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儀器,尤其屬于復合脈沖發(fā)生器。
隨著醫(yī)療技術和電子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電子儀器用于治療疾病,離子導入法是通過直流電流將藥物導入穴位,達到治病的目的。如中國專利89217596所述的治療儀所產生的方波只有信號,其兩極接入人體后,電流極其微弱,遠沒有達到治療所需的電流閥值,因此,只有刺激感,卻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產生電流強度在人體電流閥值以上,安全電流值以下,電流梯度無窮大的直流方波和高頻尖波,既能將藥物送入體內深處又能產生熱量的復合脈沖發(fā)生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由電子元件及殼體組成的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電路是由電源電路A、方波發(fā)生器、放大電路、推動功放電路、電源電路B、電源電路C、高頻發(fā)生器、負載電路組成。電源電路A、方波發(fā)生器、放大電路、推動功放電路順序電連接;電源電路B提供直流電給推動功放電路;電源電路C、高頻發(fā)生器、推動功放電路順序電連接;推動功放電路與負載電路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電源電路A、電源電路C為電源整流濾波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路,電路中分別有可變電阻R1、R3,其中,R1接在電源電路A中,R1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接,作為電源電路A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1的分壓比;R3接電源電路C中,R3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連,作為電源電路C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3的分壓比。方波發(fā)生器中有可變電阻R2,R2一端通過一電容接地,另一端通過充放電電路接集成塊,高頻發(fā)生器中有可變電阻R4,R4一端接晶體管基極,另一端接三極管的保護電阻,負載電路中有一可變電阻R5,負載為R6,R5一端接大功率管BG4的集電極,另一端接電源電路B的正極,變阻臂與負載電阻R6的一端相連,R6的另一端通過毫安表與電源電路B的正極相連,殼體上裝有電壓表、電流表、方波頻率旋鈕、輸出電流旋鈕等。
本實用新型電路上,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1使方波發(fā)生器獲得所需的輸入電壓;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2,改變方波發(fā)生器輸出方波的頻率;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3使高頻發(fā)生器的輸入電壓改變,從而使高頻脈沖的頻率得以改變;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4來調節(jié)在固定負載下的輸出電流;調節(jié)可變電阻R5,獲得通過負載R6的所需電流。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可變電阻進行調節(jié)輸出電流及頻率,簡單、安全;電壓表、電流表與輸出電極相連,可顯示負載上的電壓、電流,使人一目了然,放心使用;本機所產生的波以方波(導通時間大于截止時間)為主體,滿足脈沖治病的三要素;導通時附加高頻波(隨著方波幅度增大,附加波也跟著增大),該復合波(已調制波)所對應的電流值在人體電流閥值和安全電流之間;高頻尖波可使人體電阻下降,從而導入電流增大,并使導入的藥物深入生物體深處,高頻波又可產生熱量,使血管膨脹,增加血流量,使藥物發(fā)揮更大作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方框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輸出波形圖其中,1.電源電路A 2.方波發(fā)生器 3.放大電路 4.推動功放電路5.電源電路B 6.電源電路C 7.高頻發(fā)生器 8.負載電路 9.殼體 10.電壓表11.電流表 12.方波頻率旋鈕 13.輸出電流旋鈕 14.電源指示燈 15.輸出插孔16.電源開關 17.電源插座 18.高頻按鈕 19.保險絲 20.地線插孔 21正極板22.負極板下面結合視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電子元件、殼體9組成。殼體9上有電壓表10、電流表11、方波頻率旋鈕12、輸出電流旋鈕13、電源指示燈14、輸出插孔15、正極板21、負極板22,電源開關16。正、負極板與輸出插孔15相連,電壓表10、電流表11分別指示負載兩端的電壓和通過負載的電流。
如圖2所示,殼體9的背面有電源插座17、高頻按鈕18、保險絲19、地線插孔20,需要增加高頻波時,只要打開高頻按鈕18。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由電源電路A1、方波發(fā)生器2、放大電路3、推動功放電路4、電源電路B5、電源電路C6、高頻發(fā)生器7、負載電路8組成。電源電路A1、方波發(fā)生器2、放大電路3、推動功放電路4依次順序電連接。電源電路B5為推動功放電路4提供直流電。電源電路C6、高頻發(fā)生器7、推動功放電路4依次順序電連接。推動功放電路4與負載電路8連接。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子元件線路圖,電源電路A1及電源電路C6為電源整流濾波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路,電路中分別接有可變電阻R1、R3,其中,R1接在電源電路A1中,R1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接,作為電源電路A1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1的分壓比;R3接電源電路C6中,R3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連,作為電源電路C6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3的分壓比。該兩電路所用的集成塊A1及A3均為W317。電源電路A1為方波發(fā)生器2提供可變直流電,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1使方波發(fā)生器獲得所需的輸入電壓。方波發(fā)生器2中有一可變電阻R2,R2一端通過一電容接地,另一端通過充放電電路接集成塊,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2可改變方波發(fā)生器輸出的方波頻率,方波發(fā)生器2中的集成塊A2為NE555。放大電路3由3個三極管組成,通過放大電路3將方波輸入推動功放電路4,推動功放電路4的主要元件為大功率管BG4。電源電路C6為高頻發(fā)生器7提供可變直流電,通過調節(jié)R3使高頻發(fā)生器7的輸入電壓改變,從而使高頻脈沖的頻率得以改變,高頻發(fā)生器7中有一可變電阻R4,R4一端接晶體管基極,另一端接三極管的保護電阻,通過調節(jié)可變電阻R4來調節(jié)固定負載下的輸出電流,高頻發(fā)生器7與推動功放電路4相連,在推動功放電路4中,高頻波與方波迭加。電源電路B5為推動功放電路4提供直流電,推動功放電路4與負載電路8相連,將迭加的復合波輸入負載。負載電路由可變電阻R5及負載R6組成,R5一端接大功率管BG4的集電極,另一端接電源電路B5的正極,變阻臂與負載電阻R6的一端相連,R6的另一端通過毫安表與電源電路B5的正極相連,R6為外接負載(如人體所要治療的某段),正、負極21、22通過浸有藥物的紗布與外接負載兩端相接(負極板22通過浸有藥物的紗布緊貼在與所要治療器官有關的穴位上)。電壓表、電流表與R6相連,通過調節(jié)R5,可得到通過R6的所需電流。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出波為以方波(導通時間大于截止時間)為調制波,高頻正脈沖波為載波。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由電子元件及殼體(9)構成,其特征在于其電路是由電源電路A(1)、方波發(fā)生器(2)、放大電路(3)、推動功放電路(4)、電源電路B(5)、電源電路C(6)、高頻發(fā)生器(7)、負載電路(8)組成,電源電路A(1)、方波發(fā)生器(2)、放大電路(3)、推動功放電路(4)順序電連接;電源電路B(5)提供直流電給推動功放電路(4);電源電路C(6)、高頻發(fā)生器(7)、推動功放電路(4)順序電連接,推動功放電路(4)與負載電路(8)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電源電路A(1)、電源電路C(6)為電源整流濾波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路,電路中分別有可變電阻R1、R3,其中,R1接在電源電路A(1)中,R1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接,作為電源電路A(1)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1的分壓比;R3接電源電路C(6)中,R3一端接地,另一端與一外接電阻相連,作為電源電路C(6)的輸出,輸出電壓取決于外接電阻和可變電阻R3的分壓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其方波發(fā)生器(2)中有一可變電阻R2,R2一端通過一電容接地,另一端通過充放電電路接集成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高頻發(fā)生器(7)中有一可變電阻R4,R4一端接晶體管基極,另一端接三極管的保護電阻。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負載電路(8)上有一可變電阻R5,負載為R6,R5一端接大功率管BG4的集電極,另一端接電源電路B(5)的正極,變阻臂與負載電阻R6的一端相連,R6的另一端通過毫安表與電源電路B(5)的正極相連。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殼體(9)上裝有電壓表(10)、電流表(11)、電源指示燈(14)、方波頻率旋鈕(12)、輸出電流旋鈕(13)、輸出插孔(15)、高頻按鈕(18),電壓表(10)、電流表(11)與負載R6相連。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所述的任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復合脈沖發(fā)生器的輸出波形以高頻正脈沖為載波,方波為調制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儀器,尤其屬于復合脈沖發(fā)生器。由殼體和電子元件組成的一種復合脈沖發(fā)生器,其電路包括電源電路A、方波發(fā)生器,放大電路、電源電路B、推動功放電路、負載電路、電源電路C、高頻發(fā)生器、方波與高頻波在推動功放電路中進行復合,再將復合波輸入負載電路,使負載中的電流強度及頻率能最有效地將電極表面的藥物導入人體穴位,并進入體內深處,達到治病的目的。
文檔編號H03K3/64GK2414548SQ9923014
公開日2001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甘資先 申請人:甘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