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及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屬于電氣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及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對于使用充電電池進行工作的設備,由于充電電壓和充電電流一般與設備正常工作的電流和電壓不相同,為避免充電的時候不同的電壓和電流損害設備,以及對于大電流設備,在充電時容易產生電火弧、火花等現象,因而,在設備充電時不允許設備工作。另外,對于具有行走驅動功能的電器設備,如電動汽車、洗地車、掃地車、電動摩托車等,如果駕駛者沒有及時拔下充電插頭時使用,容易將充電電線扯斷甚至出現觸電事故。
[0003]為避免上述缺陷,在現有的充電設備上常常使用切換端子進行充電切換,即在設備工作時蓄電池端子與機器設備端子相連接,充電時必須將機器設備端子拔出,然后將充電器端子插入蓄電池端子上進行充電。
[0004]此方法在正常的操作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對于大電流端子,因此其端子較大,端子之間的插拔力也就很大,操作不方便,長期的拔插容易損壞端子;同時還存在配套的問題,一般大電流設備采用動力電池,工作電流達到0.2-1C左右,也就是說充滿電后一般只使用1-5小時,而充電電流一般為0.1-0.15C,也就是說需充電8-10小時,因此充電電流是比工作電流小很多的,端子互換就只能將大電流端子安裝在相對小一點電流的充電器上,由于其不匹配從而造成本浪費。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安全可靠的充電自動保護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充電操作麻煩,容易損壞端子,而且端子不匹配造成本成浪費的問題。
[0006]本發(fā)明可以通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7]—種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可充電的蓄電池的輸出回路連接有設備負載,所述蓄電池的正、負端還連接有可插入充電器端子的充電端子,所述裝置包括可感知所述充電器端子插入充電端子且改變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為斷開狀態(tài)的行程開關。
[0008]優(yōu)選的,所述行程開關為常閉開關,所述裝置還包括直流接觸器,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的第一引腳與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一引腳相連,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的負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的正輸出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的觸點開關串聯于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
[0009]進一步的,所述裝置還包括啟動開關,所述啟動開關的第一端與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二引腳相連,所述啟動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蓄電池的負端相連。
[0010]具體的,所述設備為大電流設備。
[0011]具體的,所述行程開關包括設置于充電端子側的滾輪,在充電器端子插入時滾輪回縮且改變所述行程開關的開閉狀態(tài)。
[0012]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設備,其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充電自動保護裝置。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的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可以感知所述充電器端子中插入充電端子,且相應的改變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為斷開狀態(tài),從而使得充電器端子進行充電時,設備的供電回路處于斷開狀態(tài),可以防止設備在充電時出現誤操作,另外不需要設置多個更換的端子,操作更加簡便,端子使用壽命更高,以及充電端子僅用于充電,可避免端子不匹配的成本浪費。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端子與行程開關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端子、充電器端子與行程開關的配合示意圖;
[0017]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發(fā)明又一充電自動保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0020]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可用于帶充電電池的各種設備,尤其適用于大電流設備或者可驅動行走的設備。以解決其充電時出現誤操作損壞設備,以及充電時操作麻煩、影響端子使用壽命且成本浪費的問題。
[0021]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可充電的蓄電池I的輸出回路連接有設備負載2,所述蓄電池I的正、負端還連接有可插入充電器端子3的充電端子4,所述裝置包括可感知所述充電器端子3插入充電端子4且改變所述蓄電池I的輸出回路為斷開狀態(tài)的行程開關5。
[0022]其中,如圖2所示,所述行程開關5可設置于所述充電端子4側,且所述行程開關5可以設置滾輪51,當然不局限于滾輪,還可以為其它可滑動的觸點。且在該圖中滾輪處于自然狀態(tài),行程開關內的彈簧沒有受到回縮力,此時行程開關為常閉狀態(tài),蓄電池的輸出回路導通,設備負載可由蓄電池正常供電使用。
[0023]當充電器端子插入時,如圖3所示,滾輪51由于受到充電器端子的擠壓而回縮,此時行程開關處于回縮的斷開狀態(tài),因充電器端子的插入,使得蓄電池的輸出回路無法連通,設備此時不能正常工作,從而可以防止誤操作而使得充電線拉斷或者產生火災的安全事故出現。
[0024]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完善的實施方案,如圖4所示,在圖1的基礎上,所述裝置還包括直流接觸器6,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61的第一引腳與所述行程開關5的第一引腳相連,所述行程開關5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I的負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61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I的正輸出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6的觸點開關62串聯于所述蓄電池I的輸出回路。
[0025]另外,所述直流接觸器還可以為繼電器等控制型開關。
[0026]當然,作為本發(fā)明實施的可操作性,所述裝置還可以包括啟動開關7,所述啟動開關7的第一端與所述行程開關5的第二引腳相連,所述啟動開關7的第二端與所述蓄電池I的負端相連。
[0027]如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非充電時的電路連接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4所示,由于充電器端子3未插入到充電端子4內,行程開關5沒有受到充電器端子3的擠壓,此時行程開關5處于常閉狀態(tài)。
[0028]在用戶發(fā)送操作指令使啟動開關7閉合時,蓄電池I的電流在直接接觸器線圈61內通路,從而使得直流接觸器開關6的觸點開關62導通,蓄電池6的輸出回路可正常工作。當然,在啟動開關7斷開時,直流接觸器線圈61斷開,從而使得觸點開關62斷開,設備無法正常工作。
[0029]如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充電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由于充電時充電器端子3插入到充電端子4內,使得行程開關5受到充電器端子的擠壓而斷開,從而使得直流接觸器的線圈61斷開,蓄電流I的輸出回路切斷,從而更好的保證在充電時避免出現誤操作。
[0030]在圖1的基礎上增加了直流接觸器或者繼電器等控制型開關后,可以使得本發(fā)明免于插拔時出現火花或者電弧,提高使用的案例,尤其可適用于電流設備。
[0031]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的設備,以使得設備更好的進行充電。
[0032]以上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實施之范圍,即大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發(fā)明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所做出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涵蓋范圍之內。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可充電的蓄電池的輸出回路連接有設備負載,所述蓄電池的正、負端還連接有可插入充電器端子的充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可感知所述充電器端子插入充電端子且改變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為斷開狀態(tài)的行程開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開關為常閉開關,所述裝置還包括直流接觸器,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的第一引腳與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一引腳相連,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的負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線圈的第二引腳與所述蓄電池的正輸出端相連,所述直流接觸器的觸點開關串聯于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啟動開關,所述啟動開關的第一端與所述行程開關的第二引腳相連,所述啟動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蓄電池的負端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為大電流設備。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開關包括設置于充電端子側的滾輪,在充電器端子插入時滾輪回縮且改變所述行程開關的開閉狀態(tài)。6.一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充電自動保護 目-ο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電氣控制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充電自動保護裝置,在可充電的蓄電池的輸出回路連接有設備負載,所述蓄電池的正、負端還連接有可插入充電器端子的充電端子,所述裝置包括可感知所述充電器端子插入充電端子且改變所述蓄電池的輸出回路為斷開狀態(tài)的行程開關。本發(fā)明可以防止設備在充電時出現誤操作,另外不需要設置多個更換的端子,操作更加簡便,端子使用壽命更高,以及充電端子僅用于充電,可避免端子不匹配的成本浪費。
【IPC分類】H02J7/00, H02H7/18
【公開號】CN105591419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88569
【發(fā)明人】黃紹華, 龔童貴
【申請人】廣州市白云清潔用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