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軸承潤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電機軸承的潤滑主要采用脂潤滑。由于潤滑脂的使用溫度較低,當電機轉速較高時,軸承內產(chǎn)生大量熱量,溫度升高,而潤滑脂的使用使其溫升增高,對軸承極為不利,因此,不適合使用脂潤滑。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電機轉速較高時不適合采用脂潤滑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是實現(xiàn)的,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包括端蓋及設置在端蓋內的軸承,還包括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軸承內為空心軸,空心軸、軸承內蓋、軸承外蓋、端蓋及軸承形成密封軸承室;空心軸上設有進油孔,端蓋上設有出油孔,進油孔與出油孔經(jīng)軸承室連通。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還包括儲油機構,儲油機構與進油孔、出油孔連通構成潤滑油循環(huán)機構。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在空心軸上開設進油孔,與端蓋上開設的出油孔通過軸承室連通,使?jié)櫥徒?jīng)進油孔進入軸承室對軸 承進行潤滑后經(jīng)出油孔流出,實現(xiàn)了對電機軸承的油潤滑。2、本實用新型還設有儲油機構,且與進油孔、出油孔連通,使?jié)櫥蛯S承進行循環(huán)潤滑,不僅節(jié)約了潤滑油,而且減少了定期或不定期加油的操作程序。3、本實用新型不僅可實現(xiàn)對軸承的油潤滑,而且,潤滑油的流動過程還可以帶走軸承內熱量,具有換熱、冷卻的作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示意圖。圖中,1.空心軸,2.進油孔,3.軸承,4.軸承內蓋,5.軸承外蓋,6.端蓋,7.出油孔,8.潤滑油,9.儲油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包括端蓋6及設置在端蓋6內的軸承3,還包括軸承內蓋4和軸承外蓋5,軸承3內為空心軸1,空心軸1、軸承內蓋4、軸承外蓋5、端蓋6及軸承3形成密封軸承室;空心軸I上設有進油孔2,端蓋6上設有出油孔7,進油孔2與出油孔7經(jīng)軸承室連通。潤滑油8經(jīng)進油孔2進入軸承室對軸承3進行潤滑,經(jīng)出油孔7流出。還包括儲油機構9,儲油機構9與進油孔2、出油孔7連通構成潤滑油循環(huán)機構,實現(xiàn)對軸承的循環(huán)潤滑,且循環(huán)利用潤滑油。潤滑油8經(jīng)進油孔2進入軸承室對軸承3進行潤滑,經(jīng)出油孔7流出,不僅實現(xiàn)了對電機軸承的油潤滑,而且與軸承進行了熱交換,帶有了軸承內產(chǎn)生的熱量,具有冷卻軸承的作用。儲油機構與進油孔、出油孔連通形成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jié)櫥蛯S承進行循環(huán)潤滑,不僅節(jié)約了潤滑油,而且減少了·定期或不定期加油的操作程序。
權利要求1.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端蓋(6)及設置在所述端蓋(6)內的軸承(3),還包括軸承內蓋(4)和軸承外蓋(5),所述軸承內為空心軸(I),所述空心軸(I )、軸承內蓋(4)、軸承外蓋(5)、端蓋(6)及軸承(3)形成密封軸承室;所述空心軸上設有進油孔(2),所述端蓋(6)上設有出油孔(7),所述進油孔(2)與所述出油孔(7)經(jīng)所述軸承室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儲油機構(9),所述儲油機構(9)與所 述進油孔(2)、出油孔(7)連通構成潤滑油循環(huán)機構。
專利摘要電機軸承油潤滑結構,包括端蓋及設置在端蓋內的軸承,還包括軸承內蓋和軸承外蓋,軸承內為空心軸,空心軸、軸承內蓋、軸承外蓋、端蓋及軸承形成密封軸承室;空心軸上設有進油孔,端蓋上設有出油孔,進油孔與出油孔經(jīng)軸承室連通。本實用新型在空心軸上開設進油孔,與端蓋上開設的出油孔通過軸承室連通,使?jié)櫥徒?jīng)進油孔進入軸承室對軸承進行潤滑后經(jīng)出油孔流出,實現(xiàn)了對電機軸承的油潤滑。本實用新型不僅可實現(xiàn)對軸承的油潤滑,而且,潤滑油的流動過程還可以帶走軸承內熱量,具有換熱、冷卻的作用。
文檔編號H02K5/173GK203115457SQ2013200337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劉丹丹, 陳遠順, 謝雄偉 申請人:西安正麒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