿 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一個 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的交點作為當前 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均不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當前的一對端點為 終止點,連接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細縫區(qū)域,掃描結束。
判斷某一端點是否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條件如下 若該端點到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該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 條件。例如,A和B為當前點,A'和B'為下一對端點,則端點A'的對應邊為BB',端點B' 的對應邊為AA',如果端點B'到對應邊AA'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端點B'滿足色塊 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否則不滿足。 其中,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O,O. lmm],本實施例中閾值取 值為0. lmm。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色塊邊界上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一對起始點41和42,作
9為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43和44,其中端點43滿足色塊細縫范圍 的判定條件,端點44不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因此將端點43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 垂線與對應邊的交點45作為當前點,繼續(xù)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當掃描確 認終止點時,掃描結束。 步驟二、根據(jù)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陷印方向和色塊自然延伸線與相鄰色塊的 交點情況,填補色塊細縫,S12 ; 1)判斷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是否滿足陷印條件,確定陷印方向; 本實施例中,色塊細縫區(qū)域的兩側邊界視為一個邊界,從而進行色塊細縫的兩側
色塊之間是否滿足陷印條件的判斷。 本實施例中,發(fā)生陷印的判斷條件如果兩個色塊相鄰,且色塊的油墨濃度差的絕 對值大于或等于用戶設定值,則需要進行陷?。?陷印方向取決于相鄰色塊的油墨亮度,由亮色延伸到暗色,或者取決于相鄰色塊 的油墨濃度,由淺色延伸到深色。
2)按自然延伸線確定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
I.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滿足陷印條件 判斷進入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情況
a.若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 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b.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 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 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c.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一步判斷被進入色塊上的起始 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情況; 若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 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 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 為自然延伸色塊; 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 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II.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不滿足陷印條件 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R1,判斷該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 另一色塊R2相交情況 a.若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
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l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b.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
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1定
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c.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進一步判斷另一色塊R2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1相交情況; 若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色塊R1相交,則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
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1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
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為自然延
伸色塊; 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 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其中,所述的自然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或終止點與色塊細縫兩側相鄰點構 成線段向相鄰色塊的延長線,所述的垂直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 的起始點的連線,或色塊上的終止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的終止點的連線。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首先判斷陷印方向,即確認色塊51為被進入色塊,色塊 52為進入色塊,其中起始點為53和55,終止點為54和56。進入色塊52上的起始點55和 終止點56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分別與被進入色塊交于點57和58,則進入色塊52上的起始 點55和終止點56的兩條自然延長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 色塊52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又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首先判斷陷印方向,即確認色塊61為被進入色塊,色 塊62為進入色塊,其中起始點為63和65,終止點為64和66。進入色塊62上的起始點65 和終止點66的兩條自然延伸線為水平延長線,均不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判斷被進入色塊 61上的起始點63和終止點64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情況,其中起始點63的自 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62交于點67,終止點64的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62交于點68,則被 進入色塊61的起始點63和終止點64的兩條自然延長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 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61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 3)填充步驟2)所述的色塊細縫區(qū)域的油墨。其中,填充的油墨為自然延伸色塊的 油墨。 進行如上所述的陷印前色塊除噪的處理后,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滿足陷印條 件,則進行陷印處理,否則處理結束。 考慮到在此公開的對本發(fā)明的描述和特殊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對于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說明和實施例僅作為例子來考慮,它們都屬于由 所附權利要求所指示的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和精神之內。
1權利要求
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掃描色塊邊界,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作為一對當前點;(2)自一對當前點分別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3)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對端點均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一個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與對應邊的交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均不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則當前的一對端點為終止點,連接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的區(qū)域,掃描結束;(4)將掃描到的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區(qū)域去除。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確定同一色塊邊界上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選取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b. 自端點Q沿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點P,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所述色塊邊界路徑不包含色塊上邊界端點Q兩側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色塊邊界路徑;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判斷某一端點是否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如下若該端點到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則該端點滿足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范圍的判定條件,否則不滿足。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0,0. lmm]。
5. —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步驟二、根據(jù)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陷印方向和色塊自然延伸線與相鄰色塊的交點情況,填補色塊細縫。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 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作為一對當前點;(2) 自一對當前點沿邊界向同一方向搜索到下一對端點,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3) 分別判斷下一對端點是否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若下一對端點均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下一對端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其中僅有一個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將該端點和該端點到對應邊的垂線與對應邊的交點作為一對當前點,執(zhí)行步驟(2);若下一對端點均不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則當前的一對端點為終止點,連接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圍成的區(qū)域為色塊細縫區(qū)域,掃描結束。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確定相鄰的不同色塊邊界上色塊細縫范圍內的一對起始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 選取一個色塊邊界任一端點Q,所述的端點是指將色塊邊界線段化后各個線段的端點;b. 沿另一色塊邊界路徑掃描,找出與端點Q距離小于設定閾值的第一個掃描點P,則端點Q和掃描點P為一對起始點;若沒有找到滿足條件的一對起始點,則返回步驟a,直到找到一對起始點,否則處理結束。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判斷某一端點滿足色塊細縫范圍的判定條件是該端點到對應邊的最短距離小于設定閾值。
9.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和(3)中所述的設定閾值的范圍為(0,0. 1mm]。
10. 如權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填補色塊細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 判斷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是否滿足陷印條件,確定陷印方向;2) 按自然延伸線確定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3) 填充步驟2)所述的色塊細縫區(qū)域。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按自然延伸線確定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具體方法是I. 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滿足陷印條件判斷進入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情況a. 若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b.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c. 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被進入色塊相交,則進一步判斷被進入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情況;若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被進入色塊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進入色塊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被進入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II. 若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不滿足陷印條件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R1,判斷該色塊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另一色塊R2相交情況a.若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色塊R1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l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b. 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1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c. 若兩條自然延伸線均不與另一色塊R2相交,則進一步判斷另一色塊R2上的起始點和終止點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l相交情況;若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均與色塊Rl相交,則色塊R2的兩條自然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若其中只有一個點的自然延伸線與色塊Rl相交,則該點的自然延伸線和另一未相交的點的垂直延伸線,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色塊R2為自然延伸色塊;否則,連接相鄰色塊的兩起始點和兩終止點,與兩側色塊圍成的區(qū)域為填補色塊細縫的區(qū)域,隨機選擇其中一個色塊定義為自然延伸色塊;其中,所述的自然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或終止點與色塊細縫兩側相鄰點構成線段向相鄰色塊的延長線,所述的垂直延伸線是指色塊上的起始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的起始點的連線,或色塊上的終止點與另一側色塊上對應的終止點的連線。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填充的油墨為自然延伸色塊的油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屬于包裝印刷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在進行陷印處理前,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是先掃描色塊邊界,除去色塊內部的細腰和針尖。另一種陷印前色塊除噪的方法是掃描相鄰色塊邊界,確定相鄰色塊之間色塊細縫區(qū)域,然后根據(jù)色塊細縫的兩側色塊之間陷印方向和色塊自然延伸線與相鄰色塊的交點情況,填補色塊細縫。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在進行陷印前去除色塊內部細腰和針尖,還能夠填補相鄰色塊之間的細縫,彌補設計錯誤,保證陷印效果正確。
文檔編號H04N1/58GK101771798SQ20081022479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姜建軍, 李平立, 袁晗光, 賈文華 申請人:北京大學;方正國際軟件(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