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軸電機及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主軸電機及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基于2008年9月8日提交的申請?zhí)枮?0-2008-0088241的韓國申請,并要 求該申請的優(yōu)先權,在此通過參引的方式結合該申請的全部公開內容。
背景技術:
本公開涉及一種主軸電機以及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主軸電機起到的作用為旋轉盤片,以使光盤驅動器(ODD)中直線往復運動的光頭
能夠讀取記錄在盤片上的數(shù)據(jù)。 主軸電機中主要使用光盤容納于其上的轉盤和浸漬有用于潤滑旋轉軸的油的金 屬軸承,其中,順應于追求光學裝置的高速度的趨勢,需要潤滑性能高的軸承,而且必須降 低旋轉軸的軸振動、或由旋轉軸與軸承之間的間隙引起的徑向跳動、或軸承磨損,以適應磁 跡寬度窄的DVD以及適應藍光光盤。另外,還需要這樣的主軸電機,其結構能夠防止由漏油 而導致的光學裝置的錯誤運行。
發(fā)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其結構簡單并且又能 夠有效地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 在本公開的某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目的可以通過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 油的裝置來實現(xiàn),其包括軸承外殼;軸承,其壓配合到軸承外殼中并以油浸漬;旋轉軸,其 以可旋轉方式安裝在軸承內;以及油欄,其在高于至少軸承的上端的位置處沿旋轉軸的圓 周連續(xù)地形成,以防止沿旋轉軸上升的油泄漏。 在本公開的某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目的可以通過一種主軸電機來實現(xiàn),其包
括軸承外殼;軸承,其壓配合到軸承外殼中并以油浸漬;旋轉軸,其以可旋轉方式安裝在
軸承內;以及涂覆有涂覆材料的油欄,涂覆材料的表面能小于油的表面能,其中,涂覆材料
沿旋轉軸的徑向方向涂覆在旋轉軸的圓周上,以防止油沿旋轉軸的圓周移動。 本公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仍然應用常規(guī)結構但能夠可靠地防止主軸電機
中漏油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在本發(fā)明的某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目的可以通過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 油的裝置實現(xiàn),其具有通過在高于至少軸承的上端的位置處沿旋轉軸的外圓周連續(xù)地形 成而抑制油上升的油欄,以防止主軸電機中油沿旋轉軸上升,其中,油浸軸承壓配合到軸承 外殼中,并且旋轉軸的外圓周可旋轉地和支撐地安裝在軸承中。 在本發(fā)明的某一實施方式中,另一個目的可以通過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 的裝置來實現(xiàn),其包括油止擋件,其從軸承的上側壓配合到旋轉軸的外圓周;以及油欄, 其沿油欄與旋轉軸的外圓周之間的邊界廣延地形成于油止擋件的后表面和旋轉軸的外圓 周,以抑制主軸電機中的油上升,其中,油浸軸承壓配合到軸承外殼中,并且旋轉軸的外圓 周可旋轉地和支撐地安裝在軸承中。
在本發(fā)明的某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又一個目的可以通過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 中漏油的裝置來實現(xiàn),其包括油欄,其沿旋轉軸的外圓周廣延地形成于軸承的上側以抑制 油上升;以及抑制油上升的凹槽,其沿主軸電機中旋轉軸的外圓周形成于油欄的上部或下 部中的任一位置,其中,油浸軸承壓配合到軸承外殼中,并且旋轉軸的外圓周可旋轉地和支 撐地安裝在軸承中。
圖1是示出了假想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主軸電機的剖面圖,以與本公開作對 比。 圖la是圖1的"A"部分的放大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其中油欄設置于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的下側。 圖5是限定了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的具體尺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示出了假想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主軸電機的剖面圖,以與本公開作對 比,而圖la是圖1的"A"部分的放大圖。 參見圖1和圖la,軸承外殼13豎直地安裝于基底11。油浸軸承15壓配合在軸承 外殼13中,并且旋轉軸17的外圓周支撐地和可旋轉地安裝軸承中。 軸承外殼13的外表面處固定有定子21,而旋轉軸17的暴露于軸承外殼13上側的 部分固定有轉子23,定子21具有芯21a和線圈21b,轉子23具有轉子軛23a和磁體23b。
在上述構形中,如果將電流施加至線圈21b,則轉子23通過定子21與轉子23之間 的相互作用而旋轉,從而使旋轉軸17旋轉。 在旋轉軸17旋轉的情況下,在因旋轉軸作用于軸承15的負荷而產(chǎn)生的離心力的 作用下,軸承15中的油滲出,其中泄漏的油沿旋轉軸17的外圓周上升,從而漏出到軸承外 殼13的上外部。 如圖la所示,為了防止漏油,油止擋件25壓配合到旋轉軸17的外圓周、位于軸承 15的上側。然而,由于通常由聚脂制成的油止擋件的材料差異,存在通過形成在旋轉軸與油 止擋件之間的細小間隙而漏油的缺點。 存在另一個漏油的缺點,因為當將油止擋件壓配合到旋轉軸時在壓配合過程中在 油止擋件的內圓周側發(fā)生變形,以及因為隨后在油止擋件與旋轉軸之間的接觸區(qū)域處產(chǎn)生 了間隙。漏油導致主軸電機的壽命縮短。 本公開意在減輕上述缺點,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 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參見圖2,取消了油止擋件,而在取消了的油止擋件的部位形成有油欄30。更具體 地,油欄30沿旋轉軸17的外表面在高于至少軸承15上端的位置處連續(xù)地形成,從而抑制 油上升。
優(yōu)選地,油欄30由散布有氟顆粒的漿體形成并且該漿體被固化,其中油欄30的表 面能小于油的表面能。將氟顆粒散布在可燃溶劑中的漿體涂覆在旋轉軸17上,并且當可燃 溶劑蒸發(fā)時,只有氟顆粒保留下來而粘附于旋轉軸17。氟顆粒的表面能低從而具有大的接 觸角,使得顆粒以大體球形形態(tài)粘附于旋轉軸17。即,與接觸角較小的情況相比,由氟顆粒 形成的表面實際上是增加的,從而必然使油欄30的實際表面面積擴大。
通常用于電機的油是表面張力低的硅油,易于與旋轉軸17脫離。然而,已沿軸承 15與旋轉軸17之間的間隙上升的油上升到油欄30上,并且難以與旋轉軸17脫離,因為與 油欄30中的氟顆粒的接觸面積增加。結果是,在與氟顆粒接觸時,已上升到油欄30上的油 逐漸積聚,并且其尺寸增大。 尺寸增大的油因其自身的重量而滴落,從而滲入軸承15與旋轉軸17之間的間隙 中,或者因離心力而飛濺。然而,即使在油飛濺的情況下,油的飛濺角度也因其自身的重量 而減小,從而防止軸承外殼13下落。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將油止擋件25從軸承15上側壓配合到旋 轉軸17的外圓周的同時,油欄30、32沿油止擋件25與旋轉軸17的外圓周之間的邊界大范 圍地形成于油止擋件25的后表面及旋轉軸17的外圓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油欄30、32以與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方 式的原理相同的原理起作用,并同時用于阻塞油止擋件25與旋轉軸17之間的間隙。S卩,從 實體和結構上阻塞油止擋件25與旋轉軸17的外圓周之間的邊界,以在油止擋件25與旋轉 軸17之間的邊界的附近、通過位于延伸于旋轉軸17的外圓周的部分處的油欄30以及通過 位于延伸于油止擋件25的后表面的部分處的油欄32而防止油的泄漏。所述的這種結構的 不足之處在于應用了油止擋件25,然而其具有從根本上阻止漏油的更大優(yōu)勢。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其 中油欄設置于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的下側。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沿旋轉軸17的外圓周大范圍地形成油欄30, 而且在油欄30的上方位置處沿旋轉軸17的外圓周連續(xù)地形成有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根 據(jù)這種結構,在盡管形成油欄30但油仍然上升的情況下,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容納沿旋轉 軸17上升的油以使油能夠積聚并使油的自身重量能夠增加,使得油不會飛賤而是能夠向 下流動。 與第三實施方式不同,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可以定位于油欄30的下側,或者與油 欄30重疊。 圖5是限定了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的具體尺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
參見圖5,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可以形成其角度關于最小位置張開成100到140 度的截面。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的最小位置優(yōu)選地位于軸承15的上端與軸承外殼13 的上端之間,而抑制油上升的凹槽40的寬度W和深度D優(yōu)選地分別在0. 3mm 0. 5mm和 0. 05mm 0. 35mm的范圍內。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用于防止漏油的裝置中所具有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
以簡單的結構有效地防止漏油。另外,事實上能夠使用常規(guī)結構可靠地防止漏油。 在本說明書中每當提到"一種實施方式"、"實施方式"、"示例性實施方式"等時指的是結合該實施方式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公開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中。 這些用詞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的出現(xiàn)并不必然地都指代同一實施方式。另外,當結合任 何實施方式描述具體特征、結構或特性時,應當認為將這種特征、結構或特性應用于其它實 施方式落入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能力范圍內。 雖然已參照其多種示意性實施方式描述了實施方式,但是應當理解,本領域技術 人員能夠設計出落入本發(fā)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多種其它改型和實施方式。更具體 地,能夠在本公開、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對主題組合裝置的組成部件和/或配置 做出多種變型和改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除了對于組成部件和/或配置的改型和 變型外,替代性用途也將是顯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包括軸承外殼;軸承,其壓配合到所述軸承外殼中并以油浸漬;旋轉軸,其以可旋轉方式安裝在所述軸承內;以及油欄,其在高于至少所述軸承的上端的位置處沿所述旋轉軸的圓周連續(xù)地形成,以防止沿所述旋轉軸上升的油泄漏。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油欄由散布有氟顆粒的漿體形成,其中所述漿 體被固化。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油欄的表面能小于油的表面能。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油欄的上方表面處的油止擋件,其 中,所述油止擋件壓配合到所述旋轉軸的外圓周,并且所述油欄沿所述油止擋件與所述旋 轉軸的外圓周之間的邊界廣泛地形成于所述油止擋件的后表面和所述旋轉軸的外圓周。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沿所述旋轉軸的外圓周廣泛地形成的抑制油 上升的凹槽,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分離地定位于所述油欄的下側或上側,或者與所 述油欄重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形成這樣的截面,在所述截 面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關于其最小位置張開100至140度的角度。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的最小位置定位于所述軸 承的上端與所述軸承外殼的上端之間。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的寬度在0. 3mm 0. 5mm的 范圍內。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的厚度在0. 05mm 0. 35mm 的范圍內。
10. —種主軸電機,包括軸承外殼;軸承,其壓配合到所述軸承外殼中并以油浸漬;旋 轉軸,其以可旋轉方式安裝在所述軸承內;油欄,其涂覆有表面能小于油的表面能的涂覆材 料,其中,所述涂覆材料沿所述旋轉軸的徑向方向涂覆在所述旋轉軸的圓周上,以防止油沿 所述旋轉軸的圓周移動。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主軸電機,其中,所述涂覆材料是氟顆粒。
12.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主軸電機,進一步包括油止擋件,所述油止擋件壓配合到所 述旋轉軸的、暴露于比所述油欄的位置高的位置的外圓周。
13.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主軸電機,其中,所述油止擋件的壓配合位置與所述油欄的 形成位置接近到這樣的程度,以至于所述油欄密封地封住所述油止擋件的內圓周與所述旋 轉軸的外圓周彼此面對的部分。
14.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主軸電機,進一步包括抑制油上升的凹槽,在所述抑制油上 升的凹槽處所述旋轉軸的外圓周的一部分被切除掉。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主軸電機,其中,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涂覆有涂覆材料以 允許所述油欄和所述抑制油上升的凹槽疊置。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主軸電機及用于防止主軸電機中漏油的裝置,通過該用于防止漏油的裝置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有效地防止漏油,其中,該裝置在高于至少軸承的上端的位置處沿旋轉軸的外圓周廣延地形成,并由抑制油上升的油欄形成。
文檔編號H02K7/08GK101710748SQ2009101717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8日
發(fā)明者樸載賢 申請人:Lg伊諾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