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出線端的自動折彎暨貼合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的折彎暨貼合技術,特別有關于一種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出線端的自動折彎暨貼合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已知太陽能基板上布設有太陽能電池陣列,該陣列利用導電條(Ribbon)串接若干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而形成。其中導電條即是作為導電回路的基材使用,且知在太陽能基板的端邊上會配置一接線盒(Junct1n Box),匯集導電條的出線端,以供作外接端子使用。
[0003]依目前太陽能面板的產(chǎn)制技術,上述太陽能電池及導電條采用膠粘的貼合方式,布設于太陽能基板上,進而封裝形成太陽能面板,上述貼合方式在實施上可以是使用膠帶貼附于太陽能基板上,使太陽能電池及導電條能憑借膠帶貼合于太陽能基板上。更具體的說,請參照圖la,說明所述導電條12包含導電子條13及導電匯集條14,上述太陽能電池陣列是由導電子條13串接太陽能電池11所形成,該導電子條13是通過導電匯集條14而連接至接線盒(未繪示),該接線盒是位于太陽能基板10的端邊10a,當導電匯集條14要連接至接線盒時,能憑借在導電匯集條14鄰近接線盒的位置以造山的方式而使導電匯集條14形成有凸出于太陽能基板10上的山口 14a,將山口 14a由中間處進行裁切;請參照圖lb,說明該導電匯集條14平貼于太陽能基板10的部分在裁切后形成兩道共線但相互間隔的匯集部15a、15b,上述的山口 14a在裁切后形成兩出線端16a、16b,將兩出線端16a、16b彎折成九十度并貼合至太陽能基板10上;請參照圖lc,說明當兩出線端16a、16b彎折成九十度時,所述兩匯集部15a、15b與兩出線端16a、16b交會處分別形成有彎折部17a、17b,將兩出線端16a、16b及兩彎折部17a、17b以壓觸的方式貼合于太陽能基板10上,能憑借出線端16a、16b延伸出太陽能基板10的端邊10a,以提供接線盒電連接使用。
[0004]然而,目前上述導電條12的出線端16a、16b的布設技術,一般仍仰賴人力進行,特別是在導電匯集條14造山及裁切形成兩道匯集部15a、15b之后,必須將出線端16a、16b進行九十度彎折及壓貼于太陽能基板10上的動作,截至目前,仍欠缺自動化產(chǎn)制技術,乃至于使得太陽能面板的產(chǎn)制速率受到影響,亟待加以研創(chuàng)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針對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出線端在布設時欠缺自動化的產(chǎn)制技術,特別是在解決導電匯集條經(jīng)造山及裁切形成兩道匯集部之后,欠缺自動彎折及壓貼出線端于基板上的技術。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并解決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出線端的自動折彎暨貼合裝置,其技術手段包括:一導電條,在裁切后形成兩共線且相互間隔的匯集部,所述兩匯集部于彼此相鄰端分別形成有一出線端;一基臺,配置于一雙軸向驅動器上,該雙軸向驅動器驅動基臺沿垂向及水平向往復移動,該基臺的底端延伸形成兩相互間隔的壓臂;一拱門形的擺動座,具有一樞接部,該擺動座經(jīng)由樞接部樞接于基臺上,該基臺配置有一擺動驅動器連接擺動座,用以驅動擺動座往復擺動;兩夾持部,相互間隔的配置于擺動座上跟隨擺動座往復擺動,所述夾持部于擺動座上分別形成一夾口,該擺動座并配置有一雙向驅動器,該雙向驅動器驅動兩夾持部開啟及關閉所述夾口 ;其中,所述兩壓臂經(jīng)由雙軸向驅動器的驅動而壓持導電條的匯集部,所述夾持部的夾口經(jīng)由雙向驅動器的驅動而夾持導電條的出線端,并經(jīng)由擺動驅動器的驅動而彎折出線端成九十度。
[0007]在進一步實施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
[0008]所述兩壓臂之間沿水平向相互平行,所述兩壓臂經(jīng)由雙軸向驅動器的驅動而壓持導電條的匯集部。
[0009]該擺動座具有兩相互間隔的臂部以及形成于兩臂部之間的座部。其中所述樞接部分別形成于臂部上。
[0010]該擺動座經(jīng)由樞接部樞接于兩壓臂上。
[0011]該擺動座形成有一門槽,所述兩夾持部相互間隔的配置于門槽內。
[0012]所述夾持部包括一活動爪及一爪墊,所述夾口形成于活動爪及爪墊之間。其中所述活動爪接受雙向驅動器的驅動而朝爪墊往復移動,以開啟及關閉所述夾口,進而夾持及釋放導電條的出線端。所述活動爪及爪墊跟隨擺動座往復擺動,以帶動活動爪及爪墊所夾持的導電條的出線端彎折成九十度。
[0013]該擺動座于樞接部旁側設有一連接部,該擺動驅動器經(jīng)由連接部而連接擺動座,用以驅動擺動座往復擺動。其中所述連接部分別形成于臂部上。
[0014]該基臺還配置有一滾子驅動器,該滾子驅動器驅動兩自由滾子位于門槽內往復移動,所述夾持部所夾持的出線端經(jīng)由自由滾子的滾壓而貼合于太陽能基板上。其中所述自由滾子的輪面凸顯于壓臂之外。
[0015]根據(jù)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所能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在于:憑借機械以自動化作業(yè)的方式將導電匯集條的匯集部壓持于太陽能基板上,再夾持出線端并分別彎折而形成90度,最后將出線端壓貼于太陽能基板上定位,以取代傳統(tǒng)使用人工的作業(yè)方式,能有效提升太陽能面板的產(chǎn)制速率。
[0016]以上所述的方法與裝置的技術手段及其產(chǎn)生效能的具體實施細節(jié),請參照下列實施例及圖式加以說明。
【附圖說明】
[0017]圖1a至圖1c分別是傳統(tǒng)太陽能基板上導電匯集條的布設過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3是圖2的側視圖;
[0020]圖4至圖10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
[0021]圖1Oa及圖1Ob分別是圖10中自由滾子的的動作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10基板;10a端邊;11太陽能電池;12導電條;13導電子條;14導電匯集條;14a山口 ; 15a、15b匯集部;16a、16b出線端;17a、17b彎折部;20基臺;21壓臂;22擺動驅動器;23滾子驅動器;24自由滾子;30擺動座;31臂部;311樞接部;312連接部;32座部;33門槽;34雙向驅動器;35拉直驅動器;40夾持部;41活動爪;42爪墊;43夾口; 50固定端;60雙軸向驅動器;61垂向氣壓缸;62水平向第一氣壓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23]首先請合并參閱圖1a至圖lc,說明導電條12中的導電匯集條14于造山及裁切形成有兩匯集部15a、15b,兩匯集部15a、15b于彼此相鄰端分別形成出線端16a、16b,將兩出線端16a、16b九十度彎折后壓貼于基板10上,憑借出線端16a、16b延伸出基板10的端邊10a,以提供接線盒電連接使用。
[0024]接著,請合并參閱圖2及圖3,揭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態(tài)樣,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陽能基板上的導電條出線端16a、16b的自動折彎暨貼合裝置,用以自動彎折及壓貼導電條出線端16a、16b于基板10上,該自動折彎暨貼合裝置包括一基臺20、一擺動座30及兩夾持部40。其中:
[0025]該基臺20是活動配置于一具有沿X-Y軸向移動能力的固定端50上,該固定端50能帶動基臺20沿X-Y軸向移動,使基臺20移動至導電匯集條14旁側,以便于對導電匯集條14進行加工。進一步的說,該固定端50上設有一雙軸向驅動器60,該基臺20是配置雙軸向驅動器60上,該雙軸向驅動器60能帶動基臺20沿Y-Z軸向移動。更具體的說,該雙軸向驅動器60包括一垂向氣壓缸61及一水平向第一氣壓缸62,該垂向氣壓缸61能帶動基臺20沿Z軸向移動,該水平向第一氣壓缸62帶動基臺20沿Y軸向移動。
[0026]該基臺20的底端延伸形成有兩相互間隔的壓臂21,所述兩壓臂21在實施上是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兩壓臂21是用來壓持導電匯集條14的兩個匯集部15a、15b于太陽能基板10上。更具體的說,所述兩壓臂21是壓持鄰近兩個出線端16a、16b的兩個匯集部15a、15b端邊,以利于對兩個出線端16a、16b進行后續(xù)的彎折動作。
[0027]該擺動座30具有一樞接部311,該擺動座30是經(jīng)由樞接部311而樞設于基臺20上。進一步的說,該擺動座30具有兩相互間隔的臂部31以及形成于兩臂部31之間的座部32,在實施上,該座部32是形成于兩臂部31的相對端部之間,進而使該擺動座30呈現(xiàn)出如拱門般的外觀,該樞接部311在實施