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包括有基材,基材上印制有NFC天線和RFID天線,NFC天線和RFID天線位于基材的同一側,RFID天線包括有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且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之間形成有空隙,第一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左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輻射支臂,第二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右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輻射支臂,NFC天線位于第一輻射支臂和第二輻射支臂之間,NFC天線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觸點,兩個觸點、第一輻射部的第二端和第二輻射部的第二端相鄰設置而形成有一饋電部。本實用新型在相應頻段均取得了優(yōu)良的輻射性能,進而滿足市場需求。
【專利說明】
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尤其涉及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現(xiàn)有的無線射頻識別標簽RFID主要工作在860MHZ-960MHZ頻段和2400MHz-2500MHz,相比工作在13.56MHZ的NFC天線,二者分別以獨立系統(tǒng)的形式存在。同時,高頻RFID天線采用的是電磁輻射方式工作,其讀卡距離遠,而NFC頻段主要是靠磁耦合方式進行傳輸,讀卡距離近,基于上述特性,導致二者不能結合使用,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用以實現(xiàn)RFID天線技術與NFC天線技術的結合應用,并在相應頻段取得優(yōu)良的輻射性能,進而滿足市場需求。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包括有基材,所述基材上印制有NFC天線和RFID天線,所述NFC天線和RFID天線位于基材的同一側,所述RFID天線包括有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均靠近基材的上沿,且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之間形成有空隙,所述第一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左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輻射支臂,所述第二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右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輻射支臂,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對稱設置而形成1/4波長的對稱振子天線,所述NFC天線位于第一輻射支臂和第二輻射支臂之間,所述NFC天線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觸點,兩個觸點、第一輻射部的第二端和第二輻射部的第二端相鄰設置而形成有一饋電部。
[0006]優(yōu)選地,所述NFC天線呈長方形,所述NFC天線的下端靠近基材的下沿。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輻射部上開設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輻射部上開設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別與NFC天線上端的兩個拐角相對設置。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輻射支臂的端部和第二輻射支臂的端部均與基材的下沿存在預設距離。
[0009]優(yōu)選地,所述基材的長度為85.5mm、寬度為54mm、厚度為1mm。
[0010]優(yōu)選地,所述NFC天線是由等距線圈繞制而成的長方形,該長方形的長度為48mm、寬度為37mm。
[0011]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中,RFID天線的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對稱設置而形成1/4波長的對稱振子天線,NFC天線設于第一輻射支臂和第二輻射支臂之間,NFC天線、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相鄰處的饋電部作為輸入輸出端子而連接于其它設備,其中,RFID天線整體上呈兩個對稱的倒L形結構,其輻射部分的布局簡潔,RFID天線與NFC天線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小,不僅簡化了產品結構,而且便于生產制造,同時,可通過調整第一輻射部、第二輻射部、第一輻射支臂和第二輻射支臂的尺寸大小來調節(jié)帶外回損,進而滿足工藝需求,此外,基于上述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在860MHz-960MHz頻段和2400MHz-2500MHz頻段乃至更高的5.lGHz-5.9GHz頻段均能達到優(yōu)良的性能,并取得較好的匹配特性。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的立體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的正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的回波損耗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加詳細的描述。
[0016]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結合圖1至圖3所示,其包括有基材I,所述基材I上印制有NFC天線2和RFID天線3,所述NFC天線2和RFID天線3位于基材I的同一側,所述RFID天線3包括有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所述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均靠近基材I的上沿,且所述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之間形成有空隙6,所述第一輻射部4的第一端沿基材I的左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輻射支臂7,所述第二輻射部5的第一端沿基材I的右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輻射支臂8,所述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對稱設置而形成1/4波長的對稱振子天線,所述NFC天線2位于第一輻射支臂7和第二輻射支臂8之間,所述NFC天線2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觸點9,兩個觸點9、第一輻射部4的第二端和第二輻射部5的第二端相鄰設置而形成有一饋電部10。
[0017]上述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中,RFID天線3的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對稱設置而形成1/4波長的對稱振子天線,NFC天線2設于第一輻射支臂7和第二輻射支臂8之間,NFC天線2、第一輻射部4和第二輻射部5相鄰處的饋電部10作為輸入輸出端子而連接于其它設備,其中,RFID天線3整體上呈兩個對稱的倒L形結構,其輻射部分的布局簡潔,RFID天線3與NFC天線2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小,不僅簡化了產品結構,而且便于生產制造,同時,可通過調整第一輻射部4、第二輻射部5、第一輻射支臂7和第二輻射支臂8的尺寸大小來調節(jié)帶外回損,進而滿足工藝需求,此外,基于上述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在860MHz-960MHz頻段和2400MHz-2500MHz頻段乃至更高的5.lGHz-5.9GHz頻段均能達到優(yōu)良的性能,并取得較好的匹配特性。
[0018]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式,所述NFC天線2呈長方形,所述NFC天線2的下端靠近基材I的下沿。
[0019]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天線間的串擾,滿足一定電氣間隙,所述第一輻射部4上開設有第一凹口 11,所述第二輻射部5上開設有第二凹口 12,所述第一凹口 11和第二凹口 12分別與NFC天線2上端的兩個拐角相對設置。
[002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輻射支臂7的端部和第二輻射支臂8的端部均與基材I的下沿存在預設距離,關于最優(yōu)尺寸,該距離為5mm。
[0021]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尺寸,所述基材I的長度為85.5mm、寬度為54mm、厚度為1mm。所述NFC天線2是由等距線圈繞制而成的長方形,該長方形的長度為48mm、寬度為37mm。
[0022]關于實驗測試,請參照圖3,根據最優(yōu)的阻抗特性曲線可見,回波損耗能夠滿足前兩個頻段內小于_7dB,最后一個頻段小于-6dB,取得了較好的匹配特性。
[0023]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內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或者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材,所述基材上印制有NFC天線和RFID天線,所述NFC天線和RFID天線位于基材的同一側,所述RFID天線包括有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均靠近基材的上沿,且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之間形成有空隙,所述第一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左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輻射支臂,所述第二輻射部的第一端沿基材的右側邊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輻射支臂,所述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對稱設置而形成1/4波長的對稱振子天線,所述NFC天線位于第一輻射支臂和第二輻射支臂之間,所述NFC天線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觸點,兩個觸點、第一輻射部的第二端和第二輻射部的第二端相鄰設置而形成有一饋電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NFC天線呈長方形,所述NFC天線的下端靠近基材的下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部上開設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輻射部上開設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分別與NFC天線上端的兩個拐角相對設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支臂的端部和第二輻射支臂的端部均與基材的下沿存在預設距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長度為85.5mm、寬度為54mm、厚度為1mm。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稱型復合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NFC天線是由等距線圈繞制而成的長方形,該長方形的長度為48mm、寬度為3 7mm。
【文檔編號】H01Q21/30GK205429160SQ201620290555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fā)明人】王翟, 管斌
【申請人】深圳市信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