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

文檔序號:7618276閱讀:2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可調整焦距的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可調整焦距的接觸影像感測式掃描裝置及其對應的調整方法。
先前技術目前市面上的掃描裝置可依其所使用的感光組件種類而分為電荷耦合掃描(Charge Coupled Device,CCD)與接觸式影像感測(Contact Image Sensor,CIS)兩種類型。一般而言,CCD掃描裝置具有影像分辨率較高且景深較長的優(yōu)勢,然由于其必須與一系列反射鏡與光學鏡頭搭配配置,因而具有裝置體積較大、組裝耗時以及調校方式較為繁復等缺點。
相形之下,CIS掃描裝置的結構與原理則較為簡單;由于在CIS掃描裝置中無須燈管與光學鏡頭等組件,因而具有優(yōu)選的抗震性能,且體積小、重量輕更是CIS掃描裝置的最大優(yōu)勢。然而,由于CIS傳感器的景深較短,且一般而言只有在焦點上下約0.2mm處的影像能夠成像于傳感器上,一旦待掃描對象因本身厚度或位置的差異而導致其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落在設計焦距外時,待掃描對象的影像便無法清楚形成,會嚴重影響掃描質量。
請參閱圖1,其說明一種傳統的可調整式CIS掃描裝置。在該掃描裝置1中,利用一彈性組件10來支撐該掃描裝置1中的接觸式影像傳感器11,利用彈性組件10本身的彈性使得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11可與其上方的玻璃12彼此接觸,借以控制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11的位置并摩擦玻璃12而進行掃描動作。
請參閱圖2,其說明另一種傳統的可調整式CIS掃描裝置。在該掃描裝置2中,借由一個活動式的傳感器托架20的作用,配合設置在該感測式托架20兩側的滑動組件22、23與一傳動皮帶26的設計,以電機(圖中未示)驅動該傳動皮帶26而帶動容置于該傳感器托架20中的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圖中未示),沿一掃描方向移動以進行掃描動作;此外,利用設于該傳感器托架20底部的調整螺絲21即可調整以抵頂并推動該傳感器托架20,使該傳感器托架20與其中的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上下移動,借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然而,上述兩種可調整式的CIS掃描裝置的調整裝置均針對單一應用而設計,亦即該等設計僅適于單一種類的待掃描對象。此外,利用彈性組件(例如彈簧或彈片)的彈性回復力,雖使得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在掃描進行中可以對應待掃描對象的厚度與位置而調整其與待掃描對象之間的距離,然而在這樣的設計中,由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在掃描進行中必須與上方的玻璃彼此接觸并摩擦,因此反而容易因摩擦的原因而影響掃描質量,且摩擦力亦將消耗電機扭力而造成動力的浪費;而利用調整螺絲來調整傳感器焦距的構想則必須經由人為調整方式而實現,不僅效率不彰,亦容易因人為誤差而導致掃描質量不佳。
為了改善上述傳統設計的種種缺失,發(fā)明人經悉心試驗與研究,并一本鍥而不舍的精神,提出本發(fā)明“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借由本發(fā)明所提出的調整裝置的設計,即可精確調整CIS掃描裝置中的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掃描對象間的距離,以獲得清晰及高質量的掃描影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構想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其為一可調整的接觸式影像感測掃描裝置,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image sensor,CIS)與一連桿調整裝置;其中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用以掃描一待掃描對象,而該連桿調整裝置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連接,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的一距離。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致動裝置,該致動裝置連接至該連桿調整裝置,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致動裝置選自一電機、一電磁閥與一機械式致動裝置其中之一。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對焦標的,該對焦標的設置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一掃描玻璃上,以作為該距離的一參考標的。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微調組件,該微調組件固設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上,以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該距離。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微調組件包括一第一彈性組件。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匣體,用以容置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連桿調整裝置。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性組件,其中該等第二彈性組件固設于該匣體的一內側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之間。
本發(fā)明亦提供一種可調整式掃描裝置,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用以掃描一待掃描對象;以及一調整裝置,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連接,以對應該待掃描對象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具有一距離,其中該距離對應至該焦距。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調整裝置對應該掃描物體的一厚度與一位置其中之一,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調整裝置為一連桿機構。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致動裝置,該致動裝置連接至該調整裝置,以致動該調整裝置。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致動裝置選自一電機、一電磁閥與一機械式致動裝置其中之一。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對焦標的,該對焦標的設置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一掃描玻璃上,以作為該距離的一參考標的。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微調組件,該微調組件固設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上,以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該距離。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微調組件包括一第一彈性組件。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匣體,用以容置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調整裝置。
根據上述構想,該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性組件,其中該等第二彈性組件固設于該匣體的一內側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之間。
本發(fā)明的另一構想在于提供一種掃描裝置的高度調整方法,其中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與一連桿調整裝置,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決定一待掃描對象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間的一第一距離;(b)比較該第一距離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一焦距,而得一第一比較結果;以及(c)根據該第一比較結果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根據上述構想,其在步驟(a)中,根據該待掃描對象的一厚度與一位置其中之一而決定該第一距離。
根據上述構想,其在步驟(c)中,該連桿調整裝置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二距離對應至該焦距。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方法在步驟(c)之后還包括一步驟(d)掃描該待掃描對象而得一掃描影像。
根據上述構想,其中該方法在步驟(d)之后還包括一步驟(e)根據該掃描影像而判斷一第二比較結果,并根據該第二比較結果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根據上述構想,其在步驟(c)中,以一無段式致動方式或一分段式致動方式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圖1是一種傳統的可調整式CIS掃描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另一種傳統的可調整式CIS掃描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A)與圖3(B)分別是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外觀示意圖與結構示意圖;圖4(A)與圖4(B)是表示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截面示意圖,用以說明在本發(fā)明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作動過程;圖5是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基本執(zhí)行步驟;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以及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 掃描裝置10彈性組件11接觸式影像傳感器12玻璃2 掃描裝置20傳感器托架21調整螺絲22滑動組件23滑動組件26傳動皮帶3 可調整式掃描裝置30匣體31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2調整裝置321 連桿裝置322 致動裝置33彈性組件34彈性組件35待掃描對象39掃描玻璃391 對焦標的H 距離U 箭號方向51~55步驟61~64、63’~65’ 步驟
71~74、73’~75’ 步驟81~83、83’~84’、83”~85” 步驟91~95、941、92’~95’、步驟92”~95”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A)與圖3(B),是分別表示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外觀示意圖與結構示意圖;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3包括彼此連接的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31與一調整裝置32,以及一匣體(housing)30,該匣體30用以容置并保護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調整裝置32。該調整裝置32由一組連桿裝置321與一致動裝置322構裝而成,借由該致動裝置322的作用,即可驅動該連桿裝置321,使該連桿裝置321對應掃描玻璃39上方的待掃描對象(圖中未示)的位置,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的高度,進而最佳化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一距離,使該距離落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的設計焦距范圍中,并利用此最佳化距離為掃描位置進行掃描,以獲得良好的掃描質量。
為進一步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在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的兩側分別固設一第一彈性組件33,亦可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底部與該匣體內側之間固設一第二彈性組件34。借由該等彈性組件33、34的彈力與其回復力的作用,除可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的距離外,更可緩沖該連桿裝置321在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時所產生的震動;其中,該等彈性組件33、34為一般的聚合發(fā)泡體、彈簧組件、或彈片等組件。
在本實施例中,為簡化該調整裝置32的結構設計及降低成本,使用一組四連桿裝置作為該調整裝置32中的連桿裝置321;當然,除本實施例中所提及的四連桿裝置外,亦可使用結構較為復雜的其它連桿裝置(例如五連桿、六連桿…等),來構裝形成本發(fā)明的調整裝置32。
在本實施例中,該致動裝置322為一電機裝置,以提供用以致動該連桿裝置321的一無段式驅動力;當然,在本發(fā)明中,亦可針對不同的掃描應用需求而使用其它的致動裝置,例如使用一電磁閥(solenoid)裝置以提供用以致動該連桿裝置321的一分段式驅動力、或是僅使用一組簡單的機械式致動裝置(如凸輪、偏心螺絲或彈性組件)等。
此外,在該掃描玻璃39上更設置了一對焦標的391,借以作為該調整裝置32在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距離時的參考標的;當然,在自動進紙掃描的情形中,亦可將該對準標的設置在該掃描裝置的自動進紙機構(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上(圖中未示)。
請參閱圖4(A)與圖4(B),為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截面示意圖,用以說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作動過程;在此一實施例中,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3的調整裝置32由一組連桿裝置321與兩致動裝置322所構成,以維持該連桿裝置321作動時的平衡。當一待掃描對象35由于其厚度或位置之故,而使得其與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3的掃描玻璃39之間的距離H,大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3的設計焦距時,將于掃描時產生不清晰的掃描結果,如圖4(A)所示;為了獲得清晰的掃描影像,該等致動裝置322對應該距離H而致動該連桿裝置321,該連桿裝置321的上方部分連接至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借以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向上推動,如圖4(B)中箭號方向U所示,以減少該掃描玻璃39與該待掃描對象35之間的距離;而該連桿裝置321的下方部分,則作動以對連接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底部的彈性組件34產生一壓力,借由該彈性組件34所對應產生的回復力即可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與該待掃描對象35之間的距離,亦可緩沖該連桿裝置321在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31時所產生的震動現象。
借由本發(fā)明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設計,即可克服傳統技術中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的景深限制的缺點,而于各種掃描應用中,根據不同的掃描需求而改變其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高度,進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掃描對象之間的距離,以于掃描進行時獲得最佳的掃描質量。
此外,本發(fā)明亦提供了一種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的高度調整方法,以根據不同的掃描需求而調整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高度,以獲得清晰的掃描影像。
請參閱圖5,為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用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基本執(zhí)行步驟;其中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IS)與一連桿調整裝置。首先,在選定待掃描對象后,即根據該待掃描對象而決定該待掃描對象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間的一第一距離,如步驟51所示;接著,比較該第一距離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一設計焦距,而判知該第一距離是否落入該設計焦距的范圍中,如步驟52所示;若判知的結果表示該第一距離并未落入該設計焦距的范圍中,則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具有一對應于該焦距的第二距離,如步驟53所示;最后則執(zhí)行掃描而得一掃描影像,如步驟54所示。
在本方法中,是根據該待掃描對象的厚度或是其位置而決定該第一距離;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掃描影像的清晰程度,亦可在執(zhí)行第一次掃描后,根據所得的掃描影像而判斷是否需要再次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如步驟55所示),以再一次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在實際應用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的高度調整方法時,上述的基本執(zhí)行步驟即可并入該掃描裝置的掃描步驟中,而形成一系列的手動執(zhí)行流程,甚至加以程序化為一系列的自動執(zhí)行流程;如下述的圖6至圖9所示。
請參閱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在此一實施例中,該高度調整方法是一分段式調整方法,所調整的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一連桿調整裝置,其中該連桿調整裝置還包括一電磁閥(solenoid)致動裝置,以提供用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的分段式驅動力。首先,使用者根據不同的掃描需求而選擇一適當掃描模式,例如選擇正片掃描,如步驟61所示;接著決定是否以平臺掃描方式(flatbed scan)執(zhí)行掃描,如步驟62所示;如選擇以平臺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關閉該掃描裝置中的電磁閥致動裝置后執(zhí)行平臺掃描,分別如步驟63與64所示;反之,如選擇不以平臺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開啟該電磁閥致動裝置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IS的高度(步驟63’),并初始化該掃描裝置中的自動進紙機構(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后執(zhí)行ADF掃描,分別如步驟64’與65’所示。
請參閱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在此實施例中,使用者根據其掃描需求而選擇一正負片掃描模式,如步驟71所示;接著決定是否以平臺掃描方式(flatbed scan)執(zhí)行掃描,如步驟72所示;如選擇以平臺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關閉該掃描裝置中的電磁閥致動裝置后執(zhí)行平臺掃描,分別如步驟73與74所示;反之,如選擇不以平臺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開啟該電磁閥致動裝置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IS的高度(步驟73’),并開啟該掃描裝置的背光模塊后執(zhí)行正負片掃描,分別如步驟74’與75’所示。
請參閱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在此實施例中,該高度調整方法是一無段式調整方法,所調整的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一連桿調整裝置,其中該連桿調整裝置還包括一電機(motor)致動裝置,以提供用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的無段式驅動力。首先,使用者根據其掃描需求而選擇一適當掃描模式,例如選擇平臺式掃描、自動進紙掃描(ADF)或是正負片掃描等模式,如步驟81所示;由于在上述各掃描模式中所使用的待掃描對象的厚度與位置均可假設為已知,亦即為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側對象間的距離,落入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設計焦距范圍時,該電機致動裝置所須運轉的程度可假設為已知,因此在執(zhí)行掃描動作之前,即可先開啟該電機致動裝置,借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而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調整至一適當位置,如步驟82所示,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側對象間的距離落入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設計焦距范圍中;然后,選擇以一平臺掃描方式(flatbed scan)、一自動進紙方式或是一正負片掃描方式(film scan)執(zhí)行掃描;如選擇以平臺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直接執(zhí)行平臺式掃描,如步驟83所示;如選擇以自動進紙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初始化該掃描裝置中的自動進紙機構(automatic documentfeeder,ADF)后執(zhí)行ADF掃描,分別如步驟83’與84’所示;而若選擇以正負片掃描方式執(zhí)行掃描,則開啟該掃描裝置的背光模塊后執(zhí)行正負片掃描,分別如步驟83”與84”所示。
請參閱圖9,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高度調整方法的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的流程圖,以說明該調整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在此一實施例中,該調整方法是一無段式調整方法,所調整的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一連桿調整裝置,其中該連桿調整裝置還包括一電機致動裝置,以提供用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的無段式驅動力,且為了進一步提升該掃描裝置的應用彈性,在該掃描裝置上設置多個對焦標的,借以作為該連桿調整裝置在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掃描對象間的距離時的參考標的。首先,使用者根據其掃描需求而選擇一適當掃描模式,例如選擇平臺式掃描、自動進紙掃描(ADF)或是正負片掃描等模式,如步驟91所示;接著即對應所選擇的掃描模式而移動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以分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對應至平臺式掃描的對焦標的(如步驟92所示)、自動進紙掃描的對焦標的(如步驟92’所示)、或是正負片掃描的對焦標的(如步驟92”所示);然后分別執(zhí)行掃描并獲得個別的對焦標的掃描影像,如步驟93所示;在獲得該掃描影像后,使用者即可判斷該掃描影像是否清晰,如步驟94所示。
根據在步驟94中所判知的結果,使用者即可進而判斷是否需要對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執(zhí)行調整動作;若在步驟94中已可獲得清晰的掃描影像,則使用者可選擇直接執(zhí)行平臺式掃描(如步驟95所示)、ADF掃描(如步驟95’所示)、或是正負片掃描(如步驟95”所示);反之,若在步驟94中所獲得的掃描影像的清晰程度不足,則開啟該電機致動裝置,借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而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調整至一適當位置,如步驟941所示,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側對象間的距離落入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設計焦距范圍中,然后重新執(zhí)行對焦標的的掃描動作(即步驟93);最后,該掃描裝置即可根據不同的掃描需求,而分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距離達到最佳化,以于不同掃描需求中均獲得清晰的掃描影像。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不但確實改善了傳統接觸式影像感測(CIS)掃描裝置中因景深限制而僅能掃描單一種類對象的缺點,且借由所設計的調整裝置與致動裝置的作用,更可根據不同的掃描應用與需求而改變其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待掃描對象之間的距離,而掃描出清晰的掃描影像;此外,借由對焦標的的設置,亦可在執(zhí)行掃描之前,即先對應該對焦標的的掃描影像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高度,俟獲得清晰的對焦標的掃描影像后,再真正執(zhí)行待掃描對象的掃描動作,而提升掃描影像的質量。
綜上所述,本案實為一新穎、進步且具產業(yè)實用性與競爭性的發(fā)明,深具發(fā)展價值。
本發(fā)明可由業(yè)內人士任施匠思而諸般修飾,而不脫離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用以掃描一待掃描對象;以及一連桿調整裝置,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連接,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的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致動裝置,該致動裝置連接至該連桿調整裝置,以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掃描裝置,其中該致動裝置選自一電機、一電磁閥與一機械式致動裝置其中之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對焦標的,該對焦標的設置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一掃描玻璃上,以作為該距離的一參考標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微調組件,該微調組件固設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上,以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該距離。
6.一種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用以掃描一待掃描對象;以及一調整裝置,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連接,以對應該待掃描對象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具有一距離,其中該距離對應至該焦距。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對應該掃描物體的一厚度與一位置其中之一,而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裝置,其中該調整裝置為一連桿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致動裝置,該致動裝置連接至該調整裝置,以致動該調整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掃描裝置,其中該致動裝置選自一電機、一電磁閥與一機械式致動裝置其中之一。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一對焦標的,該對焦標的設置于該可調整式掃描裝置的一掃描玻璃上,以作為該距離的一參考標的。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描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微調組件,該微調組件固設于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上,以微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間的該距離。
13.一種掃描裝置的高度調整方法,其中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一連桿調整裝置,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決定一待掃描對象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間的一第一距離;比較該第一距離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一焦距,而得一第一比較結果;以及根據該第一比較結果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根據該待掃描對象的一厚度與一位置其中的一而決定該第一距離。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c)中,該連桿調整裝置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以使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二距離對應至該焦距。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在步驟(c)之后還包括一步驟(d)掃描該待掃描對象而得一掃描影像。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在步驟(d)之后還包括一步驟(e)根據該掃描影像而判斷一第二比較結果,并根據該第二比較結果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18.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在步驟(c)中,以一無段式致動方式或一分段式致動方式而致動該連桿調整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調整式掃描裝置及其調整方法,該掃描裝置包括一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用以掃描一待掃描對象;以及一連桿調整裝置,與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連接,以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與該待掃描對象的距離。借由本發(fā)明中所設計的連桿調整裝置即可調整該接觸式影像傳感器的位置,以使該掃描裝置得以在不同的應用中均可掃描出清晰的影像。本發(fā)明改善了傳統的接觸式影像感測掃描裝置因景深限制而僅可應用于單一掃描目的的缺點。
文檔編號H04N1/04GK1863263SQ20051007045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9日
發(fā)明者簡信堂 申請人: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