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攝像機等的攝影裝置。
背景技術:
在例如電子攝像機中,其構成可做到使被攝物體的像通過攝影透鏡在攝像部中成像,并且通過攝像部將該所成像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
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為了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知道自己的攝影范圍,而在攝像機主體的前面不妨礙攝影透鏡的攝影的位置上設置鏡體,在該鏡體上映射出攝影者自身的圖像,觀看該映射出的圖像來確認自己的攝影范圍。
發(fā)明內(nèi)容
但是,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由于在攝像機主體的前面設置有鏡體,就不僅僅是在外觀上和設計上不能令人滿意,而且由于在不妨礙攝影透鏡的攝影的位置上設置有鏡體,所以攝影透鏡和鏡體之間的光軸會偏離,出現(xiàn)鏡體上所映射出的圖像和所拍攝的圖像的位置偏離的所謂視差,并且產(chǎn)生視線不合不能進行正確的攝影這樣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課題是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并且不會出現(xiàn)視差(パララツクス),可以進行正確的攝影。
本發(fā)明一種攝影裝置,使被攝物體的像通過攝影透鏡在攝像部中成像,并通過攝像部將該成像的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攝影透鏡的上述被攝物體一側設置可開閉的用來保護上述攝影透鏡的透鏡蓋,并具有使該透鏡蓋映射出上述被攝物體的像的鏡面功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具有使保護攝影透鏡的透鏡蓋映射出被攝物體的像的鏡面功能,所以不僅僅是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而且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可以在透鏡蓋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以確認攝影范圍,與此同時可使透鏡蓋上所映射出的圖像和通過攝像部拍攝的圖像雙方的光軸相一致,因而可以在不出現(xiàn)視差的情況下進行視線相合的正確的攝影。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按照快門操作,在上述攝影透鏡的光路上和光路外進行移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透鏡蓋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的狀態(tài)下,若進行快門操作則可以按照該快門操作使透鏡蓋在上述攝影透鏡的光路上和光路外進行移動,因而容易進行攝影操作,據(jù)此也可以進行正確的攝影。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在上述透鏡蓋的外表面上所設置的凸面鏡。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適于自拍攝影的曲率半徑的凸曲面上形成透鏡蓋上所設置的凸面鏡,所以可以使映射到凸面鏡上的圖像與攝影角度也就是通過攝像部拍攝的被攝物體的像大小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更為正確地進行攝影。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形成于上述透鏡蓋上至少與上述攝影透鏡對應的部分上的半反鏡。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半反鏡形成于透鏡蓋上與攝影透鏡對應的部分上,所以即便使透鏡蓋與攝影透鏡相對應進行配置,攝影透鏡一側也是黑暗的,因此可以在半反鏡上映射出攝影者自身的圖像,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該半反鏡獲得一定程度的外部光,因而可將拍攝的圖像顯示于監(jiān)視器上。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分割形成為多個,并且對于上述攝影透鏡在關閉時進行一體化,在打開時被分割。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透鏡蓋分割為多個,所以可以加快對攝影透鏡的透鏡蓋的開閉速度,據(jù)此可以快速地進行攝影,因而使連續(xù)攝影成為可能。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安裝在裝有上述攝影透鏡的鏡筒上并可以開閉。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將攝影透鏡、攝像部及透鏡蓋安裝在鏡筒上,所以可以謀求組件化,因而可以正確地使攝影透鏡及對攝像部的透鏡蓋的位置吻合,并且也可以謀求組裝作業(yè)性的提高。
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設置于上述透鏡蓋的外表面上的可拆卸的凸面鏡。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不進行拍攝時可以拆下凸面鏡,并且可以讓不使用時的外觀更加令人滿意。
圖1是在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的實施方式1中從后面所看到的斜視圖。
圖2是從前面所看到圖1的電子攝像機的斜視圖,圖3是在向上抬起圖2的電子攝像機的前面的狀態(tài)下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圖4表示的是圖1~圖3所示的電子攝像機的動作流程。
圖5是在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的實施方式2中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圖6是將圖5的透鏡蓋的主要部分擴大后的剖面圖。
圖7是在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的實施方式3中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圖8是在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的實施方式4中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圖9是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的實施方式5中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分的斜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方式1下面,參照圖1~圖4,對于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中的實施方式1予以說明。
圖1是從后面看到本發(fā)明的電子攝像機的斜視圖,圖2是從前面看到該電子攝像機的斜視圖,圖3是在向上抬起圖2的電子攝像機前面的狀態(tài)下大致表示出其內(nèi)部結構一部分的斜視圖。
該電子攝像機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有攝像機主體1。在該攝像機主體1的后面(圖1中為紙前面?zhèn)?設置有顯示部2及游標鍵3,并且在該攝像機主體1的上面如圖1及圖2所示,設置有快門按鈕4及多個鍵按鈕5。
顯示部2是液晶顯示元件和EL元件(電發(fā)光元件)等的平面型顯示器,其構成在顯示所拍攝的圖像之外,既可顯示攝影前的中間(スル—)圖像又可顯示日期和攝影模式等的信息。游標鍵3是可向十字方向操作的按鈕開關,其構成可選擇所拍攝的圖像和攝影模式??扉T按鈕4是分為2級進行按下操作的多級開關,其構成可做到在按下一半的狀態(tài)下打開第1級的開關,在進一步按壓的按下全部的狀態(tài)下打開第2級的開關。多個鍵按鈕5是選擇各種菜單的開關。
另外,在攝像機主體1的前面(圖2中為靠近自己的側面)如圖2所示,設置有透鏡蓋6、閃光部7及光學取景器部8。透鏡蓋6用來擋住在攝像機主體1前面所設置的采光孔9并可以開閉,配置在攝像機主體1內(nèi)的前面右側。閃光部7在攝影時用來產(chǎn)生閃光,配置在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上部中央。光學取景器部8在拍攝風景和人物等的一般攝影模式之時用來確認被攝物體的攝影范圍,并且在位于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右上的狀態(tài)下如圖1及圖2所示,在從攝像機主體1的前面到后面的范圍內(nèi)連續(xù)設置。
在該攝像機主體1的內(nèi)部如圖3所示,與攝像機主體1的采光孔9對應設置有攝影組件10。該攝影組件10具備攝影透鏡11及攝像部12,并且它們配置在光軸13上。這種場合下,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采光孔9其中心與光軸13一致,并通過透鏡蓋6與攝影透鏡11對應。另外,攝影透鏡11用來在攝像機主體1內(nèi)獲取被攝物體的像并使之成像于攝像部12中。攝像部12具備CCD等的固體攝像元件,配置在攝影透鏡11的像面一側(圖3中為下部),并且其構成可做到將通過攝影透鏡11所成像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
可是,透鏡蓋6位于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采光孔9和攝影透鏡11之間,并通過驅動裝置14在光路上(圖3中用實線表示的位置)和光路外(圖3中用2點劃線表示的位置)進行移動,因而可開閉攝影組件10的光路。也就是說,該透鏡蓋6如圖3所示,由比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采光孔9稍大的圓盤部15和該圓盤部15上所設置的臂部16來構成,該臂部16安裝于攝像機主體1內(nèi)所設置的支承軸17上并可以轉動,可使圓盤部15以該支承軸17為中心進行旋轉移動。
驅動裝置14具備有使透鏡蓋6旋轉的驅動源18和彈簧構件19。驅動源18由電磁螺線和電機等構成,主體部分18a固定于攝像機主體1內(nèi),動作部分18b與臂部16連接,并且在該狀態(tài)下主體部分18a使動作部分18b做往復動作,因而以支承軸17為中心使臂部16與彈簧構件19的彈簧作用力相反進行轉動,據(jù)此其構成可使透鏡蓋6的圓盤部15從光路上移動到光路外。彈簧構件19的一個端安裝在攝像機主體1內(nèi),另一個端安裝在臂部16上,這樣可以隨時使透鏡蓋6移動到光路上。
另外,該透鏡蓋6具備有映射被攝物體的像所用的鏡面功能。也就是說,在該透鏡蓋6前面的中央部分,也就是與攝影透鏡11對應的部分上,如圖3所示設置有凸面鏡20。該凸面鏡20在攝影者拍攝自己的自拍之時用來通過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采光孔9映射出自己的圖像,并且形成在適于自拍的曲率半徑的凸曲面上,可做到該凸面鏡20上映射的圖像與攝影角度即通過攝像部12拍攝的圖像(畫面視角)大小基本相同。
下面,有關該電子攝像機的動作流程,參照圖4予以說明。
若使該動作流程開始,就判斷電源是否打開(步驟S1),如果電源已打開則判斷是否是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攝影模式(步驟S2)。此時,若已選擇自拍攝影模式,就關閉透鏡蓋6(步驟S3)。也就是說,驅動透鏡蓋6的驅動裝置14,使臂部16與彈簧構件19的彈簧作用力相反以支承軸17為中心進行轉動,并且使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移動到光路上(圖3中用實線表示的位置)。據(jù)此,透鏡蓋6上所設置的凸面鏡20與攝像機主體1前面的采光孔9對應,可以在該凸面鏡20上映射攝影者自身。
這種狀態(tài)下,可使攝影者自身的面孔映射在凸面鏡20上,將攝像機主體1朝向攝影者,看到凸面鏡20上所映射出的自己的面孔以確定攝影角度。此時,在自拍攝影中將攝影參數(shù)設定為最佳狀態(tài)(步驟S4),攝影參數(shù)例如是為了強調膚色或烘托背景而打開光圈等的攝影參數(shù)。隨后,判斷是否按下一半快門按鈕4打開第1級的開關(步驟S5)。此時,如果還沒有按下快門按鈕4,就會進行待機直至將其按下,若按下快門按鈕4打開第1級的開關,則會打開透鏡蓋6(步驟S6)。也就是說,驅動透鏡蓋6的驅動裝置14,使臂部16與彈簧構件19的彈簧作用力相反以支承軸17為中心進行轉動,并且使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移動到光路外(圖3中用2點劃線表示的位置)。
這樣,就成為可以由攝影組件10進行攝影的狀態(tài),因而實行焦點調節(jié)(AF)及曝光調節(jié)(AE)(步驟S7),并判斷是否進一步按下快門按鈕4打開第2級的開關(步驟S8),如果還沒有打開第2級的開關,就會返回到步驟S5并重復上述動作。然后,若打開第2級的開關,則會實行攝影者自身的攝影(步驟S9),并且通過攝像部將由攝影透鏡11所成像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之后,返回到步驟S1并重復上述自拍的動作。
此時,如果在步驟S2中沒有選擇出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攝影模式,就會判斷出是一般攝影模式,也就是拍攝風景和人物等的攝影模式。在該一般攝影模式之時,由于攝影者將觀看光學取景器部8以確定對被攝物體的攝影角度,所以會打開透鏡蓋6(步驟S10)。也就是說,驅動透鏡蓋6的驅動裝置14,使臂部16與彈簧構件19的彈簧作用力相反以支承軸17為中心進行轉動,并且使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移動到光路外(圖3中用2點劃線表示的位置)。這樣,就成為可以由攝影組件10進行攝影的狀態(tài)。
這種狀態(tài)下,在攝影者觀看光學取景器部8來確定對被攝物體的攝影角度時,將攝影參數(shù)設定為適于風景和人物的狀態(tài)(步驟S11),并且判斷是否按下一半快門按鈕4打開第1級的開關(步驟S12)。此時,如果還沒有按下快門按鈕4,就會進行待機直至將其按下,若按下快門按鈕4打開第1級的開關,則會實行焦點調節(jié)(AF)及曝光調節(jié)(AE)(步驟S13),并判斷是否進一步按下快門按鈕4打開第2級的開關(步驟S14),如果還沒有打開第2級的開關,就會返回到步驟S12并重復上述動作。
然后,若打開快門按鈕4的第2級的開關,則會實行風景等的一般攝影(步驟S15),并且通過攝像部將由攝影透鏡11所成像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之后,返回到步驟S1并重復上述的一般攝影。此時,由于透鏡蓋6通常開著,所以可以進行連續(xù)攝影。再者,這種狀態(tài)下,若在步驟S2中選擇自拍攝影模式,則會進入到步驟S3并如上所述實行自拍的攝影動作(步驟S3~步驟S9)。另外,若在步驟S1中關閉電源,則會驅動透鏡蓋6的驅動裝置14以關閉透鏡蓋6(步驟S16),結束該動作流程。
這樣,根據(jù)該電子攝像機,由于在保護攝影透鏡11的透鏡蓋6上設置有映射被攝物體的像的凸面鏡20,所以可以獲得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的電子攝像機,此外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還可以通過攝像機主體1的采光孔9在透鏡蓋6的凸面鏡20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以確認攝影范圍。此時,透鏡蓋6的凸面鏡20上所映射出的圖像和通過攝影組件10拍攝的圖像的雙方位于同一光軸13上,這樣雙方的光軸13一致,因而可以在不出現(xiàn)視差的情況下進行視線相合的正確的攝影。特別是,由于在適于自拍攝影的曲率半徑的凸曲面上形成有設置于透鏡蓋6上的凸面鏡20,可以使在凸面鏡20上映射出的圖像與攝影角度,也就是通過攝像部12拍攝的被攝物體的像大小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進行更為正確的攝影。另外,凸面鏡20也可以從透鏡蓋6上卸下。若只在自拍之時安裝在透鏡蓋6上,則會比普通電子攝像的外觀更好。
實施方式2下面,參照圖5及圖6,對于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中的實施方式2予以說明。再者,在與圖1~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該電子攝像機的構造為在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的中央部分上,也就是在與攝影透鏡11對應的部分上形成有具備鏡面功能的半反鏡(ハ—フミラ—)25,此外其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的中央部分如圖5及圖6所示,設置有貫穿表里的矩形狀開口部26。另外,半反鏡25的構造為在透明板25a的里面(圖6中為下面)形成有具備光透射性的半透射型金屬蒸發(fā)鍍膜25b,并嵌入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的開口部26內(nèi),透明板25a由丙烯和聚碳酸酯等的有機玻璃或無機玻璃構成。
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由于半反鏡25形成于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的中央部分上,所以即便使透鏡蓋6的圓盤部15與攝影透鏡11對應進行配置,攝像機主體1內(nèi)的攝影透鏡11一側也是黑暗的,因而可以通過攝像機主體1內(nèi)的采光孔9在半反鏡25上映射出攝影者自身的圖像。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可以獲得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的電子攝像機,此外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還可以在透鏡蓋6的半反鏡25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來確認攝影范圍。
這種場合下,透鏡蓋6的半反鏡25上所映射出的圖像和通過攝影組件10拍攝的圖像的雙方也位于同一光軸13上,這樣雙方的光軸13一致,因而可以在不出現(xiàn)視差的情況下進行視線相合的正確的攝影。特別是這種場合下,由于可以通過半反鏡25獲取一定程度的外部光,因而不僅僅可以進行焦點調節(jié)(AF)及曝光調節(jié)(AE),而且可以通過攝像部12將攝影者自身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并可以使該所獲得的圖像數(shù)據(jù)顯示在攝像機主體1的后面所設置的顯示部2上。
實施方式3下面,參照圖7,對于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中的實施方式3予以說明。這種場合下,在與圖1~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上也附加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該電子攝像機的構造為在透鏡蓋6的圓盤部15的前面,也就是在位于被攝物體一側的表面上(圖7中為上面)在整個區(qū)域的范圍內(nèi)設置有平面鏡30,此外其構造與實施方式1基本相同。這種場合下,圓盤部15其前面形成為平坦面,平面鏡30在圓盤部15平坦的前面在整個區(qū)域的范圍內(nèi)形成有金屬蒸發(fā)鍍膜。
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由于在透鏡蓋6的圓盤部15前面的整個區(qū)域上設置有平面鏡30,所以會產(chǎn)生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特別是只在圓盤部15的前面在整個區(qū)域的范圍內(nèi)形成金屬蒸發(fā)鍍膜就可以,因而可以在透鏡蓋6上簡單并且容易地設置平面鏡30,因此可以得到比實施方式1價格更低的電子攝像機。
還有,在上述的實施方式3中,將透鏡蓋6的圓盤部15形成為平坦面并在該圓盤部15上設置平面鏡30,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將圓盤部15的表面形成為平緩的凸曲面,并采用金屬蒸發(fā)法在該表面上形成比實施方式1曲率半徑更大的平緩曲面的凸面鏡,另外也不一定必須是凸曲面,其構造也可以是將圓盤部15的表面形成為凹曲面,并采用金屬蒸發(fā)法在該表面上形成凹面鏡。這種場合下,可以用透明的合成樹脂形成透鏡蓋6并且在該透鏡蓋6的圓盤部上形成具有光透射性的半透射型金屬蒸發(fā)鍍膜。這樣的構造也會產(chǎn)生與實施方式2相同的作用效果。
實施方式4下面,參照圖8,對于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中的實施方式4予以說明。這種場合下,在與圖1~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上也附加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該電子攝像機的構成為將透鏡蓋6分割成第1透鏡蓋35和第2透鏡蓋36二個,并且第1、第2透鏡蓋35、36在關閉攝影透鏡11的被攝物體一側時進行一體化,在打開時相互分離并被分割,此外其構造與實施方式1基本相同。
也就是說,第1透鏡蓋35由半圓部37和臂部38構成,半圓部37用來關閉攝影透鏡11的被攝物體一側的大致一半,臂部38設置于該半圓部37上,并且將該臂部38安裝在攝像機主體1內(nèi)所設置的支承軸39上并可以旋轉,這種狀態(tài)下其構成可做到通過第1驅動裝置40使半圓部37以支承軸39為中心進行旋轉移動。而且,第2透鏡蓋36與第1透鏡蓋35相同,由半圓部41和臂部42構成,半圓部41用來關閉位于與第1透鏡蓋35的半圓部37相反位置上的攝影透鏡11的被攝物體一側的大致一半,臂部42設置于該半圓部41上,并且將該臂部42安裝在攝像機主體1內(nèi)所設置的支承軸43上并可以旋轉,這種狀態(tài)下其構成可做到通過第2驅動裝置44使半圓部41以支承軸43為中心進行旋轉移動。
這種場合下,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的結構如圖8所示,在關閉攝影透鏡11被攝物體一側時一體化為以光軸13為中心的圓形狀。另外,在該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上分別設置有第1、第2凸面鏡45、46。這些第1、第2凸面鏡45、46的結構在各個半圓部37、41一體化為圓形狀時,在其中央部分形成與實施方式1的凸面鏡20構造相同的凸面鏡。再者,第1、第2驅動裝置40、44其構造與實施方式1的驅動裝置14相同。
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若通過第1、第2驅動裝置40、44使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分別以支承軸39、43為中心進行旋轉移動并配置到攝影透鏡11的被攝物體一側,則如圖8所示各個半圓部37、41一體化為以光軸13為中心的圓形狀,這樣各個半圓部37、41的第1、第2凸面鏡45、46也被一體化而成為與實施方式1的凸面鏡20相同的凸面鏡。因此,與實施方式1一樣,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可以通過攝像機主體1的采光孔9在第1、第2透鏡蓋35、36的第1、第2凸面鏡45、46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據(jù)此可以在不產(chǎn)生視差的情況下,進行視線相合的正確的攝影。
另外,在該電子攝像機中,由于在按下快門按鈕4打開第1級的開關使第1、第2透鏡蓋35、36關閉時,以及在進一步按下該快門按鈕4打開第2級的開關使第1、第2透鏡蓋35、36打開時,分割成第1、第2透鏡蓋35、36二個,所以可以使對攝影透鏡11的開閉速度比實施方式1更快,據(jù)此可以快速地進行攝影,因而在自拍的攝影之時也可以連續(xù)攝影,并可以獲得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的電子攝像機。
實施方式5下面,參照圖9,對于將本發(fā)明的攝影裝置使用于電子攝像機中的實施方式5予以說明。這種場合下,在與圖8所示的實施方式4相同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號進行說明。
該電子攝像機的構造為在組裝有攝影透鏡11及攝像部12的鏡筒50上安裝有第1、第2透鏡蓋35、36,此外其構造與實施方式4基本相同。也就是說,第1、第2透鏡蓋35、36的結構為分別將臂部38、42的各個支承軸39、43設置在鏡筒50的上端,并且在這種狀態(tài)下可做到通過第1、第2驅動裝置(未圖示)以支承軸39、43為中心進行旋轉。
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中,會產(chǎn)生與實施方式4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特別是通過將攝影透鏡11、攝像部12及第1、第2透鏡蓋35、36安裝在鏡筒50上,而可以謀求它們的組件化,因而可以正確地使攝影透鏡11及對攝像部12的第1、第2透鏡蓋35、36的位置吻合,與此同時也可以謀求組裝作業(yè)性的提高,據(jù)此可以獲得在制造性方面優(yōu)良的電子攝像機。
再者,在上述實施方式4及5中是對于分割成第1、第2透鏡蓋35、36二個的情形進行記述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將透鏡蓋分割成三個以上。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4及5中在第1、第2透鏡蓋35、36上設置各自的第1、第2驅動裝置40、44并使之分別獨立驅動,但是不限于此其構成也可以采用一個驅動裝置使第1、第2透鏡蓋35、36聯(lián)動并同時對其進行驅動。這樣一來,可以獲得結構簡單、零件個數(shù)也少并且價格低的電子攝像機。
還有,在上述實施方式4及5中是對于在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上設置各自的第1、第2凸面鏡45、46的情形進行記述的,但是不限于此其構成也可以在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上設置各自的第1、第2半反鏡,并且在第1、第2透鏡蓋35、36的各個半圓部37、41配置到與攝影透鏡11對應的位置上并關閉時,第1、第2半反鏡與實施方式2的半反鏡25的構造相同。如果是這樣的結構,就會產(chǎn)生與實施方式4、5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也具有與實施方式2相同的作用效果。
發(fā)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使保護攝影透鏡的透鏡蓋具有映射被攝物體的像的鏡面功能,所以不僅僅是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而且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可以在透鏡蓋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以確認攝影范圍,與此同時可使透鏡蓋上所映射出的圖像和通過攝像部拍攝的圖像雙方的光軸相一致,因而可以在不出現(xiàn)視差的情況下進行視線相合的正確的攝影。這種場合下,其構造如果是透鏡蓋按照快門操作在攝影透鏡的光路上和光路外進行移動,在透鏡蓋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的狀態(tài)下,若進行快門操作,則可按照該快門操作使透鏡蓋在攝影透鏡的光路上和光路外進行移動,因此容易進行攝影操作,這樣也可以進行正確的攝影。
另外,鏡面功能如果是設置于透鏡蓋外表面的凸面鏡,就可以通過在適于自拍攝影的曲率半徑的凸曲面上形成該凸面鏡,使在凸面鏡上映射出的圖像與通過攝像部拍攝的被攝物體的像大小基本相同,并且可以進行更為正確的攝影。
另外,如果鏡面功能是形成于上述透鏡蓋上至少與攝影透鏡對應的部分上的半反鏡,即便使透鏡蓋與攝影透鏡對應進行配置,攝影透鏡一側也是黑暗的,因此可以在半反鏡上映射出攝影者自身的圖像,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該半反鏡獲取一定程度的外部光,因而可使拍攝的圖像顯示于監(jiān)視器上。
再者,由于透鏡蓋分割形成多個,并且對于攝影透鏡在關閉時進行一體化,在打開時被分割,所以可以使對攝影透鏡的透鏡蓋的開閉速度加快,據(jù)此可以快速地進行攝影,因而使連續(xù)攝影成為可能。
另外,由于在組裝有攝影透鏡的鏡筒上安裝可開閉的透鏡蓋,所以可通過鏡筒對攝影透鏡、攝像部及透鏡蓋進行組件化,因而可以正確地使攝影透鏡及對攝像部的透鏡蓋的位置吻合,據(jù)此也可以謀求組裝作業(yè)性的提高。
再者,由于可以拆卸設置于透鏡蓋的外表面上的凸面鏡,所以在不進行自拍時能夠將其卸下,因此可使外觀更加令人滿意。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影裝置,使被攝物體的像通過攝影透鏡在攝像部中成像,并通過攝像部將該成像的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攝影透鏡的上述被攝物體一側設置可開閉的用來保護上述攝影透鏡的透鏡蓋,并具有使該透鏡蓋映射出上述被攝物體的像的鏡面功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按照快門操作,在上述攝影透鏡的光路上和光路外進行移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在上述透鏡蓋的外表面上所設置的凸面鏡。
4.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形成于上述透鏡蓋上至少與上述攝影透鏡對應的部分上的半反鏡。
5.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分割形成為多個,并且對于上述攝影透鏡在關閉時進行一體化,在打開時被分割。
6.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鏡蓋安裝在裝有上述攝影透鏡的鏡筒上并可以開閉。
7.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攝影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鏡面功能是設置于上述透鏡蓋的外表面上的可拆卸的凸面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攝影裝置,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并且不會出現(xiàn)視差,可以進行正確的攝影。電子攝像機使被攝物體的像通過攝影透鏡(11)成像于攝像部(12)中并通過攝像部(12)將該所成像的圖像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來獲取,在這樣的電子攝像機方面在攝影透鏡(11)的被攝物體一側設置可開閉的用來保護攝影透鏡(11)的透鏡蓋(6),并在該透鏡蓋(6)上設置有映射出被攝物體的像的凸鏡面(20)。因此,可以獲得在外觀上和設計上都令人滿意的電子攝像機,此外在拍攝攝影者自身的自拍之時可以在透鏡蓋(6)的凸面鏡(20)上映射出自己的圖像來確認攝影范圍。
文檔編號H04N101/00GK1460887SQ03138288
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片貝智 申請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